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明威最拿手的事就是在文章中寫對白。他有一副極為敏感的耳朵,能夠辨別人們談話中極為細緻的差別,而且善於使用一種「風格化的口語」表達出來。《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就是展示了海明威的拿手本領。整篇小說很簡短,但很乾淨,寥寥筆墨,以對白就勾出三人性格。
清晨時分,在西班牙的一家咖啡館裡,一位老人正在喝白蘭地。一個年輕的侍者很生氣;他希望那位老人能離開,這樣他和一位年長的侍者就能關掉咖啡館回家了。他侮辱那個聾子老人,當他說「老人是個討厭的東西」時,他對老侍者的感受漠不關心。然而,年長的侍者意識到,這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喝白蘭地並不令人討厭,他只是孤獨。毫無疑問,這就是那位老人上周要去上吊自殺的原因。
當老人離開時,侍者們關上了咖啡館。年輕的侍者離開家去了,年長的侍者走到一家通宵營業的咖啡館,在那裡他想起了他強烈認同的老人生活中可怕的空虛。喝完咖啡,年長的侍者回到家裡,再過幾個小時他就要睡覺了。在此之前,他必須勇敢地面對漆黑的夜空。
這個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什麼都沒有。這些文字代表什麼?什麼都沒有。故事情節是什麼?什麼都沒有。事實上,因為沒有情節,海明威讓我們完全專注於故事的意義——也就是說,在一個以虛無為特徵的世界裡,故事中的主人公會發生什麼可能的行為呢?同樣的,沒有一個角色有名字。
這個故事的主題是 迷惘或虛無。
那麼這個故事的主題是什麼呢? 迷惘或虛無。這正是這個故事的內容:虛無和我們對抗它的方法。當面對一個毫無意義的世界時,一個拋棄了所有舊價值觀的人,一個現在完全孤獨的人——這個人該如何面對這個貧瘠的世界?那個人如何能夠避開虛無的黑暗?
故事的背景是一家乾淨的西班牙咖啡館,兩位不知名的服務員(一位年長的,一位年輕的)正在討論一位老人(同樣不知名),他每天晚上都來,一個人坐著,喝白蘭地,直到打烊。那位年輕的侍者提到那位老人上周企圖自殺。當老服務員問老人為什麼要自殺時,年輕的服務員告訴他老人已經絕望了。「為什麼?」老侍者問。「沒什麼,」年輕的侍者回答。
年輕的服務員說,如果一個人有錢,絕對沒有理由去自殺(他聽說老人有錢)。對於年輕的服務員來說,錢能解決一切問題。對於一個年老、富有的人來說,試圖在面對虛無的絕望中自殺,這超出了年輕侍者的理解範圍。然而,空虛是老人每天晚上來咖啡館喝酒直到喝醉的原因。
相比之下,老侍者知道所有關於絕望的事情,因為他在乾淨的、先前燈火通明的咖啡館熄燈之後還會呆上一段時間。老侍者也知道恐懼。「那不是恐懼,」海明威這樣評價這位老侍者,「那是他太熟悉的微不足道的東西。這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世界,一個人也是虛無縹緲的。」在一家廉價的通宵酒吧喝了一杯後,這位老服務員知道他要到天亮才會睡覺。
故事中重要的不僅是世界的虛無狀態,還有老人和老侍者對這種虛無的感受和反應。因此,海明威在這篇文章中,真正的主題是對人的虛無狀態的感覺,而不是虛無本身。不過請注意,這兩位老人都不是被動的受害者。這位老人有他的尊嚴。當年輕的侍者在評價這位老人時, 老侍者並不否認他的這種說法。老人是乾淨的,他喜歡在乾淨、明亮的地方喝白蘭地。這位老人確實帶著尊嚴離開了。面對人類的虛無狀態,這並不算什麼——這一點點古老的人類尊嚴,但是,海明威說,有時候,這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年輕的侍者想讓老人去一家通宵營業的咖啡館,但老侍者反對,因為他相信清潔和光線的重要性。在這裡,在這個光線充足的咖啡館裡,燈光是人類試圖阻擋黑暗的象徵——不是永久的,但至少有用。在有尊嚴的地方,老人本質上的孤獨就不那麼難以忍受了。孤獨、黑暗、虛無的危險就是自殺。
老侍者比年輕侍者更聰明、更寬容、更敏感。
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老服務員和年輕服務員之間的差異,尤其是他們對老人的對立態度。然而,在最初兩位侍者對一名過路士兵和一名年輕女孩的評論似乎非常相似,他們似乎都憤世嫉俗。當年輕的侍者談起這位老人時,他說:「我可不想那麼老。」然後我們看到兩個服務員之間明顯的區別,因為老服務員為老人辯護:「這個老人是乾淨的。他喝酒不灑出來。即使是現在喝醉了也是這樣。」
年輕的侍者拒絕再給老人倒一杯酒,因為他想回家和妻子團聚。相反,老侍者對年輕的侍者的行為感到不滿。老侍者知道在黑暗中回家是什麼滋味;他自己要到天亮才回家睡覺——那時他就不必在黑暗的虛空中入睡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位老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海明威的代言人,因為他指出,這位老人離開咖啡館時帶著尊嚴地,他肯定那位老人很乾淨。年輕的侍者性急,有妻子可以回家,而老侍者則不像年輕的侍者那樣從容不迫,因為沒有人在等他,除了他的空房間,他沒有地方可去。老侍者比年輕侍者更聰明、更寬容、更敏感。
海明威的短篇小說有個獨特的寫法,就是愛用「零度結尾」。
海明威說的是:為了遠離虛無、黑暗和虛無,我們必須擁有光明、清潔、秩序(或紀律)和尊嚴。如果其他一切都失敗了,人類必須有所依靠,否則唯一的選擇就是自殺。但我們知道得更清楚:老侍者睡不著是因為他害怕黑暗,害怕虛無。海明威本人也遭受了嚴重的失眠,感到孤獨和被遺棄在宇宙中。
海明威的文字乾淨而明亮。他的短篇小說有個獨特的寫法,就是愛用「零度結尾」。讀者原指望作者最後亮出意圖,或者像歐亨利那樣,來一個出乎讀者意外的結局,結果卻是平平淡淡地滑去,像是結束又不像結束,把茫然的讀者懸在半空。故事淡然而止,留給讀者的是一片思念、感想?或者是一片茫然?但無論如何,我相信這三個人的形象已種入讀者的心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