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

2020-09-24 陳思進

——觀賞《信條》後再談熵、平行宇宙、反物質、及暗物質和暗能量等(上)

文/陳思進

闊別三年,克里斯多福·諾蘭終於帶著新片TENET(《信條》或《天能》)回歸了!

作為諾蘭的鐵粉,又是科幻電影的愛好者,疫情之後我第一次回到影院,第一時間觀賞了科幻大片《信條》的首映,當只有在影院裡才能聽到音效響起時,竟然「老淚縱橫」,不由得感嘆:久違了!

首先要說的是,諾蘭的《信條》一如既往地精彩,與他的經典《星際穿越》各有千秋,再一次感受到了諾蘭豐富的想像力:在電影中構建了自己的物理世界,尤其將「諾蘭時間線」玩兒到了極致,凌駕於複雜的科幻概念之上,集動作片和間諜片之大成,通過一個比較深刻的故事,為大家演繹了大眾都能欣賞的饕餮盛宴。

更興奮地注意到,《信條》是在科幻設定之下的諜戰片——極具007神秘、危險,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色彩(諾蘭不愧為英國導演)。這和我的《超時空拯救》的科幻設定下的金融商戰小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說明it works!

近年來,許多科幻片不約而同地用黑洞、量子力學中的概念和fancy的術語,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等作為科幻設定,而諾蘭卻另闢蹊徑,「竟然」用到了熱力學的熵,還有我曾談過的平行宇宙、反物質等。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

首先談一下《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

我在《華為的活力之源「熵減」中的熵是什麼?(上)(下)》(2019年8月9日和2019年8月23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一文中(請先參閱),提及了一個家庭主婦在準備早餐時,一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打翻在地,杯子摔成了碎片,這場景我們可能都碰見過。主婦讓丈夫來收拾這場「不幸的災難」,丈夫只顧埋頭玩兒手機,於是主婦只能一邊嘮叨,一邊清理……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不幸」呢?為何這個過程不會反過來進行:為什麼玻璃碎片不會再自動粘起來,牛奶自動流回杯子裡,再變回完好如初的那杯牛奶呢?

根據力學法則,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可能的。不過,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事實上,有史以來所有的玻璃杯,最終的宿命都將裂成碎片,不管是在你家廚房的地板上,還是在垃圾箱裡。宇宙萬物就是這樣運作的,而這一切皆因熵。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一個孤立系統的熵,作為時間函數不可能減少(這是專業的說法)。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熵不斷地增加,稱為「熵增」。

在電影《信條》中,諾蘭最主要的一個科幻設定,就是通過一個可以逆轉熵的機器,來實現時間的逆轉,並以這樣的「諾蘭時間線」來展開故事。從電影設計上來看,這是極其巧妙的,非但故事精彩,電影中的特效更使人目不轉睛,以至如痴如醉。

但是,從科學角度而言,這兒有一個明顯的Bug: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舉個最直觀的例子吧:你把一杯水放在冰箱的冰凍格裡,由於水結成了冰,變成了一個更穩定的狀態,這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但是,冰箱裡的時間並沒逆轉倒流,也就是說,逆熵並不等於時間逆轉。

和《信條》中用來逆轉熵的機器一樣,冰箱也很容易令熵下降。但是,熵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前提,是必須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之中,如我們所處的宇宙,而冰箱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那麼電影中的機器又怎能成為一個封閉系統呢?這就好似永動機一般,怎麼可能實現呢?

其次,如果整個環境在熵增,那麼所有共處同一環境的人都會有同樣的體驗,在這環境中不可能只有其中一人會例外,不管是誰。而在電影中,能體驗時間逆轉的是穿過機器的人,但從目前的物理學來說,這更是不可能的,因為熵是整個環境的特性,也就是說,如果那個環境中其他人都在熵增的話,穿過那個機器的人最多也只能在機器之中熵減,一旦從機器裡出來,就將融入到整個大環境中,也只能隨之熵增。

而且,如果企圖將熵降低來使時間逆轉的話,那所有的過程也應該都隨之逆轉,如經過那個機器的人也應該越來越年輕,就像Brat Pitt(布萊德·彼特)在《班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中那樣。但在《信條》之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特定逆轉,這就不太符合這些科幻設計的邏輯了。

相信諾蘭對這些Bug都很清楚,因為,從物理學來看,他的硬核科幻大片《星際穿越》,除了最後那一段(主人公父親跳進黑洞,進入了一個「四維超立方體」中,而這個「四維超立方體」加上了時間軸之後,也就是他進入了五維時空,便能夠穿越時空,將信息傳給遠隔萬千光年之外的地球上的女兒)還不太可能以外,其他部分完全可以作為科普紀錄片來觀賞,畢竟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諾蘭的科學顧問。

另外,在《信條》中,「祖父悖論」的問題也沒有獲得妥善解決。而解決祖父悖論最好的辦法,迄今為止,還只能用量子力學中的「老梗」——平行世界才能自圓其說。不過,在《信條》中,雖然也提到並解釋了平行世界,可沒有運用平行世界來推動這個故事,可能不搭吧。

行文至此,我「自誇」一下吧,上述提到的幾個Bug,恰好就在我的科幻長篇系列小說《超時空拯救》(第一部已經出版)中,通過前後平行時空的設定,巧妙地把此事說圓了。

下文再接著談。

2020年09月14日寫於多倫多

相關焦點

  • 科幻 | 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在此,我借著點評稍微「質疑」一下《信條》中的科幻設定(請注意,沒有劇透),再淺談一下熵、平行宇宙、反物質,以及相關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等。首先談一下《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我在之前的《華為的活力之源「熵減」中的熵是什麼?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 看過《信條》的觀眾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很多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曼哈頓計劃要素過多,這些一般人接觸不到,還有人說明白什麼是熵增熵減的人,都能看懂這部電影   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熵可以被看做一種不可利用的能量,不可逆並且會不斷增加。從這裡就可以推理出剛才所有問題的答案。恆星終將湮滅,生命終將消失。物體從有序慢慢變得混亂無序,這一定律,萬物無一倖免。 二、克服熵增的力量,時間倒流的方向 一般情況下,封閉系統總熵總是增加。
  • 新知丨《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熵可以被看做一種不可利用的能量,不可逆並且會不斷增加。從這裡就可以推理出剛才所有問題的答案。恆星終將湮滅,生命終將消失。物體從有序慢慢變得混亂無序,這一定律,萬物無一倖免。二、克服熵增的力量,時間倒流的方向一般情況下,封閉系統總熵總是增加。那麼一個普遍的規律是,把熵增的方向定義為時間流逝的方向。也就是時間箭頭。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時間逆轉有可能實現嗎?熵增定律:一個孤立的系統內,在外界不向其輸送能量的情況下,總是會從有序趨向於無序或混亂,熵只會保持不變或者增加,而不會減少。,房間不收拾會越來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熵就像時間之箭,沒有回頭的可能。
  •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關鍵詞:熵、熵增、熵減、信息工具。 解答問題:為什麼生活中有那麼多越來越亂的現象?人為什麼需要自律? 前言:前段時間,看到了一篇熵增定律的文章,也算是首次接觸「熵」這個概念吧,不明覺厲,本來是個比較難懂的物理學概念,不過原文生活化的例子還是令我看完了,並且也查了下相關資料,算是對這個概念有了一些些了解吧,結合自己公號主題,分享下,說不定會與某些大神來個更有深度的碰撞。
  • 信條裡的熵是什麼,這個文章會給你答案
    #有意思博士#熵是什麼那麼熵是什麼,你可以理解為世間的各個物體,當時間推移,熵就會增加,稱之為熵增,反之則是熵減,也就是時光倒流。那麼有沒有可能實現熵減,既然可以違反熱2,熵減也是有可能,只是現在做不到。
  • 時間倒流、子彈逆轉,諾蘭的《信條》是怎麼自圓其說的?
    分子由規則到不規則,其實就是變得混亂,而熵就是用來描敘這種混亂程度的。越有序的東西,熵越小;越無序的東西,熵越大。比如冰塊由於被凍住了,其內部分子結構排列有序,其熵就小;一杯水由於內部分子無須流動,位置並不固定,所以熵就大。既然熵是用來描述程度的,那麼就有增加和減少的變化,分別稱作熵增和熵減。
  • 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任正非:萬物生長是熵減
    捫心自問,我們在創業幾年後,還有最初的那種奮進、謙卑和謹慎嗎?這就是熵增的表現,「熵」是對系統的無序程度的一個「量」,從秩序走向無序的過程是熵增,從無序走向秩序的過程是熵減。這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熵增到最後就是熵死,也稱之為熱寂。
  • 熵-負熵-熵增-熵減的視角,從高處俯瞰系統思維框架!
    系統思維框架,之前的文章做過詳細的闡述,今天從熵-負熵-熵增-熵減的視角來探討一下系統思維框架!今天我們從負熵的視角來看這個系統思維的框架,那怎麼是熵呢?熵表示無序的能量的一種度量,就象用釐米來度量長度,就象用斤數來度量重量,而熵是用來度量系統的混亂程度。一句話,熵只是一種混亂或無序程度的一種度量單位。它可以應用於任何系統!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無序程度很大,它的熵就大。一個系統,混亂程度、無序程度很小,它的熵就小。
  • 《飛馳人生》:當生活猶如一潭死水,你需要構建「熵減思維」
    曾經的天才賽車手如今淪為天台炒飯手,張馳精彩的生活陷入了如死水般的沉寂,若不做出改變,他的人生只會越累越沉淪。因此,當生活猶如一潭死水,你需要構建「熵減思維」。熵減思維是什麼要了解熵減思維,首先得知道什麼是「熵」和「熵增」。
  • 做好「熵減」,在家複習的效率也能up!up!up!
    百日衝刺,四管齊下做「熵減」熵理論源於物理學,常被用於計算系統的混亂程度。混亂度大,熵就大;混亂度小,熵就小。比如冰是水的固體形態,水分子位置相對固定,排列井然有序,熵值最低;當冰變成液態水後,水分子運動加劇,原有的秩序消失,熵值變大;變成水蒸氣後,水分子開始四處亂竄,一片混亂,熵值最高。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革命建立王朝,然後王朝熵增衰敗,又革命,又建立王朝,循環往復。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嚴格遵循「熵減定律」,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由於封建王朝自身沒有熵減機制,只能革命來做熵減。
  • 諾蘭《信條》:新奇的熵減世界,深刻的倫理擔憂
    一個熵減世界,一個倫理困境。看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欣賞他構想的這個熵減世界,實際上,你需要準備兩點:1、對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個基本的了解;2、對諾蘭的敘事風格有個基本的了解。當然,戲劇發展有理論支持,諾蘭總能在理論物理學裡找到素材:一位未來的偉大科學家,研究出了通過核聚變引發大規模熵減效應、從而實現人類在時間線上「逆行」願望的技術。「萬一」來了。
  • 熵增熵減同時存在,諾蘭新作《信條》究竟科幻還是玄幻?
    這個容器可以將時間流向逆轉,當正向的人進去後,出來就是來到反向的時間流中。對於人本身來講,時間依然是流逝,但是卻是反向流逝。也就是說,反向流逝的過程中,你所經歷的就像倒放一樣。你會發現,大街上的人在退著走路,扔掉的垃圾回到了手裡。
  • 把熱力學定律拍成《信條》通俗解釋「熵」諾蘭堪稱影壇物理課代表
    主角汽車爆炸其實這已經不是時間倒流的範疇了,而屬於熱力學範疇。導演諾蘭有人會說,我們不去住不就不會變亂了嗎?用老子的《道德經》解釋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但最終還是會回歸無的狀態,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無就是消亡,是一切事物的終點。因為「有」是有條件的,而「無」是無條件的。也正是因為有了熵,才能解釋我們為什麼不可能製造出百分之百功效的發動機;永動機更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論什麼機器都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老化最終變成廢鐵的。
  • 把最樸素的管理模式做紮實就是在「熵減」
    作者 | 苗兆光 華夏基石雙子星管理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聯席CEO來源 | 《洞察——華夏基石管理評論》1-THE FIRST-做好PDCA循環:PDCA本身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管理可以簡化為PDCA,PDCA本身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提出一個東西的時候,先有一個設計機制的方案。在執行的過程中,回頭看這個計劃在過程當中有什麼不利之處,改善之處,然後去調整它。這個方案只要堅持住了,每一個循環都是把那些積攢的熵去掉的過程。現在豐田PDCA後面又加了F,還要去衡量推廣。
  • 信條:只有諾蘭敢把熱力學定律拍成電影,最通俗解釋什麼是「熵」
    主角汽車爆炸其實這已經不是時間倒流的範疇了,而屬於熱力學範疇。是的,但在自然的狀態下,這個房間也會被狂風,地震等自然現象搞亂,即使這些都沒有,這個房間也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因為年久失修變得坍塌破敗,最終還是亂。換句話說,不論有人沒人,一個整潔的屋子遲早都會變亂。其實這個簡單的現象能告訴我們,這世上一切本來有序的東西終究會變得無序,但無序的東西絕不會自動變得有序,這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個根本的規律。為什麼?
  • 時空逆轉、鉗形運動 《信條》裡的燒腦科學你懂了嗎
    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