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自殺會選擇切腹,你知道為什麼嗎?

2020-12-25 懶惰的小黃仔

日本相關的電影裡經常會看到武士切腹的畫面。犯錯了要切,表示忠心要切,戰敗了要切,表示氣憤也要切,世上有那麼多比切腹痛快的死法。為什麼日本武士偏偏中意這兇殘的切腹呢?你聽過武士道精神麼?

聽過呀,作為一名合格的武士,必須要學會看透死亡,面對死亡也毫不退縮,我就默默忍耐一切痛苦無畏,無懼。並且隨時準備為主人付出生命,是作為武士的最基本要求。但是死亡這種事情大部分武士都可以做到,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到,不就是死嗎?

想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不一般的武士,必須得想一種可以凸顯勇氣和身份的清奇死法。如何才能死的震撼?沒錯,公元989年的藤原義可以算是日本的切腹第一人,他不僅當眾切開自己的肚子,並且還把內臟掏出來扔向官員,這特喵的才是真漢子。

當時的他可能只是想死的震撼一些,沒想到武士們深受啟發。一百多年後切腹幾乎成了武士必修科目,另外呢 古時候的日本人相信人的靈魂居住在肚子裡,如果一個武士敢於當眾切開自己的肚子,並且把自己的靈魂掏出來給別人看,那一定是一個非常勇敢忠誠的武士,於是切腹就成了武士最崇高的死法。

一種維持自己身為武士的最終榮譽的儀式,普通的切腹只需一刀,把刀捅進肚子裡,從左邊慢慢滑到右邊,更不怕死的武士會選擇十字切,切兩刀,另外還有三刀的切法,因為切腹過程太過痛苦。

為了避免自己切完後好幾個小時死不了,還可以選擇給自己找一個遺留的介錯人站在後面幫自己補刀。後來大家覺得切腹實在過於兇殘,就出現了扇切,就是切腹者拿扇子或者木刀比劃一下,然後又借錯人給個痛快。而到現在卻不在日本就慢慢不再流行了。因為疼是真的疼。

相關焦點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但是不知日本的傳統怎麼回事?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俗話說得好,十指連心,人不小心磕到碰到都會疼上一段時間。我經常看到的電視裡,英雄們即將就義的的時候會對摺磨他的人說:「給個痛快」。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抗日神劇裡,我們總是能見到日本人手握長刀戳肚皮,然後去領飯盒,其實吶,真正的切腹都用短刀,而且要把肚皮生生切開,規矩很多,方法也有好幾種。橫切一刀的叫一文字切,橫切三刀的叫三文字切。
  • 切腹竟是騙局?日本人為何會選擇如此血腥的自殺方式?
    後來,進入江戶時代,為殉死而切腹、作為刑罰的 「詰腹 」逐漸變成了主流。切腹由此流傳開來。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保留這一殘忍的自殺方式呢?那便可以追溯到一個名叫「大嘗祭」的皇室儀式。而在日本歷史裡,每位新皇登基, 「新皇通常會咬已死天皇的屍體,以使後者的靈魂能夠進入他的體內」。實在駭人聽聞。
  • 切腹自盡:日本武士很少有人能做到
    在日本人奉行的「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日本武士最光榮,最體面的死法。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01切腹的起源 日本早期切腹切腹最早出現在日本永祚元年,第一個切腹而死的人叫藤原義。他們崇尚以「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核心的思想,結合儒學、佛教禪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當時的武士將「武士道」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所以,但逢丟失陣地或被敵俘虜的情況,武士們都選擇剖腹自盡。這種切腹自殺,成為了日本武士道最崇高的典範,從而也成為每個武士的必修科目。
  • 為什麼日本人選擇切腹而不自刎?
    圖片來自|《切腹》全宇宙都知道,切腹似乎是只有日本人才玩的藝術。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不知道剖腹產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日本的切腹自盡,但是日本應該是最喜歡這種死法的國家了,當然應該也沒有別的國家會這麼做……讓我們現在來想的話,切腹是一種多麼自虐的自殺方式,我們砍頭好歹一下就失去意識了,這切腹得遭多大罪才能死呀!
  • 你不知道的日本武士:絕大多數人不配切腹,拖去餵狗!
    首先,身份上:你得是個武士。切腹作為日本人死刑的一種形式,是從16世紀末開始的。切腹對於日本人,是一種嚴肅莊重的「武士名譽之刑」,普通平民老百姓是不允許切腹的。平民百姓犯了死罪,怎麼處刑?
  • 日本人為什麼切腹?
    相關新聞評論區經常能看到網友要求相關負責人切腹以謝國民的調侃。2014年仁川亞運會時,一名日本運動員偷竊韓國記者相機被曝光後,也曾引起網友的口誅筆伐,要求其切腹以挽回名譽。較為知名的切腹事件發生在1970年,作家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駐地鼓動軍事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切腹是日本特有的自殺文化,也被認為是種榮譽的死法。不過細想起來,切腹或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而日本武士將切腹,當作特有的自殺方式。 不過,戰國之前,武士並不一定會切腹,而是使用各種方法自殺。畢竟切腹需要一定技巧,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搞不好就死不死、活不活的,下場只會更慘。 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傑出將領、毛利家臣清水宗治自殺,切腹才徹底被定為武士有名譽的死法。 在本能寺之變中,清水宗治被豐臣秀吉圍困在高松城。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這種自殺方式不僅讓旁觀者毛骨悚然,自殺者也會非常痛苦。因為「腹部神經密布,小磕小碰就能讓人疼痛難忍,更何況是用到切?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這種自殺方式不僅讓旁觀者毛骨悚然,自殺者也會非常痛苦。因為「腹部神經密布,小磕小碰就能讓人疼痛難忍,更何況是用刀切?
  • 全面解讀日本人切腹自殺附(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很高,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自殺?
  • 日本武士到底用啥玩意切腹,打刀、肋差還是懷劍?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戰敗的一方往往會選擇自殺,或者用其他方式求死。比如秦漢之交的項羽選擇了烏江自刎,明朝的崇禎皇帝選擇了煤山自縊。國外也不乏這樣的事例,羅馬時代迦太基國統帥漢尼拔,最後為了不當羅馬人的俘虜服毒自盡。近代的希特勒,最後也是自殺以維護最後的尊嚴。
  • 日本武士通常帶兩把刀,難道是一把殺敵一把切腹?很多人都猜錯了
    日本武士通常帶兩把刀,難道是一把殺敵一把切腹?很多人都猜錯了前兩年的時候,日本有一個電視劇叫做《織田信長》,講的就是日本戰國時期關於戰國三傑之一的織田信長的故事。而了解過日本歷史的小夥伴應該會知道,日本的戰國時代其實是一個武士時代,像那部電視劇的主人公信長就是一名武士。
  • 武士榮耀?日本人為何喜歡剖腹自殺?
    導讀:在很多日本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日本武士剖腹自殺的情節。剖腹自殺這一殘忍的習俗到底是怎麼流傳下來的?它的目的又是什麼?  剖腹的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因丟失陣地而引咎剖腹,或恥於被擒而陣前剖腹,佔了絕大多數,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important}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實的信徒,在他看來,切腹儀式充滿了神聖感和崇高性,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 日本史上最疼的切腹自殺,至今只有一人完成,被後世武士推崇百年
    武士道精神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指的是一切以不怕犧牲為前提,以實現集體的、國家的利益。武士道精神強調的是毫無留戀、毫無顧忌和毫不猶豫地死。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封建社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禮法,做了一名武士必須遵守義、勇、仁、禮等傳統美德,在背負使命之後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