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高發於中老年人,能夠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對人體生命健康有很大影響,而低血壓可能相對來說知道的要少一點,不過它也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引發的疾病同樣不容小覷,那麼什麼是低血壓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體正常血壓為:收縮壓在90到140mmHg,舒張壓在60到90mmHg,如果收縮壓低於90mmHg,舒張壓低於60mmHg,都屬於低血壓,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同時低血壓也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會造成人體出現眩暈、疲勞、脈搏微弱、注意力不集中,病情嚴重的會造成全身組織缺血,危及生命。
綜上可見,低血壓就是人體血壓低於正常水平,所引發的一系列身體症狀,危害同樣很大。我們都知道高血壓與日常飲食有很大關係,其實低血壓與日常飲食也有很大關係,那麼患有低血壓疾病的患者,日常吃什麼可以改善呢?試一下以下四種食物。
1、多鹽食物。食鹽提供給人體所需的鈉鹽,從而維持正常的水鈉平衡以及電解質平衡,對血壓有作用。因為高血壓患者在我國正逐年上升,所以為預防高血壓,國家建議每日攝入食鹽量不高於6克,但是對於低血壓患者來說,不妨多食用多鹽食物,能夠緩解低血壓情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食鹽不可進食過多,防止出現其他問題。
2、蓮子,龍眼和大棗等補氣血食物和多脂肪食物。低血壓患者常因氣血兩虛出現頭暈、失眠多夢和記憶力差等,日常應該注意多食用一些能夠補氣血食物,如蓮子,龍眼和大棗等,都是常見的補氣血食物,此外,日常還需要多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對改善低血壓都有幫助。
3、食用含鐵元素高的食物。人體中的血紅蛋白等和紅細胞等都由鐵元素構成,如果鐵元素不足,就會使血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成分分化數量減少,從而引起貧血,進而導致低血壓。所以日常中需要補充鐵元素,如豬肉、牛奶、動物血液等,如已經出現低血壓情況,則必須要補充鐵元素。
4、補腎健脾的食物,如山藥、薏米等。脾在中醫上有「後天之本」之稱,現在醫學也證實脾中有大量血竇,為人體儲存大量血液,如果脾腎中氣不足,通常會導致血液流失,從而引起低血壓病症。所以血壓較低的人需要補充脾胃,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多吃些薏米、山藥等,效果不錯。
低血壓不是一件小事,心理型低血壓,通過日常調整,能夠讓血壓恢復正常水平,但病理性高血壓則需要注意,首先要儘快就診,找出低血壓引發原因,對症下藥,日常飲食注意多食用以上四種食物,能夠更快的調整血壓達到正常,緩解因低血壓導致的一系列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