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老員工曾對公司有個很形象地描述,他說華為每年都是在努力養豬,然後年底殺豬分豬肉,下年如果大家還想分豬肉,那就必須繼續努力養豬。
通過「養豬-殺豬」的循環,讓華為上下保持了長期艱苦奮鬥的習慣。
所有人都希望分更多豬肉、賺更多錢,但任正非對賺太多錢持警惕態度,前兩年他說華為到了很危險的時候,不是因為美國,而是因為華為賺錢太多了,大家都分錢太多,組織變得怠惰起來了。
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都要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老闆在創業時候十分吃苦耐勞,而等稍有成就之後就膨脹起來了,講究享受,追求一種所謂「成功人士」的生活。老闆都是這樣,可想他的公司是什麼樣了,員工在達到一定收入水平後也很難保持艱苦奮鬥的狀態。
這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物理上有個「熵增」的概念,就是說這種懈怠、鬆弛和無序的狀態。
我們看歷史就知道,歷代王朝在創業一代的時候最是勵精圖治,如旭日東升,蒸蒸日上,而創二代、三代則是代代遞減,最後就是帝國頹廢,天下大亂、失序,呈現日薄西山之勢。
企業和個人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律,或者說生命組織體都是從混亂走向秩序,然後從秩序走向無序和混亂。
捫心自問,我們在創業幾年後,還有最初的那種奮進、謙卑和謹慎嗎?
這就是熵增的表現,「熵」是對系統的無序程度的一個「量」,從秩序走向無序的過程是熵增,從無序走向秩序的過程是熵減。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熵增到最後就是熵死,也稱之為熱寂。
不管是人生還是企業經營,我們的核心做功方向就是熵減。
任正非對此有個很明確的說明:
什麼是耗散結構?你每天去鍛鍊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麼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了堅強的血液循環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會有了,肥胖病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