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同期】永泰縣嵩口鎮鄉村電影放映員 鄭瑞文
今天晚上我們是安排溪湖村放映電影,每天晚上我們大概五點左右,就準備出發,把這個設備整理好,運到那邊開始布置放映場所。
【解說】下午5點,收拾完兩箱放映器材,鄭瑞文麻利地把它們搬上摩託車,用繩子牢牢地紮緊,戴上頭盔,他便出發前往村子。62歲的鄭瑞文是福建省永泰縣嵩口鎮的鄉村電影放映員。從鎮區前往村子的山路他再也熟悉不過。鄭瑞文已在這些村道上奔波了45個年頭。他每年為嵩口鎮20個行政村帶去240場的電影放映,用光影點亮村民的文化生活。11月12日,記者在永泰嵩口約訪了鄭瑞文。
【解說】騎行十分鐘,鄭瑞文來到了溪湖村,在村中的籃球場,鄭瑞文卸下器材,開始細心地布置場地,做著準備。雖然年過六旬,但是鄭瑞文依舊清晰地記得自己最初當放映員時的場景。
【同期】永泰縣嵩口鎮鄉村電影放映員 鄭瑞文
那以前下鄉放電影我們鄉下的群眾非常高興,好幾個自然村群眾就會來,今天晚上有電影隊來了,整個村全部出動,早早就把凳子放在操場那裡,我們第一次上去看,怎麼這下都沒人,因為很分散,都沒有人啊,我說怎麼有人看呢,到了飯吃飽的時候,山頭都是人啊,下來集中在那裡看電影。農村當時沒電沒路,都是自己汽油帶去,發電機帶走,在那邊發電發起來然後再放。
【解說】從最初的8.75毫米電影到如今的農村電影數位化放映,從事放映員工作45年來,鄭瑞文也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他告訴記者,剛加入鄉村電影放映隊時,使用的是膠片電影放映機,一部電影通常有三四盤膠片,每換一盤膠片就要停下來,一部電影放映下來,基本要停三四次。現在的數位化放映,不僅操作方便,而且村民觀影體驗也更流暢。
【同期】永泰縣嵩口鎮鄉村電影放映員 鄭瑞文
我剛開始(19)75年那個時候,樣板戲最出名的,紅燈記,沙家浜,還有智取威虎山,還有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這樣幾部電影,一直在放。那個時候沒有電視啊,新聞肯定要放,你每一個晚上放電影就要放新聞,然後接下去再放電影。
【解說】隨著社會發展,電視機、網際網路進入千家萬戶,許多的鄉村電影放映員也紛紛轉崗,離開了電影放映隊,但鄭瑞文堅守依舊。在他看來,能為村民帶來光影享受是最大的快樂,也是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
【同期】永泰縣嵩口鎮鄉村電影放映員 鄭瑞文
搞這一門我也搞習慣了,再說也是挺光榮的,再加上天天都在鄉下,跟農民朋友打成一片,也是挺好。明天對我也很尊重。我覺得也捨不得離開。
【解說】電影放映設備更新換代,國家相繼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也讓鄭瑞文越幹越有勁。這麼多年來,他的足跡遍布嵩口各個村莊,經他放映的電影近萬場。鄭瑞文也表示,只要還能幹得動,就願意一直幹下去。
【同期】永泰縣嵩口鎮鄉村電影放映員 鄭瑞文
既然你搞這一門業務,你肯定就要完成任務。今天晚上每一部電影,有一個人坐在那邊,你就要把它放好。年輕人都不愛做,我們現在就是說,能做到什麼時候就做到什麼時候。
記者 吳晟煒 福建福州報導
責任編輯:【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