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1月3日報導 近日,成都某公司CEO在網絡上發文,稱因工作壓力帶來的負面情緒堆積已久,身心俱疲,文中稱:「今年又發展出了驚恐發作」,「活著,對我來說已經是比死亡更累的事。」在朋友圈裡表達了告別的意味,引發了關注。萬幸的是,當事人之後在網絡上報告平安,對關心他的親朋好久以及一直尋找他的警方表達了感謝。不止於此,類似的事件近期時有發生,心理健康這個話題再次推入公眾的視線。
我們都知道,健康,不僅是疾病或者羸弱狀態的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的完全健康狀態。但如今伴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現代人失眠、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像感冒一樣普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截至2017年,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
良好的心理健康是整體健康和福祉的基礎,無論是對自身、對家人朋友都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我們更加去關注、科學面對。但有不少的朋友,或因怕麻煩,或囿於思想上的負擔,或因找不到好的就醫渠道,而未能及時疏解心理問題,導致病程加長,病因加重。
為此,我們特意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聯動,開啟一次「心靈感冒診所」,我們將徵集有需要的朋友,提供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偉面對面的機會,他將結合自己多年的醫療心得,用專業知識和專業工具,給您做免費的心理「體檢」,呵護您的心理健康,幫助大家及時化解心理困擾,早日恢復心理健康。
即日起,有需要的朋友,可通過如下方式參與:
1、網絡徵集。
編輯「心靈感冒診所+需診斷人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發送到郵箱:
qsssy@qq.com,微博私信給「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https://weibo.com/chengdunews
微信「愛看頭條」帳號:
inchengducn
後臺留言。
2、簡訊徵集。
成都手機報訂戶,可編輯「心靈感冒診所+需診斷人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簡訊,中國移動發送到10658678309,中國電信發送到106597000309,中國聯通發送到106211110309。
在我們收集到相關信息後,會根據醫生的就診時間、郵件和私信到達先後順序,進行統一安排,將通過電話通知您具體赴診時間,請耐心等待。
也請保證所填信息準確,電話保持通暢,按時赴診,畢竟機會難得。
正確面對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又稱『精神疾病』,是個涵蓋面極廣的病種體系,被公認為『全球第一大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孤獨症、失眠症、阿爾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等。」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偉介紹到,心理疾病還包括「軀體化障礙」。李偉進一步解釋到,軀體化障礙就是臨床表現就是以多種多樣反覆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不適為主的神經症狀,在綜合醫院非常常見。「有的人,常常會感覺身上哪哪都不舒服,儘管做了全面檢查也查不出毛病,身體的不適感也沒有減輕,給生活造成困擾。這就是軀體化障礙。」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現代健康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兩翼。「心理健康的重要不言而喻,首先是對生活、工作的影響。同時心理疾病也會誘發一些身體疾病,或讓一些已有的身體疾病加重,兩者互為因果。如一些情緒不好的女性更易出現乳腺癌、乳腺增生等疾病。」李偉解釋到。
心理疾病越來越常見
李偉表示:「隨著我們社會發展越來越進步,從以往我們主要面對的是感染性疾病到現在營養性的疾病,未來我們主要面對的將是心理疾病。」以市三醫院所有門診的就診病患數為基準線,約有1/3~1/4是有心理疾病的。既10個門診病人中,就有3個人患有心理疾病。「而目前這個數據也是呈上升趨勢。」
如何「自診」心理是否健康?
隨著人們對心理疾病的初步認識,是否人們一旦出現情緒低落、焦躁、緊張,就該去看心理醫生呢?我們該如何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初步評估呢?「主要從兩個標準來判斷,一個是嚴重程度,一個是時間長短。」李偉說到。嚴重程度,既情緒、身體的不適感是否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工作。「比如今天覺得上班情緒很低落,但並不影響正常工作節奏、與同事朋友的相處。並且這個時間也並不是持續性。這是無礙的。如果超過2周以上,就建議到醫院通過專業心理醫生進行診斷。最重要的判斷標準還是看是否影響到對自己生活、工作是否造成影響。」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當產生不良情緒時,可以向家人朋友傾訴,有個交流渠道。可以從事運動鍛鍊,調節負面情緒,培養積極的心態。」李偉建議。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時,大腦釋放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又稱快樂激素,不僅具有止痛的效果,還是天然的抗抑鬱藥。「或者培養一個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能讓你釋放負面壓力。包括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正念冥想。如果確實無法自我排解掉不良情緒還是建議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呼籲:正確面對心理疾病
數據顯示,心理疾病中的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然而,很多人卻仍沒有正確地認識這種疾病。有人認為,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未被及時發現和治療。「大家現在對心理疾病有了初步認識,但正確認識、面對還需要一個過程。」李偉希望公眾能全面認識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不是洪水猛獸,目前,心理疾病的治療方面已有很多治療藥物可選,心理治療和社會康複方法也較為完善。越早的面對心理疾病,能更好的保持我們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只有重視精神衛生才能保持精神健康,讓我們一起向著身心健康努力吧!
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