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講壇】講主回顧:高希均教授

2021-02-19 揚州講壇

2009年4月18日知名經濟學家高希均教授登臨揚州講壇

主講:美國經驗50年

人物卡片:高希均,臺灣著名出版人,經濟學家、教育家和新聞傳播學家。臺灣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多年來,高希均始終堅持以學者身份傳播進步觀念,先後出版20餘本著作,並曾主編《美國人文及社會科學論文集》、《教育經濟學論文集》等。

  【1美國經驗50年】

  去年4月,我登上《揚州講壇》主講《全球化潮流中,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時隔一年,今年再次被邀請到《揚州講壇》,當時,有幾個題目可以與大家分享,其中一個熱門題目是金融海嘯或全世界的經濟衰退。這個題目是我的專業題目,我非常樂意講,但是我想,這個題目是不是太窄了?是不是每一個觀眾都有那麼大的興趣?所以,我決定把這個題目擴大一點,講美國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這些人,特別是美國選出了新總統,所以,題目就換成了《美國經驗50年》。

  先看一下標準的美國地圖,右邊是美國東海岸,這裡有兩大重要的城市,一個是紐約,一個是華盛頓;西海岸有一個洛杉磯,一個叫舊金山。我在美國這麼多年,極少在美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

  1949年,我隨爸爸媽媽到了臺灣,當時到臺灣念初三。1959年9月5日,我到美國讀書,1964年獲得密執安州立大學博士,之後在威斯康辛大學任教,我正式退休是在1998年,當時我62歲。再過幾個月,我去美國整整50年了,我準備哪一天再從臺北飛到美國,再走一趟50年前走的路。

  1949年到臺灣,到現在,這次來揚州,60年的分手,90分鐘的路程。昨天,在臺灣松山機場起飛到南京,以前需要半天時間,現在只需要90分鐘,真的很快,太不可思議了。因為我1936年出生在南京,我很懷鄉,到了南京過了一夜,今天早晨來到了揚州,充滿了親切的感情。

  1959年,我到了美國,先拿了一個碩士,再拿了一個博士,從1964年,我一直在美國教書,到1998年退休。最後幾年,我經常回臺灣,並和王小姐(王力行)創辦了雜誌。我現在有三個家,一個家在美國,一個家在臺北,一個家在上海。我曾被別人問起,喜歡哪個家?等我真正退休了,我會怎麼做?三分天下。1/3在美國,1/3在上海,現在加揚州,1/3在臺灣,每個地方3個月,還有3個月,我希望去其他地方看看。

  我認為沒有一件事比教育更重要。你一定以為我是念經濟的,一定是經濟重要,但是我覺得沒有東西比教育重要,投資重要,經濟重要,教育更重要,它帶來的回報很多。我曾在一個論壇上說過,我佩服兩種人,一種人是能夠創造和平的人,另一種人是教育家、教育工作者。

  【2美國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家?】

  五十個例子講美國是人間的天堂,五十個例子講美國是人間的地獄。真假在哪裡?在美國,我四十年都住在差不多中國武漢這個地方,它是非常適合住的地方,代表美國的精神,淳樸,友善……我家門不鎖也沒有關係。我看到的,不是極端的偉大和極端的地獄。不要抓人家的小辮子,你要取人家之所長。

  美國的機關很厲害,我只講軟實力。好像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的國力上升。美國有全世界最開放的移民政策,儘管籤證不容易,但跟其他國家比,美國是方便的。我們都是東方人,要站得住腳,得要努力。舉個例子,在美國上午8點上課,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車子動不了,八點鐘上課很多人不來,很多人遲到。很多美國教授不喜歡八點上課。我有3個規則,你不尊重我的規則,就不用上,你可以選擇別的。我8點上課準時到,準時上課,最後一排的,不能交頭接耳。多少學生在教室抽菸,喝咖啡。我把早飯吃完,你也要吃完。明天你來的時候,遵守這個規定。沒有一個學生違規,沒有學生挑戰。當我講清楚規則,他們是聽的。當你這麼嚴格地要求美國學生,美國學生也有理由,你教授也要遵守。

  東方社會,教育重要,但不只是讀書。在美國社會,只要你有手藝、一項本事,大家都會很尊重你,這個是我們東方人很需要學習的。不因為職位高低,使社會地位有問題。清潔工人稱呼校長的名字,平起平坐。在大學裡沒有校工伺候校長、系主任。歐巴馬被選為總統,美國200年的一個成就!我當時到美國,一般的黑人學生不能到白人學校念書。1962年,得派警察保護學生到大學註冊。到今天不到五十年,選擇一個黑人總統,你真的不能不佩服。

  【3美國的優缺點各有哪些?】

  美國五個優點,第一,開放、多元、法治,人人都有機會;第二,美國是一個年輕和充滿創意的國家;第三,美國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好的成功,劣的失敗;第四,不僅把人當人,把狗也當人。這兩天最大的新聞——歐巴馬介紹他們家的狗,這就是他們的文化。先生過世後,老太太一個人在公園,通常也有貓。第五,很有趣,有點自私,有點小氣。文化不一樣,他們非常熱心公益慈善事業,也許不會花很多時間給父母和孩子,但會花很多時間給第三者。

  美國有沒有缺點?有。第一,他的政府霸氣;第二,太得天獨厚,他們的方式太浪費,資源太浪費。1959年,臺灣沒有家庭電話,沒有電視,家裡沒有奢侈品。一輛腳踏車,一個收音機不得了了。我到了那裡,我的房間有冰箱、電視,一個月付20塊錢。6個月後,50塊美金買了一輛汽車。這是我的第一輛汽車。

  好人一定有好報。那些無私捐獻的人的幸福指數,比其他人好。好人一定會有好報。

  給大家看一張照片,男孩Ban,10歲;女孩Ann,11歲。Ann是我女兒在廣州一家託兒所領回美國的。Ban四個月後,在武漢被我女兒領回的。你們不能想像的,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是誰。不能想像,兩個孩子在美國的班上都是第一名。兩個孩子都跳級,最近做了一個智商測驗,姐姐是99.9,弟弟是99.7,在美國是非常優秀的。我想,我的下一代,下下代,只要給機會,總會創造奇蹟。

相關焦點

  • 中國移動·會客廳 | 高希均和他的「新獨立宣言」
    4月22日,高希均教授作客揚州講壇,主講「星雲之道」,講座結束後,高希均教授接受了中國移動·會客廳專訪。記者:今天是個非常特殊的日子,去年的4月22日,星雲大師登上揚州講壇,您當時作為嘉賓登臺致詞。一定意義上說,今天您也是代表星雲大師再次登上揚州講壇。高希均:不敢當。昨天下午我到揚州,五點多鐘的時候,星雲大師打個電話來,說你到揚州了?我說到了。
  • 揚州講壇精粹丨高希均:星雲之道
    2009年4月,我參加了「揚州講壇」,現在已經是2017年,過了七八年的時間,我也進入了「80後」。我今天非常高興,與大家分享近30年來,我所認識的星雲大師。我現在過了80歲,大師過了90歲,我們相差10歲。我80年裡,40年在大陸、臺灣,40年在美國念書、教書。1949年,我13歲,跟家人到了臺灣。
  • 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 徐小躍暢談國學與人生
    徐小躍編者按昨天是揚州講壇2020年度最後一講,邀請了南京大學教授、國學專家徐小躍,與觀眾們暢談《國學與人生》。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國學。徐小躍教授在國學研究上造詣深厚,課堂上總以其生動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獨到精闢的理論見解,慷慨激越而金句迭出,透過鮮活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述國學大智慧而廣受歡迎,在南京大學連續榮登「我最喜愛的老師」寶座。聆聽徐教授掌握要點,品味經典,開啟我們的人生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 蒙曼五登揚州講壇,透過唐詩看唐代女性
    今天下午,著名學者蒙曼作客揚州講壇,主講「唐詩中的唐代女性」。這是揚州講壇開壇十年來,蒙曼第五次開講。
  • 南開孫立群教授逝世 曾多次登《百家講壇》講史
    網易娛樂2月14日報導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據悉,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
  • 揚州講壇 | 郝廣才:繪本讓成長更多彩
    ——郝廣才今天下午,著名出版人郝廣才先生作客揚州講壇,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郝廣才與現場聽眾分享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告訴大家「翅膀的大小決定孩子的高度」。老人給小朋友們講故事,老人們很開心,因為他們講自己年輕時的故事講了很多遍,其他人都不願意聽,而小朋友剛好不怕重複,一遍一遍地聽。過了一段時間,大家發現,幼兒園五歲小朋友的語言能力,超過外面十歲小朋友。為什麼這樣?因為故事是有結構的語言,和我們生活中片段式的語言是不一樣的。閱讀,就是去掌握這種結構的一種方式。
  • 揚州講壇預告|蒙曼:《唐詩中的唐代女性》(8/19)
    8/19(六)下午歡迎您走進揚州講壇,特別邀請《百家講壇》知名主講老師蒙曼教授,以其對歷史引人入勝的敘述,帶領我們看唐代社會政治和經濟背景下闡釋的女性。其文化內涵,反映唐代女性的社會角色及其變化,古今相照,可深化我們對中國女性的多元認識。蒙曼,女,滿族,河北省平泉人,著名歷史學者,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
  • 高希均:民進黨應現在著手通過服貿
    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高希均在香港談及兩岸關係時表示,不管2016藍綠誰執政,臺灣走出去,兩岸交流的大趨勢不變。他建議民進黨立即著手促成服貿協議的通過,「與其上臺再搞,不如現在就辦」。 高希均說,全球化大趨勢下,兩岸的經貿交流有「1+1>2」的效果。2016不管是誰執政,臺灣走出去,兩岸交流都是大趨勢。
  • 學術資訊 | 百家講壇進中南第七講——韓田鹿教授帶您品味西遊
    如果你也熱愛《西遊記》,那麼5月21日百家講壇進中南第七講——韓田鹿教授品味西遊,期待你的到來。1、孫悟空一生有多少名號?這些名號有什麼意義?2、孫悟空的金箍棒,豬八戒的釘耙,沙僧的降妖寶杖有多重?為什麼是這個重量?3、孫悟空身上的毫毛有多少根?為什麼是這些根?
  • 高希均挺服貿協議:臺灣為什麼怕競爭
    原標題:高希均挺服貿協議:臺灣為什麼怕競爭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力挺服貿協議  華夏經緯網6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  據報導,天下文化昨天下午舉辦《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新書發表會,作者、前「行政院長」郝柏村親自出席,高希均、法學教授陳長文等人也為新書站臺。由於先前多位出版界人士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這場新書發表會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成為話題。   高希均說,兩岸籤訂服務貿易協議時,他正好在上海,返臺看到協議內容後,「我做為一個念經濟的人,覺得十分興奮」。
  • 《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原標題:《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 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2007年3月,孫立群在《百家講壇》講了《李斯》,當年5月,講了《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當年9月,還講了《範蠡》。2008年5月,他在《百家講壇》上講了《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易中天稱讚他的主講風格是「滿腹經綸,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 揚州講壇丨淳子:花開花落張愛玲
    淳子老師蒞臨「揚州講壇」編者按: 淳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文藝編輯、原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復旦大學特約研究員、復旦大學海派文化研究社副社長、《海派文化報》副社長、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國工作坊演講成員
  • 「百家講壇」7大學霸級才女,個個都是教授級,你覺得誰最厲害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看看哪位女才子是你心中的那個最。1、馬瑞芳,回族,1942年生於山東省青州市。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術帶頭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是我國研究《聊齋志異》的著名專家。
  • 再忙也要讀書 高希均新書《閱讀救自己》上市
    《閱讀救自己》 高希均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自己再忙也要讀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住處再擠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集財富於一身,受人嫉妒;集知識於一身,受人崇敬。——高希均:《閱讀救自己》這本書裡有經驗和智慧,更有一種信仰、追求和愛。它信仰、追求,尤其是愛真理、知識和書籍。這是我們多麼需要、多麼渴望的一種精神啊。——王蒙十四年前,新加坡邀請高希均教授、杜維明教授和我三人發表文化跨世紀的集體演講,我聽了高教授對於中國經濟的細緻預測大吃一驚。這麼多年下來,他的預測已經被全部證實。
  • 500多名市民揚州運河三灣「走運」,走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快樂「走運」揚子晚報網10月6日訊(通訊員 劉明 記者 陳詠)6日,「華僑城·江蘇邗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最後一項活動「山川異域同走運」,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舉行。記者了解到,本場「走運」也是第五屆揚州網民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瞧他們多開心記者注意到,當天參與徒步活動的隊伍分為「學業運」、「事業運」、「家庭運」、「快樂運」、「平安運」五組,每組名字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願望。一位參與者表示,在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漫步在運河邊,本來就很愜意。
  • 「雄安設計講壇」第五講開講
    中國雄安官網12月26日電(李元闖)12月22日,「雄安設計講壇」第五講活動在雄安設計中心舉辦。講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建國以《城市特色風貌的形成與設計營造》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 臺灣養生達人陳月卿作客揚州講壇主講"最有效率的身心健康方法"
    觀眾聆聽劉江瑞攝  陳月卿在講演劉江瑞攝  原標題:千萬別吃「假食物」 飲食要高營養低熱量  編者按  昨天,臺灣養生達人陳月卿登上鑑真圖書館「揚州講壇」,主講「最有效率的身心健康方法」,與大家一同分享如何掌握身體健康密碼,遠離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保持良好體態、延緩老化。
  • 儀徵有個「百家講壇」:百名領導幹部講「故事」話「擔當」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採購需要較長時間,面對當時的特殊情況,我當即拍板,按照應急響應物資進行採購……」日前,在揚州儀徵市委黨校舉辦的主體班課堂上,該市衛健委主任蔣朝明講起了自己的「擔當故事」。今年以來,儀徵市委組織部積極推進幹部教育培訓供給側改革,開設「擔當故事」專題課程,從全市62家單位遴選出114名黨員幹部和先進典型輪流登臺,講「自身故事」,話「擔當作為」。
  • 另類「80後」高希均:有能力的老人應領養年輕人
    40年後,高希均仍在輿論浪尖。經濟學家大多不「討喜」,因為他們的觀點常與民眾認知相悖。更何況,高希均還手握傳媒話筒,自帶聲音放大屬性。祖孫二人,一種鄉情別說當年的臺灣,高希均的觀點放在今天的大陸,依然有極強的話題性。不過,大陸之於高希均,故鄉的意義,應該高於演講壇。1988年,離開39年之後,高希均終於回到大陸,前往北京、上海、蘇州、江陰、南京5座城市,「當時父親已經過世,我和母親回到家鄉周莊,我買了棟別墅,姐姐陪老人在那住了整整一年。」
  • 從百家講壇講師,到國民詩詞男神,看鬼才教授酈波的詩意人生
    其實,大多數人的出生與結局都很相似,唯一能體現自我的就是中間的一段過程,看你如何選,看你如何走,從百家講壇的講師,到國民詩詞男神,看看鬼才教授酈波的詩意人生。博士後畢業後他成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還兼任江寧織造博物館館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