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異聞錄孫權孫仲謀 北伐合肥次次爆炸

2021-02-19 狂言NBA


孫權,字仲謀。

三國一代目,子嗣眾多,其中最傑出的一位莫過於孫權。人妻愛好者曹操看著自家的一堆兒子,氣不打一處來。曹昂在宛城一次掃黃打非中死於非命;曹丕繼承老爸傳統,也是二手貨愛好者,甄宓本是袁家媳婦,卻被硬搶過來;曹植典型的文藝青年,又以勾引大嫂為榮,居然擼了一篇名為洛神賦的小黃文;曹彰莽夫一個,只會舞刀弄槍;曹衝只恨命短。萬般感慨之下,曹操當眾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

老劉家那幾個,就更不頂事了。阿鬥大概是小時候被摔壞了,有點腦癱,沒心沒肺且智商低下。所以說,孫權卓爾不群,都是同行襯託出來的。


孫權身材高大,儀表威武,野史記載,仲謀身高大約1米83,屬於堂堂男子漢。同時相比曹操與劉備這倆老鬼,孫權在年齡方面佔據絕對優勢。如此來看,靠年齡把英雄們憋死,豈不是很有希望一統天下?

事實上,孫權也是這麼想的。

當然了,人嘛,總得給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孫權給自己設立的小目標便是,有朝一日打進合淝(注,即合肥)。鄉親們都知道,安徽省會是南京,也就是當時的建業;合肥又被稱做霸都,光聽這名字就曉得霸氣側漏。也難怪孫權總琢磨著,要盯著合肥薅羊毛。

從戰略角度來講,一旦拿下合淝,便能將防線擴展到江淮一代,守江必守淮,一旦打下江淮地區,便可以形成南北對峙,與曹家來一場面對面的總決賽。當然了,首先得拿下合肥,實現小目標。

說幹就幹,孫權Solo了。


只是目標雖小,實現起來難度卻大。孫權每每信心滿滿出徵,卻總被打的屁滾尿流。更誇張的是,孫權每次都是一身神裝出擊,帶齊十萬兵馬,卻屢屢挨揍。這其中最慘的一次莫過於逍遙津。其實那一回,孫權信心十足,畢竟08年火燒赤壁,空前大勝。然而本想趁熱打鐵,卻在合肥城下挨到當頭一棒。

那一次有多慘?簡直不忍目睹。張遼為人低調,降將身份,卻又貢獻卓著,被譽為」雖是草根,卻最有價值」。遠遠望著孫權耀武揚威的場景,張遼忍不住噗嗤一笑。「當年二爺觀顏良,如插標賣首;今日吾觀孫家小兒,簡直一模一樣。」也不廢話,打開城門徑直突擊,勢如破竹就和割麥子似的,孫權見狀大恐,宛若遇到天兵天將,一連狂奔58裡,方才保住小命。張遼800破10萬,文遠威震逍遙津。自此之後,孫權又多一綽號,孫58。


既然慘敗,於是效仿勾踐,臥薪嘗膽。每天都咬牙切齒的對天狂吼:「等著瞧,老子憋一波裝備,整死你們。」過了幾年,自恃兵強馬壯,又蠢蠢欲動。此時上一輩的英雄們老的老,死的死,孫權則正值當打,派出的探子回報:「張遼那老鬼已經退休了,合淝守將換人啦。「聞訊後大喜,天助我也。

要說這一回,優勢更大,三路進擊打對方一路,講通俗點就是3-1。孫權自己帶隊中單,陸遜上單,孫韶走下路。當時的軍事觀察家們一看局勢,眾口一詞孫權必勝。「三路騎臉你告訴我怎麼輸?孫權這下終於可以進合淝了。」

然而這個世界,不缺奇蹟,優勢這麼大,居然還能被反殺。三路打一路,孫權又不負眾望的崩盤,一溜煙跑了回去。合肥,之於孫權而言,便是固若金湯裡的金湯,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一路敗退後,孫權悲憤異常,難不成這輩子打不進合肥了?老子不信!只是對著鏡子一照,竟驚恐的發現,當年意氣風發的孫仲謀,居然也變成了一個中年人。這真是太悲哀了,本想先實現小目標,再實現大目標————和曹家打一場總決賽,爭霸天下。可現在連合肥都拿不下,還爭什麼天下,爭個毛。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孫權冥思苦想,正所謂深思熟慮,深思再熟慮,深思三熟慮,終於給他想出來其中的門道,隊!友!太!差!全!是!渣!渣!對,一定是這樣的,我仲謀可是全三國公認排名第一的二代目啊,怎麼連個合肥都打不下?

提筆狂擼,一首長恨歌,就此誕生。


仲謀盡力啦,輸了不怪他。

瞧瞧他隊友,全是大傻×。

呂蒙字子明,文盲大傻瓜。

哪怕再讀書,管個蛋用啊。

潘璋小白臉,自詡射術佳。

可惜一招鮮,靠他必抓瞎。

魯肅厚道漢,守信人人誇。

揮手送荊州,我艹他全家。

程普與韓當,低能年齡大。

天天混盒飯,真是廢物渣。

還有一衙內,水平實在差。

俸祿上千萬,全靠他老爸。

可笑58黑,沒事亂塗鴉。

一群純屌絲,天天黑人家。

李菊都不福,統統去死吧。

唯我孫仲謀,文武皆強大。

身高一八三,體型美如畫。

自小威名揚,曹操把俺誇。

權威都認證,你懂個JB。

想要爭天下,揮師來北伐。

奈何有傳統,合肥城下炸。

一回復一回,眼淚譁譁譁。

轉眼年紀大,隊友依舊渣。

核心十餘載,已經盡力啦。

你說他不行,你行你上啊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
    ID:shuosanguo三國時期的孫權為什麼偏安東南,沒有統一三國的雄心?都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又有幾人知曉孫權曾五次親徵合肥,北伐曹魏?公元229年,孫權稱帝,適逢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一方面為彰顯帝王之威,一方面為配合諸葛亮北伐,孫權再一次親徵合肥,時鎮守合肥的守將乃曹魏名將滿寵,儘管孫權屢施奇計,然終被滿寵識破,後無奈退兵。公元232年,孫權第四次親徵合肥,然還是被滿寵擊退。
  •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權怎麼死的?
    大帝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畫像傳說是古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生來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頤大口。形貌奇偉異於常人。且其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徵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建安五年(200年)統領江東,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黃祖,並於其間收得大將甘寧。
  • 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逍遙津之戰張遼殺了多少江表虎臣和吳兵?
    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曹操誇獎孫權的一句話,後來成了笑話。但是從這個笑話裡,我們也看出了問題:三國三位梟雄,為何孫權最不受尊重?
  •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看孫權在「濡須之戰」中的表現
    因為孫權親自帶兵打仗總是打不贏,尤其是"放津之戰",孫權以十萬大軍,拿下不下八千的合肥守軍,一開始還讓張遼帶著八百人騎馬打臉,這就是所謂的"八百破十萬"。其實,孫權在戰鬥中沒有一點亮眼的表現是不行的,在第一次"溼胡之戰"中的表現就相當不錯,否則曹操也不會稱讚"小兒當如孫仲謀"了。
  • 曹操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後面還有句更狠的話,知道的人很少
    導語:曹操曾經評價過孫權,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晚年為什麼會變得極其昏庸?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62,閱讀約2分鐘「孩子應該像孫仲謀一樣,如果劉景生的兒子,海豚狗耳朵!」孫權,三國東吳最傑出的領袖,忍辱負重。「任才尚謀,既有勾踐之奇觀,又有英國人之出眾品格,故能精於河桌,成於專業戶。」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到了晚年卻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為什麼?。
  • 曹操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讓劉表十分難堪
    三國時期有很多名言,比如那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之戰時罵王朗的話,起初王朗想佔領道德制高點羞辱諸葛亮,沒想到被諸葛亮將計就計,給王朗蓋上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帽子,氣得王朗吐血身亡。
  • 【鏗鏘三國談】讓孫權變成「孫十萬」的合肥,為什麼這麼難打?
    但是,東吳大帝孫權其實也是多次親自率大軍北伐 ,到底有多少次,還不好統計,但孫權北伐似乎對合肥情有獨鍾,在《三國志》裡,我們看到的記載是孫權很少親自率軍發動過什麼戰爭,幾乎都是手下幾任大都督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在打仗,雖然幾乎無敗績,但幾乎都與孫權不搭界。
  • 生子當如孫仲謀,做人要學蘇東坡
    南宋辛棄疾壯志未酬,以詞詠志,曾感嘆曰:「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一、按照我們的傳統習俗,先說好話。作為父親,二宮之爭是一件本可以避免的事情(孫權給孫和太子位,另一個兒子孫霸卻有著和太子幾乎相同的待遇,這讓孫霸起了奪位之心,在此之前,已經有數位大臣上奏請求孫權削減孫霸待遇),但孫權做了,逆著所有的忠言,一意孤行的執行下去,最後孫和被流放,孫霸被殺。而這遠不是這件事的結果,在前面提到過孫權對四大家族的打擊,就是因這件事而起。
  • 從演義到三國殺,盤點下始終被關羽克制的倒黴蛋們
    三國殺的魅力,可謂是老少皆宜,在閒暇的時光裡,不少朋友都喜歡打幾局三國殺來打發時間。
  • 《三國志13》武將解析——孫權
    今天介紹吳國大Boss——孫權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229年,孫權稱帝。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即臺灣島)。252年孫權病逝,享年71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
  • 合肥之戰,張遼八百士兵大破孫權十萬大軍?是真是假?
    次年,曹操出去討伐張魯時,曹操給合肥送了一封護軍薛悌的信,寫了「賊至乃發(賊到時才打開)」。然而,孫權在漢中看到曹操,未能及時返回東方,8月率十萬人北到合肥祿口。孫權長時間不能進攻,並遇到流行病,於是命令軍級師撤退,並自己一千多死士和凌統、甘寧、呂蒙、蔣欽等人返回。到了逍遙津北,張遼觀察到孫權大軍撤退,機緣巧合軍隊追擊,孫權大軍立刻亂了,孫權被包圍。
  • 聊聊三國時代的合肥攻防戰——為何吳魏兩國在合肥多次大打出手?
    轉載自公眾號芝蘭學社(已獲得授權)原標題:攻略合肥——三國時期曹魏東吳的合肥攻防戰略(上)合肥地區是三國時期,吳魏攻防的重地。根據《三國志》原文及裴注、《資治通鑑》等史籍的記載,孫吳軍隊在公元208~278 年間,對曹魏(及西晉)共發動過34次進攻作戰(含主動出擊、但未與敵交戰即撤退的幾次);合肥方向的攻擊為12次,佔總數的35%。國君親徵的有就6次,其中孫權大規模親徵五次,孫皓一次。權相(諸葛恪、孫峻、孫綝)領兵有3次,這其中有東吳歷次進攻戰役中出動兵力最多的一次:公元253年諸葛恪率軍20餘萬伐淮南。
  • 英雄孫堅、霸主孫策、帝王孫權
    三國這個時代可謂「英雄輩出」,這個說法我認為不太恰當,什麼樣的人是英雄?只有正義、無私、勇敢、有愛心的人才能稱作是真正意義上的英雄,而帶有大量功利目的的奪權鬥爭就不能稱其為英雄了。三國這個時代沒有對與錯,誰都是對的,劉備、曹操、孫權,甚至袁紹、呂布等等,不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走的嗎?你能說誰是正義的,誰是非正義的?所以,我得出結論,三國拼的不是英雄,而是權術,謀略。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都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以下,筆者簡單說一說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驃騎將軍,排名不分先後。
  • 每日一推〡三國之仲謀天下 拾一 著
    [三國之仲謀天下  拾一 著 ]製作時間: 2017-12-31 17:34:30[正文 第一章 落魄青年]  東方明珠,上海。  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大城市,燈紅酒綠之中,每一天都有人面臨工作失敗和感情失戀。
  • 三國時代找一個同時見過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人,居然這麼難找
    西晉東晉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1978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三國,是三個男人的舞臺,曹操、劉備和孫權。這三個人都是時代精英,是三國「三巨頭」,很多大事都圍繞他們展開,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風雲人物都在他們或他們繼任者的麾下,不在其列的也是被他們消滅的對手。要弄清三國歷史,就要先弄清他們三個人的歷史。一個有趣的話題是:他們生前互相見過面嗎?
  • 這幾塊錢的小吃傳聞是三國時期的孫權發明的?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君主。他文武雙全,年少便有大志,能統帥人數眾多的軍隊。他生來便容貌非常,相傳是碧眼紫髯,黃龍下凡。繼父親、兄長死後,掌管東吳。他臨危受命,穩固了江東的局勢,於赤壁之戰中大膽任用年輕將領周瑜,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就連對手曹操也感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一個掌管江東大局的大權在握的人物又怎麼會和麵筋有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