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風雨書店: 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20-12-18 07:2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夢瑩

位於獅虎橋路的風雨書店。

還記得上一期「書店的故事」的主角「普通讀者」嗎?

前不久,在杭州,這家臨海「出生」書店的分店如約開張,沒幾天就登上了大眾點評「杭州書店音像好評榜」的第一名。聽店主吳夢瑩說,連蔦屋書店中方店長都慕名登門拜訪,想就經營事宜交流請教。生活與工作越是忙碌,越渴望有可以安頓內心的地方。因此,聽聞這樣的書店喜訊,我們自然覺得高興。

這次,我們將給大家介紹的「風雨書店」是家二手書店。就書而言,新有新的朝氣,舊有舊的味道。與刻板印象裡陳舊雜亂的二手書店不一樣,她靠著精緻的設計感和二手書獨有的人情溫度,冷不丁地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是的,我們最初注意到她的存在,就是在年輕人集聚的社交平臺上。

去杭州市下城區獅虎橋路26號的風雨書店,導航顯示,從嘉裡中心出發,步行14分鐘;從武林廣場走時間更短,只需9分鐘。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

左手服裝店,右手圖文店,書店就在其間。店面狹窄,招牌也不甚起眼,一不小心就走過了頭。雖是爿小店,但租金還是壓得店主劉讓喘不過氣。同樣讓他難以承受的還有進貨成本、人力成本兩座「大山」。開業3年,前兩年連續虧損,第三年才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但正如店名所出:「不畏雨/不畏風/也不畏冬雪和酷暑……」劉讓依然覺得,二手書市場潛力很大,前路「有光」。

日記

「今日從一位老先生家收到一些老書。手指拂過泛黃的紙張,我不禁想,那時候它們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又會在什麼環境下去閱讀它們……」

——12月3日微博

見到劉讓本人時,他正拖了個編織袋進門,裡面方方正正疊滿了剛從外面回收來的二手書。《李太白全集》《古文四聲韻》……100多本,來自建國北路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家。開箱、整理、消毒,結束了這一串日常動作,他帶記者環顧一周:

店面分兩層,不到30平方米——進門片區擺滿了林林總總的書、文創產品等。文學類、社科類、藝術類……僅書目數量而言,不算多,但品類齊全。再深入,是個下沉式書屋,是剛收拾出來的古籍區。二樓榻榻米式書房是漫畫板塊,擺滿了哆啦A夢、皮卡丘等各類手辦。

精神內容,是最有人情味的。相比新書,這些從舊時光踱步而來的二手書,看似有些斑駁,但歷經一次次大浪淘沙,變得更厚重而富有故事。盤點起這些有味道的人和事,店主劉讓如數家珍,他把每日見聞取名為《風雨日記》。

風雨書店內景。

風雨書店的雛形,來自於3年前一家倒閉的「前任」。店倒人走,劉讓就這樣大筆一揮收下幾千本舊書。「這就是本店的起始資產。」他笑著把手機裡保存的那張自己騎著三輪車運書的照片給記者看。

這幾年,劉讓以這樣的方式「收購」了好幾家店,有的老闆轉行了,有的回老家了,生存不易。

書來自各式各樣的賣家,最年長的一位98歲。有人每次背十幾本書來店裡,每周來一次,有年紀大的就打電話來請店家上門回收,外地的乾脆寄過來。曾有個賣家,叫了輛貨拉拉,直接拉了幾百本書就送來了,大部分都還沒拆封過。

書也是龐雜得很,早到清朝的都有。「但更早的我們就不收了,還是建議他們以收藏為主,畢竟放在店裡不一定賣得出去。」

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顧客。劉讓回憶,有位先生在逛書店時,跟店員要了支筆說:「這書是我寫的,給你們籤個名。」店員這才知道,說話的就是浙大知名學者熊秉元。

風雨書店,不管風日雨日節日,全年無休。前年除夕,一位蕭山的顧客想找個書店看書「過節」,但跑了好幾家都吃了閉門羹,最後尋覓到這裡。後來,他也成了風雨書店的忠實顧客。

「願你在風雨書店的每一件舊物中,都能找到你腦海裡的悲喜。」這是關注風雨書店微信公眾號時跳出來的第一句話。劉讓覺得,更直白地說應是:讓賣書的人覺得書有所屬,讓買書的人覺得物有所值。

流通

「親愛的顧客:您寄的書已收到,最讓人感動的還是您的信。正如您說,書籍的價值不應只到此為止。所以,不要因為它的結束而難過。請放心,我們會為它尋找下一位同樣愛它的主人。」

——7月31日微博

進價1至3折,賣價5至6折,每本書買賣價都固定透明。

「我剛搬回來的那些書,也就賣家存書總量的五分之一吧。」看到劉讓給的價,老先生開心地合不攏嘴,一個勁地說下次一定再來啊。畢竟它們的另一種命運可能是稱斤賣,或被運至廢品回收站。不過,風雨書店不幹稱斤收購這回事。

「我可以理解為,你是靠情懷在做買賣嗎?」記者問。

「不可以。」劉讓答。

「開書店也是做生意,我是看好這個市場。」他補充道。

流通,是劉讓反覆提及的關鍵詞。用他的話來說,二手書市場經營是個循環模式,依託賣家進貨,依託買家出貨,又不斷循環往復……他用手比劃,掄起一個大圈,大到看似走完一輪很漫長,但他的手始終往前在動。

做書店需要沉澱,只有時間成本投下去,才有可能被更多人發現,買家賣家才更多。「開店前就得有心理預期,如果想賺快錢,我就去開奶茶店了。」劉讓看似不太著急。

他覺得,在數字閱讀盛行的今天,紙質書市場受到不小衝擊,但依然有前景,甚至有回暖之意。

所謂「復古回流」,就是在產能過剩的當下,人們缺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體驗商品時所帶來的享受、領悟,遠遠大於其本身價值。聽著翻書時紙張沙沙作響聲帶來的快感,是點擊屏幕不能比擬的。所以,你我都懷念那種感覺。況且,在舊書店淘書的樂趣,在於不知何時就會有個大驚喜從天而降。

家家戶戶都有閒置書籍要處理,賣家出書就更是剛需了。劉讓認為,這是所有二手書店可以共同挖掘的富礦。正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打開風雨書店的微信朋友圈,有條關於天目裡蔦屋書店的動態,配文為:非常喜歡,設計很有格調。

難道,看到這種人氣爆棚的「一手」書店,喜歡之外就沒點壓力?

「新書店生意好了,二手書市場就越大。買新書的人多,意味著賣書給我們的人也就越多嘛。」從劉讓的「大循環」理論看,這是更良性的狀態,買賣的流通速度在加快。這是他希望看到的。

感覺

「有人說我們是不務正業的二手書店。是的,我們不只賣舊書,還賣舊貨、舊唱片、舊機器,所以說我們不務正業也是理所應當。」

——8月4日微博

這幾年,劉讓「考察」過各種各樣的書店,但風雨書店始終是他心中的理想型——簡單的裝修、復古的風格、佛系的經營,完全按自己的感覺走,大有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的意思。

可這意外地讓小店有了點名氣。有人看到網上報導,特意尋來買書;有研究團隊考察二手書市場,這裡成了一個點;無印良品、國大也都伸來合作橄欖枝。

風雨書店的顧客80%是年輕人。「我也是年輕人,我懂他們的感覺。年輕人做的東西才更被年輕人喜歡。」Loft格局,溫馨舒適;漫畫專區仿佛還原了大熊的家,二次元;產品個性、復古,都很年輕。

曉風書屋、單向街書店……劉讓一一盤點。他覺得每家書店都各有定位,而風雨書店就是堅持年輕化、小而美。

要年輕,「上」網是必然。這兩天,風雨書店的小程序正在內測,不久後即可上線。這也將是另一條銷售渠道。

「跟多抓魚一樣,我們也是從2017年起步的。但線上太燒錢,他們從線上到線下,我們小打小鬧,只能從開實體店開始,再試水線上。」劉讓笑道。

近年來,不少實體書店猝不及防遭遇危機:倒閉、轉型、被收購;也不斷有新角兒上場,帶資進駐、多元經營、走網紅路線……進進出出,開開關關。

「單純賣書,對實體書店來說不好做,二手書店也一樣。」劉讓承認,風雨書店賣文創產品和相機、黑膠等二手物品,所謂不務正業,也是為了緩解經營壓力,何況「感覺對了」。

說著,他興奮地給記者展示了一臺尼康老古董相機,「背著這個上街多帶感」。

「但一家書店的核心仍然是書,是內容。」他堅持道。

【浙江新聞+】

新與舊,在這個時代,早已不是迭代關係。

儘管有人會發問:新書店都扛不住了,舊書店還有多大生存空間?但不容忽視的是,稍加留意,我們仍能聽到很多關於舊書店或舊書市場的消息——

2019年度北京年度特色書店評選結果中,除24小時書店、主題書店外,不少經營古舊書的書店也得以入選;

AGORA阿果拉書店、牡蠣書店、存在書店……在杭州、重慶、邯鄲,二手書店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愛去「打卡」的地方;

截至今年6月,「孔夫子舊書網」擁有舊貨(書)店1.7萬家,在售商品9144餘萬種,註冊會員1500萬人,「家底」豐厚;

從2017年開始,「多抓魚」「漫遊鯨」等一批新興二手書交易平臺發展勢頭迅猛,且頗得資本青睞……

中國總共有多少家實體書店?《2019中國實體書店圖書報告》給出了一個龐大的數目:超過7萬家。更令人意外的是,2019年實體書店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雖然目前關於二手書市場的關鍵數據尚未有較為全面的統計,但顯然,不少人跟劉讓一樣,對這片藍海心懷暢想。

汝之閒置,彼之珍藏。風生水起的背後是更新的消費觀。在今天,物品、知識,大凡富餘的皆可共享,共享就能產生效益。國人對閒置物品使用接受度逐步提高,上二手平臺、買二手貨,成為都市年輕人的一種選擇。二手書店,恰好成為循環商業模式在文化產業上的一處埠。

況且,二手圖書不同於其他二手商品,循環使用並不會破壞知識的完整性。能用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同樣的所求,為什麼不呢?

傳統意義上,二手書店的生存之道,不外乎依靠舊貨市場人流集聚效應獲客、通過學校地段賣教輔書等。但如今,越來越多二手書店積極搭建線上銷售平臺、把市場瞄向新消費主力群體,使得舊書店也可以很新很火,讓一門「舊」的生意裡有了「新」的業態。

風雨書店那面玻璃上所標註的「每本書都在等待下一個落腳處」,確實不只是在一堆舊書舊物裡勉強維持的情懷了。(記者 鄭夢瑩)

浙版精品入選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優秀作品的引領示範作用,推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糧,經嚴格評選,中宣部組織實施的2020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日前揭曉入選作品。全國共有15種作品,在273家出版單位的619種申報作品中脫穎而出。由浙江作家、編劇海飛所著、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小說《醒來》位列其中。

《醒來》是「海飛諜戰世界」系列新作,首發於《人民文學》,並陸續被《長篇小說選刊》《小說月報》等選載。小說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一名照相師因緣際會成為隱秘戰線特工,為信仰而戰的故事。故事情節驚險,懸念重重,層層反轉,展現了黎明之前多方勢力的暗戰。延續其以往作品人物塑造鮮活、時代感強烈、小說和影視聯動等特質,《醒來》的影視全版權已經售出。

近年來,海飛不斷擴展其小說和影視版圖,注重新作與舊作的「聯動」。《醒來》和另一部由他監製的作品《薄冰》既可以獨立成章,同時又是「海飛諜戰世界」的一部分。兩部小說出現了海飛早前作品《麻雀》《驚蟄》中麻雀、陶大春、李默群等人物。他們分別扮演著或輕或重的角色,同時又提供了導向另一部小說的線索和道路。這一特質,使得「海飛諜戰世界」系列呈現出內部曲徑通幽,而外部格局恢弘闊大的獨特的文學品格。

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曾評價海飛的一系列諜戰題材作品:「文字之中,展現了驚人的想像力:那是關於不可能的可能,關於人的光芒。」麥家也認為:「『海飛諜戰世界』完成了文學性與情節性的完美統一,在求新求異求變求真的小說之路上,作出了不遺餘力的探索與追求。」

「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從2018年起每年評選優秀現實題材文學作品進行扶持推廣。本年度入選作品,內容涵蓋迎接建黨100周年,展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美好圖景、記錄脫貧攻堅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禮讚歷史英雄、謳歌當代模範,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等主題。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高質量為標準,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讀者,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較好,體現了當前我國現實題材文學出版的較高水準。(記者 嚴粒粒)

薦讀




《致命尖端》

[美]託馬斯·品欽 譯林出版社

近日,譯林出版社正式推出美國當代文學巨擘託馬斯·品欽的40餘萬字全新作品《致命尖端》。該作是品欽自第一部作品《V.》於1963年出版以來,首度以家鄉紐約為背景的作品。延續了品欽一貫以來的黑色偵探風格,以一位紐約單親媽媽瑪克欣的角度,調查網際網路年輕富翁的一樁陰謀,涉及CIA的陰暗歷史、紐約的俄國黑幫、各色徘徊在邊緣的天才黑客。情節推進中有懸疑、驚悚,又以他拿手的冷幽默作陪襯,造就了一本閱讀趣味很濃的小說。《致命尖端》原書出版於2013年,譯林出版社邀請蔣怡擔綱譯者,其譯文流暢且文字精煉,並且對文中的時代背景和技術術語做了大量的研究與說明。

《宋畫中的信仰民俗研究》

黃 傑 浙江大學出版社

宋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隆盛堂皇的地位,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之作,承載著深厚的民族精神文明。發掘研究宋畫中所蘊含的信仰民俗觀念與事象,考索其對畫者參綜「六法」的影響,考索映射其中的世道人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對於中國藝術、文物、歷史等研究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本書則以《瀟湘八景》《骷髏幻戲圖》《辰星像》《聽琴圖》《千裡江山圖》《江山秋色圖》《清明上河圖》為個案,以分析其中所蘊藏所表現的中國人古老的信仰民俗觀念與事象為基本路徑,對相關的學術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

1608247571000

相關焦點

  • 杭州風雨書店:冷不丁 二手書店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
    因此,聽聞這樣的書店喜訊,我們自然覺得高興。這次,我們將給大家介紹的「風雨書店」是家二手書店。就書而言,新有新的朝氣,舊有舊的味道。與刻板印象裡陳舊雜亂的二手書店不一樣,她靠著精緻的設計感和二手書獨有的人情溫度,冷不丁地把自己捯飭成了「網紅」——是的,我們最初注意到她的存在,就是在年輕人集聚的社交平臺上。
  • 市中心這家30㎡的二手書店,又孤獨又倔強,是不是像極了現在的你
    >/ 理 / 想 / 生 / 活 /▲在《書店日記》裡蘇格蘭有名的二手書店老闆肖恩·白塞爾把一隻被「槍斃」的kindle擺放在店裡看書時我幻想,要是她在今天的杭州經營二手書店會「槍斃」什麼?走街串巷,還真被我找到了一家它是一家二手書店,少見吧?往來的人淘書、賣書…樂此不疲地找著心愛的書像肖恩·白塞爾的書店一樣這家二手書店擺放的書都有37℃的體溫
  • 明明是家書店,但什麼都有!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在杭州開業,去之前...
    都市快報 從去年開始就在說的,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將要落戶杭州。現在,真的來了! 今天10月18日,蔦屋書店杭州店正式對外開放。書店地址就位於西溪溼地東邊、天目山路北側的天目裡城市綜合體。我倒是沒急著先跑書店,先去公共區域轉了個遍。之前很多人一直把天目裡當作商業綜合體,其實不是,她更像是一個「混合空間」。除了大名鼎鼎的蔦屋,整個社區零售屈指可數。以輕餐飲居多,比如首次進杭州的上海網紅咖啡品牌seesaw,第三家%Arabica,喜茶,麵包店cycle&cycle,主打高山有機食材的柴米多農場餐廳等等。
  • 我為書店狂,南京、臺北、蘇州、杭州……記那些年去過的一些書店
    五臺山先鋒書店算是網紅書店,去打卡的人很多,當然忠粉也很多。有特色的階梯設計杭州是個優美的地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很出色。杭州連鎖書店、獨立書店的數量也是驚人的。上回在杭州呆了一周,跑了幾個書店,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單向空間。
  • 廣州二手書店地圖
    國子書社微信號:causebook 廣州:文津閣關門,更多的二手書店依然堅守縱然受電商租金衝擊,仍有十多家二手書店堅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文津閣即將結業的消息傳出後,讓本地網友質疑,能沉得住氣讀書的,已不在這個快餐簡餐式的廣州。
  • 網紅書店能否把「曝光量」變成「提袋量」?
    空間設計可為書店加分,但要拿捏好尺度杭州天目裡,作為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首個項目,去年10月日本品牌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在此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記者前不久去「打卡」,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主力店」,蔦屋書店並不在天目裡的核心位置。
  • 網紅書店能否把「曝光量」變成「提袋量」
    空間設計可為書店加分,但要拿捏好尺度杭州天目裡,作為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在中國承接的首個項目,去年10月日本品牌蔦屋書店中國首店在此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記者前不久去「打卡」,感到意外的是,作為「主力店」,蔦屋書店並不在天目裡的核心位置。
  • 二手書店的智能化轉型分析
    網絡二手書店相比於傳統二手書店,一是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外地的讀者不必費勁周折奔波於各書店淘書;二是有比較發達的檢索系統,在網站上可以一鍵檢索查找圖書信息;三是聚合了大量商家和圖書信息,讀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可以貨比三家之後再購買圖書。舊書網站發展初期,除了知名度最高的孔夫子舊書網之外,還有布衣書局、緣為書來、有路網、中國舊書網等網絡平臺出現。
  • 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關門,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來源:江瀚視野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於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
  • 馬家輝:二樓書店變身二手書店?
    唯有暗暗祈願:像我這類如此容易見異思遷的「人渣」千萬別有太多,且讓二樓書店好好生存,並且愈活愈好。是的,如某些樂觀者所指,二樓書店當然可以轉型,走往「性格化」、「精緻化」、「分眾化」之類方向,深耕細作,專賣某些特殊書籍,例如,女性主義書、哲學思潮書、社會運動書等等;你愈專精,愈能在誠品的陰影下找到喘息空間,找到屬於自己的消費群,尋得自己的粉絲客戶。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吳雅慧一直希望在書店嘗試無人經營的模式,碰巧「舊香居」餘下的藏書需要一間新店來分銷,無人二手書店便應運而生。與大多空間逼仄的二手書店不同,吳雅慧的店面寬敞明亮,書桌、長凳、檯燈、冷氣一應俱全;書架擺放錯落有致,好書之人在架前尋書不顯拘束;店內收藏的萬本書籍分門別類整齊碼放,讀者可隨意翻閱,遇到心儀的書籍就可以低於100元新臺幣的「銅板價」帶回家。
  • 臺灣十家二手書店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這裡所有書籍只有兩種售價,新臺幣50元和100元。
  • 你想去哪 | 不止誠品書店,臺灣的二手書店也是家喻戶曉的!
    臺灣的二手書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書店是一座城市的縮影,而舊香居亦投射出一 代又一代的文學剪影。舊香居舊書收藏的深與廣,更勝不少圖書館,讓這裡同時成了一座獨特的資料庫,紀錄了臺灣,甚至不同地方的文學發展。地址: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1樓
  • 高清圖集:在南寧的二手書店裡,藏著一段舊時光
    現在的你,會選擇去二手書店「淘」書嗎?隨著時代發展,可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便捷的線上商城買書,或者在一個網紅書店選一本喜歡的書,點一杯咖啡,坐在椅子上慢慢品讀。南寧的二手書店也在經歷著變化,有的已經消失不見,有的仍在堅守……圖為在南寧市唐人文化園一家二手書店,一位顧客正在挑選舊書。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覃芊芊 攝12月14日,記者在南寧市唐人文化園、農院路看到,有幾家二手書店仍在堅守,店裡面不時地有顧客在挑選書籍。
  • 尚青探索:香港書店攻略(二手書店篇)
    評分:★★★★☆ 價格:以二手書店來說,神州的價格偏貴,以簡體字書為例,基本上書的二手價比原價高,書本身也不是新簇簇。 評分:★★☆☆☆ 書店特色:以售賣文史哲二手書為主,更有時可以撞見小思或其他學者,文人氣息濃厚。而書店內更有文革,毛共時的證件,水蓋及其他物品,更有古董售賣,非常有特色。
  • 【臺灣】二手書店尋寶記
    臺灣吸引我的,在出發前做攻略時差不多已經心理有譜了——二手書店。不管去哪個城市,臺北、臺南、花蓮,幾乎都能搜到二手書店。當然有一些小一點的地方就沒有,比如距離墾丁不遠的恆春鎮。第一次踏入二手書店不是在第一站臺北,臺北只住了兩個晚上,就奔向了臺南。臺北去了誠品書店,一看那書價,就有一種果不其然的感覺。因為之前從朋友處已經得知,臺灣書價是大陸書價的翻倍。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逛了幾家二手書店,被臺灣保護傳統文化的能力感動。在大陸別說二手書店,連新書店在網購的衝擊下都難以生存。我查了一下資料,光臺北就有49家二手實體書店!!!在臺南草祭二手書店,買了本《千金翼方》回來收藏。為嘛一個城市就有49個二手書店開的紅火?
  • 【文藝腔】那些不能錯過的臺灣二手書店
    1、茉莉二手書店2002 年,老闆蔡謨利、戴莉珍夫妻在臺大公館商圈開了茉莉二手書店第一間店,並且借鑑統一超商和誠品書店的經營模式,由於轉型相當成功,逐漸打響了茉莉二手書店的名號。書店是一座城市的縮影,而舊香居亦投射出一 代又一代的文學剪影。舊香居舊書收藏的深與廣,更勝不少圖書館,讓這裡同時成了一座獨特的資料庫,紀錄了臺灣,甚至不同地方的文學發展。地址:臺北市大安區龍泉街81號1樓4、古殿樂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