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最知名的武士組織,為何人氣高漲至今?

2021-02-13 知日

▲掃描二維碼觀看紀錄片《鬼之副長土方歲三》,字幕by歷史獨角獸

狂風吹來,吹得土方的心和衣擺一齊獵獵作響,他已經感受不到背後傷口的疼痛,剩下的,只有微熱的眼眶和內心滿滿的不甘,他的命和新選組一樣,薄如櫻花,終究,不能再戰鬥下去了啊……

土方緩緩閉上眼睛,直挺挺地從馬上倒了下去,他的生命結束在了這一天,同時帶走的,還有整個新選組……

陰陽交隔之際,土方回想起了從前,過去如走馬燈般在他腦子裡快速閃現。

1835年6月,土方生在武藏國多摩郡石田村,雖然是在鄉下,但卻是全鄉最有錢的農家。農家多子,土方歲三家前後一共有十兄妹,而他排在最末,是老么。這就意味著,他無法繼承家業。不過能不能繼承家業對於歲三來說並不重要,當農戶並不是他想要的。

為了以後能有生路,歲三11歲就去和服店做學徒,走上經商之路。然而這並不長久,他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就和掌柜爭吵,沒過多久,掌柜就因為受不了這個桀驁不馴的傢伙,直接讓他捲鋪蓋回了家。

隨後歲三又找了好幾份事情來做,然而他的本性並不是一個願意受人驅使的人,所以即便是主動去找了工作,最終也沒有能堅持下來。無奈之下,他只好回家「啃老」。閒賦在家的歲三,倒是經常去附近的劍術道場去練習劍術。

這一切一直持續到他17歲那一年,他終於遇見了自己命中的貴人,近藤勇,也就是後來新選組的局長。

近藤勇比土方歲三大一歲,也是出生於農家,但是由於他劍術精湛,進了武家做養子,於是他進入了統治日本幾百年的階層——武士階層,得到了武士的身份。

這刷新了土方的認知,他才知道,原來只要劍術好,農家人也可以出人頭地,成為武士。自那天起,土方歲三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標——成為武士,從此他就像是換了一個人,為了將來出人頭地,拼命地練習劍術。

25歲,歲三進入近藤的道場學習,為了在實戰中也保持同樣的速度和靈敏度,歲三特地將自己練習時使用的竹劍製成真劍的重量和大小,「有朝一日一定要成為武士」,他一直在為這個目標默默努力著,終於,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終於來了。

德川家的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為了增加護衛,開始從各地徵集劍術能人,不問身份不問地位,只要求劍術高超。

歲三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和道場的同伴一同上京。1863年,歲三一行人來到京都壬生村,以浪士組為名,在京城內巡邏維持治安。這是他人生的開端。

浪士組的成員來自各個地方,可以說是城裡的新人,雖說他們都是以守護京都為職,在會津藩主松平容保手下工作,但身份上卻只是臨時工,而非正式的武士,整個京城中,沒有人把他們這群沒有身份的新人菜鳥看作武士,只輕蔑地稱他們為「壬生浪」。

這種情形對於所有的浪士組的人員來說,無疑都是抑鬱的,永倉新八在當時的手記中記載著,「我們得不到市民的尊重,他們還對我們惡言相向」,甚至連一同守衛京都安全的同僚,會津藩士,也將他們看作是鄉野匹夫,流氓而已。

「無論如何,都要成為優秀的武士得到大家的認可」,土方暗自發誓。

為了讓浪士組成為武士之上的武士,土方開始想辦法改變。首先,他制定了法令,第一條就是絕對不準背離「武士道」,如果一旦發現違反,就要求切腹。比如,一旦發現和市民的妻子私通,盜用組裡的資金,在街上鬧事等,通通切腹。

想要做到武士之上的武士,一定要保持武士的自覺,土方的信念,雖然在旁人看來有些過於嚴苛,但在他自己眼中,這卻是浪士組的必由之路。

1863年8月18日,開國還是攘夷,以對外政策之矛盾為發端,京都爆發了政變,土方等人奉命守護京都御所。為了和敵軍區分開來,他們同會津藩士一樣,帶上了黃色的絲帶,而這樣一件小小的事情,讓他們士氣大漲。

土方等人徹夜守衛御所,在戰鬥結束之後,他們長期以來認真的工作態度得到了認可,會津藩給浪士組賜了新的隊名——「新選組」,意為貫徹忠義的親衛隊。這也意味著,會津藩終於認可了土方等人的忠義之心,這些懷揣抱負的年輕人,終於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武士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們也仍然還是臨時工,想要報國卻苦於無門。漸漸地,開始有人離隊,不僅是普通的隊員,連幹部也開始出走,隊員數很快從60名銳減到40名。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這樣的情形下,又傳來了消息,說將軍已經離開京都返回江戶。

大家辛辛苦苦守護的將軍,就這樣撇下了京都,京都根本就不受重視,這樣一來,新選組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近藤勇向會津藩主松平容保上書,表達了他的決心,他在信中寫道,「將軍既已返回江戶,新選組便無法再貫徹其宗旨,是各自解散回鄉,還是前往江戶,請予以指使為盼」。

將軍既已不在,何談盡忠呢?難道新選組,真的只能面臨解散的境況嗎?

就在新選組山窮水盡之時,他們迎來了新的轉機,這便是池田屋事件。1864年6月,新選組收到一個驚人的消息,長州藩士企圖火燒京都御所,危急關頭,近藤勇和土方歲三分別率領隊員在京都展開了分頭搜索。到了晚上十點半左右,近藤的隊伍終於找到了位於三條木屋町的旅館——池田屋,而此時,近藤帶領的小分隊僅有四人,敵方究竟有多少人,是否能敵得過,還完全不知道。

「吾等乃是新選組,迷惘之時,不忘初心」,為了不讓京都陷入亂局,近藤勇一馬當先,大喝一聲「此乃上意」,便衝入池田屋……

新選組在池田屋打了漂亮的一仗,挽救京都於水火之中,消息瞬間傳遍整個京都,經此一役,新選組成為了人人稱道的劍客組織。支撐他們走到頂點的,便是一直不忘的初心……

新選組在今天廣受歡迎,收穫了很多的粉絲。在很多影視作品,動畫漫畫中,都是以他們為原型,例如動畫中的《銀魂》《薄櫻鬼》《新選組異聞錄》《浪客劍心》等,電視劇和電影中又有《新選組》《新選組鬼隊長》等,而小說則當屬司馬遼太郎的《燃燒吧!劍!》。

▲《銀魂》

▲《薄櫻鬼》

▲《浪客劍心》

▲《新選組鬼隊長》

許許多多的藝術作品匯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新選組,然而在明治維新過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新選組其實不是那么正面的一種存在,他們被視作幕府鷹犬,受到很多人的蔑視。直到後來經過時間的洗禮,社會價值觀的更迭,人們對他們的印象才逐漸開始轉變。到後來出現大量的藝術作品,渲染了他們當初「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情懷,新選組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直到司馬遼太郎的《燃燒吧!劍!》,在文學上達到頂峰,新選組變得廣為世人所知。

本來新選組的每一個人都是武藝精湛,性格鮮明,富有悲情色彩,再加上藝術作品的創作,給了我們無數遐想的空間,於是衝田總司變成了那個溫暖柔弱卻又在戰場上宛如鬼神的病弱清秀美少年,齋藤一則變成了傲嬌冷麵小帥哥……然而事實上,真正的土方並不喜歡蛋黃醬,近藤勇也並不是那個喜歡捉弄土方的腹黑男。

▲《薄櫻鬼》衝田總司

▲《薄櫻鬼》齋藤一

▲《薄櫻鬼》土方歲三

藝術總是高於現實,不過即便真正的新選組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但是他們忠勇無雙的武士道精神,卻穿過了時光的罅隙,永遠隨著誠字旗飄揚。

young / text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枯山水/櫻花入魂/是枝裕和/增田宗昭/蔦屋書店

beams/昭和顏/日本酒/山口組/庵野秀明/ 腦洞

現代霓虹藝術力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上田義彥/ 岡崎京子/ 樹木希林

雜誌研究所/J-POP進化論/日式笑點/富士山攻略

工匠達人/吃茶店/字體設計/動畫與卡通的區別

太宰治/是枝裕和/天野喜孝/川上量生/橫濱瑪麗

志村健/北野武/三谷幸喜/倫敦靴子/又吉直樹

「知日ZHIJAPAN」招募指南 

編輯 / 攝影 / 插畫 / 撰稿人…click!

知日ZHIJAPAN 成都站 內容編輯招募中 !

《知日·一起看大河劇吧》特集

風靡日本的大河劇究竟是什麼?一本了解!


全網現貨發售中!

京東/噹噹/天貓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購買連結

相關焦點

  • 真實歷史上的新選組:名噪一時的武士組織,為何最終被時代拋棄?
    說起武士組織,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新選組。2004年大河劇《新選組》以歷史角度、影視的手法介紹了新選組的興亡,劇情跌宕,主要角色的結局令人惋惜;《新選組異聞錄》則從動漫角度介紹了新選組的興亡;《薄櫻鬼》刨除其中鬼神虛構的因素,主線上還比較符合新選組的歷史。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日本武士膜拜至今
    而這種自殺的方法極為痛楚,但是卻被日本人認為是一種榮譽的死法,尤其是在日本武士看來,這也成為了榮光的代表,日本人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人的腹部,而切腹則是將自己的靈魂展示出來,而這種痛苦是每一個選擇使用這種方法的人所要承受的
  • 《日本武士女王》揭秘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傳奇女武士
    本片結合史料,以搬演加採訪解說的形式為我們重現了「武士女王」中野竹子的傳奇人生。她的事跡揭開了被日本主流社會長期掩蓋的女武士群體的歷史真相。而這些「娘子軍」崇尚的「篤正行事、常敬師長、永不怯懦、與榮譽共存」的武士道精神令人感佩。「在所有著名的武士中,我並不敢將自己算作其中,即使我同有一顆勇敢的心」——中野竹子。
  • 日本武士最愛的月代頭,宛如禿頂男子,為何還特意將中間頭髮扒光
    不知道各位看沒看過一些日本的古代宮廷劇,裡面很多古代日本武士都留著一個非常有個性的髮型。他們腦門鋥亮,往上也是空空如也,到了後腦勺,還會出現一個髮髻,然而兩邊的頭髮卻異常濃密,乍一看和禿頂的中年男子十分相像。
  • 日本武士為何不會跑步?
    有一幕是,教官訓練武士們西洋跑姿,遭到武士的反對。一個武士說,我們武士一直就是這麼跑的,為什麼要學難看的西洋跑姿?教官提出比賽,武士應戰。教官讓武士跑出一段路之後才開始奔跑,然後很快就超過了武士。武士急著加速,結果自己摔倒了。按那種跑姿,加速太快是必然摔倒的。我非常感謝導演山田洋次獨具匠心的安排。不知道日本武士面對賽跑失敗是不是很震驚:我們居然連跑步的姿勢都是錯的?
  • 日本歷史上唯一的黑人武士:身材力量驚人,命運跌宕傳奇
    文/快哉風《黑豹》男主查德維克·博斯曼上周患癌去世,令無數漫威影迷心痛的同時,也讓原定他主演的新片《彌助》(Yasuke)無疾而終,這部描述日本唯一黑人武士的電影,曾引發很多人的興趣。博斯曼原定主演《彌助》話說,日本歷史上怎麼會有一個黑人武士?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至今無人超越,日本民眾萬分崇拜
    日本人的切腹你們有聽說過嗎?在手術室上的產婦尚且有麻醉藥,可在那個時代有什麼呢?切腹自殺,是從鎌倉時代開始的,到室町、戰國、江戶時代蔚然成風,日本人常說,靈魂在腹部,切腹是日本武士道最崇高的一種死法,是每位武士的必修課,對於當時日本的武士來說能夠切腹自殺是武士生涯中最為榮幸的一件事。
  •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士榮耀:「家紋」的歷史與傳承
    我們經常能在大河劇或其他與日本歷史有關的影視作品中見到各種各樣花紋不一、色彩鮮明甚至稀奇古怪標誌的旗幟,這些印有不同樣式的旗幟有時候顯得十分獨特,不僅僅是作為戰場上敵我識別的標誌而使用,更多的是時代的選擇。
  • 櫻與菊,日本古代的「皇室」與「武士」為何長期並存?
    對日本歷史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古代日本相對於其它東亞國家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公武並存,皇室虛化。這裡的「公家」指的是皇室與公卿貴族,他們在日本歷史上長期存在,但是並不掌握實權;日本的實際世俗權力掌握在另一大勢力手中——武家,即著名的「武士」。
  • 網傳「日本歷史上最帥的十個武士」,驚呆了我的小夥伴們!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你們感受下 ↓(原文)歷史教科書上的人物肖像圖總是那樣無聊,一樣正式的服裝、清一色黑白照、一樣僵硬的坐姿、一樣沒有表情的臉。怪不得學生們都喜歡在課本上塗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幸運的是,日本網站Bakumatsu Gaido可以將我們(原作者)帶到幕末時期(德川幕府統治末期),即江戶時代最後幾年(1853—1867),我們可以輕鬆的心態欣賞欣賞那些臉部輪廓分明、著裝品位犀利、pose令人敬畏的武士圖。接下來介紹一下日本歷史上10位最英俊帥氣的武士。
  • 為何日本女人背個「小枕頭」,武士則背個大包袱?
    日本女人和服上背著小枕頭,武士卻要背大包袱日本古裝電影裡,經常見到這一幕:騎馬衝鋒的日本武士們,背上有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袱,看上去很是怪異。那時候的日本都是小規模作戰,騎馬武士往往披著一個長長的布條,類似披風,衝鋒時被風吹起膨脹,能起到一定的遮擋流矢作用。
  • 作為歷史上最知名的戰亂之一,應仁之亂給日本社會帶來了什麼
    【編者按】應仁之亂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戰亂之一,它被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稱為「日本歷史上最大的事件」,是日本社會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近日,由日本新銳歷史學家吳座勇一所著的《應仁之亂》引進出版,生動還原了這場改變日本歷史的戰亂。下文為該書的前言,澎湃新聞經授權刊載,標題為編者所擬。
  • 日本歷史上有一人,因為切腹被日本人崇拜至今,號稱是最疼的自殺
    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幕,那些不投降而又戰敗的日本軍官,最後都選擇了自殺,其中有些自殺方式就是切腹,其實,切腹也是日本歷史上久遠的一個傳統。日本從鎌倉時期就開始有了這種自殺的方式,之後的歷朝歷代切腹更是風行於日本,日本的這種自殺方式有很多的寓意,在日本武士看來,如果自己犯了重罪,最後能夠切腹自殺,這對罪犯來說不是羞辱,反而是一種榮耀。
  • 日本屬於小島國,武士刀卻為何躋身世界三大名刃?
    同理,唐刀銷聲匿跡是因為我們並沒有日本人對刀劍的那種態度,玩刀玩的越久,就越感覺日本的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國畫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一樣,日本刀有1000多年的歷史,日本刀有獨特的創作手法,以及一起誕生的鑑賞手法 。日本刀有各種各樣的大師以及門派,制刀優異者甚至可以受天皇嘉獎,封官受爵。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在武士最痛苦的時候,
  • 日本武士切腹後,無外力幹擾至少能活6小時,他們為何沉迷此道?
    在眾多人的眼裡面,日本,是一個極為矛盾的存在,歷史上的它,曾經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無比傷痛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對這個千年的鄰居,感到十分的陌生,其了解也僅限於電視熒幕上的抗日劇,比如過去日本的一項典型風俗:切腹。
  • 日本武士殺害法國人,法國說賠15萬算了,日本卻非讓20個武士切腹
    隨後,各國列強紛至沓來,將日本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國家。日本眾武士有感於民族危亡以及德川幕府的軟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外侮,那就是亂砍亂殺。這些武士自稱為「攘夷志士」,專門負責驅逐、殺死外夷,以捍衛王室。這些武士身上隨時帶著刀,到處砍殺洋人以及他們眼中的「國賊」,一時間日本治安大壞,多名洋人被這些志士所砍死,讓幕府傷透了腦筋。
  • 日本武士的三張面孔
    戰場上的廝殺,本是毫無浪漫可言的,武力作為推動歷史「進步」的暴力手段,有其不得已之處,即使在古代,也難逃「以暴易暴」的責難。所以這部動漫中,當年推動明治維新、在歷史「進步」的過程中使用暴力的功臣,在由他參與締造的和平年代,主動放棄了對暴力的獎賞,成了新社會的邊緣人。這一設定,是作者對歷史作出的精彩反思,但也僅僅止步於此。從這裡再往前走一步,從邊緣人的位置,走到普通的生活中去,就是藤澤周平。
  • 日本史上最疼的切腹自殺,至今只有一人完成,被後世武士推崇百年
    武士道精神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指的是一切以不怕犧牲為前提,以實現集體的、國家的利益。武士道精神強調的是毫無留戀、毫無顧忌和毫不猶豫地死。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封建社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禮法,做了一名武士必須遵守義、勇、仁、禮等傳統美德,在背負使命之後完成使命。
  • 揭秘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十大武士刀
    ,其中,作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因為刀型比較獨特,殺傷力也比較大,受到世界刀友的廣泛喜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八一八那些存在於日本歷史上那些令人恐懼的名刀!!被指定為日本國寶。被評為"天下五劍"中最美的一把,常被稱為"名品中的名品"。原作為足利氏私藏寶刀傳世,1565年永祿之變後作為戰利品傳至三好政康之手,政康將其獻給豐臣秀吉之後,為豐臣秀吉的正室高臺院(寧子)所有,隨後作為遺物贈予德川秀忠,之後藏於德川將軍家。現已捐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