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有一篇《陳涉世家》。這篇文章裡寫道: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這裡的陳涉,指的是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陳勝是陽城(今河南省平輿縣陽城鎮)人,年輕時曾經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勝正在耕地時,走到田埂上休息,失意地抱怨了很久,說:「如果將來誰富貴了,可別忘了一塊吃苦受累的窮兄弟啊。」同伴們都取笑他:「咱們都是賣力氣給人家種田的人,哪兒來的富貴?」陳勝嘆息說:「哎,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在這段話裡,誕生了兩個成語,一是「苟富貴,無相忘」,二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是一個胸懷遠大的人。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聯合吳廣,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大澤鄉起義。飽受暴秦統治之苦的窮苦百姓,紛紛響應他們的起義,加入他們的隊伍。隨後,陳勝、吳廣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張楚。將國都定在陳縣(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陽市),陳縣頓時成了天下的反秦中心。
為什麼陳勝、吳廣建立的政權叫「張楚」呢?這是有「張大楚國」的含義。因為他們當初發動大澤鄉起義時,就曾經打出楚國名將項燕的名頭。同時,陳縣在兩周和春秋時期,曾經是陳國的都城。戰國後期,又曾經是楚國的國都。
張楚建立後,陳勝自立為王,並封吳廣為假王。到這裡,陳勝已經富貴了,實現了自己的「鴻鵠之志」。現在,他會按照自己的承諾,厚待當年跟自己一起過苦日子的窮兄弟嗎?
別說,《陳涉世家》還進行了「跟蹤報導」。
《陳涉世家》記載,陳勝當了王后,從前與他一起被僱傭耕地的同伴聽說了,興衝衝地來到城縣找他。同伴敲著宮中的大門,說:「我要見陳勝!」把門的官兵見此,竟然要將他捆綁起來。同伴反覆解釋,才沒被捆綁起來。把門官兵放開他後,不肯為他通報。
同伴只好等在宮門外,等待陳勝出來。過了好久,終於見到陳勝前呼後擁地出來了。同伴趕緊攔住隊伍,大聲叫陳勝的名字。陳勝聽到叫喊聲,這才召見同伴,將他留在宮中。同伴見到宮中的殿堂房屋、帷幕帳簾後,驚嘆不已:「陳勝大王的宮殿真是高大深邃啊。」
同伴在宮中生活時,閒著無聊之餘,有時候會跟身邊的人講陳勝的一些舊事。有人就對陳勝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
陳勝聽了後,立即殺死了這位可憐的同伴。從此之後,陳勝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再也沒有親近陳勝的人了。
不僅是同伴,就連陳勝的嶽父,都受了他的冷遇。
陳勝稱王后,他嶽父前去見他。他心裡想,女婿一定會熱情款待自己吧?沒想到,陳勝見了嶽父後,態度冷漠,沒有行見長輩的跪拜之禮,僅僅是行了抱拳之禮。嶽父很生氣,說:「你依仗著叛亂有了點成績,就超越本分自封帝王的稱號,並且對長輩傲慢無禮,連基本的禮儀都不顧了,你不會有好下場的!」
陳勝聽了,慌忙行跪拜之禮,可嶽父已經拂袖而去,不理不睬。
陳勝最終失敗了,原因雖然有很多,其中必然有眾叛親離——陳勝被秦朝名將章邯打敗後,就是被跟隨自己數月的車夫莊賈殺害,成為千古遺恨。
【參考資料:《史記·陳涉世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