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暴力美學遇上古典音樂

2021-03-02 音樂之友

從1968年《2001太空漫遊》開始,到1999年最後一部《大開眼戒》,庫布裡克的電影裡從來都不會缺少古典音樂的蹤跡。庫布裡克是導演隊列中少有的既精通導演電影,還通曉攝影藝術,熟知古典音樂的全能大拿。

他的影片應當算是科幻片及暴力美學電影的鼻祖了。在古典音樂配樂的運用上,庫布裡克可謂是先鋒派了。沒錯,許多暴力血腥的景別,被他安排了大量的古典音樂做為襯託,這種強烈的反差恰恰形成了庫布裡克電影獨樹一幟的風格及標誌。

 

▼庫布裡克自拍照,於1949年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庫布裡克電影裡最具代表性的5部影片配樂。

《2001太空漫遊》


影片一開始,庫布裡克就選用了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樂曲響起,震人心魄,觀影的我們已然預感到導演將要講述一個宏偉的、震懾人心的故事,把觀眾引入一個至高無上的時空。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聽覺感受!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日出---理查施特勞斯

而運用在影片中的《藍色多瑙河》則一反常態版本的面貌,在原曲的基礎上改編了配器和一些旋律線,厚重的管弦樂緩緩道來,引人入勝。隨後速度加以改編,進入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主旋律。華麗無比,心緒隨之飛揚。

▼藍色多瑙河約翰施特勞斯

匈牙利作曲家裡蓋蒂的《氣氛》,與影片的氛圍高度契合。無調性音樂所產生的不協和旋律類似於機器發出的音波,給人一種耳鳴之感,加之高頻的噪聲,令人產生錯覺,好似置身於外太空,彷徨失措,卻深陷其中,就像被吸進了宇宙黑洞,暗合了電影中的黑幕。

▼氣氛裡蓋蒂

《發條橙》

庫布裡克選擇配樂時,最大的特點就是強烈的反差,下面這首著名的《第九交響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大家都知道《貝九》表現的是光明、博愛以及自由平等的精神。

而影片中這部樂曲則被用來描繪納粹閱兵,和暴力血腥的場面,這種音畫的對立,更能反襯出劇情的黑暗和殘酷。

▼第九交響曲 合唱貝多芬

《閃靈》


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名為《女巫安息日夜會之夢》。以魔女之舞與"末日經"持續並行,由弦樂器的迴旋主題與管樂器的"末日經"同時演奏以構成。極賦緊張感的主題旋律,與電影中的畫面完全契合:一輛孤零的小汽車沿著一條蜿蜒的山路,開進被大雪淹沒的崇山峻岭之中。奠定了影片不言而喻的恐怖基調。

▼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柏遼茲

《巴裡·林登》


電影通篇圍繞著主旋律《薩拉班德主題》進行,在不同的場景下配器和音效都有所變化,就像一條命運的繩索貫穿全片。隨著劇情的發展,配樂高潮迭起。著實令人難忘。

▼薩拉班德主題-亨德爾

《大開眼戒》

影片開頭就響起了蕭士塔高維奇爵士組曲中的《第二圓舞曲》,使得觀眾心中陣陣暗湧。在上世紀二十年的蘇聯,社會把爵士樂視為資產階級的「靡靡之音」,是禁忌的。而當時一向沉鬱的蕭士塔高維奇卻對爵士樂深深著迷,並寫出了著名的《爵士組曲》。其實雖名為爵士組曲,卻並非爵士風格,更像是一種致敬吧。

▼爵士組曲 第二圓舞曲-蕭士塔高維奇

該作品被運用在諸多電影中,比如《蝙蝠俠大戰超人》、《我的英格蘭》、《鳥瞰德國》、《女性癮者》、《變向》等。可謂導演們炙手可熱的不二之選,足見它的魅力所在。

最後,以歐洲當紅小提琴家率領管弦樂隊演奏的《第二圓舞曲》作結。

古典音樂浩瀚如海,不論是對於導演本身還是觀眾,都是一種啟示。如果把電影比作一根導線,劇情是電流,那麼音樂一定是推著電影走的電壓,這樣才使得一部影片能夠發熱發光。

相關焦點

  • 昆汀·塔倫蒂諾與他的暴力美學
    美國的「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中,動作設計、畫面色彩以及音樂音響上不同的表現手法體現了電影中暴力美學的魅力,所展現的藝術是那樣的深刻和富有感染力,其暴力鏡頭與誇張的表現手法也滿足了許多觀眾的觀影需求,是藝術與商業的完美融合 。為什麼許多電影熱愛暴力?
  • Animenz:當古典音樂遇上動漫
    連接古典與動漫、遊走於黑白琴鍵的靈活手指,將動漫裡的美妙音樂化為一個個音符的神奇之手,他就是世界動漫鋼琴改編「第一人」。當古典音樂遇上動漫,擦出了Animenz這樣的火花,為古典音樂界吹來一陣清新的微風。他6歲開始學習鋼琴,師從德國當地的鋼琴老師Kramer先生。樂曲過耳不忘,這種能力的概率是萬中之一。
  • 當電影遇上古典音樂
    別以為古典音樂總是莫測高深遙不可及其實
  • 從《殺死比爾》和《被解救的姜戈》,淺析電影中「暴力美學」
    先來了解下暴力美學的定義,知其根本才能更好的深入,關於暴力美學,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從表面上來看,暴力美學可以分為「暴力」和「美學」這兩個詞的結合體。,還是對人類心靈深處本能的釋放,最主要的還是:當觀眾觀看完帶有「暴力美學」的電影時,能引起大眾對於暴力的思考,或者說對暴力行為的反思,這才是暴力美學存在的最主要目的。
  • 【當古典遇上古巴】克拉茲兄弟&古巴打擊樂團專輯
    他們的足跡遍及全球,深受廣大樂迷喜愛,超高人氣再加上SONY唱片公司強力行銷,將他們的改編作品搬上大銀幕,在好萊塢大片「落日殺神」、「全民情聖」裡都可以聽到他們創作的電影配樂,知名度更上層樓!這張專輯中澳洲國寶級管樂大師James Morrison用小號和長號的傾力助演也是一大亮點。
  • 史上經典暴力美學丨電影推薦:五部暴力美學電影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英雄本色(劇情 / 動作 / 犯罪)作為少數國產優秀暴力美學電影之一,影片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炫技,動作簡單但是純粹,拍攝於最好的港片年代,警匪片裡難得的作者電影。
  • 絕美至死,暴力至上 暴力美學電影推薦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開始流行,延續至今,此詞有了它約定俗成的特定含義:指電影中針展現對暴力而來的形式主義美學,導演通過發掘在槍戰、武打動作、殺戮或其他暴力場面中的特殊美感展現不同的暴力,並將這種形式美感發揮到美麗炫目的程度。此外,導演還會刻意以暴力、血腥的鏡頭或者場景來營造一種令人刺激難受的視覺效果。
  • 賭注生命的遊戲【淺析導演深作欣二作品中的暴力美學】
    電影將殺人的血腥場面,與交響樂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衝突,體現了一種暴力美學。三次廣播時都選用古典樂曲。       第1次放送,選用一首進行曲。曲風慷慨激昂,歡騰熱烈的,是這場遊戲的一首戰歌,意在激勵同學們堅持戰鬥到最後。
  • 西方音樂美學研究的新景觀 ——《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書評
    2019年,由宋瑾教授主編的《西方現代音樂美學》[2](以下簡稱:《現代美學》)出版,該書曾受到當時還在世的於先生的殷切關懷。在重新梳理《導論》有關理論的基礎之上,還加入了一些新的美學觀念,如:「西方現代音樂表演美學」、「新方法論的音樂美學」、「分析哲學的音樂美學」、「實用主義音樂美學」和「教育哲學的音樂美學」等。
  • 吳宇森 | 浪漫式「暴力美學」
    在吳宇森的電影中將「暴力美學」展現的近乎完美,讓暴力展現電影的美,通過美來重新定義暴力。黑幫大哥,殺手,槍,教堂,白鴿,兄弟,親情都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語言。吳宇森讓含有大量的暴力元素的電影進行一種個性化的修復,這種修復是一種加入了東方情懷和浪漫的電影表達。繼承了東方的美學傳統,暴力場面的動作美,鏡頭美,以及情懷的滲入,讓他電影呈現出高度的暴力之美。
  • 當《銀翼殺手》遇上他的祖師爺,盤點庫布裡克電影中古典音樂大串燒!
    古典音樂運用:貝多芬 - 《第九交響曲「合唱」》《威廉·退爾序曲》《「威儀堂堂」進行曲》《雀賊》等✩這部影片可謂是庫布裡克古典音樂配樂的集大成之作。事實上《發條橙》是庫布裡克真正開始反用古典音樂的開始。
  • 不止是電影,暴力美學還頻繁出沒於時尚和藝術領域
    其實,不止是影視行業,不少時尚設計師和藝術家也洞察到暴力美學的受歡迎程度,將其收入囊中,為其所用。 暴力美學發展史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暴力美學,並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
  • 最煽情也是最暴力,昆汀暴力美學的極限:《被解救的姜戈》
    我喜歡昆汀,一方面是因為他獨特的暴力美學,足夠大膽,而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足夠接地氣。和他的電影一樣,昆汀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隱藏自己的人,他對於喜歡的人和事都會毫不猶豫的去接觸,而昆汀甚至公然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中說出來&34;兩個字,可見他是多麼的真實。
  • 當代西方新音樂學背景下的音樂美學(三)——《西方新音樂學背景下的音樂美學》緒論
    在結論中推理出布洛赫對音樂藝術所持的美學觀點,即音樂藝術是現實性和幻想性的精神獲取,音樂作品反映生活世界的經驗,並提出改變現存世界的可能性,音樂是聯結真實與理想完美世界的中介。新音樂學的研究傾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我國音樂美學界也有一些研究,比如:借鑑價值論、結構主義、比較文學、接受美學、現象學、闡釋學等西方哲學和文學理論,以新的視角,用新的方法研究音樂美學的有關問題。
  • 昆汀手下非常文藝的暴力美學作品,竟是西部動作片
    影片秉承昆汀以往的美學風格,在簡單敘事的過程中還不忘藉助血腥與幽默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調侃有趣的音樂營造了濃厚的戰鬥感,將西部牛仔的那種活力以及賞金獵人的殘忍結合起來,再加上歷史背景的烘託,使整部電影顯得無與倫比的美麗。昆汀·塔倫蒂諾是暴力美學最前沿的代表人物,他的《殺死比爾》更是家喻戶曉。
  • 以《英雄本色》為例,淺析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
    這部電影的成功,不得不從暴力美學開始說起,接下來我將從暴力美學的概念,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以及暴力美學運用給我們的啟示這幾個點逐一展開論述。一、什麼是暴力美學?暴力美學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暴力美學主要是在感官上,使暴力以美學的方式呈現,詩意的畫面,甚至幻想中的鏡頭來表現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為。觀賞者本身往往驚嘆於藝術化的表現形式,無法對內容產生具體的不舒適感。
  • 《獸兵衛忍風帖》暴力向的東方美學
    除了能在畫風上看出這是一部很老的片子,它的內容與美學風格無疑是超時代的。家國情懷、俠客風範、暗裡藏刀以及那個亂世卑微的不敢說出口的愛戀,短短的九十分鐘,導演毫不拖泥帶水地給我們講述清楚了。美女化蛇,通電殺人,斷頭重生,隱身術,在感嘆日本忍術變幻莫測的同時,還能從刀光劍影中看到幾分中國傳統武俠的行雲流水,剛柔並濟。
  • 淺談遊戲中的暴力美學
    概念暴力美學的概念起源於美國,成熟於香港。我們舉幾個比較實際的例子來簡單說明一下,何為暴力的美學?看過昆汀導演作品的人們應該不難理解電子遊戲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能夠與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與題材相容,而這其中自然也就少不了暴力美學的存在,但也不是說任何遊戲都能與暴力美學沾上邊。
  • 這就是典型「昆汀式」暴力美學電影
    不過,在我眼中,有一個導演的暴力美學是貫穿始終的,這就是他的風格,別無其他。在暴力美學大師中,他可以稱得上是鼻祖了。這個大師就是昆汀.塔倫蒂諾。 無論從看熱鬧的角度,還是從看專業的角度,昆汀.塔倫蒂諾的作品總能給人以不同程度的滿足。他才華橫溢,各種電影語言和電影類型統統熟稔於心,卻又從來不被任何條條框框所束縛住手腳。他的作品從來不會完美,從來都帶著分明的稜角。
  • 《亡命駕駛》的暴力美學
    整場電梯內部的戲沒有臺詞,但浪漫有張力,隨後的暴力也有了美,那個吻更是讓人停止了呼吸,實在是完美。他,是瑞恩.高斯林,我們的高司令。她,是凱瑞.穆裡根,標準的英倫範美女。這是電影《Drive》(譯名亡命駕駛)中我覺得最高潮的一段。電影講述了具有多面身份的高司令深居簡出,愛上了一個有夫之婦的鄰居,為她亡命天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