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海明威

2020-12-28 LiLiAn漫談

海明威成為了2020年高考全國I卷的最大紅人,繼在語文卷中《越野滑雪》之後,又在英語卷中擺出了一席《流動的盛宴》。

《越野滑雪》是全文刪減之後作為閱讀理解出現在了語文卷中,這段閱讀理解還根據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出具了考題。《流動的盛宴》出現在英語卷的閱讀理解中,文章作者提到這本書是他最喜歡反覆閱讀的三本書之一,每年春天都會翻這本書出來看。海明威以一個年份的高考卷中出現了兩次,足見他直到現在依然備受推崇。

海明威以文壇硬漢著稱,在1954年以《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明威親臨義大利戰場,在前線受了重傷,《永別了,武器》正是以一戰為靈感而寫就。戰後,他一面做記者,一面開始創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明威到歐洲任戰地記者,之後以自己在西班牙的經歷,寫成了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61年海明威在家中用獵槍自殺。

他的作品文字簡潔凝練、描寫細緻入微,語文卷中的閱讀理解《越野滑雪》取自於他的尼克·亞當斯系列短篇小說。尼克是最接近海明威本人的角色,海明威通過數十篇短篇小說講述了尼克從少年到成年的人生道路克,表達了海明威對時代和社會的審視與思考。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英語卷中的閱讀理解提到的《流動的盛宴》則記錄了海明威在巴黎期間的寫作、以及與巴黎藝術家們的交往,那些在塞納河邊漫步、在咖啡館喝咖啡、寫作的日子既愜意又浪漫。

雖然海明威已經離世近60年,但是他的作品卻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我們一再品讀。

相關焦點

  • 海明威的時間
    海明威紀念館外景1961年7月2日,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被發現死在愛達荷州凱徹姆他的家裡。他的頭部中了一顆獵槍子彈。他的一些朋友說他情緒沮喪;另一些朋友認為他心情很好。他的妻子發表聲明說,海明威是在擦槍時因意外走火把自己打死的。 海明威與卡斯楚(右)
  • 福克納與海明威的齟齬
    馬爾科姆·考利曾建議請海明威為福克納的一本集子(《我彌留之際》與《喧譁與騷動》合在一起)寫序,福克納堅決不同意,認為那樣做「趣味很低」。考利也為海明威編過袖珍本文集,他有意捏攏兩位大作家之間的裂隙,說海明威很誇獎福克納,勸福克納給「非常孤獨的」海明威寫信。福克納答應要寫,實際上大概沒寫。因為研究者在海明威保存得很好的資料裡沒見到有福克納的信。福克納這人不喜歡裝假,自尊心又很強。
  • 海明威歌手最近怎麼樣 金星對海明威大動肝火爆粗原因揭秘
    而從《夢想中國》走出來的海明威也是其中的幸運兒,海明威一路過關斬將積累了大量的人氣,被歌迷們譽為勁歌王子,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那首《老人與海》。然而海明威讓金星大動肝火卻是因為他的名字,金星曾勸告他說「你真的不要用這個藝名,人家有個作家叫海明威呢,你會被這個名字壓死,五百年也翻不了身。可憐的鳴威,您還是換個名兒吧。」
  • 【賞析】海明威《老人與海》
    1935年趙家璧的《海明威研究》(《文學季刊》二卷三期)更側重海明威小說的思想主題。建國前的海明威研究,僅限於對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總體評論。1956年,《譯文》12月號上發表了海觀譯的《老人與海》。1978年以前,對海明威的研究只有董衡巽的一篇《海明威淺論》(《文學評論》1962.6)。
  • 拖稿藝術大師:海明威
    注意,此時的海明威既沒得普立茲獎,更沒得諾貝爾文學獎,那都是幾年以後的事情,這時的他,只是那個有知名度的作家。《世界主義者》的編輯霍奇納就飛到了古巴,給海明威留了封簡單的信,等待回音。然後,海明威的拖稿戰術就開始了。
  • 海明威的巴黎,靈感處處
    1921年,新婚不久、還未出版一部作品的海明威全家移居巴黎。度過七年時光。美國作家羅伯特·惠勒的《海明威的巴黎》,是一本朝聖1920年代巴黎的隨筆攝影集,作者追尋海明威的巴黎足跡,探尋海明威與巴黎的精神共鳴,也是對《太陽照常升起》和《流動的盛宴》的註解與還原。以下摘自其中《靈感》一章。由楚塵文化授權分享。
  • 美國小說家海明威漫像
    海 明 威 美國小說家 中文名: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外文名:Ernest Hemingway 國籍
  • 紀念日 海明威:死於1961
    死亡和寫作是海明威生命中的兩個常數,其他一切都是偶然和變量。他的逃亡和死主題很可能和他在寫作中的挫敗感有關。漢堡大學教授漢斯·彼得·羅登伯格曾經仔細調研海明威的生平,為他寫作傳記,他發現海明威經常周期性地在極端沮喪和興奮之間遊走。大部分時候,他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寫作遇到困難時酗酒、脾氣暴躁,寫了很多憤怒的信件,沒有寄出去,上面寫著「我死後立即焚毀」。
  • 海明威,這頭雄獅的自殺
    《喪鐘為誰而鳴》裡的英雄活得熱烈,愛得飛揚,他生命最大的價值,就在為了整個人類犧牲,早年的海明威也是這樣。海明威早在1918年,就不顧父親反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候因為視力問題,做了紅十字會救傷隊司機的他,只有19歲。1918年7月18日,距離他19歲生日還有三天的時候,在義大利的戰壕裡,海明威身邊爆炸了一顆奧軍發射的迫擊炮炮彈,他當即死了過去。
  • 「硬漢」海明威作品賞析
    02:56來自LearningYard學苑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務必是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後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海明威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海明威的作品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憑藉這部作品,他榮獲1953年的普立茲獎和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
  • 【名著精讀】海明威《老人與海》
    那一年海明威37歲,他專門為此事寫了一篇幾百字的通訊報導。那個古巴漁夫比他大1歲,但長得比較老,海明威誤以為他是個老人。後來,海明威跟這個漁夫還成了朋友。十幾年以後,就以此人為原型,寫出了《老人與海》這本書。交給出版社的時候,海明威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這是我這輩子所能寫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說得還真準,1954年,海明威就因為《老人與海》這部作品的傑出成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談藝錄|馮亦代:海明威的《戰地鐘聲》
    我喜歡海明威的作品,我也害怕海明威的作品。讀海明威的作品是愉快,譯海明威的作品則是自討苦吃;所以我喜歡而又害怕。
  • 海明威:創作發展,老人與海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海明威。1937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海明威以記者身份前去報導西斑牙戰況,並積極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這段時期,他發表了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39)以及一些特寫、電影解說詞。
  • 「老爹」海明威實際上是怎樣一個爹?
    1933年,海明威與大兒子約翰在哈瓦那港口 圖片來源:Collection of David Meeker在擔任「海明威書信計劃」助理編輯一職時,我花了大量時間調查海明威寄出的將近6000封信件,最新出爐的第五冊主要刊載了海明威在1932年1月-1934年5月期間的書信,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他的日常生活,意識到真正的海明威不僅是一位作家、一名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父親。這一時期,海明威在他的小說裡探索著為人父的款款深情。卻又在信件中坦言,育兒生活會導致他從寫作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分心。寫作事業「絕無藉口」海明威總共有三個兒子。
  • 海明威老照片,婚變,第8輯
    海明威和他的大兒子邦比保琳為《時尚》報導的時裝活動保琳和海明威在海灘上海明威的友人墨斐夫婦一家保琳繪海明威理髮,攝於1937年對這部電影,海明威表示滿意。電影《殺手》中的演員海明威
  • FBI絕密檔案曝光:海明威竟是雙重間諜!
    海明威開著小船,看到水上到處都是沒人管的老兵浮屍,紅著眼握緊了拳頭。回家後,他馬上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大罵政府不管老兵死活。那時海明威已經很有名了,因此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蘇聯情報部門的注意。後來,海明威常常以戰地記者的身份,活躍在各大戰爭的前線,並且發表了反法西斯主義小說《喪鐘為誰而鳴》。
  • 《老人與海》、海明威與文學、我與生活
    本文導讀: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在用一個故事,不著痕跡地概括人生,自己經歷的,和所有人都在面對的。 海明威要表達的,不是曲折離奇的情節,不是高大恢弘的理念,只是「一個人可以被摧毀,卻不能被打敗」這句振聾發聵的話語。海明威所寫的,其實是他自己,是他的整個人生。 在加勒比海破落的漁村裡,老人桑地亞哥顛沛流離一生,依舊家徒四壁,靠大海每天的恩賜維持生計。他沒有家人沒有財產,只有一位「忘年交」,另一位漁夫的小兒子馬諾林每天當他捕魚的助手,和他形影不離。
  • 周杰倫唱的《Mojito》那是海明威的最愛
    最近周杰倫的一首《Mojito》非常火爆,這是他為《Mojito》這首歌特地到古巴拍攝的MV,拍攝期間他們還特意去了哈瓦那的《五分錢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品嘗海明威一生的最愛
  • 《戰地春夢》——原來海明威是個直男
    我去,海明威原來是個直男看了根據《永別了,武器》改編的電影《戰地春夢》,我就覺得女主凱薩琳是個傻白甜,男主亨利是有海明威的影子的,或者說是他心中理想男人的形象。在他的作品裡男主大部分是硬漢形象。這是一部有著自傳性質的作品。     一戰本沒有美國什麼事,男主亨利卻千裡迢迢趕去義大利,作為戰地救護志願者隨部隊進退。雖然身在前線但戰爭卻似乎離他好遠。正如他自己所說 「哼,我知道我是不會死的。不會死於這次戰爭中。
  • 海明威的巴黎 | 一次充滿愛和失落的旅行
    海明威經常深夜從右岸的事務應酬中脫身而出走向自己左岸的公寓,回家來到欽慕、等待、忠實的妻子哈德莉身邊。他們會一塊兒聊聊他的作品,聽聽她彈奏的鋼琴,晚上躺在床上讀書……那個時刻,哈德莉就是海明威存在的中心,猶如聖母院之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