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每個國家更是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
韓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韓國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視所應具備的禮儀修養。韓國人見面時的傳統禮節是鞠躬,晚輩、下級走路時遇到長輩或上級,應鞠躬、問候,站在一旁,讓其先行,以示敬意。鞠躬禮節一般在生意人中不使用。和韓國官員打交道一般可以握手或是輕輕點一下頭。女人一般不與人握手。
每年陰曆初一這一天,一家人舉行例行的祭祖活動之後,所有成員要按年齡順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長、親戚等跪著行禮;年輕人甚至要到村裡去向長者們行禮以表示應有的尊敬,儘管他們之間非親非故。在家庭中,保持長幼尊卑的輩份之分,年輕的成員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長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菸,違背規矩者被視為缺乏教養的表現,尤其是在吸菸上可能招致嚴厲的譴責。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辭行;父母遠行歸來,子女要迎接行禮;遇有客人登門拜訪,父母先向客人施禮,子女隨後依年齡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禮……
韓國人初次見面,同姓者之間首先總是打聽對方與自己是否同一個氏族,如果是同一個氏族,還要查閱家譜,搞清對方與自己關係的親近程度,若對方輩份較高,往往會經常去拜訪並用敬語稱呼以表示尊重。
在韓國傳統的社會裡,年長者因其知識經驗而受到尊重,年輕者必須自覺地在行為上以此為準。在公共集會、社交場合和宴會酒店上,誰應當首先向誰表示敬意,誰應當坐在哪個位置上,誰應當首先落座,誰應當首先向誰敬酒,人人自幼都知道這些規矩,不會弄亂,否則就會被視為粗俗和缺少家庭教育。
韓國人家裡如有貴客臨門,主人感到十分榮幸,一般會以好酒好菜招待。客人應儘量多喝酒,多吃飯菜。吃得越多,主人越發感到有面子。
傳統觀念是「右尊左卑」,因而用左手執杯或取酒被認為不禮貌的。經長輩允許,下級(晚輩)才可向上級(長輩)敬酒。敬酒人右手提酒瓶,左手託瓶底(雙手都要用上),上前鞠躬、致詞,為上級(長輩)斟酒,一般是一連三杯,敬酒人只是敬酒,自己是不能與長輩同飲的。級別與輩份懸殊太大者不能同桌共飲。在特殊情況下,身份高低不同者一起飲酒碰杯時,身份低者要將杯舉得低,用杯沿碰對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將杯舉得比對方高,否則是失禮,晚輩和下級也應背臉雙手舉杯而飲。
韓國菜的特點及其用餐禮儀要求:
傳統的韓國菜包括湯、米飯和幾碟配菜。湯是大家共享的。
所有的韓國菜都會同時上菜,不會分開上。
品嘗韓國菜的第一步是喝湯。你可以直接從共享的湯碗裡舀湯。
湯通常是沒有添加調味料的,但餐桌上通常會放有幾碗鹽,客人可以根據需要自行添加。
如果有人幫你遞菜了,要用雙手接過來。
在用餐後,要把餐具放在碟子旁。不能把餐具等直接放在碗中,這樣會被視為沒有教養的。
注意:穿襪子進韓國人家裡要脫鞋,到韓國式食堂進餐也要脫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乾淨的襪子。襪子不乾淨或有破洞是失禮行為,被人看作沒有教養。入座時,賓主都要盤腿席地而坐,不能將腿伸直,更不能叉開。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
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託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鏽鋼製的平尖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裡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韓國民眾最重視中秋節。
01月01日 元旦
元旦─新年,01月01日、02日為國家規定的公休日。國曆正月初一/民俗日─也稱陽曆新年,以祭祖的家庭典禮、特製的食物、傳統遊戲來慶祝。全家人團聚,親朋好友間互相拜年歡度佳節。
03月01日 獨立運動紀念日
紀念1919年03月01日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04月05日 植樹節
這一天,政府官員、教師、學生以及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韓國人按照政府的重新造林計劃植樹。
04月08日 釋迦牟尼誕生節
佛教徒和其他國民都慶賀這個節日,紀念釋迦牟尼誕生。
05月05日 兒童節
這一天為兒童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讓他們與父母一起盡情遊玩。
06月06日 顯忠日(현충일)
每年06月06日是韓國的」顯忠日」,顧名思義,即為國家獻上赤膽忠誠的日子.時至今天,06月06日則成為一年一度不容錯過的,到烈士公園緬懷為保護國家安全而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英雄的日子。
08月15日 光復節(광복절)
1945年的這一天,朝鮮民族從日本35年的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
陰曆08月15日 中秋節(或稱豐收節)
這是一年中重要的全國性節日之一。這一天要擺設筵席,各家要在家族墓地舉行紀念儀式,晚上要一起賞月。
陰曆10月03日 開天節(개천절)
這一天是傳說中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韓國的日子。
10月09日 韓語節
為紀念世宗的韓語頒布和普及和研究韓語而建立的日子。
12月25日 聖誕節
和西方一樣,基督教徒和其他國民都慶賀這個節日,紀念耶穌誕生。
韓國政府對教育特別重視,對教育的投入比例非常大,人均國民受教育程度很高。截止到2019年,韓國大學生所佔比例37%,居世界第一。韓國整體的教育水平位於世界前列,在很多學科領域享有主導地位。
韓國教育制度優勢有:
1、重視學生家政禮儀教育韓國是典型的儒教傳統國家,十分重視學生的基礎教育,也就是「修身之教」,因此學生從小學開始便開設家政、禮儀、環保之類的課程,並同時輔之以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鍛鍊學生的自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這類課程在中國初等教育中統稱為德育課,作為公共基礎課不列入基本考試,所以並沒有得到一定的重視,而在韓國則是學校和家長都十分注重培養的一門素質教育。在大學的專業中,家政學科作為發達國家普遍開設的一門實踐學科已經開始走向專業化,韓國基於重視基礎禮儀教育的傳統,在這個專業領域裡面也已走在世界前列,值得借鑑。
2、英語教育普及80年代,韓國經濟異軍突起,一舉成為令世界為之側目的經濟翹楚,對韓國本土而言則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西方模式革命,在教育上更加以英文為第二語言,英語學院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入讀韓國大學,尤其是工科理科專業,都可進行全英語教學,報考時,如果你對韓語十分陌生也沒關係,有英語成績便可入讀世界級的大學,更有很多大學開設GSIS國際商科研究院,專門針對日益活躍的國際貿易,為外國學生開設100%全英文授課。你完全不用擔心在韓國會有語言的障礙。
3、高等教育普及韓國的高等教育普及率高達94%,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全民整體素質普遍較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韓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很大、教育資源實力不弱,在韓國,教育不是作為一項產業在運營,而是國家的基礎建設的一部分。韓國的大學分為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私立大學中大多數為宗教大學、或是專門性大學,即有按照一定宗旨而創建,並為延續和實現這項宗旨為目標的大學,他們分別都有其領域內的財團和政府的支持,致力於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沒有經濟壓力的學習環境。針對中國國內人口多、教育資源稀缺的環境,韓國的教育環境可以十分吸引人。
4、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韓國在飛速發展的幾十年中並沒有丟棄本國的儒教傳統,而是能兩相結合的發展自己的教育,如今其教育體制自成特色,實為值得借鑑和學習的楷模。對外國留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韓國的東方式傳統似乎填補了中國教育中對傳統部分的缺失,同時其對西方先進教育的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十分適用於東方人的文化和性格特質。
-END-
⊙來源 | 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管理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