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月夜憶舍弟

2020-12-26 一起學詩詞xn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鑑賞: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九月,是杜甫因思念離散的親人而寫的思鄉之作。當時史思明起兵作亂,山東、河南兩地處於戰亂之中。同時,陝西饑荒嚴重,詩人遂棄官前往秦州。戰亂之中,與親人走散,並失去了聯繫。擔憂之下,詩人的思念之情也愈加強烈。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

首聯不提「月夜」,而是先勾勒出了一幅邊塞秋景圖。「斷人行」既是詩人看到的景象,又點出了「月夜」的背景,充分說明戰亂不斷;戍鼓雁聲,是聽到的聲音。以所見所聞來描繪邊塞荒涼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氣氛。

第二聯前半句告訴人們此時已是「白露節」,說明天氣越來越涼,水汽凝結,讓人寒意頓生,備覺悽涼。後半句採用融情於景的寫法,在客觀實景之中加入詩人個人的主觀感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歌在第三聯中由望月轉為抒情。前半句說兄弟失散,後半句寫家也不存,親人生死難料。詩人這種對親人的思念,由月光引出。加之月夜清冷,更逢亂世,讓人在惆悵之中更夾雜著一份對親人生死的擔憂。讀來,語氣分外沉痛。這兩句過渡自然,概括出了安史之亂中人民飽經憂患的普遍遭遇。

尾聯寫平時寫給親友的書信經常無法寄到,更何況現在戰事頻頻,親人們四處流散,生死更難預測。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不滿,進而抒發了對親人生死的擔憂,同時也婉轉地說明了安史之亂帶給人民的深重苦難,使主題得到深化。

相關焦點

  • 《月夜憶舍弟》唐 杜甫
    月夜憶舍弟的基本介紹:《月夜憶舍弟》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託物詠懷,層次井然。
  • 【月夜憶舍弟】月夜憶舍弟原文_月夜憶舍弟賞析_杜甫的詩_親子寶典...
    月夜憶舍弟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月夜憶舍弟注釋  舍弟:謙稱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斷人行:指鼓聲響起後,就開始宵禁。  邊秋:一作「秋邊」,秋天的邊地,邊塞的秋天  露從今夜白:指在氣節「白露」的一個夜晚。
  • 蒙曼:杜甫《月夜憶舍弟》
    跟大家分享一首屬於白露的詩,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比方說寫妻子,那是「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把四五十歲的老妻描述得這麼美,真是好丈夫;那寫孩子呢,是「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對調皮搗蛋的熊孩子也那麼疼愛,真是好爸爸;那寫兄弟呢,寫兄弟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怎麼寫的呢?先看首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 杜甫和他的《月夜憶舍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的詩《月夜憶舍弟》,頗有些感動。本來我不是太喜歡杜甫,雖然他是一代詩聖,用自己的筆,寫出了他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可他的沉鬱頓挫,他的人生苦難,讓我悲傷,我不想逆流成河。詩人獨自在品著這份孤獨,舔著這無邊的月夜帶來的思念 ,他深深的憎惡著這安史之亂的災難。同時,他也在幻想,幻想著戰亂結束,與兄弟的重逢與喜悅。
  • ​每天一首古詩(231)|《月夜憶舍弟》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杜甫,其實也沒什麼錯,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卻是極寬廣、極深厚的那種,是「人民愛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詩篇能寫的好,能像電氣一樣的振蕩人心不無道理。而這首《月夜憶舍弟》所給人的感動和衝擊,正是如上所說的那樣。今日我們學習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篇——《月夜憶舍弟》,一起來背誦!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詩聖」杜甫的這首《月夜憶舍弟》,句句堪稱經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詩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就是經典中的經典。※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這首詩是杜甫在「安史之亂」開始的那一年九月,在秦州(今甘肅省天水)所作。當時,安祿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杜甫的幾個弟弟都分散在這一區域,由於音信不能相通,在憂慮和思念下,才寫出了這首詩。
  • 《月夜憶舍弟》學習要點
    1.文學常識: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詩史」。舍弟:對人謙稱自己的弟弟。2.創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是「月夜」的背景。(2)②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 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月夜唐 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 每日一詩 | 《月夜》(​唐·杜甫)
    每日一詩 | 《月夜》(​唐·杜甫) 2021-01-04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進長安,杜甫舉家逃難,暫居於鄜州羌村。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前往投效,途中不幸被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從此,杜甫困居在都城,這段時間內與羌村的妻兒斷絕了聯繫。
  • 杜甫: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賞析】我們在《月夜憶舍弟》這首詩的賞析中,曾提過杜甫往秦州投依侄兒杜佐的事。不久,由於秦州、同谷也鬧饑荒,杜甫只好輾轉到四川,幸好他的兩位好友裴冕、高適熱心幫助,他才能在成都西郊浣花裡,營建一座暫時寓居的草堂。這首《客至》就是杜甫五十歲那年鄉居於此的作品。
  • 「悅背悅美」第148期:《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
    【「悅背悅美」第148期:《月夜》(杜甫)】詩意生活,悅背悅美。
  • 達言達語 |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十月的主題是愛,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是國慶假期,假期裡,我們談到了國家之愛、家人之愛,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首兩者兼而有之的詩歌,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 蘇東坡和李白的月亮,比杜甫的更大更圓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述春潮月色: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聞一多評價這首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盛唐宰相張九齡《望月懷遠》,愁緒絲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幽清,渾然天成。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感物傷懷,別蘊離情。
  • 蒙曼:杜甫《春日憶李白》
    杜甫有一首,《春日憶李白》,評價也非常高,絕對不低於《唐詩三百首》的入選標準。所以今天咱們就破個例,講《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 杜甫: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熔於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
    開心萌帶你看看詩聖杜甫的《月夜》凝聚了哪些情感。01背景從古至今,人類就有一個永恆的朋友:月亮。月亮曾引發無數文人墨客的無盡遐想,他們把明月當作傳情達意的物象,逐月抒懷,千種思緒,萬般情懷湧上心頭,從古至今,也有不少有關於月亮的詩,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而杜甫的《月夜》卻有別樣的情感。
  • 杜甫三十句經典詩句全部深情滿滿
    ——《月夜憶舍弟》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6、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絕句》7、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8、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