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欣賞 介紹明代張岱散文《白洋潮》

2021-02-19 古詩文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撰稿 | 關肇星 播講 | 王歡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恆嶽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餘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闢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溼。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熗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譯文

  舊例,在三江鎮看潮,其實沒有潮水可以看。午後有人盛傳道:「今年是暗漲潮!」年年像這樣。

  庚辰年八月,(我)到白洋祭奠朱恆嶽少師,與陳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忽然,海塘上有人高叫看潮了,我迅速前往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遠遠地看見潮頭像一條線,從海寧奔騰而來,一直到塘上。漸漸靠近了一點,就隱隱約約露出白色,如同驅趕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飛迸。潮水越來越近,噴出水沫濺起水花,湧起的潮水像百萬頭雄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們一樣,百萬頭雪獅攢聚在一起,沒有一頭不爭先恐後的。再近些,潮頭像颶風一樣逼來,水勢將要拍打著岸而上。看的人驚慌後退,跑著躲避到岸下。潮到塘上,盡力一撞,水花衝擊射開,濺起幾丈高,地面都被打溼了。潮水旋轉著向右而去,被龜山擋住了,轟隆隆十分憤怒,龍湫之水像炒菜一樣翻滾不止,雪白的浪花在半空中飛舞。看了讓人驚嚇眩目,坐了好一會兒,臉色才鎮定下來。

  先輩說:「浙江的潮頭,從龕,赭兩座山衝刷激蕩而起。白洋在這兩座山之外,潮頭卻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注釋

1)選自《陶庵夢憶》,張岱(1597-1679),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沼興)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其著作有《石匱書》、《琅嬛文集》、《西湖夢尋》等。白洋,山名,在紹興西北,濱海。

2)故事:舊例,舊俗。

3)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紹興市東北40裡浮山北麓。

4)實:實際上。

5)喧傳:喧鬧流傳。

6)庚辰:明崇禎十三年(1640)。

7)吊朱恆嶽少師:朱恆嶽即朱燮元(1566-1638),字衡嶽(一作恆嶽),浙江紹興人。萬曆二十年進士,歷官大理評事、四川左布政使、兵部尚書等,因有功,加少保。崇禎中進少師。死在官任上,諡號襄毅。吊,祭奠死者。

8)陳章侯、祁世培: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晚號悔遲。浙江諸暨人。明清之際著名畫家。祁世培,字海槎。兩人均是作者的朋友。

9)海塘:堤岸。

10)遄(chuán):急速。

11)踵(zhǒng)至:接踵而至,跟著到。踵,腳後跟。

12)海寧:浙江屬縣,南臨杭州灣,是觀潮勝地。

13)擘(bò)翼:張開翅膀。

14)蹴(cù)起:蹦跳。

15)鞭:用鞭子打。

16)鏃鏃(zú):同「簇簇」,攢(cuán)聚之貌。形容浪頭聚集湧動的樣子。

17)勢:水勢。

18)闢(pì):同「避」,躲避(文中讀bì)。闢易:驚退。

19)礴:通「薄」,逼迫。這裡有撞擊的意思。

20)著:同「著」,穿著(讀zhuó)。

21)旋:立刻,馬上。

22)龜山:即白洋山,又名烏風山,在紹興西北50裡,濱海。

23)炮碎龍湫:指龍湫之水像炒菜一樣翻滾不止。龍湫(qiū):雁蕩山瀑布。這句是說潮水像雁蕩山的龍湫瀑布轟碎了。

24)顏:臉色,面色。

25)龕(kān)、赭(zhě):龕山在蕭山東南,赭山在海寧西南,二山對峙,扼錢塘江入海口。

26)非常:不同尋常。

27)漱激:衝刷激蕩。

28)何耶:為什麼呢。何,疑問代詞「為什麼」,耶,語氣助詞,相當於「嗎」「呢」。

29)歲歲:年年。

30)之:這樣暗漲潮的現象。

31)濺:飛濺,濺起。

32)颶風:像颶風。

33)碎:擊碎。

賞析

文章思路

  寫大潮水。很有層次,是作者感覺中的層次:首先是,視覺由遠漸近。先是「潮頭一線」,起得平實,此其一。稍近,則「隱隱露白」,漸漸增加了形容:「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此其二。再近,則「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此其三。很明顯,作者採取層層推進的辦法,用墨越來越濃,形容語越來越密。到了第四層次,作者筆鋒一轉,從潮水轉到「颶風逼之」。

寫作特點

  學習本文運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寫觀者的表現來烘託白洋潮的寫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詞,熟讀課文,提高閱讀能力和欣賞能力。首先,文章從三個方面的效果來寫颶風。先是觀者退避,這是從行為效果上表現潮水。接著寫到潮水使人「著面皆溼」,這是從觀潮者的感覺效果上表現潮水。再後是觀潮者「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這是從觀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現潮水。這樣的潮水,已經是很驚人的了;文章在強度上,在手段上,已經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筆:推想,在白洋山以外,還可能更為壯觀。文章已經結束了,而讀者的想像卻沒有結束。這就叫做回味,留下餘音。

投稿、合作,請聯繫QQ 917293188(微信同號)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相關焦點

  • 『古詩詞欣賞』白洋潮 ▏張岱
    注釋1)選自《陶庵夢憶》,張岱(1597-1679),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沼興)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其著作有《石匱書》、《琅嬛文集》、《西湖夢尋》等。白洋,山名,在紹興西北,濱海。2)故事:舊例,舊俗。3)三江:俗名三江口,在紹興市東北40裡浮山北麓。4)實:實際上。
  • 文|〔明〕張岱《白洋潮》
    陳、祁二人均是張岱的好友。8.遄:疾速。9.海寧:明代縣名(今海寧市),南臨杭州灣。10.擘翼:張開翅膀。11.蹴起:蹦跳。12.鏃鏃:同「簇簇」,簇擁貌。13.闢易:驚退。14.礴:撞擊。15.龜山:即白洋山,在紹興西北五十裡,濱海。16.龍湫:雁蕩山大瀑布。
  • 最風雅|張岱《金山夜戲》
    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散文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四書遇》等文學名著。表達情感:表現了作者的狂放不羈、灑脫任性、賞玩風景的閒情逸緻。張岱生活在的明朝末年。
  • 《陶庵夢憶》風流才子張岱:你心中真正的「文藝男神」是什麼樣子的?
    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先來說說兩朝「國民老公」張岱先生的家世。可張岱偏偏劍走偏鋒,他耽於聲色,縱情山水,在治學道路上不斷跨界,不斷跑偏,用自己的話說「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節義不成,學文章不成,學仙學佛學農學圃俱不成」……偏偏這個「一事無成」張岱先生,成了明清第一散文大家、史學家、人生超級大玩家、以及眾多文藝女青年為之傾倒的一代男神。那麼,作為文藝男神的張岱,身上有著哪些與眾不同的特質呢?
  • 張岱《夜航船》:長見識了!十惡不赦原來是這十類
    某一日無意中看到一小篇簡介,《夜航船》作者張岱,明代文學家。我忽然醒悟:原來,《夜航船》並非什麼科幻,而是實打實的中國傳統文化,心裡竊喜,趕快手腳麻利訂購付款。 他用一種詩人審美的眼光欣賞張岱精於守護萬物的獨特氣息和不拘一格的美學品味;用通俗易懂又優美凝鍊的語言譯製品讀原文。
  • 富家公子記錄西湖月夜堪稱名篇佳作,張岱和《西湖七月半》
    還好,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寫了一篇散文《西湖七月半》,讓後人能夠了解當時西湖的月夜美景。張岱生活的年代,文壇上的創作內容已經不再是傳統詩詞,而是主張寫一些充滿靈性的小品文。這些小品文很像現在的散文,講究真情實感,注重清新明快,有靈活的表現形式,也有明確的中心思想。張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就是《西湖七月半》。
  • 不正經的人裝正經多了,正經人「不正經」反倒被誤會 | 欒保群說張岱
    在今天去看四百年前的張岱,除了理解他的鋒芒和小品文才華,還另有一番察人的意味了。張岱,為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綿竹(故自稱「蜀人」),圖為《(乾隆)紹興府志》人物誌中的張岱介紹。不正經的人裝正經,這不僅是司空見慣,而且是一種常態。
  • 這是張岱《陶庵夢憶》的自序,一篇「說夢」的散文佳作
    作者張岱生當明清社會大變動之際,由貴族公子而淪為山間野人,由鮮衣美食而降為衲薴粗糲,常「瓶粟屢罄,不能舉火」,感「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因此「遙思往事,憶即書之」,創作了《陶庵夢憶》,此文即是序文。
  • 明代小品文中的瀟散檀郎——以無用著名的張岱
    這樣的公子似少有煙火沾惹,曹雪芹究竟如何得到這樣的人物原型呢,有人說:當尋眀亡入清的張岱。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愛繁花似錦,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清建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 跨越明清的紈絝子弟張岱,如何在陽明心學的影響下,成為一代才子
    風流 明代商業經濟繁榮,奢靡之風盛行,文人雅士追求精緻飲食,張岱還是其中的行家,喜歡吃各地的特產,還要吃最好的,北京的蘋婆果,山東的羊肚菜,福建的牛皮糖等等,飲品上還要喝蘭雪茶
  • 張岱:一代風流陶庵夢,千古絕響夜航船
    這個灑脫不羈的人,就是明朝的文人,《夜航船》的作者張岱。張岱出生於明末紹興顯宦之家,幼年讀書三萬卷,被譽為「神童」,年輕時愛鮮衣駿馬,曾舉辦比蘭亭雅集還盛大的聚會,七百多人宴飲遊樂;愛任性縱情,深夜乘船過寺廟卻要上岸唱一曲,引得和尚驚疑是人是鬼。
  • 【選讀】李敬澤論張岱:一世界的熱鬧 一個人的夢
    ↑張岱畫像新京報書評周刊微信ID:ibookreview『與我們的6000位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1.張岱喜歡的事是: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環,繁花和少年,華麗的衣裳,駿馬奔跑的姿態,神奇的燈,煙花在幽藍的夜空中綻放;還有梨園歌舞,紫檀架上的古物,雪白的手破開金黃的橘子
  • 問世300年秘本流傳,讀張岱《夜航船》,做一個有趣的人
    書沒了,家破了,國滅了,作為前朝遺士隱居深山,又常常吃了這頓沒下頓(「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布衣蔬食,常至斷炊」),他幾次想到以死殉節,但想到自己的嘔血之著《石匱書》(原名《明書》,是為明代史書)沒有完成,忍辱著書,前後歷二十八載,趟過了清朝白色恐怖的血腥鎮壓,五易其稿,九次修訂,在順治十一年終於完成了這部二百二十卷的皇皇巨著。
  • 「茶癖」張岱
    在張岱69歲時,他給自己作了一篇《墓志銘》。文中陳述了自己自幼愛好廣泛,除琴棋書畫、孌童美事外,「兼以茶淫桔虐,書蠹詩魔」。這就將他喜歡飲茶、吃橘、讀書、作詩的癖好和盤託出。不過在他的這幾種癖好中,以嗜茶為烈,因而人稱他為「茶癖」。
  • 張岱 | 好長一個夢
    張岱生於晚明時,在世間歷經八十三年,那些精緻的,廣闊的,歡愉的,破碎的,他都見過。這樣的他,寫下許多事時,總帶有悠長的餘味。今天,就想與你一起看看,張岱漫長的一生。文章有點兒長,這個周六慢慢讀❤️到了張岱父親與叔父一輩,明王朝已日落西山。父親張耀芳苦讀二十多年書,無有任何收穫。張岱叔父也如是,於是他將目光轉向古董收藏,十幾年後,成為晚明江南的收藏名家。那時的張家,真的富足,商時的青銅器,宋時的白定爐、哥窯瓶,張岱從小瞧著長大。叔父有次得到一塊璞石,清水衝洗後,在太陽下驗色,只見「石罅中光射如鸚哥祖母,知是水碧」。
  • 張岱為你演繹識茶辨水的最高境界,什麼?他居然是賈寶玉的原型?
    小約尤其喜愛張岱的文集如《陶庵夢記》。在書中,張岱記錄了許多年輕時的紈絝史。只是張岱的這部紈絝筆記對於小約來說卻是雅俗共賞,雅則雅得那般閒逸浪漫,俗又俗得那般貼近市井生活的真實親切。然而,從書中小約更是看出張岱也是愛茶之人,對於茶有著一份小約自愧不如的執念。就如書中這篇《閔老子茶》中,小約就讀出了幾分前代古人的文士之風。
  • 張岱:人無癖,則無趣
    所以千百年來,湖心亭看雪成了不朽,正因今人嚮往張岱的真趣和深情。生活若無趣無奈,不如讀一讀張岱。當時張岱的二叔每天帶著古董字畫去和張岱鬥雞,但往往輸得精光。二叔越輸越惱,索性在雞爪上綁上鐵刺,在翅膀下撒上芥末粉,還派人尋找鬥雞名家樊噲的後代求取秘訣。這一切目的,只是為了贏侄子張岱。我想,如果不是張岱自我放棄,可能就是名留青史的鬥雞大師了。
  • 明末第一才子張岱,迷倒無數女人:有趣,是一個人的頂級魅力
    說到有趣的名家,我最愛的就是張岱,感覺他是天下第一有趣的人。他的那本《夜航船》我總放在床頭,閒來無事,常常讀到大笑。對於張岱,大多數人知道他是寫過《湖心亭看雪》入選語文課本的那個張岱。如果你只知道這些,就錯過太多了。有戲曲研究學者打趣說,若生在明清,只嫁張岱。無數人看了他的故事,愛上這個最擅於「折騰」,豐富而美好的翩翩公子。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公子哥活成了絕世才子:若生明清,只嫁張岱
    五裡水路,燈火寂寂,張岱就在那悠揚婉轉的曲聲中陶然入夢,一枕黑甜,殊不寂寞。清 黃山壽 擬古山水冊崇禎二年中秋,張岱途經鎮江去兗州。傍晚時分,月光倒入水中,江中波濤吞吐,水天一色,張岱心中已是十分歡喜。等船來到金山寺,已是二更時分。張岱來到大殿,發現四處靜悄悄,黑漆漆的,而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