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不收藏就沒有了!果斷轉!

2021-02-10 艾灸培訓網

【概述】

隔姜灸就是以薑片間隔在皮膚和艾炷之而施灸的一種方法。關於隔姜灸,在古代應用很廣,早在明代的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關於隔姜灸的記載。

【功效】

生薑辛溫,升發宣散,調和營衛,祛寒發表,通經活絡。

【適應症】

用於外感表證和虛寒性疾病,如感冒、風寒溼痺、腸胃症候和虛弱病證,如嘔吐、洩瀉、脘腹隱痛、痛經、遺精、陽痿、早洩、周圍性面神經麻痺、關節酸痛、不孕症等。

【施灸準備】

大艾炷,新鮮老薑,鑷子,粗針,火柴,線香,灰盒,甲紫等。

【施灸方法】

選取新鮮老薑一塊,沿著生薑纖維縱向切成厚約7.5px的薑片(薑片大小可根據所選穴位部位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然後用三稜針將薑片穿刺數孔,以便熱力傳導。施灸時,把所備薑片放在所選的穴位上,上置大或中等艾炷,再用線香火點燃艾炷進行施灸。等到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時,可略略提起薑片,稍停放下再灸,或者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施灸5~10壯,以灸處出現汗溼紅暈現象而不起泡為度,每日1次,7~10次為1療程。灸畢可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既可以防皮膚灼傷,又可以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注意事項】

(1)隔姜灸所用的生薑應為新鮮的老薑,且宜現切現用,不可選用乾薑或嫩薑。

(2)所切薑片的厚薄,應以所灸部位和所患病證而定。如面部為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切厚些;如所患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

(3)若在施灸過程中不慎灼傷皮膚,以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

(4)施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幹毛巾覆之輕揉,使其汗孔閉合,勿感外邪,以利恢復。如灸面部神經麻痺,應在灸後一小時內少說話,不喝水,不吃東西,安靜休息,以便快速康復。

【經驗輯要】

(1)《針灸大成》:「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

(2)《類經圖翼》:「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

(3)《理瀹駢文》:「頭痛有用醬姜貼太陽燒艾一炷法。」

(4)《針灸逢源》:「薑片置腧上,艾灸三十壯。」

(5)《灸法》:「每次可放2~3個薑片,灸2~3個穴道,灸妥後再換新穴,多則忙不過來。如果灰燼和殘艾積累過多,則予以清理,重新上艾炷施灸。在施灸程過中,應不時拿起薑片看看顏色,移動薑片,因為有些病人局部神經麻痺,知覺遲鈍,最易施灸過度,發生水泡,一般每片姜燒過二三壯覺熱以後,即應勤動勤看,以局部大片紅暈汗溼,病人覺熱為度。施灸後宜暫避風吹,或以幹毛巾覆之輕揉,促使汗孔閉合。如灸『面神經麻痺』,則應在灸後一小時內少說話,不喝水,不吃食物,安靜休息,以利恢復。隔姜灸之適應症:治嘔吐、洩痢、腹痛、腎虛遺精、風寒溼痺、面癱、麻木酸痛、肢體痿軟無力等。尤其對面神經癱瘓更為適宜,療效優於針法。但宜講究技巧,間日施灸一次,將癱瘓部位的主要穴道,灸紅灸熱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灸法備註】

生薑別名又叫姜根、因地辛、炎涼小子等,其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由於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平喘、補氣的作用,所以它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等病症。而且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生薑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辣素等多種成分,具有解熱、鎮痛、抗炎、鎮靜、催眠等作用,能夠起到消炎、散熱、發汗、緩解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所以隔姜灸可用於治療風寒溼痺、腸胃虛弱等病證。由於隔姜灸取材方便,操作簡單,所以此灸法已成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灸治方法與古代大致相同,如果略加改進,在艾炷中加入某些藥物或在灸片下抹上一層藥末,其治療效果會得以加強。


▲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

艾灸師:有關艾灸培訓、學習、加盟、產品、使用、配穴、調理等,和艾灸有關的所有問題,都可以諮詢,敬請各位灸友和粉絲朋友關注!

戳這裡,立即進入艾灸商城選購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關於隔姜灸,在古代應用很廣,早在明代的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關於隔姜灸的記載。
  • 隔姜灸神闕的操作方法,史上最全隔姜灸詳解
    關於隔姜灸,在古代應用很廣,早在明代的楊繼洲的《針灸大成》灸聚泉穴治咳嗽曾有記載:「灸法用生薑切片如錢厚,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之後張景嶽的《類經圖翼》中又提到用隔姜灸治療痔疾「單用生薑切薄片,放痔痛處,用艾炷於姜上灸三壯,黃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和李學川的《針灸逢源》等書籍中亦有關於隔姜灸的記載。
  • 「艾」到底怎麼灸?
    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溼,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氣弱,臍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臍腹,妙不可言。寒溼腳氣人亦宜以此夾入襪內。看到了嗎?艾灸能透諸經,治百種病邪,起沉痾。
  • 灸法篇15——隔蟾灸
    隔蟾灸【概念】隔蟾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以蟾賒皮而施 灸的一種灸法。首載於明代的《類經圖翼》:「用癩蝦蟆一,破去腸,覆病上,外以艾照痛大小為炷,於蝦蟆皮上當瘍灸七壯或十四壯,以熱氣透內方住,亦從後發者先灸,至初發者而至。若蝦蟆皮焦,須移易灸之。」治療痴痂。
  • 秋冬一床姜與艾,散寒補陽,像喝了薑湯一樣暖
    去問朋友,直接被訓了:「怎麼不用隔姜灸。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古人都知道姜能散寒。受寒的時候,也都喝姜水。用艾熱把姜的辛辣帶進體內,散寒補陽甩溼氣,事半功倍,不就好了!」但我平時上班忙,隔姜灸太麻煩了,煙燻火燎的,又嗆人。
  • 艾條溫灸方法講解(附送艾條溫灸圖)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艾灸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條的功效與使用方法,今天筆者為大家講解一下這方的知識,同時也和大家說一下艾條溫灸方法,附送有些艾條溫灸圖供大家參考。溫經通絡,例如很多人可能會有疼痛的症狀,這種情況一般就是經絡不通引起的,艾灸講解的是通則不痛,通則不痛就是這個道理,經常艾灸可以調理疼痛,也就是溫經通絡。活血化瘀,例如有些人可能感覺氣血不通順,用艾條燻的話可以活氣血,有些人例如平時磕碰導致磕碰部位腫痛,那麼也是可以艾灸的!艾灸化瘀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 周末廚房 | 姜酒雞,閩南人必備的月子菜!
    姜酒雞,姜酒面線,姜酒豬肝,姜酒豬腰,姜酒瘦肉,姜酒蛋,是月子裡天天都得吃的。所以一般家裡有待產的孕婦都會準備幾十瓶的紅麴米酒/黃酒。我從小就特別愛吃薑酒雞,就連我媽生我弟坐月子時我都會去向媽媽討雞腿吃!我不久前做了兩次紅麴米酒,就一直想著要做姜酒雞,昨天一不小心就吃撐了。
  • 速收藏!內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最全詳解!
    速收藏!內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最全詳解!來源 | 內江廣播電視臺客戶端原標題:《速收藏!內江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最全詳解!》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三伏,灸一天少一天,如何才能更有效?
    最起碼的,要有灸感,身體出現灸感,是穴位灸透的一大標誌。中醫有一句話叫:「灸之要,氣至則有效」。很多人都艾灸,但每個人艾灸時的感覺都不一樣。有的人感覺很明顯經氣的在流動,這就是比較好的一種灸感,此時艾灸效果會很好。三伏天要提升艾灸效果,最好是灸透穴位。人身上大量穴位,很多一開始都是沒有灸感的,逐漸灸著灸著,灸感才慢慢出現。
  • 最全古董古玩鑑定口訣表,果斷收藏!
    最全古董古玩鑑定口訣表,果斷收藏! 收藏三境界 一好二迷三鑽研,一層境界一層天, 收藏如破迷魂陣,闖過迷霧見真顏
  • 逢九必灸 || 夏季到來灸補陽氣!夏季不補,秋冬受苦!
    今天是2018年6月9日,品艾倡導「逢九必灸」每逢9日、19日、29日愛自己「艾」家人,尤其是在夏季「三伏灸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表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進行灸療,以起到溫養經絡、祛溼散寒、補虛助陽的作用,改善各種冬季疾病。可謂借天時來治病。
  • 特色三伏灸 受年輕人追捧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報電子版_網絡版...
    過敏性鼻炎、老慢支做三伏灸老人孩子較多 據介紹,現在許多醫院由於場所和人員限制,把傳統三伏灸模式簡單化了,有的只做隔姜灸,有的只做三伏貼。省人民醫院一直在延續傳統的三伏灸模式,即隔姜灸和三伏貼兩道工序都做,從而保證治療效果。 據介紹,初伏當天省人民醫院接診量大約2000人,其中老人和兒童較多,一直到下午6時,市民們做三伏灸的熱情依舊不減。
  • 女人艾灸,必須每次都灸腿!對人來說,灸腿就是養命!
    (最全收藏版)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艾灸配穴一覽表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很多灸友在艾灸過程中,總是忽視對腿部穴位的艾灸,然後導致氣血不下行,導致經量減少、推遲甚至閉經!  不妨這樣想,人體是個圓,腰腹部是上半圓,腿就是人的下半圓,如果不灸腿,氣血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環,單灸腰腹部,氣血只在上半圓局部打轉,氣血就沒有往下走的引導,月經也就不來了。
  • 為父母收藏!常灸3個穴位10分鐘,降三高好輕鬆
    沒有了他們的關注與分享,絢麗的舞臺,讓我感到更孤獨,掌聲也填補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演出的地點,都讓我觸景傷情。我知道是我該停下來的時候了……」看到這裡,又想起了那句老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你想知道關於灸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請叫我雷鋒!
    拋開「九毒之說」真假,它主要闡述的中心思想大致就是: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屬火,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所以陽氣外散時,內裡虛弱,不適合再進行冷飲、流大汗、房事等洩耗的活動, 人此時應惜精養神,滋陰潛陽,以免相火妄動,走漏真陽,耗散真陰。
  • 針灸技法——艾炷灸(收藏備用)
    大約30~40天,灸瘡結痂脫落,局部多留有瘢痕。(2)非化膿灸:即用麥粒大的小艾炷在腧穴上直接施灸,但又控制灸後不引起化膿的灸法。三、間接灸又稱隔物灸、間隔灸。是在艾炷與皮膚之間襯塾某些藥物而施灸的一種方法。此法具有艾灸和藥物的雙重作用,火力較溫和,通常不易起泡。間隔灸分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和隔附子灸。
  • 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
    主張用藥貴專而不在多,取穴宜精而不在繁。中醫書友會曾發過多篇謝老的文章,如《謝錫亮保健灸5個穴位》《謝錫亮:灸法的要訣與技巧》(書友們可以在「靈蘭中醫App」搜索啦~~)本篇文章為謝老答疑解惑篇,小編聽謝老說「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一語,想到孔子的話:「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編輯/張亞娟)
  • 中國灸法大全之艾炷灸詳解
    也可待病人感到發燙後在繼續灸3-5秒鐘,此時施灸部位皮膚可能出現一塊比艾炷略大一點的紅暈,且出汗,隔1-2小時後,就會起泡,不須挑破,任其自然吸收,一般施灸部位皮膚短期內留有色素沉著,不遺留瘢痕。3、瘢痕灸法
  • 艾灸的力量,艾熱灸代理價格表艾熱灸貼多少錢一盒【順芝堂】夏天用艾熱灸有哪些好處冬病夏治能調哪些問題艾熱灸有效果嗎艾熱灸有哪些成分
    最重要的是,把艾草特別是陳年艾草最精細的部分——艾絨點燃了,那種熱的感覺,就像感受到了母愛。母愛和情人的愛不一樣,和父愛也不一樣。情人有可能跟你耍性子,父親有可能抽你一嘴巴。但艾草點燃了以後,它散發的熱溫暖又有穿透力,且不傷人,這就是母愛。現在天涼了,許多人開始用電暖氣了。但是一開電暖氣,我眼睛就幹,覺得不舒服。
  • 三伏灸什麼時候開始做,隔多少天灸一次,2018年三伏灸
    三伏天艾灸也即三伏灸,是指在全年之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期間,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而艾灸人體相應穴位的理療手段,也是我國傳統中醫學中最有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