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硫餅灸)

2021-02-12 宏五學堂

四十一、香硫餅灸

概念】

香硫餅灸是指在大艾炷和皮膚之間隔以香硫 餅而施灸的一種灸法。本法見於《種福堂公選良 方》用於寒溼氣痛。

【灸前準備】

大艾炷,麝香10 g,辰沙20 g,硼砂10 g,細辛20 g,角刺10 g,川烏尖10 g,黃酒500 g,硫磺 320 g,鍥子,火柴,線香,灰盒等。

【施灸法】

取麝香、辰沙、硼砂、細辛,均研為細末;角刺、 川烏尖,2味共用黃酒煮幹為末;先把硫磺、角刺、 川烏入銅杓內,火上化開,再入前4味末攪勻,候冷 打碎成黃豆大,用時以乾麵捏成錢大,比錢薄些,先 放患處,置藥一塊在上,以香火點之,連灸三火。

【適應證】

本法有散寒蠲痺、祛風除溼的功效,對於頑痺 偏寒者效果顯著。主要用於各種頑固寒痺之證,如 類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肩 周炎、坐骨神經痛等。

【注意事項】

(1) 臨床上施灸前根據病情及施灸部位,選擇 適宜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 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 完成。

(3) 在灸治過程中,要經常觀察隔離物的顏色 或移動隔離物,防止施灸過度,發生水泡。若起水 泡,小者可待其自然吸收,大者可用消毒針刺破引 流,外塗甲紫,以防感染。

【按語】

隔物灸名。出《種福堂公選良方》卷二。其法 為:「麝香二錢、辰沙四錢、硼砂二錢、細辛四錢,具 為細末;角刺二錢、川烏尖二錢,二味共用黃酒半斤 煮幹為末;硫磺六兩四錢。先用硫磺、角刺、川烏入 銅杓內,火上化開,再入前四味末攪勻,候冷打碎成 黃豆大,用時以乾麵捏成錢大,比錢薄些,先放患 處,置藥一塊在上,以香火點之,連灸三火上置艾炷 施灸。用於寒溼氣痛。」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厚樸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苣著根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香附餅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徐長卿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桃葉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商陸餅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蚯蚓泥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麻黃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草苗餅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碗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蓖麻仁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醬灸)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蓮灸)

相關焦點

  • 灸法篇——第二節間接灸(隔蟾灸)
    十四、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首載於明代的《類經圖翼》:「用癩 蝦蟆一,破去腸,覆病上,外以真嶄艾照痛大小為 炷,於蝦蟆皮上當瘍灸七壯或十四壯,以熱氣透內 方住,亦從後發者先灸,至初發者而至。若蝦蟆皮 焦,須移易灸之。」治療痴痂。【灸前準備】大艾炷,活蟾蛉一隻(破腹去腸或剝取皮),銀 子,火柴,線香,灰盒,甲紫等。
  • 灸法篇——非 艾 灸 4.23 麝 丹 灸
    ②間接灸法∶以特製的丹灸墊貼於所選的穴位上,取丹粒(多用250mg之丹粒)置於墊上,用火柴點燃,用撥火捧將溶化的藥物撥平在絲網上,頻頻撥動藥液,以助燃燒,待藥液燃盡,去掉丹灸墊。每次可灸3~5穴,隔日1次,7~10次為1療程。③敷貼法∶以灸藥直接置於所選穴位,成人1 粒,老人及小兒半粒。
  • 灸法篇——其 他 灸 5.1.6.多功能艾灸儀
    其特點是與電子自動控制裝置相聯接的灸頭是由帶有掛耳的底託內裝有永磁磁環,環內設有加熱原件和艾絨,環上端面裝有隔熱石棉墊,墊上裝有中心開孔並設有間接灸槽的磁性灸頭蓋,其外端罩有外隔熱防感染罩組成。可供溫針灸,間接灸、直接灸及磁療。裝上痔灸附件可組成痔瘡磁性灸頭。具有不燃燒、無汙染,艾灸與磁療相結合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是在醫院和家庭均可使用的一種治療保健儀。
  • 灸法篇15——隔蟾灸
    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首載於明代的《類經圖翼》:「用癩蝦蟆一,破去腸,覆病上,外以艾照痛大小為炷,於蝦蟆皮上當瘍灸七壯或十四壯,以熱氣透內方住,亦從後發者先灸,至初發者而至。若蝦蟆皮焦,須移易灸之。」治療痴痂。
  • 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
    中醫書友會曾發過多篇謝老的文章,如《謝錫亮保健灸5個穴位》《謝錫亮:灸法的要訣與技巧》(書友們可以在「靈蘭中醫App」搜索啦~~)本篇文章為謝老答疑解惑篇,小編聽謝老說「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一語,想到孔子的話:「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編輯/張亞娟)
  • 灸法歷史:晉唐宋時期灸法簡史
    二、醫籍中灸療佔據重要地位  在晉唐至宋代的一些重要醫學著作和針灸書籍中,灸法都被作為重要的內容被載入。晉代,葛洪之《肘後備急方》,大量收集了當時及前人治之有效而又簡便易行的灸方。全書共109條針灸醫方,灸方就佔94條之多。除繼承《內經》及《針灸甲乙經》的直接灸法外,首創隔物灸法,包括隔鹽炎、隔蒜灸、川椒灸等。
  • 氣交灸法兩年紀
    2018年11月4日,公眾號「重慶立新七針」(lixinqizhen77)推送了拙作《氣交灸法》一文,時間如梭,轉眼間就兩年了,這篇文章閱讀量已20萬
  • 艾灸的各種灸法及其作用
    下面是第五章第二節——自傳統以至近代的各種灸法,可以說是形形色色,花樣繁多。但由於它們自身特點的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而機體的反應狀況也就不能相同。因而在各種灸法之間,既是各有所長,也是各有所短。雖然對於同一疾病,採用不同的灸法都能獲效,但是對於不同的疾病,只有恰當地使用不同的灸法,才能恰到好處。這就是說不同灸法在其自身特點的特定範圍內,則是對於不同疾病而有著不同的作用。
  • 艾灸--灸出健康來(8-9)【扶陽灸督脈以及失眠和小孩發燒的灸法】
    可以給他灸一下大椎穴,但如果發燒灸大椎穴一定要灸到出汗為止。    在上節說到了手腳冰涼,在生活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有這樣現象。9完稿於:己亥年 丁卯月 辛未日艾灸--灸出健康來9【四要穴灸法及水腫慢支灸法】本期主題:灸出健康來9-9       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
  • 灸法醫案 艾灸直接灸治皮膚贅疣
    「每贅疣,灸之一炷,當即愈。不獨愈病,且兼獲美豔。」這是地方志中對鮑姑治療贅疣的記載。
  • 中國灸法大全之艾炷灸詳解
    艾炷灸分著膚灸(亦稱直接灸)和隔物灸(亦稱間接灸)二類。著膚灸是將艾炷直接放在穴區皮表上施灸的一種方法。古代還稱明灸、著肉灸。是我國最早應用的灸療方法。  所謂艾炷,是指將艾絨團成一定形狀的艾丸,供灸治用。古代,艾炷形狀有圓椎形、牛角形和紡錘形等多種,現代以上尖下平的圓錐艾炷最為常用。
  • 艾灸新手的入門指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灸法?
    艾灸發展至今,主要分為三大類:直接灸、間接灸和艾條灸。其中,古代的艾炷灸法多用 直接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穴位皮膚上來施灸的一種方法。其中,間接灸法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附子灸等。隔姜灸:利用薑片做隔物而施灸。適用於一切虛寒病症,尤其對嘔吐、腹痛、洩瀉、風寒溼痺等症,療效可靠。(注意事項:施術者應常掀起薑片查看,防止因患者感覺遲鈍而造成起泡。)隔蒜灸:利用蒜做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
  • 【謝錫亮灸法傳承學堂】
    【謝錫亮灸法傳承學堂】     謝家灸道,順應自然,緊扣歷史脈搏,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秉承四代傳承,專於艾灸70年!以直接灸、新鋪灸、雷火神針、雷火懸灸為技術精髓,群灸合璧,濟世無雙!謝氏艾灸使有病者可愈,無病者長壽!
  • 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關於隔姜灸,在古代應用很廣,早在明代的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關於隔姜灸的記載。
  • 謝錫亮艾灸,四大核心治療灸法詳情介紹(珍藏版)
    撰寫論文曾在中國針灸雜誌,浙江中醫雜誌上發表,有《謝錫亮教授直接灸法舉隅》,《直接灸,火針,刺血結合的臨床應用》,新鋪灸,直接灸,火針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67例等,參編著作有《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承淡安》,《謝錫亮灸法》,《健康長壽與灸法》,《謝錫亮灸法醫案》
  • 隔姜灸神闕的操作方法,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關於隔姜灸,在古代應用很廣,早在明代的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關於隔姜灸的記載。
  • 「艾」到底怎麼灸?
    灸分為艾灸和非艾灸,非艾灸,比如黃蠟灸、線香灸、火柴頭灸等。我們就講講艾灸,其他的暫時不講。·直接灸(直接放在皮膚上艾灸)瘢痕灸,無瘢痕灸瘢痕灸就是灸完後會留下瘢痕的灸法。無瘢痕灸就是不留下瘢痕了。·間接灸(在艾柱和皮膚之間放一個藥物)如隔姜灸、隔鹽灸、隔黃土灸、隔面灸、隔蒜灸、隔蔥灸等等。
  • 黃豆灸法——喜歡艾灸又怕煙的朋友看過來
    作為中醫六法之一,灸法實在是用途廣泛,有很多獨到的優勢。《黃帝內經。靈樞》提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陰陽具虛,火自當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也就是說,在人體非常虛弱的時候(陰陽俱虛),灸法是首選之一。宋代灸法專論《扁鵲心書》則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也就是說,對於那些極其虛弱,生命垂危的人,艾灸是可以救命的(這需要持續時間長,劑量很大的重灸)。
  • 麥粒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中醫有針,針灸不僅有針法,還有灸法。可以說,灸法是一個重要的治病方法。本文專門強調直接灸法,用小艾柱直接在穴位上施灸,一般我們常用麥粒灸法,把艾絨搓成小麥粒大小,放在穴位上點燃直接施灸,稱為麥粒灸法。從灸法的歷史來看,小艾柱直接灸作為灸法中古老、特殊的療法,可傳承至今必有其獨到之處。
  • 如何才能「灸透」?
    古人曾有「灸法效如桴鼓」的說法,認為艾灸。就像敲鼓,一敲即響。顯然,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灸透穴位的基礎之上,唯有灸透,才能得氣、有灸感、有排病反應,進而取得療效。4.間接灸時間長如果用艾條艾灸,大體分為兩類:間接灸和直接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