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

2020-12-22 澎湃新聞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⑩

2020-12-21 1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推動綠色發展,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系統修復和保護自然生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必須打造相應的空間格局。通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來識別我省哪些國土空間是必須嚴格保護的,哪些是可以開發利用的。」省自然資源廳廳長宇向東指出。

高水平的國土空間布局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建議》提出,要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逐步形成以城市化地區為主體形態,以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為支撐,區域協調、陸海統籌、城鄉融合的國土空間格局。「目前我們正根據國土空間規劃整合各類用途管制依據,對耕地、林地、河流、湖泊、溼地、海域、無居民海島等所有國土空間用途或功能進行監管,實現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範圍、要素和類型全覆蓋。」宇向東說。

高質量發展是要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的發展。《建議》提出,要構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建立『三線一單』空間管控體系,分區分類設置環境準入條件,能夠為各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布局、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增強招商引資針對性提供指導,為規劃環評、項目環評審批提供依據,為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等提供空間管控基礎。」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宋繼寶認為。目前,我省已編制形成「三線一單」成果並通過生態環境部技術審核,「下一步,我們將建立『三線一單』評估調整機制,確保『三線一單』應用落地。」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推進「四減四增」

我省是經濟大省,也是排放大省。《建議》提出要強化源頭管控,加快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投入結構。對此,宋繼寶認為:「『十三五』期間,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我省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環境汙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需要從源頭上破解環境治理中的結構性矛盾。」

宋繼寶介紹,下一步我省將持續推進「四減四增」。產業結構方面,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對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提升;能源結構方面,探索將清潔取暖改造擴大到全省,持續壓減煤炭消費,加快外電入魯步伐;交通運輸結構方面,切實淘汰高排放柴油貨車、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推進「公轉鐵」邁出實質性步伐;農業投入結構方面,在保證農產品產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減少化學品投入。

城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無廢城市」是探索路徑之一。《建議》提出推廣「無廢城市」建設,實現設區市垃圾分類處置全覆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徐啟峰表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普遍實行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制度,推進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確保到2025年底,所有設區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省50%以上的縣(市、區)基本建成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縣。

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院長謝剛表示,下一步將切實履行技術支撐環境管理的職責,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系統修復和保護自然生態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議》提出要實施精準科學依法治汙,縱深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尤其是空氣品質,提出要統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和應對氣候變化,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宋繼寶表示,「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的協同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使老百姓享受更多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建議》提出要強化河湖長制,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深入開展汙染減排和人工溼地建設,打造美麗河湖。省水利廳廳長劉中會介紹,「十四五」期間河湖長制和河湖管理保護工作要實現三個轉變——監管方式從行業監管為主向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並重轉變,監管重點從重視大江大河向大中小河流並重轉變,監管內容從河湖治亂向幸福河湖建設轉變。

山川、林草、湖沼,存在著無數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牽一髮而動全身。《建議》提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國土綠化攻堅行動,完善林長制體系,強化森林、溼地等生態資源管護。宇向東表示:「下一步將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圍繞黃河沿線、京杭大運河、東平湖、南四湖、京津冀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因地制宜謀劃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切實改變生態環境。」

面對日益趨緊的資源環境制約,要實現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就必須要以最少的資源環境消耗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議》提出要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提高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水平。

對此,劉中會表示,「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剛性約束機制,嚴守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紅線。「此外,還將制定《山東省節約用水條例》,通過制定和修改完善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水評價等方面的制度規定,為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劉中會說。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精神解讀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體會議...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推動綠色發展,繪就綠水青山齊魯畫卷」,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系統修復和保護自然生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地評線】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中國新發展階段樹立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五中全會在寧河】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11-15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霧霾少了」「環境美了」,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態好,發展才會更好。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背後,是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堅定走上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武曉娟/攝)  「擦亮」藍天 走綠色發展之路  「十三五」期間,全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為「擦亮」藍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態環境保護看成是給發展「拖後腿」,而是將綠色發展作為新機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條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之路。
  • 【評新而論·大國經彩】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霧霾少了」「環境美了」,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切身感受。生態好,發展才會更好。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背後,是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堅定走上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為「擦亮」藍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態環境保護看成是給發展「拖後腿」,而是將綠色發展作為新機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條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之路。在河北省遷安市的市標廣場,用不鏽鋼打造的「鐵原子」城市雕塑靜默矗立。遷安擁有豐富鐵礦,一度鋼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鋼鐵讓當地人富了起來,也曾讓當地群眾飽受空氣汙染之苦。去產能成為河北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之策。
  • 以綠色發展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確立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新華社評論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新華社評論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
  • 深刻理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 趙建軍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13個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設四個主題和內容: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築美麗中國注入強大動力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明確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現代化全局中的突出地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突出位置意義重大。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在實踐層面,把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與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同作為「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原則,闡明了當前和未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需要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為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指明了方向。
  • 新華社評論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審核:張亮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著眼推動高質量發展,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作出重要部署
  • 中共都勻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體會議舉行
    中國共產黨都勻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公報(2020年12月16日中國共產黨都勻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都勻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5日至16
  • 全面綠色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促進全面綠色轉型,重點方向有哪些  發展綠色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基石。應動態更新行業落後產能淘汰標準,繼續提高重點區域標準要求,全面完成落後產能淘汰。以提升鐵路貨運、降低柴油貨車運輸強度為重點,加快構建綠色清潔運輸體系;以集疏港、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為關鍵環節,大幅提升貨物運輸清潔化、高效化水平;逐步淘汰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提高新能源汽車銷售、使用比例。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綠色消費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
  • 中共遼寧省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瀋陽召開
    記者 徐丹偉 萬重 攝  中國共產黨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2021年1月1日中國共產黨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遼寧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五次全體會議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於2021年1月1日在瀋陽召開。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省委委員69人,省委候補委員5人。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 【地評線】飛天網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高質量發展更有品味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新」意就在於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等作出新的重要部署,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意味著,「十四五」時期,黨中央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第一個事關全局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會。
  • 雲南: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注入動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中國經濟社會綠色變革。在祖國的西南邊陲雲南,一個個推進綠色發展、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守好綠水青山的故事正在上演。
  • 新華社評論員: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 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  新華社評論員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後,總書記主持召開的第一個事關全局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會。習近平總書記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指引沿江各省市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長江。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對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戰略謀劃。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好這一戰略部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