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放映員張包春,46年來放了1.2萬多場影片!

2021-02-20 拇指萬載

眼下,由張藝謀執導的電影《一秒鐘》正在全國公映,他說要把這部電影「獻給所有愛電影的人」。電影裡,隨著膠片「譁啦」轉動,懷舊的氣息立即瀰漫開來,把上了年紀的觀眾帶回到膠片電影時代。

說起膠片電影,必然繞不開電影放映員這個群體。在露天電影大放異彩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一名電影放映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連日來,記者採訪了一群仍堅守在鄉村放映一線的電影放映員,聽他們講述關於電影的獨家記憶。

 放映現場人頭攢動

萬載放映員張包春

「46年來放了1.2萬多場影片」

張包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匱乏,看電影是件新鮮熱鬧事,在鄉村,經常有人打著火把走好幾裡地趕到別處看電影。在宜春萬載縣雙橋鎮,電影放映員張包春是一位深受十裡八鄉村民歡迎的人。從1974年至今,他已經放了1.2萬多場影片。1974年,19歲的張包春當上了電影放映員。他負責的鄉鎮均屬山區,最遠的山村距縣城八九十公裡,最高的山村海拔達1200米。其實,這些偏遠的地方本不是電影公司分配給他的區域,都是他自己爭取來的。「那裡的老百姓最需要文化,我是黨員,我想把那些道路比較平坦、好走的鄉鎮讓給別人,所以我主動提出去那些地方放電影。」張包春說。通往這些山村的道路泥濘又崎嶇,起初,張包春一個人挑著加起來有百來斤的放映機、音箱、幕布等設備,常常要走大半天。妻子王正華擔心丈夫的安全,就與他作伴。多年下來,她也學會了放電影。讓張包春感動的是,他每次去村子裡放電影,路上總有人早早地等著接他,替他挑設備。張包春和妻子外出放映電影時,常帶著一雙兒女同去,兩個孩子也學會了放電影。如今,他又經常帶著10多歲的孫子去看他放電影,漸漸地,小孫子也學會了放電影。張包春自豪地說:「我們一家都會放電影!」對張包春來說,放電影不僅僅是工作,他想把放電影這事當成家風傳承下去。

 劉騰芳

蟬鳴陣陣,繁星滿天,眾多飛蟲繞著鏡頭打圈兒,一束藍色的光越過孩子們的頭頂折射到幕布上……昨日,吉安市遂川縣衙前鎮電影放映員劉騰芳在電話中向記者描述了他今年暑假最後一天在該鎮衙前村沿橋自然村放電影時的一幕場景。今年57歲的劉騰芳是一名鄉村電影放映員,每到放電影的日子,他便熟練地收拾好放映設備,綁在摩託車上,早早地來到村裡。上世紀八十年代,看電影是農村群眾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1986年,年輕的劉騰芳瞅準商機,和幾個人合夥買了一套電影放映設備,還專門參加了培訓,從此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農村電影放映員。「那時候放映的都是膠片電影。」為了租到放映的膠片,劉騰芳必須坐班車到縣城的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挑選電影。一部電影通常有2~4卷膠片,每卷膠片可以放半個小時左右。選好片回家,他的大帆布包總是鼓鼓囊囊的。以前放膠片電影要帶上三四百斤重的設備,包括放映機、功放機、音箱、發電機、油箱、電纜……劉騰芳回憶道,他當年去負責放映的最偏遠村子,從家裡騎摩託車要四五個小時才能到(因為車上有設備,只能小心慢行)。為了不耽誤放映,他每到晌午就要帶好乾糧出發。電影放映完回到家,常常已是深夜。放膠片電影是個技術活,一部90~100分鐘的電影通常要換好幾盤膠片,放映時必須有人值守更換並注意散熱,「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故」。放映機轉動時產生的摩擦和高溫會讓膠片出現劃傷,此外,膠片還容易受潮發黴,所以平時必須低溫保存。如今,劉騰芳年紀大了,家人都勸他別再幹這份辛苦的工作,可他總是笑呵呵地說:「老人家外出不方便,農村的留守兒童也多,他們喜歡在村裡看露天電影。只要他們需要,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現年60歲的吉安市峽江縣水邊鎮電影隊放映員謝萍果,已經整整放了42年的電影。42年前(1978年),高中畢業的謝萍果考入水邊鎮電影隊,成為一名走到哪裡都特別受歡迎的鄉村電影放映員。「當時是要通過考試選拔的,因為要製作宣傳海報,所以還要考寫毛筆字和繪畫。」電話那頭的謝萍果向記者回憶道,他放26年的膠片電影,從2006年初開始放映數字電影。放電影這一行不但辛苦,而且工資不高,但謝萍果覺得值得。他說,當年村裡放場電影,是比過年還重要和熱鬧的大事。直至現在,他依然記得自己放映第一場電影時的情景:1978年12月的一個晚上,謝萍果挑著放映設備來到峽江縣湖洲大隊,當晚放的影片是《51號兵站》。開映前,附近幾個村小組的男女老少幾乎全部出動,上千人帶著凳子擠在白色的幕布前,等他把設備安裝好,才發現周圍已坐滿了鄉親,來得晚一點的人,連站的地方都沒有,索性爬上樹、坐在圍牆上看。「那天天氣格外的冷,我有點緊張,生怕有什麼差錯」。時間一晃就是42年。與謝萍果一起參加工作的其他放映員紛紛離開了放映隊,但他堅持了下來,「大家很信任我,我也跟他們有了感情」。如今,謝萍果仍忙碌在放映一線。謝萍果告訴記者,他家有一個小小的陳列室,裡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放映機和一盒盒的老膠片,每臺機器的年份、性能和背後的故事,他都爛熟於心。就在採訪前一天,他還用這些「老物件」和家人一起重溫了膠片電影《地雷戰》。謝萍果有一個關於電影的願望:離開放映一線後,他要開個電影博物館,把自己經手的電影放映設備、老膠片、訂閱的《大眾電影》等雜誌展覽出來,「用物件留住這些年的鄉村電影記憶」。

家住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鎮的蹇錫森也是一位老電影放映員,「工齡」長達46年,如今仍奮戰在放映一線。

今年68歲的蹇錫森說,自己的放映歷程可總結為從膠片電影到數字電影,從老式手搖放映機到新式數碼放映機,從肩挑背扛去放映點到騎三輪車去,放映的電影從黑白變成彩色。他說,他今年已經為公眾放映300多場次電影。

回憶起當年放映膠片電影的事,蹇錫森說,他跟著師傅學了一年半的時間,「一邊放一邊學,最基本的東西一個星期就能學會。但師傅只教大概,重要的是自己一遍遍地練習」。

「那時候,放映員走到哪裡都很受歡迎。」蹇錫森回憶道,當時農村沒什麼娛樂活動,一旦有露天電影,每一場的觀眾都是數千人。每次有新的電影上映,放映員就各地轉場放映,有時一個晚上去四五個地方,可以一直放到天亮,「下雪天也放,觀眾熱情絲毫不減,一個個地方跟著去看」。

「上映好片子,我可以一個禮拜不怎麼睡覺,『連軸轉』。」蹇錫森說,像《洪湖赤衛隊》《三打白骨精》等影片上映時,他晚上放映,白天去電影公司拷貝或者檢修設備,「那個時候年輕,不覺得累」。

時代在進步,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從2000年開始,蹇錫森改放數字電影了,「膠片電影色彩豐富,場景還原度高,但放映起來確實有些不太方便」。

相關焦點

  • 農村電影放映員的半個世紀情緣
    庫爾班·尼亞孜是齊滿鎮電影放映員,從1971年開始從事電影放映工作以來,五十年如一日,累計放映電影2萬場次,受益群眾400萬人次。小時候,因為農村文化產品稀缺,電影成為最受農民歡迎的文化產品。為了看電影,很多人常常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夏天身上被蚊子咬得都是疙瘩也無所謂。「赤腳跑幾十公裡去看電影也是經常的事。
  • 後窗風景 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放映員在做什麼
    這一天,放映員林斌要在這裡為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看片專場放片,或許這之中就會誕生一部金爵獎獲獎影片。同時,他手邊的對講機也在不停地發出聲響,別的影廳裡同步放映著電影節的其他影片,有需要的時候,他就要立刻去協調。今年,上海影城在電影節期間放映影片場次超過200場。放映員每天的工作都是從今天的前一天開始計時的,影片的拷貝和秘鑰要確保提前1-2天到達放映員手中,此後放映員要將影片拷貝和影片密鑰及時載入電影伺服器,並驗證其可用性。數位化放映的只要將影片文件下載到數字放映機裡就可以放映。
  • 長樂第一代最後一位放映員,近萬場電影是否「點亮」過你...
    每7個嵊州人就有1個是我們的用戶嵊州最權威的新聞平臺現在,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早已成為很多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鄉村電影放映員 錢善恩:這麼多年放過來,幾千場、幾萬場都有了。過去放的電影,像《閃閃紅星》這類比較受老百姓歡迎,現在放《建國大業》、《紅海行動》。30年來都是這樣,只要不下雨,錢善恩就給全鎮的26個村放電影。大多數村民跟錢師傅熟得跟一家人似的。
  • 吳忠的露天電影放映員
    ,放了8000多場電影。鄉親們喜歡看什麼影片,我就儘量爭取,把這個影片下載好,給他們放映。」張洪福說。放完電影後張洪福和兒子張學東小心翼翼地把一件件放映設備裝上車趕回家中「這是以前的16毫米膠片放映機,算是第二代機子,早都淘汰了。
  • 在部隊我是放映員
    部隊一年能看上多少部影片,也是衡量一個部隊文化生活的重要標準,由此也可以看出放映員在部隊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我當天上午踏進電影組的門,晚上就跟著我的師傅石世才在團大操場上為官兵們放電影啦,開始了我在軍營的嶄新生活。    這是在我們宣傳股的營房前留影,院內還有十三棵蘋果樹。
  • 鄉村電影放映員堅守本職三十年[圖]
    每天,高仰喜父子都要一路顛簸,到別村去放電影。  今年54歲的高仰喜是甘肅慶陽市西峰區溫泉鄉的「鄉村電影放映員」, 一個放電影30多年的廣電系統編外人員。「1979年,家裡窮,高中沒畢業就應聘做溫泉鄉的農村電影放映員,屬於實習」。高仰喜說,1981年開始自己才有了在溫泉鄉放映電影的正式資格證,「二等七級放映員」高仰喜自豪地介紹,電影放映員分四個等八個級別,自己屬比較高的等級。
  • 萬載古城又有大活動了!2021《中國好聲音》萬載賽區盛大啟航!
    我們期待萬載賽區將有更多的中國好聲音的學員,走出江西省賽區,走進2021《中國好聲音》總部的試音會,我們期盼萬載能有優秀的學員明年最終站在浙江衛視主節目的舞臺及全國總決賽! ▼ 單場冠名 企業、單位可承接海選賽區 任一場或多場比賽地點並冠名, 現場超強人流量, 更加有利企業、單位的宣傳擴大。
  • 河南中牟縣農民放映員婁源永和他的電影人生
    大河網訊(記者 王君傑 通訊員 貝寧 許霄 張智)9月24日晚,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星空放映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中國文聯黨組成員胡孝漢、河南省副省長何金平以及來自中牟縣的農民電影放映員婁源永共同啟動星空放映活動。
  • 電影放映員的消失
    Loin de s』opposer au montage traditionnel, la virtualité du montage n』a cessé de travailler le cinéma dès son origin.「1」也許電影放映員自電影發明以來就沒有停止消失?
  • 34年風雨兼程 他為藏鄉群眾放了6000多場電影
    34年風雨兼程 他為藏鄉群眾放了6000多場電影     太陽還沒下山,他就得出發,人們睡覺了,他才能回家。無數個夜晚,他奔走在鄉村之間,為村民放映免費電影。
  • 【放映員】堅守在惠民電影放映一線37年的放映員趙代亮
    趙代亮心想:「我要是能當一名電影放映員就好了,雖然我不能在舞臺上用身體向人們呈現藝術之美,但我可以把電影藝術作品向更多人呈現。」從那之後,只要聽說哪兒在放電影,趙代亮就想方設法的跑去「追影」,默默學習別人是怎麼搭建幕布、擺放機位、更換膠片的。21歲那年,趙代亮終於鼓起勇氣,找到村支書,說出了想當放映員的想法,並發誓絕不會漏放一場電影。
  • 歡樂中國人丨夫妻放映員守護《廬山戀》38年,真實抒寫愛情傳奇
    在《歡樂中國人》的舞臺上與電影中的人相見了……1一個女追男時髦的愛情故事在巍巍青山間再次開演電影放了一場又一場他們拜見了彼此的父母第2920場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第3902場他們愛情的結晶呱呱墜地只做一件事只愛一個人2
  •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放映員的工資都快拿不到了
    有的電影企業日虧損100萬,100萬影院從業者需要生存啊。」一張電影票,賣八九十塊方永平便是賈樟柯嘴裡那一百萬分之一,他是杭州新遠國際影城的老放映員。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入了行。剛來的時候,方永平滿腦子都想著怎麼學放電影。在他的印象裡,放映員就是關在一個小小的框裡,手搖著那種老式膠片機。
  • 活動回顧|環球影城探索「小黑屋」裡的秘密,成為一名小小放映員
    小朋友你們知道電影是怎麼放出來的嗎?"放電影需要用電」「電影可以用手機、電視、投影儀放出來」「電影是通過投影技術放映的」.爆米花姐姐被小朋友圍了起來「爆米花姐姐,我想放玉米」「還有我..."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參與過程中積極互動、主動交友、大膽表達本次我們親子營&環球影城」小小放映員「活動就結束啦期待我們下次再見1.每
  • 周末票房:大盤1.1億,死侍2:我愛我家 5754萬,白蛇:緣起 2.46億
    1月25日( 周五)大盤 1.1億明日全國電影(不完全排片)統計:#死侍2:我愛我家#38.51%,5513萬,1天累計5754萬;#白蛇:緣起#12.55%,1605萬,15天累計2.46億;#大黃蜂#11.34%,1206萬,22天累計10.22億;#密室逃生#8.35%,896萬,8天累計1.17億;
  • 韓國多場演唱會取消 2月觀影人次創16年來新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韓國多場演唱會取消,2月觀影人次創16年來新低當地時間3月3日零時至4日零時,韓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16例,死亡4例。韓國累計確診5328例,死亡32例。疫情最嚴重的大邱和慶尚北道累計確診4780例,其中大邱累計確診4006例。
  • 2021《中國好聲音》萬載賽區第二場海選晉級16人,看看你認識嗎?
    —— 突破自我 乘歌破浪 ——以夢為馬 一路高歌2020年12月25日晚18:30 2021《中國好聲音》萬載賽區第二場海選成功舉辦就在12月25日,聖誕節那天,《中國好聲音》萬載組委會將比賽當做最好的禮物送給大家!
  • 露天電影放映員的堅守:28年天天「上夜班」
    來自浙江瑞安的露天電影放映員許高峰說道。   和所有露天電影放映員一樣,許高峰總是「上夜班」,帶著機器設備到處跑,拿著喇叭錄音去村裡廣播,爬上爬下搭銀幕……許高峰今年51歲,這一行,他已經幹了28年。   許高峰的父母都是原瑞安電影公司職工,父親是瑞安最早的三名電影放映員之一,母親是電影院售票員。許高峰七八歲就跟著父親去放映電影,從小耳濡目染,對電影有自己獨特的感情。
  •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為一個農村電影放映員辦起一場電影節
    如此多的明星到一個小村莊,整個村子都沸騰了。你也許想不到,這些明星並不是政府花錢出面邀請來的,而是海寧許村的農村電影放映員徐九斤「喊」來的!用中國電影集團副總經理兼藝委會執行主任江平的話說「他是喊我們來看電影,而不是請,他喊,所以我們來了!」一屆草根電影節,一束束鎂光燈打向舞臺,照亮鄉村的夜空。
  • 六旬鄉村電影放映員的45年光影歲月:堅守到幹不動的那天
    【現場同期】永泰縣嵩口鎮鄉村電影放映員 鄭瑞文  今天晚上我們是安排溪湖村放映電影,每天晚上我們大概五點左右,就準備出發,把這個設備整理好,運到那邊開始布置放映場所。  【解說】下午5點,收拾完兩箱放映器材,鄭瑞文麻利地把它們搬上摩託車,用繩子牢牢地紮緊,戴上頭盔,他便出發前往村子。62歲的鄭瑞文是福建省永泰縣嵩口鎮的鄉村電影放映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