「知識科普」心理學之人格 | Personality

2021-01-08 文都比鄰

人格,一提到這兩個字,人們往往迅速聯想到「人格分裂」、「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心理學名詞,即使大家可能並不明白它們確切的含義,對它們的了解也往往停留於字面含義。

電影《搏擊俱樂部》

那麼,人格到底是什麼?不同人格的人在日常生活與社交中有怎樣不同的表現?人格與性格又是什麼關係?

人格(Personality)一詞最初源於古希臘語Persona,指的是古希臘戲劇演員在臺上表演時所戴的面具。現代心理學將其引申為「人生的面具」,這包含了兩個意思:

一是指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言行,遵循社會文化習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應,是人格所具有的外殼。二是指一個人由於某種原因不願展現的人格成分,即面具背後的真實自我,這是人格的內在特徵。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人聲稱自己是雙重人格,他們常常為此向親戚朋友尋求各種幫助。對此,往往是聽者嗤之以鼻,而說者卻表現的煞有介事。

為什麼有如此多人都曾產生過相似的感覺呢?通過上述介紹,我們知道人格分為兩部分,一是內在人格,這部分人格往往是和諧、穩定而健康的,如果它出現了分裂,那麼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分裂,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是需要向專業的精神病醫師求助的。二是人格外殼,是我們按照社會文化要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如今複雜多樣的社會為每個個體都戴上了多幅面具,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因此就會產生「多重人格」的錯覺,但這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分裂」,也許多花時間獨處就可以解決問題。

那麼,現代心理學是如何定義「人格」的?

彭聃齡在《普通心理學》中對人格的定義是: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獨特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典型心理品質。

它具有以下幾個本質特徵:

1. 獨特性: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和環境、教育等先後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每個人的人格都是不一樣的。

2. 穩定性:在行為中偶然發生的、一時性的心理特徵,不能稱為人格。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改變,人格也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

3. 統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這一特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否則就會出現上述「人格分裂」的情況。

現在再讓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人格與性格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性格就是其組成之一。除性格以外,人格結構還包括氣質、自我調控等方面。

人格的結構

(一) 氣質

1. 定義: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脾氣、秉性。

2. 特點:人的氣質是天生的,無好壞之分。

(二) 性格

1. 定義:性格是一種與社會相關最密切的人格特徵,在性格中包含有許多社會道德含義。表現了人們對現實和周圍世界的態度,並表現在他的行為舉止中。

2. 特點:性格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同時也受個體的生物學因素的影響。性格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異。

(三) 自我調控系統

1. 定義:是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具有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其作用是對人格的各種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與和諧。

2. 子系統:

①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②自我體驗:是伴隨自我認識而產生的內心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③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是實現自我意識調節的最後環節。

著名的「大五人格因素」——人格的海洋(OCEAN)

O——開放性:具有想像、審美、情感豐富、求導、創造、智能等特質。

C——責任心:顯示了勝任、公正、條理、盡職、成就、自律、謹慎、克制等特質。

E——外傾性:表現出熱情、社交、果斷、活躍、冒險、樂觀等特質。

A——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從、謙虛、移情等特質。

N——神經質(情緒穩定性):具有焦慮、敵對、壓抑、自我意識、衝動、脆弱等特質。

大五人格

人格測驗

(一)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

MMPI共有566個項目,包括10個臨床量表:疑病、抑鬱、癔病、精神病態、男性化-女性化、妄想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輕躁狂、社會內向;3個效度量表:說謊量表、詐病量表、校正量表。

(二) 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16PF)

16PF能在約45分鐘內測量出16種主要的人格特質。包括16種人格因素: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三) 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EPQ由4個分量表(P、E、N和L)構成,用於測量受測者在精神病(P)、外傾性(E)和神經質(N)三個人格維度上的特徵。L是說謊量表,用於識別受測者回答問題時的誠實程度。

(四) 羅夏克墨跡測驗

這是一種投射測驗,用大量類似上圖的墨跡圖片對各種精神病人進行測試,讓受測者對所看到的的墨跡圖內容進行自由聯想,主試根據受測者的所有言語反應來解釋受測者的人格特徵。

(五) 主題統覺測驗(TAT)

這也是一種投射測驗,用於窺探受測者的主要需要、動機、情緒、情操和人格特徵。它的基本原理是向受測者呈現一系列意義相對模糊的圖卡(如上圖),並鼓勵他們按照圖卡不假思索地編述故事。人們在解釋一種模糊的情境時,總是傾向於將這種解釋與自己過去的經歷和目前的願望相一致;在面對圖卡講故事時,受測者同樣利用了他們過去的經歷,並在所編造的故事中表達了他們的感情和需要,而不論他們是否意識到這種傾向。

看完本文後,大家是否對人格一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如果對上述的測驗感興趣,可以在網上試著做一下,這些高信效度的權威測驗能夠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

相關焦點

  • 犯罪心理學 |「心理癌」——反社會人格障礙
    精神病學定義上的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在影視作品或者生活中俗稱心理變態(片中boss)。以下我們會主要使用心理變態這個詞來介紹反社會人格的特徵,劇中出現過這樣一個鏡頭,表示他們的大腦和一般人不同。
  • 《心理追兇》劇情非純虛構,「反社會人格障礙」通街都有
    當中的原因是故事及角色吸引,特別是由王君馨所飾演的有「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personality disorder)的汪海澄一角,為劇集加添不少的懸疑和恐怖。 「反社會人格障礙」已非新發現,早已成為精神科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有不少的書本和文章可供參考。總體來說,這是一種病態,暫時仍無藥可醫。這類人之所以被視為「反社會」,主要是因為沒有良心、同理心、同情心等;不重視、不尊重,也不認同社會的道德、價值、法律等任何規範;絕對自我中心,不能和其他人建立真正的感情聯繫;並且高傲自負、自私,甚至是自戀。
  • |大五人格|personality|...
    Each of these studies measured trends in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在一項2000年發表在《心理學公報》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152項對個性的縱向研究,這些研究跟蹤調查了從幼年到70歲出頭各個年齡段的參與者。每項研究都測評了「大五人格」的傾向。「大五人格」包括外向性、親和性、責任心、經驗開放性和情緒穩定性,這些人格特質是個性研究的重要基礎。研究人員發現,相對來說參與者的「大五人格」水平在每個十年內通常都是穩定的。
  • 「人格心理學」工作中的A-B型人格,你屬於哪種?
    A—B型人格理論是由福利曼和羅斯曼提出來的。近年來,人們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壓力的關係的時候常使用這種人格類型。A型人格:敵意、競爭、性情急躁、富於上進心、有苦幹精神、過分的時間緊迫感、外向、語言舉止敏捷、社會適應性差。這種人格事業心特別重,易於取得事業成功,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鋒芒畢露。比如歡樂頌中的安迪就是A型人格。
  • 心理學的「理論知識」第一篇~
    今天想給大家普及一些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想要學心理學的小夥伴看過來,以下知識點都是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入門心理學!記得點讚收藏,以免想看找不到哦~科學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馮特。人類心理的物質基礎是大腦。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性。
  • 華晨宇自爆曾想輕生 | 心理學:高敏感人格是種「天才病」嗎?
    「高敏感人格」是否是兩者的共性呢?擁有「高敏感人格」的人,又該如何自我調節,如何取捨呢?本文將按以下結構逐一解答這些問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我們的大腦集中精力應付某類複雜問題——比如創作時,就會把腦海裡其他事物全部排除,就會出現一些近似抑鬱症的表現,比如昏沉、入睡困難、注意力不集中、對外界興趣缺失等,這其實是大腦在為主要任務節省能量,這種大腦機能被稱為「沉思分析」。
  • 原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不是一回事?!
    新年假期可是很多人在家補劇的大好時機,小編也趁此機會補了不少心理學相關的影視劇,不過,在刷劇的時候,我卻常常在彈幕、評論裡看到有人將「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
  • 容易衝動、發脾氣、太「作」,是不是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前些日子,她和相戀 6 年的男友分手,並且因為「被拋棄」而悲憤交加。此後經常因為瑣事發脾氣與家人爭吵,感到十分痛苦。她上網搜索後,懷疑自己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想通過問診確定。和小雪聊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從小就是個「急性子」、「暴脾氣」,可以說這是天生的性格。她這樣的性格並沒有嚴重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算不上邊緣型人格障礙。
  • 「心理學必讀清單」10本經典著作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他進而提出,愛是一門藝術,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在這裡,愛不僅僅是狹隘的男女愛情,也並非通過磨練增進技巧即可獲得。
  • 科普界的泥石流:百萬粉絲又愛又嘲的「中二」科學家
    「恐怕不是這樣。」李治林說。 在物理所科普項目負責人成蒙的帶領下,李治林開始參與科普工作:2014年創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眾號,用圖文的方式傳遞科普信息;2018年創建「物理所」抖音號,2019年創建「中二所」,用視頻與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觀的向大眾展示科學知識。
  • 第五人格本子 第五人格園丁漫畫大全 第五人格狼奈
    其實,這裡體現的就是「依戀型人格」的不同。心理學上把小艾的人格特質,稱為「焦慮型依戀人格」,而男友,被稱為「迴避型依戀人格」。「焦慮型依戀人格」的人,他們常常對關係能否持續感到焦慮,會擔心伴侶離開,會不斷地懷疑對方是否愛自己,最後把伴侶越推越遠;「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封閉內心,情感,身體上疏遠,無論怎麼做也很難走入對方的心,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在親密關係中,隨時做好離開的打算,避免自己陷進去。
  • 你屬於「貓型人格」,還是「狗型人格」?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一書中提到過這兩種人格:假如將人分成「狗型人格」和「貓型人格」,我覺得自己堪稱徹底的貓型人格。↓你屬於「貓型人格」,還是「狗型人格」?如今,貓和狗已經成為我們的好夥伴。跟貓狗相處久了後會發現:「哎,我們的性格和它們好像哦!」
  • 碰到恐怖情人「先認輸」!專家:小心被動攻擊性、邊緣性人格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節目透露,「時間就是渣男最好的試金石」,並舉例戀愛過程中應該小心的兩類人,「一種是邊緣性人格,一種是被動攻擊性人格」,男女之間相處應特別小心呵護對方自尊,不要給對方造成錯覺。▲李玫瑾表示有兩類人需要特別小心。
  • 種種危機,撲面而來,我們形成了什麼人格類型來面對?
    攻擊型人格(aggressive personality):個體對人持敵對攻擊態度,通過攻擊他人以保持優越感、控制他人和顯示力量。疏離型人格(detached personality):個體努力爭取自主和獨立,強烈地希望保持個人隱私。
  • 健身科普|關於「肌酸」的小知識
    常見的健身補劑有三種:乳清蛋白粉、BCAA(支鏈胺基酸)和肌酸,他們也是屬於最基礎的運動補劑,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肌酸」的小知識。關於「肌酸」的小知識「肌酸」在健身領域的使用是再普遍不過的了,很多人會用它來提升運動表現、提升爆發力和肌肉耐力。但是,有關於肌酸安不安全的疑問也伴隨著我們,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國外的研究是怎麼說的。
  • 細談劇集與電影那些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的塑造
    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作為人格障礙的一種,因著諸多有此障礙的劇集和電影角色而廣泛為公眾所知。這些角色往往聰明絕頂且充滿人格魅力,但他們不具備常人的感情,無法理解別人的感受,時常操縱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可能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這些角色讓觀眾們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能感受到絲絲寒意。
  • 《自然之旅》:360度旋轉式立體科普書,好玩好看長知識
    我探頭一看,原來是《自然之旅》和《四季之樹》。這兩本是低音最新出版的兒童科普繪本,它們同屬於一個系列。編輯向我推薦時說書很好玩,小朋友一定會喜歡,看來又是「老幼皆宜」系列了。「好玩:360度旋轉式立體科普書」繪本設計新穎,封面、封底各有一條帶子,如果把它們反向系起來,封面和封底就合在一起,瞬間變成了一本可以360度旋轉的立體書!
  • 第五人格漫畫:「迷失之地」第六話——合作
    歡迎大家又來漫醬這裡吃狗糧(也可能是刀子)~每篇都可能會有你不喜歡的cp,請自行避雷, 勿在評論區ky哦~最後如果你喜歡這位大大的漫畫,請記得去給這位大大一個關注,一個點讚,啾咪~漫畫作者:碳落出自:半次元(已授權),禁止二次轉載第五人格漫畫:「迷失之地
  • 新研究認為:「大五人格量表」不適用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群
    在心理學研究中,人格(personality)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獨特行為模式。許多心理學家都嘗試對人格進行分類歸納,而大五人格就是其中影響最廣泛的一個體系。 大五人格量表在心理學人格研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研究人員常常用它分析人格特質與學業成就、收入、關係質量等方面的關聯,甚至一些企業也會參考人格測試結果進行招聘。例如,盡責性描述一個人是否自律、謹慎、能夠承擔責任,該維度總是與成就或者工作情境相連。多項研究表明,盡責性維度是預測人們職業績效、收入、甚至是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指標。
  • 「心理學」腹黑的人並沒那麼可怕?他們都有哪些特徵?
    芝芝為知之。如果喜歡本文,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喲~芝芝心理會持續為你更新專業和有趣的心理學知識,以幫你應對紛繁的世界。這樣的行為,從心理學角度看,就是帶著「好人」的面具,心裡打了小算盤,想要提高自己在周圍人心中的好感度的一種行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