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有多狠,襲擊法國水兵,11人切腹自盡,法國為何還要求情

2021-01-13 布衣如是說

文/ 布衣如是說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堺市,位於大阪府中部,早在中世紀,因為地理位置關係,堺市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也是重要的貿易港口。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佩裡,率領艦隊敲開日本國門,跟德川幕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史稱「黑船來航」。

黑船來航

當時外國人在日本橫行霸道,軟弱無能的德川幕府對此束手無策,而主張攘夷的藩主和志士們,通過跟幕府有矛盾的公卿,聯絡並策動天皇下詔,宣揚尊王攘夷。一時間腥風血雨,「天誅」事件和驅逐洋人打倒幕府的暴力活動層出不窮。

尊王攘夷運動的中心在長洲藩,為此在1863年長洲藩還炮擊外國船隻,美法軍艦進行報復,長洲藩損失慘重,史稱「下關事件」。同年,薩摩藩因「生麥事件」處理不當,招來英國艦隊的瘋狂報復,史稱「薩英戰爭」。

1864年,禁門之變,武裝上洛的長洲藩戰敗。長洲藩被指為「朝敵」,德川幕府組織第一次長洲徵伐,而英、美、法、荷四國再次對長洲出兵,長洲不得不屈服幕府。

生麥事件

所以說,在當時的日本,無論是天皇公卿、德川幕府還是地方強藩,處理涉外事件都要慎重對待。1868年3月8日(慶應四年,但此時的天皇是睦仁,也就是後來的明治天皇),一艘名為「杜卜雷」(音譯)的法國軍艦在大阪附近海域停靠,幾十名法國水兵的搭乘小船來到堺市街頭遊玩。

當時倒幕的戊辰戰爭已經爆發,守備在堺市的武裝是土佐藩武士,其中六番隊隊長箕浦豬之吉和副隊長西村左平次,接到堺市群眾舉報,稱上岸的法國水兵為非作歹,滋擾百姓。

日本武士

這兩個隊長率領土佐藩兵前去維持秩序,但雙方語言不通,而自詡來自「文明世界」的法國水兵,又極端無禮,看到日本武士身材矮小,仗著人高馬大,搶走了六番隊隊旗。

無論東西方國家,軍隊的旗幟被視為生命,在甲午戰爭製造「旅順大屠殺」的屠夫乃木希典,在西南戰爭(1877年)時擔任第十四聯隊少佐聯隊長,結果他的部隊遭到薩摩叛軍襲擊,聯隊旗被搶走,乃木希典差點自殺殉旗。

堺事件

隊長箕浦豬之吉見狀,拔刀便砍,其他土佐藩兵紛紛舉槍拔刀。法國水兵沒帶武器,結果被日本武士殺得七零八落,中槍淹死的法國人多達11人,傷者不計其數。

雖然攘夷天誅砍人很爽,但後果十分嚴重,法國不會善罷甘休,1856年發生在大清廣西的「馬神甫事件」,最終為法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提供了口實。薩摩藩、長洲藩的攘夷事件,最後還是招來外國艦隊的炮擊,損失慘重。

無論是明治新政府還是土佐藩,都極力避免此事鬧大,招來法國艦隊報復。更何況,現在倒幕戰爭剛拉開序幕,明治新政府還需要西方諸國支持,於是選擇了跟法國妥協。明治政府和土佐藩主,要向法國公使和法國艦隊賠罪;支付15萬鷹洋的賠償金,開放大阪港口,撤走土佐藩兵;在法國人監督下,處決襲擊法國水兵的兇手。

日本武士

3月16日,大阪裁判所的裁決,20名土佐藩兵在堺市的妙國寺本堂被公開執行死刑。負責外事工作的山階宮親王等日本軍政要員,陪同法國公使米歇爾和法國軍艦長圖阿爾和他帶來的全副武裝的20名水兵,一同在現場觀看。

按照當時法律,這群人既是兇犯,但理應被判處斬決。但日本人做文章,要求這20名土佐藩兵光榮赴義——切腹自盡。第一位受刑者,是六番隊隊長箕浦豬之吉元章(歿年25歲),箕浦豬之吉元章從容不迫寫下辭世詩,然後用短刀十文字切腹部,再按禮法扯出腸子證明自己的清白,箕浦豬之吉元章將腸子拋給在場的法國人,法國人被嚇得魂不守舍。

切腹法場

圍觀百姓盛讚箕浦豬之吉有氣節,並被箕浦豬之吉 「義舉」感染,更加仇視在場「觀禮」的法國人。介錯(為切腹者斬首)人手忙腳亂,砍了三刀才送走這位年輕人。之後副隊長西村佐平次和其他士兵,紛紛效仿那位年輕的隊長,不僅洋洋灑灑表達愛國之情,爭相赴死。

明治政府的高官們紛紛垂淚,場外百姓高呼不已,沒見過這種場面的法國人呆若木雞。法國艦長圖阿爾被這些殉死的土佐藩兵感染,更害怕天色將晚,如果遲些回去會遭到更多日本攘夷志士的圍攻,圖阿爾向外國局判事五代友厚做了中止的請求,最終挽回9人性命。

切腹

第十二位本應受刑卻獲赦的橋詰愛平,兩天後想咬舌自盡,卻被成功救回。而在那位法國艦長看來,這種處刑方式根本無法嚇唬不友好的日本武士,相反只會被當作義舉,引來更多人的爭相效仿。

堺事件受刑人墓碑

這11位殉道者,被當英雄,安葬在大阪寶珠院。而西方列強也通過堺事件,清楚明白,日本武士極富榮譽感,可殺不可辱。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殺害法國人,法國說賠15萬算了,日本卻非讓20個武士切腹
    隨後,各國列強紛至沓來,將日本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國家。日本眾武士有感於民族危亡以及德川幕府的軟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外侮,那就是亂砍亂殺。這些武士自稱為「攘夷志士」,專門負責驅逐、殺死外夷,以捍衛王室。這些武士身上隨時帶著刀,到處砍殺洋人以及他們眼中的「國賊」,一時間日本治安大壞,多名洋人被這些志士所砍死,讓幕府傷透了腦筋。
  • 11名法國人被殺,日本武士這樣償命,讓法國人膽寒
    11名法國人被殺,日本武士這樣償命,讓法國人膽寒文|嘉楠在十九世紀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殺戮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更多的還是在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殘殺都要受到制裁更何況國與國之間呢?在當時的日本曾經發生過一件聞名全世界的殘忍事件,那件事的起因是11個法國的水手在日本被日本士兵擊殺,為了賠罪這殺人的士兵一個一個地切腹自盡,簡直慘不忍睹。 當時的日本在美國的強逼之下已經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國家政權這種東西在日本是不存在,所以日本在西方列強的眼裡就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國,西方各國自然也瞧不起日本,而法國呢,軍事實力強大,根本沒有國家敢去惹它。
  • 日本人有多瘋狂?襲擊法國士兵被逼切腹,法國人卻被他們嚇傻!
    日本人有多瘋狂?襲擊法國士兵被逼切腹,法國人卻被他們嚇傻!眾所周知,日本這個國家一直就是以瘋狂著稱的。特別是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不怕犧牲,視生命如草菅,這種精神更是讓它國的人無法理解。其實,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由來已久,並不是在二戰時期才有的。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切腹自盡:日本武士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日本人奉行的「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日本武士最光榮,最體面的死法。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01切腹的起源 日本早期切腹切腹最早出現在日本永祚元年,第一個切腹而死的人叫藤原義。他們被藤原義的氣場和舉動怔住了,崇尚武士精神的日本人覺得這才是最適合大日本武士自殺的方式,靈魂和心志都能見之於眾,可謂「一片丹心照汗青」。02切腹的成形鎌倉幕府建立後,貴族掌權的時代結束了,武士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二、切腹的起源民俗學家千葉德爾認為,切腹源於古代日本的農耕和狩獵禮儀,特別受到將動物心臟獻祭給神靈的習俗影響。然而,以心臟獻祭的做法並非限於日本。中國歷史上也有剖腹之人(如唐代的安金藏)。切腹為何只在日本發展成了一種習俗呢?回答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了解武士的歷史。江戶時代的考據學家伊勢貞丈認為,上古無切腹之事,第一位切腹的武士是源為朝。
  • 日本武士切腹後,最多還能多活6個小時,為何還醉心於此?
    前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對於日本大多數人影響非常的大,而日本中世紀武士盛行的時候,「武士道」自然也被發揚光大,但是日本的「武士道」中卻有一個極為殘忍的自裁方法,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切腹謝罪」,不過為了讓人不那麼痛苦,日本武士切腹的時候通常都會有一個介錯人的存在,在武士最痛苦的時候,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於自己的身體必須加以保護,古代人連剪指甲這件小事都要選一個黃道吉日來做。但是不知日本的傳統怎麼回事?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
  • 切腹之痛 ——日本電影《切腹》觀後感
    《切腹》誕生於1960年代,導演叫小林正樹,他是上個世紀,日本非常著名的導演之一,《切腹》獲得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在介紹電影之前,先簡單地說一下切腹這件事吧。切腹是日本的武士非常榮譽的死亡方式,武士經歷戰爭失敗,表示效忠,向君上諫死等,最後都會選擇切腹自殺。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不知道剖腹產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日本的切腹自盡,但是日本應該是最喜歡這種死法的國家了,當然應該也沒有別的國家會這麼做……讓我們現在來想的話,切腹是一種多麼自虐的自殺方式,我們砍頭好歹一下就失去意識了,這切腹得遭多大罪才能死呀!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important}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1962年,有一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種武士道精神,片名即為《切腹》。這部影片在日本影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實的信徒,在他看來,切腹儀式充滿了神聖感和崇高性,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絕大多數人不配切腹,拖去餵狗!
    首先,身份上:你得是個武士。切腹作為日本人死刑的一種形式,是從16世紀末開始的。切腹對於日本人,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武士名譽之刑」,普通平民老百姓是不允許切腹的。平民百姓犯了死罪,怎麼處刑?「釜茹」解釋一下,就是把犯人放進大鍋裡活活煮死,日本著名的盜賊石川五右衛門就是受「釜茹」而死。唯有武士,日本人稱作「侍」,才有切腹資格。而且,根據武士身份的不同,在儀式和規格上大相逕庭。江戶幕府時期,法律規定,只有高級別武士(年收五百石一級),有資格在大名的宅院裡執行「切腹」儀式。低級別的窮武士,只能找塊野外空地,甚至在監獄裡草草執行。
  • 日本切腹自盡的倆將軍一個1小時後咽氣一個15小時後才咽氣
    在武士道中切腹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舉動,當日本軍官覺得自己辱沒了武士的榮譽以及信條時就會選擇用刀切腹自盡,以至於後來還演變成了一種文化和儀式,切腹時還有專門的刀。二戰時當日本的戰敗投降已成定局的時候就有不少日本軍官切腹,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兩位級別很高的日本軍官也是如此。首先要說的是阿南惟幾。
  • 日本人為何「一言不合就切腹」?
    看一些國內影視劇,不少劇情都會提到日本人切腹自盡。
  • 池袋街頭一中年男子切腹自殺,日本網友驚呼:這是什麼年代了
    日本人最經常用的自殺方式,是不是很多人都會想到切腹自盡這個詞。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11區人民不這麼想,注重儀式感的他們,死前要給肚皮開光,整個過程還不能瞎哼哼,得把自己整的跟比特附體似的。最後差不多了,脖子上再讓人補一刀,這事才算完。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 聊一聊日本的切腹文化
    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道,大谷吉繼在戰場中切腹自盡。那麼什麼是切腹呢?切腹如何進行?日本人為何老是切腹?
  • 為什麼日本人選擇切腹而不自刎?
    日本歷史上最近一次有名的切腹事件,應該就是文壇大家三島由紀夫了。三島畢生都追求美感,而他文學作品中展現出來的美大多是具有衝擊力的,乃至他描寫的死亡都是和青春活力結合在一起,表現出一種充滿誘惑力和詭異的美感——這樣看來,他最後選擇切腹自盡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 豆瓣9.2《切腹》:布衣之怒,武士時代最後的輓歌
    所以他才有了以死殉道的決心。只是這個道不是武士道。而是追求那一點點的最卑微的正義:(千千巖求女)一個武士,以切腹為威脅進行行騙是可恥的。可是,最出色的武士也是人。一個人不顧尊嚴,去行騙,一定有他不得已的理由。處死前,難道你們連多問一句也麻煩嗎?問女婿討回一點點的名譽,這是他最後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