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滾蛋吧,外貌焦慮
在網絡煽動性話語和外貌焦慮的雙重誘導下,越來越多原本各有特點的女孩子們飛蛾撲火般地尋求改頭換面的途徑,以此迎合毫無特點的商品化審美。最主觀的感受就是醫美話題的熱度攀升。我身邊的同事姐姐們均沒有親自體驗過五花八門的醫美項目,但她們倒是有不少同齡人是感受過外力塑造美的神奇與力量的,因而在該話題上也佔據著相當的聊天資本。
-
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
原創 徐子銘 丁香醫生眼皮是內雙、鼻尖不夠挺、唇邊有點小鬍子、毛孔再小一點就好了……每當面對鏡子中的自己,我們總能找到臉上的不足之處,甚至會因為「不夠美」而焦慮或自卑。最近的熱播網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就是關於「外貌焦慮」的。
-
朱廣權:開學後中學生——語文不會、數學崩潰、英語頹廢……
朱廣權直擊學生心靈,細說廣大學生開學後「懵」的狀態。對於開學後大部分學生都是處於這種狀態:語文不會,數學崩潰,生物雞肋、物理心碎,歷史沒背、英語頹廢、化學很醉,就體育還好,武功全廢。作為中學生的你屬於哪種「懵」狀呢?
-
美的繭房:那些困在外貌焦慮中的女孩
「我永遠在意別人的目光,而且我自己會做比較」「我怕被別人否定」,她如此解釋自己對外貌的關注。這種心理,今年23歲的袁媛也很熟悉。袁媛大學讀的是播音與主持專業,班上的女生大多外貌出眾,她覺得自己不夠漂亮,有點胖,在同學當中顯得「很(像)醜小鴨」,因此陷入了外貌和身材焦慮。
-
夜思 | 只有口罩,才能拯救外貌焦慮?
但是,通過隱藏自己、改變外形來擺脫外貌焦慮,終究只是治標不治本。只有口罩,才能拯救外貌焦慮?來源:新周刊 | ID:new-weekly作者:賈輝最近這段時間,你是不是經常在大街上、地鐵裡發現濃眉大眼的帥哥、目若秋水的美女?
-
反容貌焦慮:我的美憑什麼你來定義?獻給有外貌焦慮和自卑的朋友
最近流行的容貌焦慮視頻最近抖音上有一類視頻很流行——容貌焦慮視頻。視頻裡的博主,露出自己的素顏,穿上短褲背心,大大方方露出身上的贅肉,告訴屏幕前的我們,人前光鮮靚麗的她們,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臉上有雀斑,關掉美顏後有很多肌膚問題,平日視頻裡的好肌膚都是7分靠化妝,3分靠美顏。
-
「外貌焦慮」真的可以毀掉一個人
我相信不止是我,中國百分之七十的女性都曾有過「容貌焦慮」,又或者,這種焦慮感依舊伴隨到現在。你應該也聽過這樣的話:「你的臉太大了。」「你最近是不是又胖了。」「那個人眼睛好小,鼻子好塌,湊在一起是真的好醜。」評價完一番,還會繼續找一個對比來說:「你看人家某某某是真的好看啊。」
-
與其外貌焦慮,不如提升實力
當我們呼籲減少「外貌焦慮」的時候,大眾及媒體還是熱衷於對明星的外貌評頭論足。誠然,對明星而言,外貌管理是其職業要求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將明星的職業要求進行打分排名的話,外貌應該在得分最少,排名最靠後的一欄。因為作為一名演員,最重要的是演技,作為一名歌手,最重要的是唱功,作為一名愛豆,最重要的是舞臺表現力。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正在製造一種新疾病
每當面對鏡子中的自己,我們總能找到臉上的不足之處,甚至會因為「不夠美」而焦慮或自卑。最近的熱播網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就是關於「外貌焦慮」的。女主人公,一個極端外貌不自信的女孩,每天花兩小時三十七分鐘打扮自己。我們從鏡子的視角,看著她連貫地上了妝又卸了妝,看著她因為自己丑而一邊獨白,一邊痛哭流涕。
-
銳學教育:鋪天蓋地的外貌焦慮是因為現代人太作嗎?
最近,外貌焦慮這個詞又開始在社交網絡上火了起來,熱播網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就是關於「外貌焦慮」的。女主人公,一個對自己的外貌極端不自信的女孩,每天花兩小時三十七分鐘打扮自己。與生存壓力、婚育壓力比起來,外貌焦慮似乎不值一提,置身其中者甚至很容易被貼上過於矯情、想太多的標籤。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女神降臨》:漫改瑪麗蘇下的外貌焦慮
車銀優在2018年主演的《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講述的也是外貌焦慮題材,可見外貌焦慮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顏值即正義」「看臉的世界」……所有外貌至上的流行語,有著相當龐大的群眾基礎。
-
女孩們的外貌焦慮,正在毀掉她們自己
第一期就講了一個陷入外貌焦慮的女孩,她說自己塌鼻子、薄嘴唇、大腮幫子、寬眼距、毛髮稀疏,是一個醜陋基因的集大成者。 很多人在彈幕上打出「代入感好強,感受到了窒息」,「好真實」,「哭了」…… 如果你也曾對自己的外貌感到焦慮,或許能在這裡找到共鳴。
-
你有外貌焦慮嗎:不夠瘦、不夠白、臉不夠小?
美劇《權力的遊戲》劇照去看了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主題是外貌焦慮。
-
香港煽暴派頭目密會反華議員,失敗焦慮上升
香港地鐵再遭示威者惡意阻攔 警方拘捕一人 視頻來源:中新視頻9月2日,香港地鐵再遭示威者惡意阻攔,警方拘捕1人;8月31日警方在港鐵共拘捕63人,年齡最小者僅13歲;1日有大量示威者刻意阻礙機場運作,並在附近堵路及縱火,對香港經濟造成傷害。面對香港暴力不斷升級,港府及香港警方表示譴責。
-
要開學了,秦皇島高一女生在家哇哇大哭,12歲男孩抑鬱、焦慮!聽聽...
前兩天,一張來自秦皇島市第一醫院心理科的診斷書,讓張旭(化名)媽媽異常震驚:她剛滿12歲的兒子,被診斷為重度抑鬱和中度焦慮。現在要開學了,7月份還有畢業考試,這都讓張旭陷入焦慮,「考試我什麼都不會怎麼辦?」他近乎絕望地問媽媽。他已經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了,這陣子消瘦得厲害,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在媽媽看來是「散漫自由」「缺乏自律」,沒想到是精神情緒出了問題。
-
《聽見她說》豆瓣8.5分,齊溪臺詞很戳心,外貌焦慮陷入死循環
相反,男性觀眾就不那麼友好了,覺得是過度消費女性的焦慮,把部分女性推向深淵。《魔鏡》齊溪臺詞很戳心,外貌焦慮陷入死循環觀眾通過齊溪大量的獨白以及情緒的渲染,看到了一個長期被外貌焦慮折磨的女性。從上學到工作,長得不好看的女生不被待見,仿佛是小透明一樣。
-
香港女生與內地女生有何不同?
我和大家一樣,作為一枚準港漂,對香港社會的林林總總充滿了好奇。我決定寫一個「真實的香港」系列,記錄我對香港這片土地的每一個疑問,試圖去尋求答案,揭開她的神秘面紗。箇中偏頗,請見諒~作為女生,我首先關心的當然是最直觀的問題:香港的女生有什麼特質?與我們有何不同?我們都聽說過「港女」,然而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友好的稱謂,特指那些高冷、拜金的香港女生,聽起來好大一股火藥味。
-
外貌焦慮 | 別人說我醜,該整容嗎?
月牙兒們晚上好,前兩天我在一次推送裡分享過「聽見她說」這部劇,劇中第一集講述的是外貌焦慮
-
辣目洋子:我沒有外貌焦慮
在演藝圈,外貌焦慮是行業人普遍的通病。但是,外形並不出眾的辣目洋子卻從不因為自己外貌而自卑。她表示,從小就知道自己沒有長在大眾的審美點上,但是這從來沒有影響她對於鏡頭的嚮往:「演員更重要的不是我在鏡頭裡保持臉多美,而是我要生動地表演這個人物。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我的臉要生動。」在節目中,辣目洋子憑藉《小偷家族》《小時代》等影視片段拿到S級卡,成為第一梯隊的實力派演員。
-
「再不開學,我就要瘋了」,推遲開學期間,家長如何避免教育焦慮
但是即便沒有和她一樣的舉動,其他的家長就沒有這些焦慮了嗎?顯然不是。回想一下延遲開學後,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你訓斥孩子的時間是不是更多了,頻率是不是更高了,原本可愛的小天使是不是怎麼看怎麼像個惡魔了?相比於精神分析學派來說,行為主義學派(behavioral psychology)對於焦慮有著另一個角度解釋。他們認為:焦慮來源於學習。一種刺激或情景引起了焦慮的體驗之後,今後的類似刺激或情景都將再次激起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