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放映員為村民放映電影。 錢楓楓 攝
「只要村民喜歡,我就放映下去,這是對我最大的肯定。」來自浙江瑞安的露天電影放映員許高峰說道。
和所有露天電影放映員一樣,許高峰總是「上夜班」,帶著機器設備到處跑,拿著喇叭錄音去村裡廣播,爬上爬下搭銀幕……許高峰今年51歲,這一行,他已經幹了28年。
許高峰的父母都是原瑞安電影公司職工,父親是瑞安最早的三名電影放映員之一,母親是電影院售票員。許高峰七八歲就跟著父親去放映電影,從小耳濡目染,對電影有自己獨特的感情。1991年,他進入馬嶼電影院當放映員,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電影放映設備更新換代,2007年轉為數字電影放映員,將電影送到農村。
露天電影是一代人的記憶,那時候文化生活貧乏,一場露天電影是大家最珍貴的文化盛宴。隨著時代的發展,露天電影留在了城市居民的記憶中,但村民們對看露天電影的熱情仍然高漲。
瑞安市新農村數字電影有限公司經理郭峰表示,山區、農村、海島對電影的需求還是很大,村民們不願意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更熱衷於紅色電影、京劇等老片子。
因此,「許高峰們」仍然堅守著這份情懷,不管多遠都把這種文化送到村民面前。
「有一次,去平陽坑鎮黃巖村放映電影,山下放完之後村裡要求山上也要放一場,因為山上還住著幾戶村民。」後來,許高峰特地帶著機器爬上山為幾戶村民送去電影。
為了放映電影,許高峰15點多就出門做準備——運設備、放廣播、搭銀幕,忙忙碌碌到電影開始放映才能坐下來,在設備旁邊啃一塊麵包或吃碗麵條就算晚餐了。
許高峰常備的兩件裝備是外套和雨衣。「山裡溫差太大了,中午豔陽高照,晚上冷得瑟瑟發抖,所以我們都會帶一件外套。」許高峰說,雨衣也是必備品,有時放著露天電影,突然就大暴雨了,要趕緊拔電源,給設備披上雨衣,自己淋溼沒關係,設備是最重要的。
每次為村民放映電影,到回家時往往快接近午夜。這麼多年來,許高峰很少請假,幾乎每天晚上都在奔波忙碌,一年中,他放映電影近600場。天天夜班的工作也曾帶給他遺憾,他說:「孩子小時候總是沒時間陪他寫作業,也沒能一家人吃頓晚飯。」
據悉,瑞安市實施公益數字電影「2131」工程已有13年時間,現有17支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隊,實現了讓每個村每月看一場免費電影的目標。17支電影放映隊全年送電影下鄉,共放映電影8000多場。(記者 潘沁文 通訊員 錢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