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上最疼的切腹自殺,至今只有一人完成,被後世武士推崇百年

2021-01-13 寧文山

武士道精神源於日本的江戶時代,指的是一切以不怕犧牲為前提,以實現集體的、國家的利益。武士道精神強調的是毫無留戀、毫無顧忌和毫不猶豫地死。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封建社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禮法,做了一名武士必須遵守義、勇、仁、禮等傳統美德,在背負使命之後完成使命。

死亡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種履行職責的手段,而武士道精神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切腹,這種自殺方式被認為是武士做錯事之後唯一可以謝罪的一種方式。

之所以選擇切腹這種行為,是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在身上割上一刀才能使肉體和靈魂很好的分離,進而可以快速的升上天堂。日本武士推崇的切腹方式主要有三種:一字切、十字切以及三文字切。

其中最痛苦、也是是最困難的就是三文字切,由於它需要切腹者在為倒下之前需在腹部劃上三刀才可完成,因此時至今日在日本武士中可以完成的也只有一人,他就是武市瑞山。

文韜武略樣樣精通

武市瑞山生於1829年的10月24日,小名叫鹿衛,瑞山是他的別名。作為家裡的長子,他的父母從小就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和培養。聰明又懂事的武市瑞山年紀輕輕就具備了非常優秀的素質,可謂是文武全才。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具有出色的性格品質,有人評價他為「一支出色的寒梅可以率先在春天綻放」。「在聲望上同西鄉、在政治上同大久保可以比肩的人」。

武市瑞山在桃井道場修煉劍法的時候,有一位門徒特別喜歡喝花酒,他見此情景便告訴了道場的場主,並自己身體力行,勸誡這位門徒可以修正其身、回歸正道。

之後這位門徒果然改邪歸正,而且道場也由於風氣變好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修煉。道場的場主對武市瑞山的人品大加讚賞,並給予感謝。

武市瑞山與妻子結婚之後,非常恩愛,但卻一直沒有子嗣。於是有人說服了他的妻子回了娘家,然後就以送傭人為由經常為武市瑞山送來年輕貌美的女子。武市瑞山在識破此謀劃之後,並不領情,他將謀劃者大罵一頓,並趕緊將妻子從娘家接了回來。

當時武市瑞山為了調停和解要回國的時候,他的盟友怕他發生意外,因此多次勸他不要回去。但武市瑞山確是一個將道義和恩情看作比什麼都重要的人,也正是由於他的重情重意,成為了他致命的弱點。婉拒了盟友的勸阻,回去之後的他最終落了一個被判自殺的下場。

武市瑞山和龍馬、慎太郎並稱為「海南三傑」,他的劍術非常精湛,堪稱一流。他還有非常卓越的能力領導能力,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的造詣也是頗為深厚。他在被捕入獄後,完成的許多自畫像以及美人圖都被後世流傳,堪稱經典之作。

熱血青年心懷天下

1860年發生了櫻田門外之變,使得日本國內大亂,革命之聲響起。武市瑞山帶著侄子一起來到了江戶,每日與諸多武士聚在一起,一同討論議事,武市瑞山很快就意識到了當前,國內的形勢並不是靠著一把劍的勝負就可以解決的。

於是,他倡導和推動多人一起籤訂了「發揚大和精神,所有兄弟都團結在一起。不夾雜個人私慾,共謀國家復興大計。」的宣誓書。當時正好皇帝的妹妹要下嫁將軍,他們中的幾個人,覺得機會來了,想趁機搶了皇帝妹妹的轎子,並暗中殺掉將軍。

正直的武市瑞山不想用這種陰險的手段草菅人命,贏得勝利。因此在他的極力勸說下,大家訂立了明年奉藩入京的計劃。

同一年,武市瑞山回國後積極奔走,動員和宣傳新的革命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尊王攘夷。在他的帶領和倡導下,共有192人在入黨書上按下了血手印,其中不乏文武兼備的人才。土左勤王黨的成立,標誌著尊王攘夷的運動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最初覺得武市瑞山是在「煽動人心」的人們,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不僅敬佩他的人品也對他的謀略非常佩服,都改口說「武市瑞山說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其言論務必聽之」。

但是好景不長,1863年的8月18日天皇發動政變,停止了行幸大和的策略。消息傳到藩內,之前的保守勢力伺機反撲,於是他們在私下商議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包括武市瑞山在內地勤王黨一網打盡。同年的9月21日,武市瑞山被捕入獄。

切腹自殺受人敬仰

藩廳的人對勤王黨的人就是嚴加拷問,卻只有對武市瑞山和顏悅色以禮相待。藩廳清楚武市瑞山的為人,愛惜其才華橫溢、能力卓著並非正直勇敢,因此審判長達九個月卻遲遲沒有判刑。

眼看時局動蕩,幕府要出兵討伐,實在無法繼續拖延下去。在1856年的5月11日,藩廳不忍將其處決,只好判其切腹自殺。

在宣判前的第五天,聰慧機警的武市瑞山已經算出自己時日將盡,因此他特意寫信給妻子讓她做一件白色的壽衣送過來。宣判的當天,他穿著這身白色壽衣神色淡定地坐在南會所的中央。

雖然其他人被言行拷問,但是沒有人當叛徒,藩廳也不能進行下一步的活動,武市瑞山對這個結果非常欣慰。宣判書念完之後,他說了聲「謝謝恩賜」便立刻回去穿戴妥當,隨即便走了出來。

切腹的地方離武市瑞山居住的屋子不遠,地上放了兩張草蓆,而前面則放了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有一把已經磨好的匕首和一塊用於包裹刀柄的布。武市瑞山跪好之後,兩邊的人說了聲「請」,話音剛落,只聽三聲吆喝,武市瑞山對自己連劃三刀,鮮血濺得滿地,甚至還濺到了行刑官的衣服上。

武市瑞山在身上連開三刀後將匕首放下,兩隻手放在草蓆上表示感謝。兩邊的行刑人又把刀插入他的側邊往復好幾下,武市瑞山才倒下咽了氣。切腹對於武士並不稀奇,但選擇以這種最痛苦的方式來自殺的武市瑞山當屬首例。

沒有人會想到,他會採用這樣激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十七歲的他,卻做出了世人都無法效仿的武士道精神中最極致的行為。事後大家對他的勇敢和堅強毅力表示讚嘆不已。

時至今日,武市瑞山的三文字切腹壯舉也被大家廣為流傳,他堅持的武士道精神,使他成為了日本的國民偶像一直被推崇至今。

作為一個勇氣可嘉又能力卓越的人,武市瑞山用他的言傳身教給出了一個優秀的武市應有的形象和素養,他的高尚人格和堅強果敢也被作為榜樣影響著後來的年輕人去學習和借鑑。武市瑞山以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推動國家體制改革、換取國家早日和平統一的可貴精神值得我們給予尊重。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疼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日本人做到了,被膜拜至今!
    文/不二書史史上最疼自殺:比切腹疼多了,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膜拜至今!日本是一個一言難盡的民族,一方面他們彬彬有禮,互相謙讓,另一方面又瘋狂而暴虐,讓人汗顏。比如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非常的奇葩,動不動就要自殺,而且還是用最殘忍的方式:切腹。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日本武士膜拜至今
    切腹自儘是日本流傳近千年的自殺方式,這種死亡形式頗有一點以死明志的味道。我們在各大抗日神劇中常會看到,日本將領在戰敗之後,切腹自盡以謝罪於天皇。
  • 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人做到,被日本人膜拜至今
    說起日本人的切腹,很多同學會倒吸一口涼氣:為什麼日本人會選這種自殺方法,聽上去就很疼。 圖:江戶時期的武士切腹 切腹自殺,從鎌倉時代開始,到室町、戰國、江戶時代蔚然成風,對於一個日本武士來說,犯了罪,能被賜予「切腹」而非斬首,是莫大的榮譽
  • 最痛的自殺方式:歷史上只有一人做到了,被日本人膜拜至今
    而且介錯人的數量也是不定的,有的切腹儀式只有一個介錯人,而有的會有兩個或三個。所以我們平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單獨一人進行切腹的,都不是正規的切腹儀式。介錯人一般有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是如果切腹的武士切到一半了,因為怕疼或者怕死或其他原因,不敢切了,這時候介錯人就會強行幫他們執行,這種情況的數量相對較少。第二個作用數量較多。
  • 日本歷史上有一人,因為切腹被日本人崇拜至今,號稱是最疼的自殺
    在抗日影視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一幕,那些不投降而又戰敗的日本軍官,最後都選擇了自殺,其中有些自殺方式就是切腹,其實,切腹也是日本歷史上久遠的一個傳統。日本從鎌倉時期就開始有了這種自殺的方式,之後的歷朝歷代切腹更是風行於日本,日本的這種自殺方式有很多的寓意,在日本武士看來,如果自己犯了重罪,最後能夠切腹自殺,這對罪犯來說不是羞辱,反而是一種榮耀。
  • 日本史上最耐疼的武士,切腹選擇連切三刀自盡,成為最強武士
    不知道剖腹產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日本的切腹自盡,但是日本應該是最喜歡這種死法的國家了,當然應該也沒有別的國家會這麼做……讓我們現在來想的話,切腹是一種多麼自虐的自殺方式,我們砍頭好歹一下就失去意識了,這切腹得遭多大罪才能死呀!
  • 這種自殺疼不疼?普通切腹不算啥,只有他做到了,還被人建了雕像
    日本這個民族許多地方都讓人難以啟齒,他們顯得很有禮貌,而且懂得謙讓的樣子。可他們的另一面又讓人感到不可理解,他們的另一面是瘋狂的,又是血腥的。就好比日本的武士精神,也是讓許多人感到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選擇自殺呢?而且還是用這種方式。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至今無人超越,日本民眾萬分崇拜
    日本人的切腹你們有聽說過嗎?在手術室上的產婦尚且有麻醉藥,可在那個時代有什麼呢?切腹自殺,是從鎌倉時代開始的,到室町、戰國、江戶時代蔚然成風,日本人常說,靈魂在腹部,切腹是日本武士道最崇高的一種死法,是每位武士的必修課,對於當時日本的武士來說能夠切腹自殺是武士生涯中最為榮幸的一件事。
  • 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
    但是不知日本的傳統怎麼回事?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人切腹自盡的片段,就連愛情喜劇《愛情公寓》中的關穀神奇也經常說:「我要切腹自盡」。日本武士為何偏愛切腹自殺?原因讓人詫異,網友:我無言以對!俗話說得好,十指連心,人不小心磕到碰到都會疼上一段時間。我經常看到的電視裡,英雄們即將就義的的時候會對摺磨他的人說:「給個痛快」。
  • 日本武士自殺會選擇切腹,你知道為什麼嗎?
    日本相關的電影裡經常會看到武士切腹的畫面。犯錯了要切,表示忠心要切,戰敗了要切,表示氣憤也要切,世上有那麼多比切腹痛快的死法。為什麼日本武士偏偏中意這兇殘的切腹呢?你聽過武士道精神麼?聽過呀,作為一名合格的武士,必須要學會看透死亡,面對死亡也毫不退縮,我就默默忍耐一切痛苦無畏,無懼。並且隨時準備為主人付出生命,是作為武士的最基本要求。但是死亡這種事情大部分武士都可以做到,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到,不就是死嗎?想證明自己是一名優秀的不一般的武士,必須得想一種可以凸顯勇氣和身份的清奇死法。
  • 全面解讀日本人切腹自殺附(圖片可能會引起不適)
    日本的自殺率一直很高,而切腹作為一種主要的自殺方式也至今存在。日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自殺?
  • 日本武士到底用啥玩意切腹,打刀、肋差還是懷劍?
    不過真正把自殺弄成「文化」的,全世界只有日本了。日本的切腹文化,可謂舉世聞名。但是很多人卻對日本的切腹文化缺乏了解。對於武士來說,切腹而死幾乎是人生中的頭號大事,而且一輩子最多就一次,一點也馬虎不得。▲直到近現代,日本人依然認為切腹很「美」相比於脅差、鎧通,懷劍在切腹非常容易控制,能夠做到一次到位,不用補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武士切腹的首選。早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important}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 竹刀切腹到底有多痛?這部電影太諷刺!日本武士切腹竟是一種屈辱
    1970年11月25日,二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煽動政變失敗,為了讓其他同僚活下去,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成為轟動一時的「三島由紀夫事件」。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忠實的信徒,在他看來,切腹儀式充滿了神聖感和崇高性,他曾說「這種自殺方式是日本獨創的,任何外國人都無法模仿炮製」。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切腹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從平安時代才流行開的,距離今天幾百年的時間。 最早的切腹者,是藤原南家出身的藤原保輔。 藤原保輔是個盜賊出身的惡棍,被官兵圍困以後,切開腹部,扯出內臟而死。 為什麼採用切開腹部的方式自殺?
  • 切腹自盡:日本武士很少有人能做到
    切腹,作為日本特有的自殺文化,是我們很難理解的一種文化。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關於「切腹」的一些事。(溫馨提示:本文圖片和文字,經過篩選與把關,內容並不血腥。不過,如果心理承受能力非常之低的讀者,建議慎重考慮後再進行閱讀。)▼在現代的很多抗日影視劇或日劇中,我們總是能看到這樣一幕,日本武士不成功,便切腹。
  • 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
    挺麻煩一死法,人管這叫切腹,一門快消失的日本傳統手藝。為什麼日本人自殺非要切腹?抗日神劇裡,我們總是能見到日本人手握長刀戳肚皮,然後去領飯盒,其實吶,真正的切腹都用短刀,而且要把肚皮生生切開,規矩很多,方法也有好幾種。橫切一刀的叫一文字切,橫切三刀的叫三文字切。
  • 150年前,他在日本上演最疼「自殺」,事後成武士偶像,被頂禮膜拜
    但在日本歷史上,切腹確實是一種曾廣為流行的自殺方法。 說到切腹,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武士了。武士是日本歷史上一個特別的群體,起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1192年)的武官,後來,他們變成了社會上的重要力量。也是在平安時代後,日本切腹的武士才漸漸多了起來。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上吊、服毒、割腕……自殺的方式有千萬種,日本人為什麼非要選擇最痛苦的一種?首先,刀是武士的象徵,用刀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更符合武士的身份。其次,在日本人心中,稻穀非同尋常,是有「稻魂」的,而「稻魂」能夠充實自己的靈魂。
  • 日本人切腹自殺?我們都上當了,他們根本沒你想像的那麼英勇
    所以,自殺行為在中國人看來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是會被鄙視的。而日本人卻與我們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自殺是一切的解脫,自殺者是「悲情英雄」,這種行為是值得讚許的。例如,我們在抗日劇中通常會看到這樣一幕:日本軍官戰敗後,高喊一聲「天皇陛下萬歲!」然後就把刀捅進自己的肚子,切腹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