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樓市的人一直都存在,這一點也可以理解,畢竟現在我國房價普遍較高,耽誤了許多剛需住房的人買房。樓市,又或者房企一旦出現問題,網上就會出現各種預言房價暴跌的言論,但房子真的會因為這樣而賣不動嗎?這並沒有準確的答案,但數據可以證明一切!各大房企紛紛發出關於七月份簡要的財報,從數據來看,房子並非賣不動,反而賣得更好!
就拿頭部房企(萬科、恆大、碧桂園)來說,它們在七月份的房產銷售成績都還不錯,普遍超過去年同期,恆大、碧桂園更是超過去年同期20%!這樣的銷售成績還能說明房子賣不動嗎?唱衰樓市的觀點無外乎就是我國住房空置率高,有房率、房價均排在世界首位,但這個觀點並站不住腳,因為大家忽略了我國的人口基數、住房需求也是排在世界首位。
不可否認,我國現在的樓市並不是大家所期盼的樣子,但存在即使合理!就在8月8日,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20屆年會順利在上海成功召開,在會議上,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公開表示:從2020年的市場行情來看,買房依舊是資產保值的重要手段!這個觀點和許多人都是相悖的,但這也是基於我國經濟的現狀而總結的觀點,雖然我國經濟重心正在向高新產業轉移,但現階段房地產依舊是經濟支柱。
房企銷售成績說明一切
以房企三巨頭(恆大、萬科、碧桂園)為例,在今年的前7個月裡,恆大累計銷售額為3991.4億,萬科累計銷售額為3975億,碧桂園累計銷售額為3212.3億。在公共事件的背景下,其他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甚至還沒恢復過來,而房地產行業雖然也受到影響,但率先恢復的行業也是房地產。
作為行業巨頭,銷售成績往往是行業的風向標。今年的前6個月,萬科、碧桂園都受到公共事件的影響,但由於7月份的出色表現,銷售額持續攀升。就拿碧桂園來說,在今年7月份單月的權益合同銷售額高達542.8億,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27.52%,權益合同銷售面積也有所增長,約637萬平方米。
7月份的業績猛漲,讓碧桂園前7個月的總銷售業績追平去年同期,最終錄得3212.3億,這不是間接的佐證了韋森的說法?拋開住房空置率不講,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願意買房?原因很簡單,買房依舊是資產保值的重要手段!但這就意味著大家都要買房嗎?其實不然,房子最終還是會回歸住房的本質。
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
有些人看到颺先上文的言論,就一味地認為颺先是鼓勵大家投資房產,其實不然!我國經濟重心已經向高新產業轉移,這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房地產行業現在起到的作用就是過渡,如果所有資金都流向樓市,那20年前日本的樓市泡沫將會重新上演。客觀地看待樓市,分析當下金融形勢才是明智之選。
我國樓市政策一直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意圖就是讓房子有一天回歸住房的本質,但現在房價飛漲又是怎麼回事?就拿深圳樓市來講,今年樓市最為火爆的莫過於深圳,更有言論戲稱:存款沒有80萬不準看房!那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深圳樓市現在的局勢:
就在今年的上半年,深圳房價迎來一波暴漲,均價普遍超過一線城市,比北京要高出20%,比上海也高出16%!可以說,已經呈現出不健康的姿態。本著「房住不炒」的原則和「一城一策」的宏觀調控,深圳出臺了「新八條」調控政策!霎時間,深圳樓市「冷」了下來,根據深圳市住建局統計:深圳二手房網籤量直線下降,7月16日~7月22日期間,平均日籤僅有222套,相較於6月份的平均日籤450套而言,得到了有效抑制,可見「房住不炒」的原則並未動搖。
投資房地產並不是長久之計
雖然說現在的房地產行業還算不上落寞,經濟教授們也認為房地產還有利可圖,但房企們的動作已經十分明顯了。恆大雖然是房地產出身,現在業務重心依舊在房地產領域,但它的投資已經傾向高新產業,而萬科也給自己留了後路,碧桂園則是依仗物業領域,碧桂園服務在股市裡深受資金追捧。
話說回來,韋森的結論也沒錯,我國經濟短期內依舊需要依仗房地產行業,大家期盼的房產稅也不會那麼快落地!但買房投資真的可取嗎?在颺先看來,剛需買房無可厚非,但投資買房並不可取,從深圳樓市驅逐「炒房客」可以看出,「房住不炒」的原則不可動搖!你覺得買房真的是資產保值的主要手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