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管鍵琴,一種「撥弦古鋼琴」,因為用鳥的羽毛管去組成撥弦機構而得名,又因為按鍵尺寸比較大,所以又叫大鍵琴。在鋼琴還沒有被製造出來的巴洛克時代,羽管鍵琴通常擔任伴奏。也有很多當時的音樂家親睞他獨特的音色,為之創作和改編了很多作品。
巴赫《E小調第五英國組曲BWV810》
上面視頻中「叮叮咚咚」的金屬聲正是羽管鍵琴所發出,從十六世紀末開始,羽管鍵琴就逐漸盛行起來。它發出的聲音沒有強弱的變化,只有音高的變化。在很多巴洛克時代和早期古典主義作品中有很多應用,如一些巴赫的協奏曲中就有所應用。
羽管鍵琴手工製作過程:
羽管鍵琴於十五世紀即已出現,流行於十六世紀、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中葉,也就是巴洛克時期,為其全盛時期。其主要樂曲除了獨奏曲之外,為數字低音的主要鍵盤樂器,而數字低音是構成大部分巴洛克時期音樂主要的低音部分。
重要作家有巴赫、亨德爾等人。貝多芬早期的鋼琴音樂也都註明為鋼琴或羽管鍵琴所作,據說貝多芬在演奏時經常把「柔弱」的羽管鍵琴弦彈斷。
最後,我們來看一段馬漢·埃斯法哈尼暢談羽管鍵琴的視頻:
4月9日,馬漢·埃斯法哈尼蒞臨上海音樂廳,帶來羽管鍵琴獨奏音樂會,如此特別器樂專場音樂會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編輯:餘亦舒
原味巴赫——馬漢·埃斯法哈尼羽管鍵琴獨奏音樂會
日期:2017年04月09日
時間:19:30
地點:大廳
票價:¥80(公益票)/¥180/¥180/¥280/¥380/¥480
馬漢•埃斯法哈尼1984年出生於伊朗德黑蘭,最初隨父親學習鋼琴,青少年時期其興趣轉至羽管鍵琴。他先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學習音樂學與歷史學,師從喬治•侯勒 (George Houle) ,之後在美國波士頓跟隨導師彼得•瓦卓恩 (Peter Watchorn) 進行高強度的學習,最後在捷克布拉格完成學業,著名的祖扎那•魯茲謝科瓦 (ZuzanaRůžičková) 是他的導師。馬漢•埃斯法哈尼在2008至2010年入選英國BBC新生代藝術家,並獲得過博勒提•布伊託尼基金會大獎。2014年,他獲英國皇家愛樂協會大獎最佳器樂表演獎的提名,併入圍留聲機年度藝術家的評選——這對羽管鍵琴來說都是第一次。
曲目
巴赫:《d小調託卡塔與賦格》(BWV913)
J. S. Bach: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913
巴赫:《哥德堡變奏曲》(BWV988)
J. 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988
*曲目以當天演出為準
「知音30分」音樂會導賞 時間:18:50
本場音樂會謝絕1.2米以下兒童入場,已購門票概不退換。
如果覺得內容還不錯,請點擊右上角…,就能分享給朋友們。
關注微信官方帳號:上海音樂廳
加入我們,一起進入「古典音樂的殿堂」吧!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上海音樂廳官網購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