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篇——其 他 灸 5.1.6.多功能艾灸儀

2021-02-07 宏五學堂

六、多功能艾灸儀

【概念】

多功能艾灸治療儀是一種具有多種功能艾灸治療儀,由座盤、萬向定位金屬軟管主管及支管、空心轉軸外軸及內軸、定位螺釘、絕緣隔熱套、金屬內網、外罩、灸料盒、電源電路、開關調節電路、定時電路、發熱絲等組成。【灸前準備】

多功能艾灸儀、灸條、線香、膠布、火柴或打火機、甲紫等。

【施灸法】

(1)灸具製備∶灸具多用優質木材、水牛角(具青熱解毒,涼血散血功效)等精加工而成。由灸罩、筒體、灸帽、螺杆、螺母、套箍,紙棒、艾條、按摩頭、刮痧板等組成。可以多角度、多部位直接施以灸療和按摩。也可根據病證配合刮痧治療。由於灸罩有接灰作用,灸帽有閉火功能,不會灼傷人體

和燒壞衣物,使用安全。加之灸條與灸罩之距離由螺母。螺杆控制,溫度可調節,從而實現灸療的補

與瀉。手持筒體又可用按摩頭或灸帽在人體體表進行點穴、扣擊、按摩以及刮痧。醫者可根據患者病情用於治療疾病,患者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實現自我治療養身保健。

(2)具體操作。

①頸肩痺痛者。先用按摩頭點按、推揉。扣擊頸肩部疼痛點及肩井、風池、肩髃、肩貞、曲池、手三裡等穴位10分鐘,再灸治以上部位或穴位(灸療以痛點為主)10~15分鐘,每日1次,每隔2~4日加用刮痧板蘸上紫草油推刮頸椎兩側華佗夾脊穴及大椎與肩醪連線部位3~5分鐘,見皮膚起紫紅色瘀斑為度。

②風溼腰痛者∶先用按摩頭點按。壓揉、推滾腰部華佗夾脊穴10分鐘,再灸治關元俞、命門、秩邊、環跳、承扶、委中穴及痛點10~15分鐘,每日1 次。每隔3~5日用刮痧板推刮大杼至白環俞足太陽膀胱經3~5分鐘,以見推刮部位出現紅色斑塊為度。

③風溼性關節痛者∶先灸治關節疼痛點,上肢關節痛加灸曲池、手三裡、小海、內關、陽池、養老、合谷等穴10~15分鐘,每日1次;下肢關節病加灸環跳、承扶、風市、委中、血海、足三裡、陽陵泉、崑崙穴10~15分鐘,再用按摩頭在以上穴位施以點、按、揉、扣擊等法10分鐘,每日1次,不論上肢或下肢關節病,均可根據疼痛部位施以刮痧療法3~5 分鐘,隔3日1次。

【適應證】

用於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頸椎病、腰間盤出、肩周炎、靜脈炎、末梢神經炎、關節炎、腰腿痛、腹痛、腹瀉、扭傷紅腫疼痛、面神經麻痺、中風、半身不遂、高血壓。內、外、婦、兒、五官科,神經系統,泌尿等各科疾病。凡適合傳統中醫人體穴位灸法的病證均可使用。

【注意事項】

(1)多功能艾灸器的功能較多,醫者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及適應病證。

2)患者應用多功能艾灸器自我治療或保健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按語】

隨著現代高科技與針灸學結合緊密,近年來在艾灸療器中出現了一些科技含量較高、功能較多灸療器。如有的艾灸儀具有艾灸與磁療同時進行,不燃燒,無汙染,溫度可調,自動控溫等特點。當磁性灸頭中的磁作用於艾絨及穴位時,可加速穴位局部的血液循環。而設在磁環中的加熱部分在對艾

成加熱的同時也對穴位進行了加熱,使皮下毛細血管舒張,使磁化及加熱後的艾絨的揮發物和有效成分,迅速滲透到穴位中即起到了磁療和艾灸的目的。為充分體現傳統艾灸的作用和功能,有的艾灸儀還設計有隔物灸槽,溫針灸孔,在施灸的同時可進行隔物灸和溫針灸。還可實施發泡灸和化膿灸,並可隨時設定和檢測被灸穴位溫度,而不會無意灼傷患者。各種多功能艾灸儀的研製,是對傳統艾灸的一次革新,為中國傳統醫學灸療的研究和總結,提供了現代化的儀器。

一種多功能艾灸儀,由灸頭和電子自動控制裝置所組成。其特點是與電子自動控制裝置相聯接的灸頭是由帶有掛耳的底託內裝有永磁磁環,環內設有加熱原件和艾絨,環上端面裝有隔熱石棉墊,墊上裝有中心開孔並設有間接灸槽的磁性灸頭蓋,其外端罩有外隔熱防感染罩組成。可供溫針灸,間接灸、直接灸及磁療。裝上痔灸附件可組成痔瘡磁性灸頭。具有不燃燒、無汙染,艾灸與磁療相結合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是在醫院和家庭均可使用的一種治療保健儀。

該儀器有可設定和調整被灸穴位溫度和同時對多個穴位施灸的特點。還可實施隔姜、蒜、鹽、附子灸及發泡化膿灸等。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溼逐寒,消瘀散結,回陽救逆的作用。適用於各種疼痛性疾病及適合傳統灸法的一切病證。


灸法篇——非 艾 灸 4.1 燈 火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  疏 磺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黃蠟灸

灸法篇——非艾灸 4.4 菸草灸

灸法篇——實 按 灸  4.5  桃 枝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6  桑 木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7 藥 錠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8 藥 捻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9 大面積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0  竹 茹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1 麻 葉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2  線香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3 火 針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4  火 柴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5  藥 線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6  麻 線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7  元寸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8  閃火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19  貼 棉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0  竹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1  罐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2  麝 火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3  麝 丹 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4  手心藥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5  荊芥穗灸

灸法篇——非 艾 灸  4.26  小茴香灸

灸法篇——其 他 灸 5.1.1 溫灸器灸

灸法篇——其 他 灸 5.1.2  電 熱 灸

灸法篇——其 他 灸 5.1.3  葦管器灸

灸法篇——其 他 灸 5.1.4  溫 盒 灸

灸法篇——其 他 灸 5.1.5.溫 筒灸

相關焦點

  • 灸法篇——非 艾 灸 4.23 麝 丹 灸
    ①直接灸法∶患者取治療穴位向上之體位,局部消毒後,皮內注射奴夫卡因或利多卡因約1ml,將灸丹1枚置皮丘上點燃,燃盡後用消毒紗布敷蓋,膠布固定,隔日用酒精消毒並更換敷料1次。每次選灸1~3穴,每周治療1次,2周為1療程。治療後形成灸瘡,4~6周後結痂脫落。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硫餅灸)
    【注意事項】(1) 臨床上施灸前根據病情及施灸部位,選擇 適宜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 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 完成。(3) 在灸治過程中,要經常觀察隔離物的顏色 或移動隔離物,防止施灸過度,發生水泡。若起水 泡,小者可待其自然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針刺破引 流,外塗甲紫,以防感染。【按語】隔物灸名。
  • 灸法篇15——隔蟾灸
    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首載於明代的《類經圖翼》:「用癩蝦蟆一,破去腸,覆病上,外以艾照痛大小為炷,於蝦蟆皮上當瘍灸七壯或十四壯,以熱氣透內方住,亦從後發者先灸,至初發者而至。若蝦蟆皮焦,須移易灸之。」治療痴痂。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蟾灸)
    十四、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施灸法】取略大於病灶範圍的蟾賒皮一塊,將其內面平 鋪於患部,上置艾炷,用線香火點燃施灸,施灸過程 中,當蟾賒皮呈現乾裂時,可用生理鹽水溼潤之,以 避免燙傷。每次灸7〜14壯,以灸至自覺熱氣內透 為度,每日1次。
  • 灸法醫案 艾灸直接灸治皮膚贅疣
    《鮑姑祠記》文曰:「鮑姑用越崗天產之艾,以灸人身、灸贅瘤,一灼即除。歷年久,而所惠多。」從各種灸法古籍中,我們見到很多艾灸治療贅疣的記載。經 1~ 2次灸治後 , 頂端有焦黑現象 , 贅疣本身可稍微腫脹 , 根部周圍皮腫可有灼紅現像 。 經 3 ~ 5 次治療後 , 贅疣根部鬆動 。 這時可在局部皮膚消毒下 予以摘除再外敷藥物直至痊癒 。 例 1 . 朱 x x , 女 , 3 2歲 . 7 9年5月 12 日診。 右手中指 內側面患一 贅疣 已有六年 , 逐漸增大 , 予以艾絨直接灸治五次而愈 。
  • 灸法歷史:晉唐宋時期灸法簡史
    二、醫籍中灸療佔據重要地位  在晉唐至宋代的一些重要醫學著作和針灸書籍中,灸法都被作為重要的內容被載入。晉代,葛洪之《肘後備急方》,大量收集了當時及前人治之有效而又簡便易行的灸方。全書共109條針灸醫方,灸方就佔94條之多。除繼承《內經》及《針灸甲乙經》的直接灸法外,首創隔物灸法,包括隔鹽炎、隔蒜灸、川椒灸等。
  • 艾灸的各種灸法及其作用
    更可參照「麥粒灸」的方法選穴施治。以上這些操作,均可在2~3分鐘內完成,最多也不能超過5分鐘。5.適應範圍:凡屬灸針的適應症,也就是點灸筆的適應症。對全身各個部位與各個系統的疾病均可適用。特別是對多種痛症與多種化膿性與非化膿性炎症,以及多種熱性傳染性疾病,均可收顯。6.效果與優點:點灸筆是由雷火針發展而來的。
  • 艾灸--灸出健康來(8-9)【扶陽灸督脈以及失眠和小孩發燒的灸法】
    一般大椎穴可以多灸的時間長一點,灸到身上有潮汗為止,只有身上一出汗,一見出汗就可以不灸了。羶中穴、肺腧穴給其灸上個5分鐘就可以。如果用艾條懸灸,在春夏季節每個月可以灸個5次到6次;如果到了秋冬季節,一入秋後,丹田就要多灸,每月可以灸個10次左右,可以培補丹田的正氣.    以上就是古人一生之中,四個不同年齡段所施灸的四個穴位。
  • 謝錫亮艾灸,四大核心治療灸法詳情介紹(珍藏版)
    5、發高燒者,禁灸。6、孕婦腹部、腰骶部,忌灸。7、陰虛火旺者,慎灸。懸灸     懸灸即為懸空施灸,是不藉助於任何灸器以左手按穴、右手持艾的懸空操作的一項中醫外治技術。以經絡能量指數為依據,運用中醫基礎理論對人體進行整體辨證。
  • 【謝錫亮灸法傳承學堂】
    艾灸,這種傳統中醫的外治療法,調理範圍廣,不有毒副作用,在施治中具有「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的神奇療效。在保健養生中,更是受到了歷代醫家,養生家的青睞,宋代的太醫竇材在其著作中也講道「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在《醫說》中也記載了「若要安,氣海,三裡莫要幹」的調理保健方法,以上均說明了艾灸療法在治療和保健中的重要性。
  • 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
    中醫書友會曾發過多篇謝老的文章,如《謝錫亮保健灸5個穴位》《謝錫亮:灸法的要訣與技巧》(書友們可以在「靈蘭中醫App」搜索啦~~)本篇文章為謝老答疑解惑篇,小編聽謝老說「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一語,想到孔子的話:「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編輯/張亞娟)
  • 氣交灸法兩年紀
    2018年11月4日,公眾號「重慶立新七針」(lixinqizhen77)推送了拙作《氣交灸法》一文,時間如梭,轉眼間就兩年了,這篇文章閱讀量已20萬
  • 中國灸法大全之艾炷灸詳解
    分大、中、小三種,大艾炷高約1cm,炷底直徑亦為1cm左右,可燃燒3~5min;中艾炷為大艾炷減半;小艾炷則如麥粒樣。三種艾炷,形狀相似。無論大小,其高度同它的底面直徑大體相等。為加強治療效果,古人往往在艾絨中摻進某些藥品,多為芳香藥物如麝香、木香、雄黃等。亦據所治病證而選加,如巴豆和艾作炷,灸瘡、瘰癧;加鉛粉治心痛等。  是指艾炷或艾制物在直接灸的過程中採用反覆壓滅的方法來達到治病目的一種灸法。
  • 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一般每次施灸5~10壯,以灸處出現汗溼紅暈現象而不起泡為度,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灸畢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既可以防皮膚灼傷,又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4)施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幹毛巾覆之輕揉,使其汗孔閉合,勿感外邪,以利恢復。如灸面部神經麻痺,應在灸後一小時內少說話,不喝水,不吃東西,安靜休息,以便快速康復。
  • 艾艾貼產品說明書丨元月手把手教你,想灸哪裡貼哪裡
    一般市面上流通的傳統艾條艾絨成份為5:1或10:1,而艾艾貼使用的陳年黃金艾絨為30:1,即用30公斤艾葉提純出1公斤黃金艾絨,具有燃燒速度快,熱力溫和穩定,煙量少等特點。同時打造艾灸文化的時代氣質使艾灸養生更具有便利性和時代性
  • 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不收藏就沒有了!果斷轉!
    等到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時,可略略提起薑片,稍停放下再灸,或者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施灸5~10壯,以灸處出現汗溼紅暈現象而不起泡為度,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灸畢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既可以防皮膚灼傷,又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 麥粒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中醫有針,針灸不僅有針法,還有灸法。可以說,灸法是一個重要的治病方法。本文專門強調直接灸法,用小艾柱直接在穴位上施灸,一般我們常用麥粒灸法,把艾絨搓成小麥粒大小,放在穴位上點燃直接施灸,稱為麥粒灸法。從灸法的歷史來看,小艾柱直接灸作為灸法中古老、特殊的療法,可傳承至今必有其獨到之處。
  • 黃豆灸法——喜歡艾灸又怕煙的朋友看過來
    對於平常人養生方面,《扁鵲心書》裡說到:「人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灸功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相對來說,我們平常聽到的中醫非藥物療法中,針刺,拔罐,刮痧,按摩等比較多,灸法提得比較少,很多人甚至從沒見過。我想這主要是因為艾灸操作起來相對麻煩和專業,要購買艾條,艾絨,灸起來煙燻火烤,直接灸又太燙,很多人接受不了,所以不太普及。
  • 隔姜灸神闕的操作方法,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一般每次施灸5~10壯,以灸處出現汗溼紅暈現象而不起泡為度,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灸畢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既可以防皮膚灼傷,又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4)施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幹毛巾覆之輕揉,使其汗孔閉合,勿感外邪,以利恢復。如灸面部神經麻痺,應在灸後一小時內少說話,不喝水,不吃東西,安靜休息,以便快速康復。
  • 成都公開課|2018年6月16日可持居士講溫和灸和直接灸
    正安文化成都線下公開課可持居士講溫和灸和直接灸「溫和灸與直接灸相比,直接灸更加的直接,也更加的快速方便。直接灸是古老的艾灸,更多適用於急症重症,急救用的.」——可持居士講艾灸啊,字不要寫錯,現在好多人出書都寫成了『炙』這個字,這個是什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