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殺害法國人,法國說賠15萬算了,日本卻非讓20個武士切腹

2021-01-13 陶陶愛歷史

日本,自古以來就出產殘忍、悍不畏死的武士而出名。這些武士「重義輕生」,相信「七生報國」,不僅不把他人的性命當回事,更不把自己的性命當回事。他們視死亡為美,更視死亡為光榮,而且切腹這種痛苦的死法,更是「美」到了極點。

1853年,美國佩裡艦隊闖入日本,結束了該國「閉關鎖國」的局面。隨後,各國列強紛至沓來,將日本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國家。日本眾武士有感於民族危亡以及德川幕府的軟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外侮,那就是亂砍亂殺。這些武士自稱為「攘夷志士」,專門負責驅逐、殺死外夷,以捍衛王室。這些武士身上隨時帶著刀,到處砍殺洋人以及他們眼中的「國賊」,一時間日本治安大壞,多名洋人被這些志士所砍死,讓幕府傷透了腦筋。

首先在1859年,攘夷志士們殺死了2個上岸購買糧食的俄國水兵;同年10月,法國領事館的一名中國僱員被攘夷志士殺死,僅僅因為他身穿西服。1861年7月,十多名攘夷志士襲擊英國公使館,殺死2人;1862年,一名武藝高強的武士襲擊英國士兵,在砍殺數人後橫刀自盡。除了攘夷志士外,許多日本人也對外國人很不友好。1862年,一名英國商人不慎衝撞了日本貴族的車駕,當場被這名貴族的親兵亂刀砍死。為此,英國曾以戰爭為威脅,逼迫日本政府賠款。最終,德川幕府選擇了屈服,支付了巨額賠款了結了此事。

為了制服這些亂殺外國人的「志士」,日本政府決定以毒攻毒,組織眾多閒散武士,建立了一個警察組織——新選組,這些武藝高強的戰士專門負責屠殺攘夷志士,一時間社會治安逐漸好轉。然而即便如此,屠殺外國人的事件仍時有發生。

1868年1月,400名日本地方軍隊在通過神戶時,與上岸尋歡作樂的法國水兵發生衝突,多名法國兵被砍死。同年2月,日本土佐又發生流血事件,土佐地方軍與法國水兵發生鬥毆,結果11名法國士兵被殺。法國公使見自己國家吃了大虧,於是對日本政府下達最後通牒,必須嚴懲肇事者,否則就用槍炮再見。

一周後,土佐藩召集「肇事者」,召開了「切腹謝罪大會」。原本法國人要求日本政府處死20名兇手,但是在當天,卻來了40多人。其中有些人壓根就沒有參與過鬥毆,但為了所謂的「終結之美」,這些人連命都不要。在法國公使的觀看下,日本武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切腹,他們身穿白衣,喝著絕命酒,吟誦著絕命詩,以最優雅的方式切開了自己的肚子,然後將腸子扯出。由於切腹並不會馬上死,因此這些自殺的武士倒在血泊中,痛得直打滾。

肇事者們一個接一個地切開了自己肚子,把法國公使嚇得魂不附體,他連連擺手:「算了!不要再自殺了,你們趕緊賠15萬,我好趕緊走!」然而武士們對法國人的呼喊充耳不聞,仍然一個個地揮刀切腹。後來在土佐藩大名的幹涉下,這場荒謬的「自殺大會」終於告一段落。然而在那些沒死成的武士臉上,根本就看不出大難不死的喜悅,反而還愁眉苦臉,表現得相當遺憾。對於日本人的變態,法國人終於有了新的認識,他們紛紛說:「日本人,真是蠻橫無比,以後不要惹他們。」此後,日本人將當天死難武士的屍體安葬在寺廟裡,當做英雄供奉了起來。對於日本人來說,這次慘烈的事件卻成了他們外交的一場重大勝利。

有位哲人曾說過:「缺乏對自己生命尊重者,必然不會對他人的生命產生尊重。」日本人後來之所以會犯下如此之多的暴行,與他們對生命毫無敬畏有著緊密的聯繫。如今,許多日本人仍不將死亡當回事,日本至今仍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有多狠,襲擊法國水兵,11人切腹自盡,法國為何還要求情
    法國水兵沒帶武器,結果被日本武士殺得七零八落,中槍淹死的法國人多達11人,傷者不計其數。雖然攘夷天誅砍人很爽,但後果十分嚴重,法國不會善罷甘休,1856年發生在大清廣西的「馬神甫事件」,最終為法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提供了口實。薩摩藩、長洲藩的攘夷事件,最後還是招來外國艦隊的炮擊,損失慘重。無論是明治新政府還是土佐藩,都極力避免此事鬧大,招來法國艦隊報復。
  • 11名法國人被殺,日本武士這樣償命,讓法國人膽寒
    11名法國人被殺,日本武士這樣償命,讓法國人膽寒文|嘉楠在十九世紀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殺戮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更多的還是在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殘殺都要受到制裁更何況國與國之間呢?在當時的日本曾經發生過一件聞名全世界的殘忍事件,那件事的起因是11個法國的水手在日本被日本士兵擊殺,為了賠罪這殺人的士兵一個一個地切腹自盡,簡直慘不忍睹。 當時的日本在美國的強逼之下已經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國家政權這種東西在日本是不存在,所以日本在西方列強的眼裡就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國,西方各國自然也瞧不起日本,而法國呢,軍事實力強大,根本沒有國家敢去惹它。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切腹自盡:日本武士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日本人奉行的「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日本武士最光榮,最體面的死法。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01切腹的起源 日本早期切腹切腹最早出現在日本永祚元年,第一個切腹而死的人叫藤原義。他不知道的是,不遠處的三個武士恭候多時,終於確定了他的身份。等到後半夜,官兵包圍了藤原義的住宅,準備將其一舉擒獲。然而令他們大為驚愕的是,藤原家燈火通明,院門大開,官兵門滿腹狐疑的的衝進院中。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二、切腹的起源民俗學家千葉德爾認為,切腹源於古代日本的農耕和狩獵禮儀,特別受到將動物心臟獻祭給神靈的習俗影響。然而,以心臟獻祭的做法並非限於日本。中國歷史上也有剖腹之人(如唐代的安金藏)。切腹為何只在日本發展成了一種習俗呢?回答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了解武士的歷史。江戶時代的考據學家伊勢貞丈認為,上古無切腹之事,第一位切腹的武士是源為朝。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死到臨頭圖個痛快,是正常人的想法。11區人民不這麼想,注重儀式感的他們,死前要給肚皮開光,整個過程還不能瞎哼哼,得把自己整的跟比特附體似的。最後差不多了,脖子上再讓人補一刀,這事才算完。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 日本武士到底用啥玩意切腹,打刀、肋差還是懷劍?
    日本的切腹文化,可謂舉世聞名。但是很多人卻對日本的切腹文化缺乏了解。其中最典型的流言,便是說日本武士腰裡插著兩把刀,一把長刀一把短刀,長刀殺人,短刀用來切腹。▲直到近現代,日本人依然認為切腹很「美」相比於脅差、鎧通,懷劍在切腹非常容易控制,能夠做到一次到位,不用補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武士切腹的首選。早
  •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絕大多數人不配切腹,拖去餵狗!
    首先,身份上:你得是個武士。切腹作為日本人死刑的一種形式,是從16世紀末開始的。切腹對於日本人,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武士名譽之刑」,普通平民老百姓是不允許切腹的。平民百姓犯了死罪,怎麼處刑?「釜茹」解釋一下,就是把犯人放進大鍋裡活活煮死,日本著名的盜賊石川五右衛門就是受「釜茹」而死。唯有武士,日本人稱作「侍」,才有切腹資格。而且,根據武士身份的不同,在儀式和規格上大相逕庭。江戶幕府時期,法律規定,只有高級別武士(年收五百石一級),有資格在大名的宅院裡執行「切腹」儀式。低級別的窮武士,只能找塊野外空地,甚至在監獄裡草草執行。
  • 日本武士自殺會選擇切腹,你知道為什麼嗎?
    日本相關的電影裡經常會看到武士切腹的畫面。犯錯了要切,表示忠心要切,戰敗了要切,表示氣憤也要切,世上有那麼多比切腹痛快的死法。為什麼日本武士偏偏中意這兇殘的切腹呢?你聽過武士道精神麼?沒錯,公元989年的藤原義可以算是日本的切腹第一人,他不僅當眾切開自己的肚子,並且還把內臟掏出來扔向官員,這特喵的才是真漢子。當時的他可能只是想死的震撼一些,沒想到武士們深受啟發。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在武士最痛苦的時候,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自己的身體必須加以保護,古代人連剪指甲這件小事都要選一個黃道吉日來做。但是不知日本的傳統怎麼回事?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
  • 西方為何不稱日本是「病夫」?一場賠償儀式上,30位武士現場切腹
    但是,同是東亞國家的日本,為什麼沒有被西方人予以同樣的稱號?在一場賠償儀式上,30位日本武士現場切腹自盡,這個問題也似乎有了答案。鴉片戰爭時期,我國身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泥潭之中無法自拔,國人受盡屈辱,其中就包括一直被外國列強戲稱為東亞病夫。除了中國,東亞地區別的國家也被外國列強所嘲笑和戲弄過。比如,蒙古就曾被英國戲稱為「一群穿著馬褲的猩猩」。
  • 拔刀隊 切腹 劍術 鐵炮,電影《最後的武士》在講些什麼?
    雖然這部影片有真實的歷史事件作為參考,但是實際上這部影片出於藝術考量,對歷史事件進行了極大改編,因而可謂「藝術為骨,歷史為輔」,那麼就讓我們來講講《最後的武士》與真實的歷史有哪些區別。其中特別要說一下,真的有武士高舉日本刀爆砍近代化日軍的情況嗎?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1962年,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種武士道精神,片名即為《切腹》。這部影片在日本影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切腹儀式中,為了讓切腹者少受痛苦,往往會有一位介錯人,幫助切腹者在痛苦來臨之時斬首,以減輕痛苦。很多人在切腹前甚至只在面前放把扇子,連刀都不摸便被斬首,以此來逃脫痛苦的折磨。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實的信徒,在他看來,切腹儀式充滿了神聖感和崇高性,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 日本武士通常帶兩把刀,難道是一把殺敵一把切腹?很多人都猜錯了
    日本武士通常帶兩把刀,難道是一把殺敵一把切腹?很多人都猜錯了前兩年的時候,日本有一個電視劇叫做《織田信長》,講的就是日本戰國時期關於戰國三傑之一的織田信長的故事。而了解過日本歷史的小夥伴應該會知道,日本的戰國時代其實是一個武士時代,像那部電視劇的主人公信長就是一名武士。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不知道剖腹產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日本的切腹自盡,但是日本應該是最喜歡這種死法的國家了,當然應該也沒有別的國家會這麼做……讓我們現在來想的話,切腹是一種多麼自虐的自殺方式,我們砍頭好歹一下就失去意識了,這切腹得遭多大罪才能死呀!
  • 看完《切腹》這部看電影才知道,日本武士的下場是這麼的悽慘
    當一個武士決定拋棄尊嚴的時候,一定是有理由的,因為任何一個武士,他不可能靠空氣就能生存,所以今天給大家聊一部,1962年日本拍攝的電影《切腹》。這部電影的場景布局,都有著非常嚴謹的儀式感,尤其是在風中對決得場面,極具東方美學的意境,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經典,畫面的構圖一直表現出一種勻稱美,利用黑白畫面,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靜態美學,包括後來張藝謀拍的《英雄》,很明顯就是借鑑了這一部電影。
  • 最後的武士:好萊塢對日本帝國的看法真的如此「有問題」嗎?
    克魯斯的角色是根據一個真實人物改編的:一個名叫朱爾斯·布魯內特的法國士兵。他在明治維新開始的前一年,於1867年1月來到日本,參加一個12人的軍事任務。他們收到幕府將軍德川吉信的邀請,任命訓練他的士兵使用現代武器和戰術。對拿破崙三世來說,這是法國在日本獲得影響力的一種方式。
  • 日本人有多瘋狂?襲擊法國士兵被逼切腹,法國人卻被他們嚇傻!
    日本人有多瘋狂?襲擊法國士兵被逼切腹,法國人卻被他們嚇傻!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國家一直就是以瘋狂著稱的。特別是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不怕犧牲,視生命如草菅,這種精神更是讓它國的人無法理解。其實,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並不是在二戰時期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