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後世評價劉備是偽君子?實則心地仁厚、賢德君主

2020-12-24 全新視角觀歷史

亂世年代,群雄並起。曹操有雄才,劉備靠仁德,孫權有謀略,魏蜀吳三國爭霸。劉備並不是一個偽君子,而是一位賢德的君主。

一、心地仁厚

歷史上的劉備堪稱是仁德之君。雖說不像三國演義中那般聖人臨凡、仁德大度,但至少也是一位心地仁厚的人。

劉備早年仕途坎坷。曾任安喜縣縣尉、下密縣丞、高唐尉等職,後被公孫瓚表為別部司馬。劉備外御賊寇,在內則樂善好施。甚至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

曾有郡中劉平遣刺客刺殺劉備,劉備毫不知情,禮遇甚厚。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棄刀離去。

從年輕時期就如此仁義,怎能不是仁德之君?更何況,劉備早年織席販履,深知民間疾苦。與曹操、孫權這樣出身官宦之人不同,劉備更加了解東漢末年百姓的生活,因此常懷仁義之心。

二、不忘百姓

在新野時,諸葛亮曾屢次勸說劉備拿下荊州。但劉備念及劉表是其兄長,又怕百姓遭受戰亂之苦,於是始終沒有佔領荊州。

反觀曹操,趁劉表已死,舉大兵直擊荊州,造成多少生靈塗炭。面對曹操大軍,劉備不能抵擋,只能撤退。期間,十萬荊州百姓扶老攜幼,追隨劉備。有人勸說劉備棄百姓而逃,劉備於心不忍。

反觀曹操,董承、伏完謀反,盡皆滅族。西涼馬騰,全家二百多口都被處死。由此觀之,孰高孰低,高下立見。

三、不計前嫌

關羽兵敗荊州,身死吳國。劉備為報兄弟之仇,毅然不顧趙雲、諸葛亮的反對,執意伐吳。如此兄弟情深,怎能是虛情假意、假仁假義?

先主徵吳失敗,六軍丟盔棄甲、狼狽而逃。而此時,黃權駐紮江北,防禦魏國。由於吳國抄了後路,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要麼降吳,要麼降魏。黃權選擇了後者。

面對投降敵國的將領,應當囚禁家眷,甚至滅族。然而,劉備卻沒有這麼做。他不僅沒有囚禁,還供給俸祿,養活黃權一家的生活。劉備認為是自己辜負了黃權,而不是黃權辜負了自己。如此仁義,堪稱聖君。

反觀曹丕,在于禁回歸魏國後,對其不冷不熱,甚至百般羞辱。常言道,為將者,十仗九負。面對敗軍之將,曹丕毫無人主的氣度,而是摧折銳氣、羞辱大將,最後迫使于禁自殺。

劉備仁義之心,的確有目共睹。劉備不是一個偽君子,而是一個賢德的明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劉備是偽君子,曹操反倒是真性情?
    曹操和劉備則都有匡扶天下之志,之所以說劉備是偽君子,問題就在於他第一個稱帝,曹操再怎麼囂張跋扈,怎麼隨心所欲,但他自己確實沒有稱帝,是他兒子取代漢朝後,追封為帝的。劉備卻實實在在自己稱帝了,所以我也鬧不明白為何後世卻有劉備忠曹操奸的人設。
  • 劉備為什麼要和關張兩人結拜?是偶然性事件還是劉備獨具慧眼?
    劉關張三人劇照兄弟三人沒能見證國家一統,漢室復興,確實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因此劉關張三人不僅是忠義,兄弟情的代表,更是悲情英雄的代表,他們有著無數經典的故事,也有著太多的遺憾,這才是他們被後世銘記的主要因素
  • 獵戶為討好劉備殺妻獻肉,劉備贈送百金,魯迅給了五字評價
    建安元年,曹操表劉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袁術率軍大舉進攻徐州。劉備與袁術大軍相持於在盱眙、淮陰,結果呂布卻趁機偷襲下邳,還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劉備回軍途中軍隊潰散,他收攏殘軍東取廣陵,卻為袁術所敗。後來轉軍海西,在這狼狽不堪之時,得到了土豪富戶麋竺的資助。為了能有個安身之地,劉備向呂布求和,呂布將劉備的妻子還給他,並讓他駐軍小沛。
  • 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三兒子曹植,武不能建功,文卻名傳千古,建安文學的當然代表,後世贊其「才高八鬥」——天下的「才」一共只有十鬥耶!曹操的兒子在父親死後,光大了老子的事業,武能治國,文能傳世,劉備的兒子在爹哋死後,特別是在大管家諸葛亮死後,力不能支,被人吞併,束手就擒。
  • 劉備怎麼突然火了
    為什麼說,劉備放在現在突然火了那。如果聯繫大勢,是否可以理解為,而今做什麼都不是特別的景氣,但是還不能放棄。是否有一種當年劉備,做什麼都做不好,投奔東投奔西,而最終拉起隊伍才打的天下。現處於劉備恍惚之間。從一個織席販履之徒,靠著堅韌不屈之精神,愣是帶出來一支所向披靡之隊伍。不是靠天分,不是靠機謀,而是靠勤奮,靠胸襟。
  • 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地盤,為什麼曹操對他的評價...
    當時劉備劉皇叔沒有地盤,而且手中的資源有限(軍隊士兵財政),但是為什麼曹操對劉備的評價如此之高,其實還是和劉備這個人有關。 這等跨度的角色轉換,劉備劉皇叔確實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成為蜀漢的開國君主,佔有三分天下,旗下文臣武將如雲。 劉備的個人能力和個人品行,而且擁有遠大的志向,可謂是志存高遠。 劉備雖是劉氏子弟,但經過多年,且與當今皇帝血緣關係較遠,算不得貴族了,不然劉皇叔也不會以織席販履為業。
  • 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劉備還不喜歡讀書,興趣愛好是逗狗走馬,音樂服飾,性格也很沉穩,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還喜好結交豪傑俠士。「喜怒不形於色」是指高興或憤怒都不表現在臉上。冢中枯骨曹操徵徐州,劉備與田楷跑來支援陶謙,初來乍到就收穫幾千人馬。三讓徐州當然是沒有的事,陶謙病重的時候只是跟糜竺提了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
  • 劉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看周瑜對他的評價就懂了
    當然劉備最後能成為蜀國的君王,也是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因為在那三個帝王中,劉備可以說是出身非常的一般,並沒有什麼很好的基礎和資質,但是最後卻恢復了漢室,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事情非常的勵志,也覺得劉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但不管是在小說還是在真正的歷史中,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劉備,因為覺得他就是一個偽君子。
  • 七大原因造就劉備的兒子為什麼不如曹操的兒子?
    撿骨幹的兩位來說:   太子曹丕,曹魏的真正創立者,從父親手裡接過魏王和相國的權柄,一把扯掉曹阿瞞羞答答的偽裝,直接將漢政權更名為魏,自封文皇帝,後給父親一個武皇帝的尊號,理直氣壯地坐了江山。   三兒子曹植,武不能建功,文卻名傳千古,建安文學的當然代表,後世贊其「才高八鬥」——天下的「才」一共只有十鬥耶!
  • 劉備為什麼選擇扶不起的阿鬥呢?劉備:劉禪是最合適的儲君
    我們都知道劉備將皇位傳給了劉禪。劉禪的資質平平,而且還落下了「扶不起的阿鬥」的千古罵名,也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罵名。我一直都覺得劉備最大的才能在識人之能。劉備一輩子閱人無數,我們很少見到劉備有看錯人的時候。魏延能夠一舉成名和劉備的提拔有關係。劉備第一眼看到馬忠就知道這是一個可用之人,結果馬忠果然不負眾望。劉備認定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結果馬謖就丟失了街亭。
  • 劉備如此賢明,諸葛亮如此料事如神,為什麼他們還是沒能一統天下
    劉備作為以織鞋賣履為生的落魄皇族,以家徒四壁之景象發展為三分天下之帝王,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諸葛亮雖為隱世高人,卻是布衣之身,最後發展為一國宰相,也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劉備與諸葛亮歷來被稱為明君賢臣的典範,然而劉備諸葛亮終究沒能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究其原因,個人總結有以下幾點,以供諸君參考。
  • 同樣都是官二代,為什麼曹操的兒子與劉備的兒子差距這麼大
    劉備的親兒子有三個,大兒子劉禪,二兒子劉永,三兒子劉理,都不怎麼成器。最有名的當屬扶不起的阿鬥——劉禪,投降曹魏,被曹操的後人所俘,葬送了父親一手打造的蜀漢江山,「樂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女人比較多,所以兒子生下一大堆,據說有二十五位。撿骨幹的兩位來說。
  • 稱帝進行曲:中國古代開國君主的皇權開幕式(漢末篇)
    曹丕像曹丕稱帝後據「五德終始說」正土德,土尚黃,曹丕即改元「黃初」,這也與王莽相同。在蜀漢君主劉備的眼中,劉協的禪讓是為曹丕所迫,自然是不合法的。曹丕代漢不是受禪,而是「假禪讓為攘奪」,所以作為漢室宗親,劉備有義務也有權利舉起「興復漢室」的大旗,延續漢朝的天命。然而劉協身為漢朝天子,畢竟已經對曹丕行使了禪讓禮,這一層如何解釋?劉備選擇了相信「漢帝見害」的傳聞,追諡劉協為漢愍帝,隨後——或許有些迫不及待地——登基稱帝。
  • 三國最大的偽君子,如今仍被萬眾膜拜
    若九泉之下有知,劉備一定會露出長者般的仁厚的一笑,儘管他在生前難以抗衡曹操,但死後卻在道德層面上永遠地把對手按在地上摩擦。更讓他歡喜的是,他竟然打破了一個至高的真理,那個真理以名人名言的形式呈現:你可以暫時欺騙所有人,你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但是,劉備做到了。
  • 劉備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那麼強大?
    一、問題的提出劉備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那麼強大? 殺劉備的刺客為什麼會不忍心下手,被劉備「語之而去」⑴呢? 為什麼陶謙一見劉備來徐州,就甘願以徐州拱手相讓(而且還是一讓再讓)?反覆無常的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抓了劉備的妻子,劉備一無所有了,為什麼呂布還會歸還劉備的妻子,讓劉備屯兵小沛,給了他安身之地,盡力討好他? 曹操、袁紹這樣名望頗高的人,為什麼聽說劉備勢敗來投,都是那麼的盛情款待,曹操是「禮之愈重」⑵,表劉備為左將軍,袁紹親自出鄴城二百裡相迎,何等看重劉備? 像龔都這樣的賊寇,都甘願為劉備鞍前馬後,盡忠報效,何其有魅力!
  • 張飛死後劉備說什麼,趙雲感到心痛,網友:諸葛亮可以回臥龍崗了
    例如,通過羅貫中老師《三國演義》中的描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機軍師諸葛亮被後世尊崇成了「忠臣的代表,道德的楷模」;「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郎成就了儒將的風範;
  • 為什麼明洪熙皇帝在位時間僅有8個月卻能收穫後世的極高評價?
    雖然朱高熾在位時間極短,但是在他死後卻獲得了後人的極高評價!朱高熾在南京做監國時朱棣曾派心腹胡瀠暗中監視他,由於朱高熾一直老老實實,正直的胡瀠如實向朱棣匯報後才打消了他的疑慮,但有一次在二皇子朱高煦和三皇子朱高燧的挑撥下又差一點把朱高熾的太子之位給廢了,但事情過後朱高熾並沒有怪罪自己的兩個弟弟,由此可見朱高熾的心性是非常仁厚的。
  • 劉備稱帝時有三人反對,一人被殺,一人被貶,一人「真香」
    ,這是一個仁德的君主。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他仁義的太過了,更像是一個虛偽的偽君子。其實真實歷史中的劉備雖然也愛哭,但是在該下狠手的時候,他也絕不留情。因為作為一個君主,就是應該在正確的地點,對下屬用上正確的面孔,這樣的情形在史書中也不是一次兩次,在劉備稱帝時,表現的尤為突出。
  • 十大賢后之陰麗華——恭儉仁厚,一本初衷歷光武中興
    陰麗華為什麼棄權?那是因為她對劉秀愛得深沉啊。劉秀評價她「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性賢仁,宜母天下」,第五倫評價她「友愛天至」, 史書描述她「性仁孝,多矜慈」。通過其丈夫和朝臣的評價,我們看得出,這是一位生性善良、性格溫和、心胸開闊的女性。也許是歷經戰亂痛苦、親人離散給了她更多的人生智慧,也許是受劉秀的君子之風的影響,讓她得以用從容平靜的態度面對數十載的波瀾人生。
  • 劉備:《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真正的實踐者
    個人認為,劉備是《孫子兵法》軍事思想真正的實踐者。  後世對劉備軍事才能的評價極少,現代很多人更是瞧不起劉備的軍事才能。  其實,在漢末三國時期,真正見識過劉備的人,對其軍事才能評價都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