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人生》:當生活猶如一潭死水,你需要構建「熵減思維」

2020-10-10 不逃姐姐

文 | 不逃(原創不易,請勿擅自轉載)



飛馳人生》是韓寒執導,沈騰、黃景瑜、尹正、張本煜主演的賀歲片。電影講述了曾經在賽車界叱吒風雲、如今卻只能經營炒飯大排檔的賽車手張馳重新走上賽車場的故事。


高傲不羈的六屆冠軍車手張馳為了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搞個戶籍參加非法賽車,不料這是一場陰謀,被算計後跌落神壇。被禁賽五年後,經營炒飯攤子的張馳不甘就此消失賽車史,年近四十的他決定帶著六歲兒子復出,準備在職業生涯的尾聲挑戰年輕一代的天才們,尤其是面對新的不敗車王林臻東(黃景瑜飾),他誓要奪回榮譽。


然而物是人非,如今落魄的他遭遇了重重障礙——沒錢沒車沒隊友,甚至駕照都得重考。他找來曾經的搭檔兼領航員孫宇強(尹正飾)和昔日車隊技師記星(張本煜飾)幫忙,好不容易拉到贊助湊齊了裝備準備參賽,領航員孫宇強卻又出了事故。最後只能憑藉這麼多年來對巴音布魯克賽道的肌肉記憶,一個人駛向終點。


曾經的天才賽車手如今淪為天台炒飯手,張馳精彩的生活陷入了如死水般的沉寂,若不做出改變,他的人生只會越累越沉淪。因此,當生活猶如一潭死水,你需要構建「熵減思維」。


熵減思維是什麼


要了解熵減思維,首先得知道什麼是「熵」和「熵增」。


熵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熵亦被用於計算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


而熵增原理就是孤立熱力學系統的熵不減少,總是增大或者不變。用來給出一個孤立系統的演化方向。說明一個孤立系統不可能朝低熵的態發展即不會變得有序。



換成我們能聽得懂的人話就是,一個封閉孤立的系統內,沒有外力做功的情況下,內部因子趨於無序的混亂狀態。比如讓熱水壺裡倒入冷水,二者的熱力因子跑來跑去相互影響與融合,直到溫度趨於一致,這個過程就是熵增。


電影《飛馳人生》中也有疑似熵增的表現。張馳從活力四射的賽車手變成面無表情的賣炒飯大叔,生活變得沒有方向,賣炒飯養兒子,渾渾噩噩過一生。之所以是「疑似」,是因為看似死水一般的日子裡,他依舊隱藏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下文有解)。


而熵減是什麼?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與熵增相反,保持開放、堅持做功、營造有序上升的狀態,就是熵減思維。


國內運用熵減思維最有名的是華為總裁任正非。2017年9月,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郵件,該文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2019年,華為還出版了自己的企業學習書籍《熵減·華為活力之源》。任正非是將熱力學的熵減概念引入企業管理領域的一人,也隨著網際網路傳播影響了更多不甘平庸的人。


總而言之,世間萬物從誕生那一刻起就已走向死亡,死亡才是永恆,而我們能做的只是想辦法創造延緩死亡的方法。延緩死亡的方法就是打破系統內部的平衡和穩定,保持系統的活力。



為什麼要做熵減思維


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明白熵增會對我們的生活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1·熵增在生活的危害


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它不僅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對於企業來說,它讓組織變得臃腫,缺乏效率和創新。它的兩個特點封閉和無外力做功,在企業和個人身上會體現為故步自封和懶散。


大家現在去街頭逛一圈會發現有一個品牌店越來越少見,那就是真維斯。今年1月15號,牛仔品牌真維斯(JEANSWEST)澳大利亞公司進入破產清算階段,近1000員工面臨解僱。這個曾經在中國為無數年輕人所追捧的服飾品牌,近年來在電商崛起的過程中沒有為自己的線上銷售作出長遠計劃,依舊依靠線下幾千門店營生。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快消品牌如h&m、Zara等線上線下齊頭並進走進中國市場,真維斯開始被迫走向四五城市發展。然而好景不長,2013年開始,隨著三四線城市消費也越來越電商化,真維斯營業額開始下滑。截至2019年,真維斯在中國20個省份開了2000多家連鎖店,但是,裁員6000多人、關店1300多家、業績下滑65%。


在眾多服裝品牌快速轉型線上的情況下,真維斯經營思路守舊、轉型緩慢,絲毫沒有將品牌電商化放在心裡,這樣的守舊封閉和疏於迭代導致其最終破產。


對於個人而言,熵增也左右著方方面面,讓我們安於懶散、難以堅持、難以自律……


其實《飛馳人生》裡的張馳若不是那次非法賽車導致人生軌跡劇變,他也會不知不覺走向熵增之路。他在接受採訪時字裡行間透露自己獨孤求敗的地位,也會挖苦同行,沉迷於冠軍榮耀,殊不知後來又有新的天才車手林臻東。若不是那次意外,難保他也會逐漸封閉,直至被後來者居上。



2·生活中做熵減的好處


好處一:延長壽命


世間萬物的最終走向就是死亡,在物理學上稱之為熵死,即一個封閉的空間裡,沒有溫度差、沒有壓力差、沒有濃度差,空間內處於平衡的狀態。而做熵減能夠延長生命,減慢走向熵死的速度。


一個作息混亂、成天胡吃海喝(吸收過多熱量)的人是在熵增,而熵減就是養成規律作息、堅持運動、控制飲食,這樣才能讓身體更健康,減緩生老病死到來的速度。


企業也可以做運動,即不斷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免走真維斯的後路。


好處二:保持活力


生活中保持活力就要做功。做功是指能量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的形式的過程,比如我們通過運動將肥肉變為肌肉,這就是生活中的做功。在自己喜歡的事物堅持,將努力的付出轉變為成就的收穫,讓自己在生活中的某個領域保持活力才能不被淘汰。


前文說到張馳疑似生活熵增(賣賣炒飯了餘生),實際上他並沒有放棄賽車手的夢想,禁賽五年期間,每天賣完炒飯回家就用小圓凳當做方向盤練習拉力賽,兒子演領航員給他念路書,他將巴音布魯克的每一個彎道都記在心裡,最終在賽場上沒有領航員的情況下都贏了。


原因很簡單,他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始終保持活力,深陷困境也堅持練習,就為了五年禁賽一結束能夠保持原來的水平重回賽場。



如何構建熵減思維


構建熵減思維我們可以針對熵增的三個特點(封閉性、無外力做功、混亂狀態)反向操作。


1·主動做功


做功之前我們需要給生活制定計劃,排除無關幹擾,拒絕混亂。想要生活有條不紊,我們可以根據四象限法則制定計劃。


四象限法則是一個時間管理理論,即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成四個象限,這四個象限的劃分有利於我們對時間進行深刻的認識及有效的管理。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這四個象限分別為:緊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


我們可以從電影《飛馳人生》裡看到,張馳緊急且重要的事情其實不是練習賽車,而是賣炒飯,因為這是養活自己和兒子的營生,只有存活下來才能有朝一日重返賽場。賽車放在他重要但不緊急的象限裡,五年禁賽只是他的蟄伏期,堅持練習保持手感,最終才能重振雄風。


張馳的生活其實很簡單,賣炒飯、帶兒子、模擬訓練。儘管陷入了混沌生活,卻沒有混沌狀態,得益於有序安排,主動做功。



2·主動開放


不論企業在商業浪潮中被淘汰還是個人落選於各項競爭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自己的成績沾沾自喜,盲目自大,從不開眼看世界。因此,要想對抗熵增就要主動開放,把自身一些陳舊落伍的思想、封閉的態度扔掉,將熵(一切不利於自身發展的事物)排出生命系統。


就像張馳,他雖然表面桀驁不馴,還讓兒子在作業本上寫「滅了林臻東」,但實際上他非常認可林臻東的能力。五年後的他,沒有了曾經的目中無人,如今很尊敬對手,也接受對手給他的建議,沒有故步自封。


另外,開放的前提是先審視好自己,那麼該如何審視呢?大家可以定期做自我復盤。


復盤本是圍棋術語,指的是對局完畢後,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現在也用於職場上對活動的回顧反思。


我本身便是一個很喜歡做復盤的人。工作的每個月底我都會回顧本月做過的項目,將重點事項重新演練一遍,在這過程中會發現當初沒注意到的細節,也會出現新的困惑,這是我便會記下來,第二天請教同行同事或是朋友,吸取不同建議,為我的下個月工作計劃注入新能量。


有個成語很好地概括了這一點:吐故納新。我們需要保持個人的開放性,學會吐故納新,才能充滿活力。



3·遠離平衡態


平衡態原指在沒有外界影響條件下熱力學系統的各部分宏觀性質在長時間裡不發生變化的狀態。在這裡我們可以認為是長期沒有改變的消極環境。


人都是有惰性的,極易陷入平衡態,因為太舒服了。即使突然嘗試了一個新事物,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我們很快熟悉以後又會沉入新的不變環境,陷入新的平衡態。


平衡態如同「青蛙效應」,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裡,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盆溫水裡並逐漸加熱時,由於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於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


這種狀態在普通認知裡面又叫「舒適圈」,要想突破就要走出舒適圈。《飛馳人生》的張馳在禁賽五年後就走出了現有生活的舒適圈。現在的他沒車沒錢甚至沒駕照,要想參賽,就得把這三樣都搞定了。但搞到賽車談何容易,沒有百八十萬根本行不通,面對如此窘境他本可以放棄,回到天台繼續賣炒飯也能養活父子倆。


但他沒有。他開始低聲下氣借錢,甚至和他的領航員兼好兄弟孫宇強給黑道大哥唱歌跳舞以求來贊助。搞到贊助後開始沒日沒夜訓練,過程艱苦,但結果令人滿意。



4·堅持複利思維


做熵減是一個很痛苦的事情,而且過程可能很慢,但我們需要認知到「複利思維」,也許等到有一天,只需要一點努力,我們的人生就會有質的飛躍。


所謂複利思維,其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


複利就像滾雪球,小雪球在雪地上滾動,粘上的雪越來越多,球變得越來越大,而越來越大的雪球又能夠粘上越來越多的雪,循環往復,雪球會大到不可想像。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學習寫作初期,我的一篇文章需要查找3個案例補充,後來掌握的這3個案例又能服務於我接下來的3篇文章,然後3篇文章一共還新增了6個案例(假設每篇文章需要3個案例)。以上總共學習到了9個案例還能服務於我更多的文章,有以此類推我所收穫的案例輸入複利般增長,也幫助我完成了成倍的寫作工作,最後讓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這是電影《飛馳人生》沒有提到的一點,但對構建熵減思維進行了強有力的支撐,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會的技能。



寫在最後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薛丁格《生命是什麼》


要想人生不陷入寂靜的死水,就要有「熵減思維」,學會做負熵。負熵即物質系統有序化、組織化、複雜化狀態的一種量度。也就是說,我們要讓生命裡的熵減少,讓肉體和心理的垃圾能量散去。就像張馳那樣深陷困境也不忘訓練(堅持做功),即使遇到年輕的選手也沒有盲目自大(保持開放)。


做熵減一定是痛苦的,誰也喜歡呆在舒適圈,但是人在舒適圈待久了就會變成封閉環境的熵,終有一天會消亡。


願我們對生活擁有保持火熱!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提示:正文約1700字,閱讀大約需要3-5分鐘。 關鍵詞:熵、熵增、熵減、信息工具。 解答問題:為什麼生活中有那麼多越來越亂的現象?人為什麼需要自律?
  • 熵-負熵-熵增-熵減的視角,從高處俯瞰系統思維框架!
    系統思維框架,之前的文章做過詳細的闡述,今天從熵-負熵-熵增-熵減的視角來探討一下系統思維框架!今天我們從負熵的視角來看這個系統思維的框架,那怎麼是熵呢?熵表示無序的能量的一種度量,就象用釐米來度量長度,就象用斤數來度量重量,而熵是用來度量系統的混亂程度。一句話,熵只是一種混亂或無序程度的一種度量單位。它可以應用於任何系統!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無序程度很大,它的熵就大。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無序程度很小,它的熵就小。
  • 做好「熵減」,在家複習的效率也能up!up!up!
    百日衝刺,四管齊下做「熵減」熵理論源於物理學,常被用於計算系統的混亂程度。混亂度大,熵就大;混亂度小,熵就小。比如冰是水的固體形態,水分子位置相對固定,排列井然有序,熵值最低;當冰變成液態水後,水分子運動加劇,原有的秩序消失,熵值變大;變成水蒸氣後,水分子開始四處亂竄,一片混亂,熵值最高。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
    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首先談一下《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 我在《華為的活力之源「熵減」中的熵是什麼?
  • 《飛馳人生》告訴你:當你的生活如死水般沉寂,你需要飛馳一把
    很多人都說《飛馳人生》可能是沈騰人生當中唯一一部非喜劇類的電影,作為賀歲片《飛馳人生》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導演陣容都是非常強大的,而韓寒也終於將自己的事業拍成了電影《飛馳人生》其實是一部簡單的勵志故事,它告訴大家只要你付出努力,那麼你的夢想就終究會成為現實。
  • 把最樸素的管理模式做紮實就是在「熵減」
    作者 | 苗兆光 華夏基石雙子星管理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聯席CEO來源 | 《洞察——華夏基石管理評論》1-THE FIRST-做好PDCA循環:PDCA本身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管理可以簡化為PDCA,PDCA本身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提出一個東西的時候,先有一個設計機制的方案。在執行的過程中,回頭看這個計劃在過程當中有什麼不利之處,改善之處,然後去調整它。這個方案只要堅持住了,每一個循環都是把那些積攢的熵去掉的過程。現在豐田PDCA後面又加了F,還要去衡量推廣。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所以,時間逆流也並非簡單的倒帶,嚴格遵循「熵減定律」,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主角與世界不同步,並不是「倒帶」,而是「逆行」。就像結尾,尼爾表示一切都已註定,兩位戰友,一個正向朝著未來進發,一個將要逆行,朝著過去前進,等待他的結局我們早已知曉。並說出了全片最讓人動容的話:我在起點等著你。熵的理論暗含了個人成長和組織管理的科學方法。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跳脫常規慣性思維定勢,從五維視角玩轉四維空間裡的時間和空間的邏輯。,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由於封建王朝自身沒有熵減機制,只能革命來做熵減。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
  • 電影《信條》描摹「逆熵」,現代舞演繹《熵》,科學激發藝術創作靈感
    在諾蘭構建的「《信條》迷宮」中,子彈重回槍膛,破碎的玻璃瞬間恢復原狀,翻倒的汽車突然「鯉魚打挺」……奇思妙想與電影技術造就種種視覺奇觀,讓觀眾目眩神迷。而上海舞臺近日也出現了一臺現代舞《熵》,由演員、舞者尹昉編導,謝欣舞蹈劇場全新演繹。
  • 電影《信條》描摹「逆熵」,現代舞演繹《熵》,科學激發藝術創作靈感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科幻新片《信條》,便是建立在「熵」的概念上,以「逆熵」理論展開奇妙的時空旅行。在諾蘭構建的「《信條》迷宮」中,子彈重回槍膛,破碎的玻璃瞬間恢復原狀,翻倒的汽車突然「鯉魚打挺」……奇思妙想與電影技術造就種種視覺奇觀,讓觀眾目眩神迷。而上海舞臺近日也出現了一臺現代舞《熵》,由演員、舞者尹昉編導,謝欣舞蹈劇場全新演繹。
  • 科幻 | 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首先談一下《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我在之前的《華為的活力之源「熵減」中的熵是什麼?
  • 任正非:萬物生長是熵減
    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都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老闆在創業時候十分吃苦耐勞,而等稍有成就之後就膨脹起來了,講究享受,追求一種所謂「成功人士」的生活。老闆都是這樣,可想他的公司是什麼樣了,員工在達到一定收入水平後也很難保持艱苦奮鬥的狀態。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物理上有個「熵增」的概念,就是說這種懈怠、鬆弛和無序的狀態。
  • 《飛馳人生》×輕鬆籌:上輕鬆籌,用愛點燃飛馳人生
    由韓寒執導的新片《飛馳人生》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全國上映。這部由沈騰、黃景瑜、尹正、尹昉等主演的電影充斥著"寒式幽默"、"騰式搞笑"及熱血賽車的元素。一個曾經叱吒賽車界的炒飯攤老闆(沈騰飾),試圖重返車壇,卻頻頻遭現實打臉。這場不斷打臉的復出之路並非"飛馳"而過的,它鼓勵人們勇敢追求夢想,即使有坎坷,也要堅持。
  • 宇宙的終極是熵?你知道熵是什麼嗎?
    是不會被當前統治人類思維領域的"科學"所認可的。科學是嚴謹的,而這兩個詞顯然不夠合適。那到底什麼才是宇宙的終極呢?那就是「熵」。什麼是「熵」呢?這個詞的解釋異常複雜,希望你能靜心看完。即人活著需要從食物中汲取能量,植物成長需要從光中獲得能量,而宇宙也在靠著暗能量飛速膨脹。但能量雖然是守恆的,它的轉換卻是缺失的。科學家做了無數次的嘗試,也無法將能量轉換的損耗降為0。它的體現就是,永動機被無數天才科學家嘗試製造。但卻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直到最後大家認定世界上絕不可能存在永動機。
  • 《飛馳人生》:百無一用是中年啊
    看了韓寒的《飛馳人生》,笑了,又想哭,酸了半天。到最後哭是哭不出來的,完事兒了,嘴巴裡有點苦,出門點了顆煙,默然了一會兒,才回去。我也沒想到。《飛馳人生》是個喜劇,又是春節檔,又是真男神沈騰老師,按理說不應該招人鼻酸的。有幾部戲的歷練,韓寒拍戲水準又長了,這片子是喜劇但不是笑劇,直戳中年人的心窩子。
  • 諾蘭《信條》:新奇的熵減世界,深刻的倫理擔憂
    一個熵減世界,一個倫理困境。看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欣賞他構想的這個熵減世界,實際上,你需要準備兩點:1、對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個基本的了解;2、對諾蘭的敘事風格有個基本的了解。你要研究反物質,就要擔心「反物質人」與正常人類的湮滅關係;你要研究人工智慧,就要擔心機器人的覺醒;你要研究M理論,就要擔心高維文明的入侵……好在,在各領域,新技術要民用,需要通過倫理審查。但是,軍用呢?以及,萬一有野心家呢?
  • 熵增熵減同時存在,諾蘭新作《信條》究竟科幻還是玄幻?
    也就是說,反向流逝的過程中,你所經歷的就像倒放一樣。你會發現,大街上的人在退著走路,扔掉的垃圾回到了手裡。3、熱力學定律決定了熵減的不存在在時間反向流中,觀察者順著時間的反向流逝,看到的景象都是逆向運動。正常的事物隨時間流逝正向發展,由於觀察者經過轉換變成了「反物質」,沿著時間的反向發展。他所看到的,就像倒放的電影一般。劇情給這種情況定義為熵減。
  • 《飛馳人生》影評,說的就是你我的人生,不斷飛馳的人生
    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休閒娛樂,更重要的是從電影中體會人物的情感,獲得一些人生的啟發,讓我們在未知的路途上不斷前行。關注銀河講故事,每天打發無聊的時光,體會世間的百味人生!今天我和大家分享這部電影是一部喜劇電影,我們常常說喜劇就是一個快樂的源泉,常常帶給我們的是歡樂,透過喜劇,你也發現人生真諦,他想傳遞的思想是什麼?是的,我今天要分享了這部電影就是飛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