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灸法大全之艾炷灸詳解

2021-02-12 吻艾
  艾炷灸分著膚灸(亦稱直接灸)和隔物灸(亦稱間接灸)二類。著膚灸是將艾炷直接放在穴區皮表上施灸的一種方法。古代還稱明灸、著肉灸。是我國最早應用的灸療方法。  所謂艾炷,是指將艾絨團成一定形狀的艾丸,供灸治用。古代,艾炷形狀有圓椎形、牛角形和紡錘形等多種,現代以上尖下平的圓錐艾炷最為常用。分大、中、小三種,大艾炷高約1cm,炷底直徑亦為1cm左右,可燃燒3~5min;中艾炷為大艾炷減半;小艾炷則如麥粒樣。三種艾炷,形狀相似。無論大小,其高度同它的底面直徑大體相等。為加強治療效果,古人往往在艾絨中摻進某些藥品,多為芳香藥物如麝香、木香、雄黃等。亦據所治病證而選加,如巴豆和艾作炷,灸瘡、瘰癧;加鉛粉治心痛等。  是指艾炷或艾制物在直接灸的過程中採用反覆壓滅的方法來達到治病目的一種灸法。其中,艾條壓灸法,如太乙神針等,所稱的實按灸,嚴格地說,也可歸屬於無瘢痕灸法。

  本法最早出現於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是採用艾炷直接灸百會穴以壓舌板壓滅的方式用於內耳眩暈病的治療,並取得較好的療效。隨著實踐的增多,適應病證有所增加。近年來還出現了一種製作成丸狀的艾葉為主要成份的艾制物進行壓灸,臨床上又稱作丸灸法。更進一步擴大了應用範圍。從已有的資料表明,實按灸法對某些病證確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但是艾炷壓灸在操作上較為複雜,丸灸法的艾丸製作有一定難度,讀者應根椐其適應病證選擇使用。

  實按灸具體操作手法:選定穴位,將艾卷點燃一端,一泓方法是在所灸的穴位上,覆蓋10層面紙或5到7層棉布,再將艾火隔著紙或者布,緊按在穴位上,稍留1至2秒即可。若艾火熄滅可重新點燃,如此反覆施灸。每穴按灸10次左右;另外一種方法是將點燃的一端,以7層棉布包裹,緊按在穴位上,如病人感覺太燙,可將艾卷略提起,等熱減再灸,如此反覆。如火熄、冷卻,則重新點燃灸之,每穴可按灸5-7次。


  無瘢痕灸,又稱非化膿灸。從古文獻考證,古代醫家多主張用瘢痕灸,無瘢痕灸的興起當是近現代的事。這是因為古代醫家認為形成灸瘡與否直接影響到療效。如《針灸資生經》指出:「凡著艾得灸瘡,所患即瘥。」近現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醫學的傳入,瘢痕灸所帶來的劇痛、體表損傷及影晌美容的瘢痕等,難以為人們普遍接受。相比之下,無瘢痕灸可以避免這些缺憾,同時也可以起到類似瘢痕灸的作用。

  無瘢痕灸具體操作方法:艾炷在燃燒時病人感到稍有燒灼疼痛時,應立即將艾火壓滅。也可待病人感到發燙後在繼續灸3-5秒鐘,此時施灸部位皮膚可能出現一塊比艾炷略大一點的紅暈,且出汗,隔1-2小時後,就會起泡,不須挑破,任其自然吸收,一般施灸部位皮膚短期內留有色素沉著,不遺留瘢痕。

3、瘢痕灸法


  瘢痕灸法,又稱化膿灸。係指以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膚,漸致化膿,最後形成瘢痕的一種灸法。瘢痕灸可以說是我國應用歷史最長的一種灸法。晉唐時期最為盛行,不僅在醫籍中有大量的記載,而且文學作品中也有反映,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中寫道:「至今村女面,燒灼成痕瘢」,韓愈還生動的描述了施灸的場面:「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當時的醫家認為,化膿灸與疾病的療效直接相關,如唐代醫家陳延之的《小品方》中指出:「灸得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聖惠方》也說「灸炷雖然數足,得瘡發膿壞,所患即差;如不得瘡發膿壞,其疾不愈」。早用於急症灸治。《備急灸法》所載灸治的22類急症中,有對類系用直接灸療,直接灸須出現灸瘡,是許多醫家追求的目標,如《針灸資生經》還記載了引發灸瘡之法「用赤皮蔥三五莖去青,於(火唐)灰中煨熟,拍破,熱熨瘡十餘遍,其瘡自發」。

  瘢痕灸具體操作方法:擺正體位,選好穴位,並在穴位上塗敷蒜汁,將艾炷立即粘上去,用線香點燃施灸,直至艾炷全部燃盡,艾火自熄,除去艾灰,另按所需壯數,重新點燃艾炷。每灸完一壯,即塗薑汁一次。在施灸過程中,如有病人感到灼痛,醫者可以在穴位四周用手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灸治完畢,在施灸穴位上帖敷淡水膏。一周左右化膿,化膿時每天換膏藥一次,灸瘡45天左右痊癒,留永久瘢痕。

  艾炷隔物灸又稱間接灸,是指在艾炷與皮膚之間隔墊上某種物品而進行施灸的一種方法。此法首載於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其創立了治霍亂「以鹽內臍中,上灸二七壯」的隔鹽灸;灸腫令消法「取獨顆蒜橫截厚一分安腫頭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壯」的隔蒜灸;治毒腫疼痛不可忍的隔椒灸等。後世在此基礎上又有發展,如《針灸逢源》治脫肛瀉血「薑片置腧上,艾灸三十壯」的隔姜灸;《壽世保元》有治腹中有積、大便閉塞、心病諸痛「以巴豆肉搗為餅,填臍中,灸三壯」的隔巴豆餅灸。《本草綱目》治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麵糊調敷臍中及丹田,仍艾灸三壯」的隔甘遂灸;還有《千金要方》治發背癰腫的隔豆豉餅灸,《外科發揮》治瘡口不斂的隔附子餅灸等。


  隔姜灸,在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即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在明•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提到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有亦有載述。現代由於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灸治方法與古代大體相同,亦有略加改進的,如在艾炷中增加某些藥物或在灸片下面先填上一層藥末,以加強治療效果。

  具體操作: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釐米、厚約0.2-0.3釐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痺痛等

  隔碗灸法,又稱碗灸。是一種直接將碗覆於患乳治療急性乳房炎的療之法。首見於《外科正宗》,提到 :「治乳腫妙方:灸乳腫痛方來異,惱怒勞傷氣不調,將碗覆於患上灸,諸般腫痛寂然消。」方法頗為繁複:「治氣惱勞,或寒熱不調,乳內忽生腫痛。碗一隻,內用粗燈草四根,十字排勻,碗內燈草頭各露寸許,再用平山粗紙裁成一寸五分闊紙條,用水溼紙貼蓋碗內燈草上,紙與碗口相齊;將碗覆於腫乳上,留燈草頭在外,將艾大圓放碗足底內(一作「艾一大圓放碗底」),點火灸之;艾盡再添,灸至碗口流出水氣,內痛覺止方住,甚者次日再灸」。之後在《串雅外編》中正式提出碗灸之名。  艾炷隔紙灸首見於宋•《普濟方》,主要用於咳嗽、咯血等,「用白表紙數重折之,於涼水內浸溼了,然後燃艾炷,仍沾些許雄黃末同燃。或艾炷子安在紙上,用火點著,隨即放在舌頭上正中為妙。下手灸人拿著一個銅匙頭於患人口內上脬(顎),膈(隔)住艾煙,呼吸令人如常。」  隔礬灸,在清代吳亦鼎所撰之《神灸經綸》一書中,有關於本法的載述。  隔醋灸是一種先在穴區塗以醋再置艾炷的隔物灸法。在古藉 中,有隔醬灸的記載,但未見到隔醋灸的資料。本法現代報導不多,且以治療某些皮膚病為主。其實際臨床價值如何,有待進一步觀察。

相關焦點

  • 灸法篇15——隔蟾灸
    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首載於明代的《類經圖翼》:「用癩蝦蟆一,破去腸,覆病上,外以艾照痛大小為炷,於蝦蟆皮上當瘍灸七壯或十四壯,以熱氣透內方住,亦從後發者先灸,至初發者而至。若蝦蟆皮焦,須移易灸之。」治療痴痂。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蟾灸)
    十四、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若蝦蟆皮 焦,須移易灸之。」治療痴痂。【灸前準備】大艾炷,活蟾蛉一隻(破腹去腸或剝取皮),銀 子,火柴,線香,灰盒,甲紫等。(2) 蟾酥皮很薄,施灸時應該密切觀察,當蟾蛛 皮呈現乾裂時,可用生理鹽水溼潤之,以避免燙傷。(4) 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 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 照無瘢痕灸法。(5) 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幹毛巾覆之輕揉,使 其汗孔閉合,以利恢復。
  • 針灸技法——艾炷灸(收藏備用)
    艾炷灸可以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一、艾炷的製作(1)手工製作法:小炷可先將艾絨搓成大小適合的艾團,夾在左手拇食指腹之間,食指要在上,拇指要在下,再用右手拇、食指將艾團向內向左擠壓,即可將圓形艾團壓縮成上尖下平之三稜形艾炷,隨做隨用,甚為簡便
  • 艾灸:補瀉之法,千萬不能錯
    今天就給大家提個醒,艾灸的手法有補瀉之分:虛者補之,實者瀉之。1、明火暗火《靈樞·背腧》:「以火補者,勿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盡者為補法,有溫陽補虛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覺燙者為瀉法,有祛寒散結的作用。
  • 灸法歷史:晉唐宋時期灸法簡史
    至宋代灸法專著更不斷出現,如《黃帝明堂灸經》三卷、聞人耆年之《備急灸法》一卷,西方子《明堂灸經》八卷以及莊綽《灸膏肓俞穴法》一卷等。這些專著在不同時代,從不同角度記載和總結了古代醫家灸法經驗。  二、醫籍中灸療佔據重要地位  在晉唐至宋代的一些重要醫學著作和針灸書籍中,灸法都被作為重要的內容被載入。
  • 【謝錫亮灸法傳承學堂】
    中國灸界泰鬥謝錫亮嫡孫;中醫世家灸法祖傳四代;       謝延傑老師詳細講解艾灸保健治病的機理以及謝氏的三大灸法。謝氏三大灸法主要分為:新鋪姜灸,麥粒灸,雷火神針。課程從理論上升到實踐的一個過程:所有的學員開始親自動手學習我們的謝氏灸法。
  • 古代人生選妻攻略大全 說媒選妻技巧詳解
    18183首頁 古代人生 古代人生選妻攻略大全 說媒選妻技巧詳解 古代人生選妻攻略大全 說媒選妻技巧詳解 來源:網絡
  • 艾灸的各種灸法及其作用
    因之在使用某種灸法時,必須掌握其不同特性與機體對這種特性所作出的反應特點,才能合理使用,而發揮其最好的效果。在我們所要討論的灸法之中,主要是以艾為灸材的灸療方法,而不是光電法或以其他物質為熱源的灸法,就可用以顯示傳統灸法的特點與特性。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硫餅灸)
    【施灸法】取麝香、辰沙、硼砂、細辛,均研為細末;角刺、 川烏尖,2味共用黃酒煮幹為末;先把硫磺、角刺、 川烏入銅杓內,火上化開,再入前4味末攪勻,候冷 打碎成黃豆大,用時以乾麵捏成錢大,比錢薄些,先 放患處,置藥一塊在上,以香火點之,連灸三火。【適應證】本法有散寒蠲痺、祛風除溼的功效,對於頑痺 偏寒者效果顯著。
  • 艾炷灸
    有條件的可用艾炷器製成艾炷,艾炷器中,鑄有圓錐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將艾絨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之中,另用金屬等製成下端適於洞孔的圓棒,直插孔內緊壓,即成圓錐形小全,然後用針從艾炷器背面之小孔中將製成的艾炷頂出備用。總之,艾炷越結實越好,如果鬆散,則燃燒不均勻。
  • 謝錫亮艾灸,四大核心治療灸法詳情介紹(珍藏版)
    撰寫論文曾在中國針灸雜誌,浙江中醫雜誌上發表,有《謝錫亮教授直接灸法舉隅》,《直接灸,火針,刺血結合的臨床應用》,新鋪灸,直接灸,火針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67例等,參編著作有《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承淡安》,《謝錫亮灸法》,《健康長壽與灸法》,《謝錫亮灸法醫案》
  • 灸法篇——其 他 灸 5.1.6.多功能艾灸儀
    加之灸條與灸罩之距離由螺母。螺杆控制,溫度可調節,從而實現灸療的補與瀉。手持筒體又可用按摩頭或灸帽在人體體表進行點穴、扣擊、按摩以及刮痧。醫者可根據患者病情用於治療疾病,患者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實現自我治療養身保健。(2)具體操作。①頸肩痺痛者。
  • 明日之後四級莊園設計圖大全 四級莊園建築房子設計圖詳解先睹為快
    明日之後四級莊園設計圖大全 四級莊園建築房子設計圖詳解先睹為快時間:2020-03-16 15:02   來源:7230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之後四級莊園設計圖大全 四級莊園建築房子設計圖詳解先睹為快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已經到達了四級莊園的級別,那麼怎麼布置好自己的家園呢?
  • 氣交灸法兩年紀
    氣交灸法屬於傳統中醫隔物灸的範疇,藉助由粗陶製作的碗形器具來施灸,所以單就灸具本身而言,它其實算是碗灸法的一種。我最早接觸到碗灸法,是十八年前,在鄉下一位老人家裡,見他往麵粉裡摻入一點所謂秘方中藥粉,然後摻水揉成麵團,捏成一個茶杯大小的面碗,底部戳個小洞,等面碗晾乾後,放在患者肚臍上,在面碗裡放入一團艾絨,點燃施灸。
  • 鋼結構大全圖文詳解,手把手教你鋼結構識圖,反正我收藏了!
    鋼結構大全圖文詳解,手把手教你鋼結構識圖,反正我收藏了!鋼結構是由鋼製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築結構類型之一。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這份資料就是鋼結構大全圖文詳解的。這份鋼結構大全圖文詳解切實指導設計人員的鋼結構設計,並為合理的鋼結構規範體系的完善奠定基礎。力求實現房屋、鐵路、公路、港口和水利水電工程鋼結構共性技術問題、設計方法的統一。
  • 灸法篇——非 艾 灸 4.23 麝 丹 灸
    【施灸法】(1)灸藥製備∶以麝香、硫磺、硃砂3藥製成每枚重0.75~250mg之丹粒,收瓶密封備用。(2)具體操作。①直接灸法∶患者取治療穴位向上之體位,局部消毒後,皮內注射奴夫卡因或利多卡因約1ml,將灸丹1枚置皮丘上點燃,燃盡後用消毒紗布敷蓋,膠布固定,隔日用酒精消毒並更換敷料1次。每次選灸1~3穴,每周治療1次,2周為1療程。治療後形成灸瘡,4~6周後結痂脫落。
  • 湖州龜頭炎症狀大全 湖州歐亞專業醫生圖文詳解
    核心提示:湖州龜頭炎症狀大全 湖州歐亞專業醫生圖文詳解!在日常生活中,龜頭脫皮是比較常見的症狀,一般在包皮過長的男性朋友中比較多見。包皮過長,從而會給包皮垢及一些細菌的滋養提供了「暖床」,再加上有些男性朋友不注意私處的清潔工作,繼而會出現感染,出現脫皮現象。
  • 戰寵有哪些 創造與魔法戰寵大全詳解
    18183首頁 創造與魔法 戰寵有哪些 創造與魔法戰寵大全詳解 戰寵有哪些 創造與魔法戰寵大全詳解 來源:18183
  • 【每日一穴】足五裡穴:舒理肝經之氣,清利下焦溼熱
    五裡,指本穴氣血的作用範圍如五裡之廣。本穴物質為陰廉穴傳來的冷降水溼及水溼風氣中的脾土塵埃,至本穴後由天部歸降地部,覆蓋的範圍如五裡之廣,故名。五裡名意與足五裡同。 【取穴位置】 足五裡穴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 塞爾達荒野之息全攻略 塞爾達圖文攻略大全
    塞爾達荒野之息全攻略,塞爾達圖文攻略大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全主線任務流程關卡圖文攻略,攻略中還包含了DLC內容,收集要素,怪物打法,地圖詳解,上手指南等大型攻略匯總,希望能夠對各位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