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海明威實際上是怎樣一個爹?

2021-01-10 界面新聞

1933年,海明威與大兒子約翰在哈瓦那港口 圖片來源:Collection of David Meeker

在擔任「海明威書信計劃」助理編輯一職時,我花了大量時間調查海明威寄出的將近6000封信件,其中約85%已在一部多卷本系列作品中首度公開發布。最新出爐的第五冊主要刊載了海明威在1932年1月-1934年5月期間的書信,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他的日常生活,意識到真正的海明威不僅是一位作家、一名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父親。

這一時期,海明威在他的小說裡探索著為人父的款款深情。卻又在信件中坦言,育兒生活會導致他從寫作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分心。

寫作事業「絕無藉口」

海明威總共有三個兒子。第一任妻子哈德利24歲時,海明威的長子約翰誕生。隨後又與第二任妻子波林生下派翠克和格利高裡。

初為人父的海明威曾一度陷入矛盾情緒。格特魯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在其1933年出版的《艾麗斯自傳》中回憶起某天晚上到訪的海明威「無比苦澀地宣布」自己「太過年輕,難以成為父親」。

第五冊收錄的信件始於1932年1月,彼時海明威正在創作關於鬥牛的非虛構小說《死在午後》。陪在他身邊的是家中僅出世六周的嬰兒,因誤食滅蟻藥差點喪命的三歲孩童,和尚未從剖腹產完全恢復的妻子。此外,棲身的居所也隔三差五出岔子,從屋頂漏水到電路故障,按下葫蘆浮起瓢。

1933年,海明威與孩子們在佛州基韋斯特 圖片來源: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海明威向嶽母瑪麗·法伊弗解釋道,如果手頭最新作品的質量不過關,自己絕不能簡單地將讀者丟在一邊,自我安慰,「瞧瞧,格利高裡已經長成了大男孩……看看我們家完美的供水系統,我每周日準時去教堂,對於家庭而言我是個優秀的父親,至少是個全力以赴的努力的父親。」

寫作事業裡「絕無藉口」,海明威繼續說,如果一個男人放任包括家庭在內的任何事情擾亂工作,那他肯定「是個傻瓜」。「拿家庭成功做庇護所,只不過是種逃避的形式罷了。」

對於海明威而言,工作不只意味著坐在桌前奮筆疾書,更包括他廣為人知的各種冒險活動:垂釣,打獵,旅行,和沿途偶遇的人們交際往來。雖然他會在孩子們長大一些後教他們釣魚和射擊,卻也會毫不猶豫地把年幼的孩子長時間留給保姆或大家族。

分別對於最年幼的格利高裡來說最為艱難,他很小時就被留給艾達·斯特恩照料了好幾個月,這是一位人如其名(stern有嚴厲的意思)、十分嚴厲的女老師。派翠克有時跟著父母上路旅行,有時和其他親戚一起生活。最年長的約翰則在巴黎的父母二人之間來回奔波。孩子們的生活總是如此動蕩,以至於我們在項目期間不得不以電子表追蹤記錄特定時期他們的去處。

 「爸爸」在小說裡探索父子關係

但要說海明威不關心孩子,也並不準確。最新集冊裡有三封他寫給派翠克的信件,其中兩封裝飾著小圓點,這些在海明威家族被稱為toosies的傳統圓點,代表著親吻。

代表親吻的圓點 圖片來源:Princeton University Library

從海明威的小說裡,我們能看到為人父母的情感之深沉,而從他的信件裡, 則能體悟到居家時刻帶給他的激勵與鼓舞。

1932年11月,格利高裡與派翠克感染了百日咳,波林帶著他們在阿肯色洲的祖父母家中休養,海明威推遲了前往紐約的旅行計劃,選擇留在基維斯特陪伴約翰。「他是個優秀的孩子,也是個很棒的夥伴,」海明威在給編輯麥克斯韋·博金斯的信中寫道,「但我並不想老是把他往酒吧帶。」

就在當月,海明威創作了一個關於父子共同踏上旅途的故事,也就是收錄在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得》(Winner Take Nothing)裡的《父與子》一文。這是唯一一個尼克·亞當斯(Nick Adams,一個經常出現在海明威筆下的半自傳式角色)被塑造為父親形象的故事,當時距離海明威生父自殺身亡僅過去三年。

在這篇小說裡,尼克沿著鄉村高速公路向前駕駛時,「兒子正在身旁的座位上酣睡,」而他則開始想念起自己的父親。

關於父親的細節排山倒海般襲來:他的視力,很好;他的體臭,糟糕;他在打獵上的建議,很明智;他在性方面的建議,完全是謬誤。尼克回憶起最後一次見到的父親的面容,殯葬工作者的精巧處理令他「呈現出幾乎令人懷疑的藝術之美」。

當「一直陪在身邊」的兒子因為「感到很孤獨」而開口和他講話時,尼克頗為訝異。這個小男孩仿佛讀懂了父親的思索,好奇地問到:「爸爸,你小時候和印第安人一起打獵時是什麼樣的?」

海明威與父親,芝加哥橡樹公園,攝於約1917-1918 圖片來源:Ernest Hemingway Foundation of Oak Park/Oak Park Public Library, Oak Park, Illinois.

海明威還在這部小說集中呈現了另一個故事:《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其中靈感源自1932年秋天約翰與流感作鬥爭的經歷。這是個看起來很快樂的故事,主人公小男孩誤解了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的計數標準。和約翰一樣,Schatz(Bumby的另一個暱稱,法語中代表「親愛的」)在法國上學,但生病後和父親呆在一起。Schatz在學校裡了解到,人們體溫超過44攝氏度之後就無法存活,因此在父親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發燒到102華氏度後,他一整天都在默默等死。

故事的轉折還遠不止於此。小男孩告訴父親:「爸爸,如果打擾到你的話,你不用在這裡陪我。」父親則回覆:「沒關係。」然而這位父親無意之中卻讓孩子一整天都以為,自己不僅命不久矣,而且生死與否對父親而言也根本不重要。

海明威在和博金斯的交流中表示,自己寫下的這個小故事「幾乎完全發生了」。我們也由此發現,海明威在一個獨自面對死亡的九歲孩子面前竟是如此出乎意料的英雄形象。

儘管海明威曾一度表示,希望《勝者無所得》「刻畫出整個世界的圖景」,但他也明白,任何人都無法真正明白其他人的切身體會,即便父與子也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本文作者Verna Kale系賓夕法尼亞大學英語系助理研究員。

(翻譯:劉欣)

相關焦點

  • 「老爹」海明威誕辰117周年,聊聊關於他鮮為人知的奇葩往事
    在這個語言文字泛濫成災的時代,我們都需要像海明威這樣的解毒劑。今天是海明威誕辰117周年,不過咱們不談作品,編大人給大家講一講「老爹」海明威的那些鮮為人知的奇葩事跡。◤ 老爹用拳頭實力證明他的胸毛,每一根都是真的
  • 美國舉辦海明威模仿秀 「白胡老爹」大聚會
    美國舉辦海明威模仿秀 「白胡老爹」大聚會 (6/6) "← →"翻頁
  • 獲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作者海明威,是如何走上文學之路的
    與格蕾絲不同的是,父親看到報紙,會經常鼓勵海明威,讓他堅持自己的選擇,還為他驕傲。不過海明威的心思並不在報紙上,他對小說更加痴迷。 在海明威的20歲,他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這是讓人非常羨慕的。回首我們的20歲,我們懵懵懂懂,剛剛步入大學。我們選了一個體面的專業,我們遇到了一群同樣迷茫的青年。於是,我們跌跌撞撞,有些人失敗後放棄,有些人失敗後堅持。
  • 海明威,這頭雄獅的自殺
    當時,幾乎每一個人都對他都產生了巨大的期待,希望他能夠再寫出一部關於二戰的小說,就像他1940年寫的那部《喪鐘為誰而鳴》一樣。海明威本人,實際上也正躊躇滿志,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有多麼艱難。問題不在寫作技巧上,儘管他從來不曾對自己滿意。
  • 在《星露谷物語》中扮演海明威,我終於學會了釣魚
    也許你想像了一個塊頭更大,但觀感還算舒適的老年人,留著白色的絡腮鬍。不管怎樣,海明威的個人形象非常鮮明、簡單、有標誌性,而且在遊戲裡捏一個蓄著鬍鬚的棕發白人真是再簡單不過了。但同時,海明威的形象也很靈活。給他戴個貝雷帽,他就是身在巴黎的年輕海明威!給他穿套水手服?他確實很喜歡大海!
  • 一個有天賦又不怕吃苦的歌手海明威
    海明威,一九八二年七月時日出生於中國廣州,是中國內地著名的流行樂歌手。在海明威的人生字眼裡,從來沒有馬虎這個字眼。他信奉的原則是,一件事,要麼不做,如果做就要做到精緻、徹底。打小時候海明威就表現出了對於音樂的很好的天賦。不錯的家境加上對於音樂很有天賦,海明威走上音樂之路似乎是理所應當的。
  • 【賞析】海明威《老人與海》
    還有一個具代表性的解釋,是把《老人與海》作為闡明海明威本人對寫作看法的寓言,如作家應離群索居、鍥而不捨,如技巧和靈感的關係,又如用老人對鯊魚的鬥爭象徵海明威對評論家的態度,等等。餘立三在《海明威究竟是什麼樣的作家》中指出,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徵僅僅是一種寫作手法。
  • 福克納與海明威的齟齬
    馬爾科姆·考利曾建議請海明威為福克納的一本集子(《我彌留之際》與《喧譁與騷動》合在一起)寫序,福克納堅決不同意,認為那樣做「趣味很低」。考利也為海明威編過袖珍本文集,他有意捏攏兩位大作家之間的裂隙,說海明威很誇獎福克納,勸福克納給「非常孤獨的」海明威寫信。福克納答應要寫,實際上大概沒寫。因為研究者在海明威保存得很好的資料裡沒見到有福克納的信。福克納這人不喜歡裝假,自尊心又很強。
  • 同爹不同命!同樣是趙本山親女兒,一個住豪宅,一個成普通人
    趙本山自從退出春晚後,我們就再也沒有看到過他親自表演小品,只看到了他的徒弟在舞臺上表演,這對觀眾,對春晚舞臺來說都是一個損失。 平時趙一涵經常會在晚上開直播,有時候還會拉著拉著老爹一起上鏡為直播間增添人氣
  • Jay Chou,你是否偷走了海明威在古巴的那杯Mojito?
    只是一個簡短的預告!」周杰倫更是拋出一條更炸的消息:《Mojito》推出後暫時不會有新的單曲推出,再來就是新專輯了!2020年6月12日凌晨00:00周杰倫推出新單曲《Mojito》MV,11個小時在音樂平臺共賣了800萬元!
  • 親愛的老爹,父親節快樂
    因為娘親難得回一趟家,所以我的吃喝拉撒都歸老爹管,很難想像一個大老爺們怎麼能扎出那麼整齊的辮子(當然很多時候剩餘的碎發他看著礙眼,通常都是一剪了之)。於是從此瘋發圖強,不僅連冠八年語文課代表,更是把各種班幹部當了個邊,老爹參加家長會從此臉上極有光彩。同時,老爹因為管倉庫太久,推銷員的位置不復存在,毅然留職停薪,從此投身保險事業。當然,花邊廠很後來的時候倒閉了,即使在職的工人也全變成下崗工人,那時老爹已走出好多年,這已經是後話。
  • 海明威:創作發展,老人與海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海明威。1937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海明威以記者身份前去報導西斑牙戰況,並積極參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這段時期,他發表了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39)以及一些特寫、電影解說詞。
  • 乘風破浪的海明威
    海明威成為了2020年高考全國I卷的最大紅人,繼在語文卷中《越野滑雪》之後,又在英語卷中擺出了一席《流動的盛宴》。《越野滑雪》是全文刪減之後作為閱讀理解出現在了語文卷中,這段閱讀理解還根據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出具了考題。
  • 「痴」老爹的莊稼情
    蔣老爹正在作來年種糧計劃。呂高安蔣老爹今年八十八,一雙大耳,掛在黝黑精瘦的臉上,間歇性耳聾也有年歲了。不過,老爹何時聽得清,何時聽不清,誰也搞不清。湘西南的三伏,宛若一個火球。夫小妻5歲,但老爹大男子氣絲毫不小。三伏天竟變成了老爹的興奮劑給蔣爹提氣的,首數他年青時能說會寫,渾身使不完的勁。當村幹部幾十年,耕田種地,修塘築壩,什麼活兒老爹都操頭。加之他16歲當爹,蔣媽肚子在計劃生育之前一氣掉落7男3女10個,頭幾個一下子便長成壯勞力。在生產隊,誰家手腳多,陽氣就高。
  • 海明威的時間
    海明威紀念館外景1961年7月2日,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被發現死在愛達荷州凱徹姆他的家裡。你一有愛,你就會想為對方做些什麼。你想犧牲自己,你想服務。——《真實的高貴》 海明威 文/李斯 1961年7月2日,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被發現死在愛達荷州凱徹姆他的家裡。他的頭部中了一顆獵槍子彈。他的一些朋友說他情緒沮喪;另一些朋友認為他心情很好。
  • 叫聲「老爹」解心結
    爸爸、老爹是兒時或成年以後,見到自己的父親張口閉口就來的,不分場合、不分時機,只要見到張口必來,一天不知要喊多少遍。從常理講,自己幹好了,應該更好的回報孝敬父母,可是每次給他們的錢,他們從來沒花過,都是找機會要麼是給兒媳婦,要麼是給孫子,讓他們到城裡來,老兩口死活不來,說不習慣城裡生活,實際上是怕給自己增添負擔。父母愛子如命,自己盡力孝敬長輩。雖然兩地生活,但平時電話、利用出差、休假機會接觸也不少,一切都很順利,就是在稱呼上老是叫不出口?後來,成為自己最大的負擔。
  • 蔣老爹的想法
    不過,老爹何時聽得清,何時聽不清,誰也搞不清。湘西南的三伏,宛若一個火球。這天,老爹在地裡忙乎,三畝多黃豆,從早上5點到中午1點,我們趕到時,他割倒一半。再用畚箕一擔擔挑回,布曬到打穀坪,待曬燥後即可棒錘。老爹揮汗如注,全身溼透又蒸乾,幾分鐘循環一次。汗水滴在地上,「呲」地一秒鐘被蒸乾。老爹揚起可樂瓶涼開水,咕咚咕咚。
  • 《戰地春夢》——原來海明威是個直男
    看了根據《永別了,武器》改編的電影《戰地春夢》,我就覺得女主凱薩琳是個傻白甜,男主亨利是有海明威的影子的,或者說是他心中理想男人的形象。在他的作品裡男主大部分是硬漢形象。這是一部有著自傳性質的作品。     一戰本沒有美國什麼事,男主亨利卻千裡迢迢趕去義大利,作為戰地救護志願者隨部隊進退。雖然身在前線但戰爭卻似乎離他好遠。正如他自己所說 「哼,我知道我是不會死的。不會死於這次戰爭中。
  • 作家海明威:在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那裡有尊嚴
    作家海明威最拿手的事就是在文章中寫對白。他有一副極為敏感的耳朵,能夠辨別人們談話中極為細緻的差別,而且善於使用一種「風格化的口語」表達出來。《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就是展示了海明威的拿手本領。整篇小說很簡短,但很乾淨,寥寥筆墨,以對白就勾出三人性格。清晨時分,在西班牙的一家咖啡館裡,一位老人正在喝白蘭地。
  • 《唐·海明威》:裘德洛暴躁狂黑幫角色搶眼
    舉報 一個黑幫出獄後種種遭遇這種情節模式看起來十分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