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簡史:人類用了70年,打開了未來世界第一道門

2021-03-03 演藝魔方


從1949年科幻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裡的眼鏡,到1992年小說《雪崩》裡的元宇宙,到1999年電影《駭客帝國》裡的矩陣,再到2018年電影《頭號玩家》裡的綠洲,人類執著於創造關於未來世界的夢。要實現這個夢,發展VR、AR、MR,似乎是必經之路。虛擬實境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起步於20世紀中期。它是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數位化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人們可以藉助專業頭盔、眼鏡、手套等設備,聽到、聞到、摸到虛擬的事物。1935年,美國小說家斯坦利·威因鮑姆的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裡,講到有一種神奇的眼鏡,只要戴上它,就能進入到電影當中,做電影的主角。這個眼鏡,是VR眼鏡的概念雛形。在今天,虛擬實境想像空間最大的行業是遊戲,但人們發明虛擬實境的初衷,是為了在看電影時,感受到「沉浸感」。歷史上第一臺VR設備,是出自美國人莫頓·海利希之手。莫頓是一位電影製作人,獲得過1974年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他想打造一個未來影院,讓人們能用五官,而不只是用眼睛和耳朵來欣賞電影。20世紀50年代中期,莫頓創造了第一臺VR設備,用來製作3D電影,叫Sensorama。Sensorama體積龐大,擁有 3D立體聲、3D顯示、震動座椅、風扇和氣味生成器。當時,他拍攝了6部電影,用Sensorama來大施拳腳。電影內容基本是直升機、卡丁車、自行車、摩託車騎行等,給Sensorama安了一套硬幣裝置,放在環球影城。遊客花25美分,就能體驗十分鐘騎著摩託車在紐約穿梭的快感,看到街景,感受到振動、感覺到風吹過耳邊的感覺,聞到布魯克林馬路的味道。莫頓曾開玩笑說,第五部電影很受歡迎,那是一部淫穢的紐約肚皮舞。人們可以通過Sensorama聞到廉價香水味、聽到演員指尖銅鈸發出的叮叮噹噹。他的老婆說,這個裝置賺了不少錢。但是,環球影城認為,對於一個家庭公司來說,這臺機器賺得太多。夫婦只能把Sensorama移走。這套VR眼鏡叫Telesphere Mask,長得跟現代VR眼鏡很像。專利文件裡說,觀眾可以透過這個眼鏡,看到移動彩色三維圖像、聽到立體的聲音、聞到氣味、感受到空氣的流動。設計之初,他就想到了用途和收益。比如,被用於訓練軍隊、工人和學生。以超音速飛機為例,莫頓認為VR眼鏡能讓學生去模擬駕駛,這種教學方式,又安全又好。今天,虛擬實境在醫療、教育等領域被大規模應用,驗證了他的構想。當時,由於技術不成熟、虛擬實境概念沒有鋪開、機器質量不好等多方面原因,這些發明最終沒能存活在市場上。莫頓發明的VR眼鏡,沒有頭部追蹤功能。也就是說,當人們戴著眼鏡向左右看時,眼鏡裡的景象不會變化。1961年,美國飛歌開發出了頭盔顯示器的第一個前身——Headsight。Headsight設計的初衷,是為軍隊服務。它有運動跟蹤系統,運動跟蹤系統和遠程相機相連。人們戴上這個設備扭動頭部,就能遠程查看四周的情況。到了 1968 年,一個集合了各路技術、最接近現代VR設備的發明,出現了。
美國人,計算機圖形學之父,虛擬實境之父,伊凡·蘇澤蘭發明了一套功能齊全的VR設備。這個設備集合了虛擬實境幾大要素:視覺有立體感、能生成虛擬畫面、能跟蹤頭部運動、能生成模型、能互動(不過互動這一點比較雞肋,只是操作把手)。設備很重,需要由一副機械臂吊在人的頭頂,因此被稱為「達摩克利斯之劍」。

簡單解釋一下「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技術原理。

立體顯示:設備用了兩個CRT顯示器分別顯示不同視角的圖像,讓圖像有立體感。

生成虛擬畫面:視頻裡的虛擬圖像是一個立方體,這個立方體是實時計算渲染出來的。頭部跟蹤:這個看似簡陋的設備有三個超聲波發生器和四個接收器,用來跟蹤頭部運動。模型生成:透過這個設備看畫面,雖然圖像只是個簡單的立方體,但的確是通過空間坐標建立的模型。這個立方體的透視會隨著人的視角變化。畫面裡,除了這個立方體以外,其他場景都是現實世界裡的場景。準確來說,蘇澤蘭發明的這個頭戴顯示器,應該是AR產品的鼻祖。
這套設備的最終命運,是被放在實驗室,落了一層灰,但是意義重大。它的理論基礎,是蘇澤蘭發表的一篇論文,叫《終極的顯示》。本文被公認為虛擬實境技術史上的裡程碑。論文裡說,「終極的顯示」可以顯示一個房間,電腦可以通過設定程序,控制房間中的一切東西都無限逼真……計算機是創造虛擬實境的工具,電腦顯示屏幕是「觀看虛擬世界的窗口」。那個年代,第一個滑鼠才誕生於史丹福大學,人類連顯卡都沒有,虛擬實境卻有了雛形。到了80年代,虛擬實境的基本技術快速發展,各個設備都可以獨立購買了。
立體顯示:市場上已經可以買到Sony生產的可攜式 LCD 顯示器了。生成虛擬畫面:那時的顯卡每秒可以渲染上千個三角形,已經可以展示複雜的圖像了。頭部跟蹤:美國Polhemus公司開發出了6個自由度的頭部追蹤設備,比當年「達摩克利斯之劍」精準程度高得多,還省去了很多束縛。到了90年代,VR眼鏡市場迎來熱潮。遊戲機公司紛紛趁熱推出VR眼鏡產品。但是因為各項技術還不夠成熟,產品體驗還是比較「糙」,新鮮勁兒過後去後,很多產品都在市場上銷聲匿跡了。製造者們也冷靜下來,坐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2012 年,轟動一時的頭戴顯示器Oculus Rift問世。發明者不是科學家,是一位不到20歲的電子發燒友,帕爾默·洛基。他從小就痴迷於鑽研電子產品,研究過特斯拉線圈,組裝過電腦,在VR技術先驅Mark Bolas的實驗室做實習生。

他從網上買了50多款舊頭顯進行改造,混跡於技術論壇,組建製作團隊,集思廣益,一起研發。於是就有了Oculus Rift。Rift的意思是裂縫,洛基希望產品能成為架設於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橋梁。

Oculus Rift顯示屏解析度為1280*800,有效的3D立體解析度為640*800。在當時來看,算是比較高的。

它的工作原理分兩部分。

一部分是通過為左右兩眼顯示不同的畫面,讓大腦合成「立體」圖像。通過拆解開發者版本,可以看出,這個設備就是用了兩個凸透鏡放在眼前,然後在後面放了一塊手機屏幕。簡單說,就是用兩個放大鏡把手機屏幕放大了,讓你感覺視角很寬闊,同時放大鏡調整了焦點,畫面離得近也能不模糊。

另一部分是利用捕捉運動的組件,讓設備精準迅速地捕捉到頭部運動。基於這兩部分原理,使用者能感覺到顯著的進步,就是視野寬闊,沒有了用望遠鏡時那種「用筒子看世界」的感覺,視線能移動,沉浸感比較好。2016年,媒體報導熱度達到頂峰,虛擬實境達到高潮。大部分新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起伏。根據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一個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會存在一個過程:

新技術誕生,進入大眾視野;期望膨脹,機構、企業都想抓住新增長點,倉促入局;泡沫破滅,負面評價接踵而至,市場逐漸冷淡下來;啟蒙期,基於之前的失敗經驗,人們開始改進技術;穩定生產,產業進入實質普及生產階段。
從2016年至今,全球巨頭,包括蘋果、谷歌、Facebook、微軟、三星、HTC、阿里、騰訊、華為等,都有密集布局動作,和新產品推出。虛擬實境,擬的是畫面、聲音、味道還有觸感。這些感覺越逼真,我們離創造新世界的夢想就越近。

轉自:超級創客

相關焦點

  • 虛擬實境VR會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計算平臺嗎?
    回到現實之中,你是否會渴望領略這如詩一樣的畫面呢?其實,這樣的場景離我們並不遙遠。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VR(即虛擬實境,也稱靈境技術)已經日漸成熟。「2016年將是VR元年」這句話在行業裡流傳開來。而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在微博中也說到:「如果說未來五到十年有什麼東西能夠像Uber顛覆全球計程車行業一樣顛覆全球娛樂產業,我認為就是VR(虛擬實境)這個東西。」
  • 虛擬得很現實,現實得很虛擬
    2016年被稱為「VR元年」,Facebook、三星、索尼、HTC等各大IT公司紛紛布局虛擬實境設備市場。但很多人不知道,虛擬實境技術早在80年代已經出現。1987,「虛擬實境之父」、美國VPL公司創始人拉尼爾(Jaron Lanier)設計出一款價值10萬美元的虛擬實境頭盔,這是世界上第一款投放市場的VR商業產品。在那個年代,當然不可以流行起來。
  • 虛擬實境|混合現實|超維沉浸|交互體驗|未來的影院是這樣的…
    編者薦語:影院是一個特別的「引力場」,它從存在之初就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交界口。影院從存在之初就是科幻,走在了現實之前,影院的未來可能也隱喻著這個世界的未來,隱喻著人與人、人與物連接交互的變化。8個未來影院案例提前感受下吧。
  • 谷歌被罰背真相|我們將活在虛擬實境世界裡…
    谷歌們用一隻隱形的手,讓你從認知開始就開始扭曲,你所理解的世界,是谷歌們為你製造了一個只有你一個人的虛擬世界。當你在網上任意的購物網站、搜索殷勤主動搜索過一件商品,接下來,你幾乎所有觸及到網頁的界面都會反覆出現同類型的商品。
  • 萬物簡史 人類的未來:光明,還是暗淡?
    另外一隻手的部分,是寒武紀之後的時間,如果拿一個指甲刀,銼一下這隻手的指甲,那麼人類5千年的文明史就被銼掉啦。還好,人類的歷史雖然短暫,但人類的進步可以用飛速來形容了。跟單細胞生物佔據地球的那30多億年比,人類這幾百萬年取得的成果完全可以用巨大來形容。
  • 虛擬實境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應用
    我們是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國家工程實驗室,也就是說虛擬實境這個領域「國字號」的兩個單位都是我們這邊,負責人是趙院士。今天,我首先講講虛擬實境技術現狀與趨勢。可以說VR技術有利於推動信息物理社會空間的不斷融合,比如我們生存的物理世界,會有社會、貨品、商品,構建了這樣一個虛擬世界,這個信息化模型可以找到映射。
  • 虛擬實境正在改變世界,你還分不清VR、AR、MR嗎?
    真假難辨的未來世界,我們準備好了嗎?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就是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無限接近現實】的數字環境。1935年,美國科幻小說家斯坦利·威因鮑姆的小說《皮格馬利翁的眼鏡》裡,講到有一種神奇的眼鏡,只要戴上它,就能進入到電影當中,做電影的主角。這是人類對虛擬實境最早的設想。
  • 看《人類簡史》了解世界大趨勢
    今天我們繼續帶大家讀書,有一本書在前兩年非常的火,講述了整個人類的演變過程,這就是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後來由於這本書太火了,所以有了一個第二部叫做未來簡史,這兩本書老齊都看過,還是比較喜歡人類簡史,這本書讓我們腦洞大開,而未來簡史就有點雲裡霧裡了,我們今天先來看這本人類簡史,至於未來簡史,那就未來再帶給大家。 咱們先來說,到底人類是怎麼來的。
  • 《未來簡史》:智人到神人
    繼《人類簡史》火遍全球後,2016年9月,猶太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緊接著出版了續集《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講述了智人發展遷徙到全球的過程,得益於虛構,我們發展為社會化的現代智人。比如,我們信仰的神、崇拜的金錢、追求的社會地位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虛構。由虛構衍生出來的一套社會秩序幫助我們成為了地球的主宰。書的最後赫拉利表達了由於人工智慧的出現,智人可能退出歷史舞臺的觀點。
  • 2020年,我們如何分清虛擬與現實?
    在歷史上,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未來的想像,1982年版的《銀翼殺手》與1988年上映的《阿基拉》同時將故事設定在了賽博朋克元年——2019年。《銀翼殺手》,1982年《阿基拉》,1988年這也意味著此刻,我們生活在過去人們所構想的未來世界中——這聽起來似乎比某些科幻電影情節來得更加魔幻。
  • 戰爭幽靈、異界、草稿、你好世界,四部虛擬實境電影,你看過了嗎
    文:小A史蒂芬最近非常巧合的一連氣兒看了四部關於虛擬實境的電影。本來並不知道這四部都是關於同一題材的電影,這純屬是巧合。首先第一部是《戰爭幽靈》。清除者被認為是夢境世界裡最為古老的存在,據說他們是人類在夢境世界而大腦卻已經死亡後所留下來的幽魂。他們會不斷的去吞噬進入夢境世界裡的其他人,從而導致現實世界裡的人類的徹底死亡。精神領袖認為清除者只能感知到記憶恢復出來的物體,而對於通過想像創造出來的東西卻無法判斷。於是為了在夢境世界裡創建一個適於人類永遠生活居住的殖民地,倖存者精神領袖這才在現實世界裡找上了建築師。
  • 戰爭幽靈、異界、草稿、你好世界,四部虛擬實境電影,你看過了嗎
    文:小A史蒂芬最近非常巧合的一連氣兒看了四部關於虛擬實境的電影。本來並不知道這四部都是關於同一題材的電影,這純屬是巧合。首先第一部是《戰爭幽靈》。原來,所謂的阿爾坎之門是通向一個比當前世界早上三十年的世界,一旦到達那裡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三十年後的世界樣貌以及這期間發生過的事件。因此就可以把它作為當前世界的藍圖,對當前的世界進行有效的調整,來改變未來。六十年前有人曾經打開過阿爾坎之門,但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認為阿爾坎之門是把雙刃劍,一旦被壞人掌握,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就以一場軍事訓練的名義,用炸彈將其炸毀。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近日在《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長文《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在文中,尤瓦爾·赫拉利談到疫情結束後,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以及對目前各國沒有統一行動的計劃,反而各自為戰、競相關閉邊境的擔憂。
  • 人類世界是虛擬的證據 為什麼人類世界相當於虛擬遊戲
    人類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人類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有很多的問題都是值得思考的。有很多的問題一直等著人類去解答,世界到底是不是虛擬存在的,人類所生活的環境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把人類世界說成是虛擬的也可以行得通。
  • 以時間為經,以故事為緯,用歷史特寫演繹2萬年人類簡史
    德國作家迪特·博格,攜手德國插畫家博爾德·莫爾克-塔瑟爾,共同創作的《猛獁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打破閱讀壁壘,讓兒童讀史變得簡單易行。《猛獁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是一部寫給兒童的「生活哲學歷史讀本」,以人類的祖先——猛獁爺爺為敘事主角,講述了從公元前17920 年至公元2020 年,大約2萬年的人類簡史。
  • 一部20世紀流行文化簡史,在虛擬和現實中感悟《頭號玩家》的真意
    《頭號玩家》是由好萊塢導演史匹柏創作,將現實和虛擬相結合的科幻大作。這部電影堪稱20世紀流行文化簡史,裡面包含了許多曾經大火過的動漫、遊戲、影視作品,雖說是大雜燴,但是總有一款能夠觸動觀眾的內心。電影的開始還要從「綠洲」遊戲創始人哈利迪說起,他一手打造了虛擬帝國,並且憑藉這個成為了世界首富。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榮獲2015年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獎」,C位當選英國《衛報》評出的「21世紀最好的100本書」。能被稱為「現象級」,必是一本「出圈」的書,《人類簡史》「出圈」到什麼程度呢?《人類簡史》知識漫畫系列一共四部,分別對應: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科學革命四大主題。今天,第一部《人類簡史:人類的誕生》在一條全!國!獨!家!現!貨!首!發!
  • 在初音未來之後,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詳解虛擬偶像發展史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一個名叫外來人員WL.S的虛擬偶像組合,雖然是三維建模的虛擬人物,但是三個帥氣的小哥哥在視頻裡面有說有笑,和現實中的明星也沒什麼兩樣!這不禁讓小編感慨,如今的虛擬偶像技術確實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要知道,最早的虛擬偶像其實只是動畫中的人物呢。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虛擬偶像的發展歷史吧!
  • 盤點十大虛擬實境題材的動漫和電影:SAO第二,第一無懸念
    《心理測量者》講述的是在人類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傾向都能被數值化的未來,人的所有的犯罪指數和心態等全部被一個系統測量並記錄。如果這個指數超過正常值,將會被系統認定為潛在犯。而同在系統監視下的公安局刑事課第一分隊的成員,在處理案件時一步步地發覺和探索管理人類這些數值的系統——Sibyl System的真面目發生的故事。
  • 《超少年密碼》開播發布會 突破虛擬實境邊界詮釋新人類
    並指出「如何解決虛擬與現實衝突的社會問題,也許這個責任必然落在00後的新一代當中,我們認為,能夠合理的利用科技的力量,超越人類技能的年輕人就是超少年,是在進化的歷史上探索新的道路的新人類。」    提到樂視的精神理念,樂次元打破科技 藝術 夢想的邊界,探索虛擬與現實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