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達因的【推理小說二十條守則】與名偵探菲洛·萬斯

2021-03-04 散漫圖書館

範·達因 Van Dine,又譯凡迪恩,

美國黃金時代的發起者。

和埃勒裡·奎因、雷克斯·斯託特

並稱為「美國古典偵探小說三大家」。

他筆下的名偵探菲洛·萬斯(Philo Vance)

是美國文學史上三大名偵探之一。

另外兩位是埃勒裡·奎因和尼祿·烏爾夫。

範·達因的【推理小說二十條守則】

必須讓讀者擁有和偵探平等的機會解謎,所有線索都必須交代清楚。除兇手對偵探所玩弄的必要犯罪技巧之外,不該刻意欺騙或以不正當的詭計愚弄讀者。不可在故事中添加愛情成分,以免非理性的情緒幹擾純粹理性的推演。偵探本人或警方搜查人員不可搖身變為兇手。控告兇手,必須通過邏輯推理,不可假借意外。推理小說必須有偵探,偵探不偵查案情就不能稱之為偵探。推理小說中通常會出現屍體,屍體所顯露的疑點愈多愈妙。破案只能通過合乎自然的方法。偵探只能有一名。兇手必須是小說中多少有點分量的角色才行。那些做僕人的,不可被選為兇手。因為這樣的兇手太明顯了。就算是連續殺人命案,兇手也只能有一名。當然,兇手可以有共犯或共謀。推理小說中,最好不要有秘密組織、幫會或黑手黨之類的犯罪團體,否則作者等於在寫冒險小說或間諜小說。殺人手法和破案手法必須合理且科學。謎題真相必須明晰有條理,可讓有銳利洞察之眼的讀者看穿。過長的敘述性文字,微妙的人物分析,過度的氣氛營造或是在一些旁枝末節上玩弄文字,都不應該出現在推理小說裡。不可讓職業性罪犯負擔推理小說中的犯罪責任。在推理小說裡,犯罪事件到最後絕不能變成意外或以自殺收場,這種虎頭蛇尾的結局,等於是對讀者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大玩笑。推理小說裡的犯罪動機都是個人的。以下列出幾項常用的方法(順便也把我這些規定湊個整數),這些方法都已經被用爛了。一個懂得自重的推理小說家通常都不會再次使用,因為所有的推理小說迷對於這幾種方式都再熟悉不過了。誰要是用了它就等於是承認自己的愚昧和缺乏創意。

(20.A)把案發現場所留下的菸頭,和嫌疑犯所抽的香菸品牌做比較,藉此找出兇手。(20.B)假裝受害者的鬼魂顯靈,嚇得兇手自己招認。(20.C)偽造指紋。(20.D)用假人來製造不在場證明。(20.E)因為狗不吠,表示闖入者是熟人。(20.F)一個無辜的人被認定是兇手,結果原來他是兇手的孿生兄弟(或姊妹),或是長相極為酷似的親戚。(20.G)用針筒注射或是在飲料中放入迷藥。(20.H)警察破門進入一間上鎖的房間之後,謀殺才真正開始。(20.I)用相關字來測試是否有罪。(20.J)使用密碼或密語,最後被偵探識破。

01  菲洛·萬斯(Philo Vance)第1案

The Benson Murder Case

《班森殺人事件》

(班森謀殺案)

1926年作品

範·達因(Van Dine)的處女作。

名偵探 菲洛·萬斯(Philo Vance)的首次華麗登場。

故事講述班森被殺,

嫌疑人有六位,

每個人背後都隱瞞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萬斯用自己的方法從中推理出了兇手。

萬斯所用的破案手法是犯罪心理。

根據一個命案的犯罪手法,

作風去推測出兇手的性格,行為特徵。

再以此為依據尋找出兇手。

用這個方法,六位嫌疑人當中

其實只有一位符合推理出的兇手性格。

所以找出兇手就不難了。

萬斯那在沒有任何實質證據的情況下,

布局迷惑兇手,使之疏於防範。

再攻其不備令他現身的做法,

讓人眼前一亮。

至於書中警察的無能

和檢察官的喋喋不休,

就權當襯託了。 

有些對本書的介紹有點亂來,不可信。

萬斯並沒有5分鐘破案。

也不是每個嫌疑人都不為自己辯解。

也只有一個白痴自動投案。

總之,這是第一本

以心理角度去破案的推理名作。

本書出過很多版本。

《謀殺名單》《死亡名單》

《撒旦的黑名單》都是同一本書。

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    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本

《金絲雀殺人事件》

(金絲雀謀殺案)

1927年作品

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本

故事講述了一個交際花在自家中死亡。

然而現場卻被明顯地布置成搶劫殺人案,

並且是一個密室。

由於萬斯的堅持,

警察和檢察官才認定

這是一宗蓄意謀殺案

並對死者身邊的男性展開調查。

每個男人背後

都似乎隱藏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每個人都碰巧

在案發的時候在現場出現過。

到底在這5個男人中,

誰才是真正的兇手?

吸取第一個案件的經驗,

在看這一本的時候,

可以從心理角度去思考這個案件。

果然,不久就可以在書中鎖定一個

能冷靜,細緻地策劃這場謀殺的人物。

其實兇手一定是個心理很強大的人。

而符合這一特徵的人只有一個。

本來可以使這個故事早點結案。

可惜兇手的犯案手法到最後才被識破。

可惜涉案的五個男人都與死者糾纏過多,

混淆了萬斯的視線。

本書出過很多版本。

《嫌疑人X的指紋》《魔鬼的誘惑》

《致命誘惑》都是同一本書。

 

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    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本

《格林家殺人事件》

(格林老宅謀殺案)

1928年作品

被喻為十大推理小說之一。

也可以翻譯成《格林家族血案》。

故事關於一個變態的家族:格林家族。

從一個殺人案件開始,

格林家族的成員陸續被殺。

一個又一個恐怖案件上演,

警方卻束手無策。

其實讀者看到中間,

應該已經推測得到兇手是誰,

但是卻想不到作案手法,

也苦無對證。

範·達因前兩本辛苦建立的

犯罪心理學理論,

到這一本卻沒有用上。

這次他到最後才揭露出兇手的真面目。

由於這次是一連串的殺人事件,

所以前兩案只用了一周破案,

這次卻用了五周。

之後很多大作家都寫過關於瘋狂的家族。

除了這次範·達因的《格林家殺人事件》,

還有奎因的名作《Y的悲劇》等。

本書出過很多版本。

《死神來了》《死亡遊戲》都是同一本書。

 

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版本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本

《主教殺人事件》

(主教謀殺案)

1929年作品

很好看的一本。

覺得有超越《格林家殺人事件》。

故事講述紐約接二連三地發生兇殺案件,

報紙都收到匿名信件,

稱謀殺與鵝媽媽的童謠有關。

與童謠裡面同名,或者諧音相同的人

都離奇死亡。

而兇手則自稱為主教。

其實兇殺都在迪拉特一家附近發生,

然而與此相關的人員裡面卻找不出兇手。

直到連萬斯以為的兇手都自殺了,

案件更變得更撲所迷離。

這時兇手再次出動,

萬斯能及時拯救出無辜的性命嗎?

小編是直到最後才發現兇手的真面目。

在看到2/3的時候,

一度以為自己找到了兇手。

但最後才發現跟書中其他人物一樣,

被矇騙到了最後。

同樣是一連串的殺人事件,

這次用了3個多星期。

如果用萬斯的心理推論,

這次恐怕就有幾個人符合性格特徵了,

所以鎖定兇手比較難。

但是為什麼要把所有兇殺設計在附近?

恐怕現實生活中就不會這樣了。

之後很多大作家都寫過關於鵝媽媽童謠殺人。

除了這次範·達因的《主教殺人事件》,

還有阿加莎的名作《無人生還》等。

本書出過很多版本。

《黑色主教的殺人事件》《上帝的救贖》

都是同一本書。


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      金城出版社 2011年版本

相關焦點

  • 5分鐘,揭秘《唐人街探案2》隱藏的推理彩蛋
    他是世界上體重最重的名偵探,每天除了大吃大喝玩小花以外無所事事。他的作者雷克斯·斯託特號稱智商最高的推理小說家,但這個完全無法考證,聽上去就和吹牛逼沒兩樣。離拜佐爾·威靈很近很近,相隔不超過三條街的地方,住著菲洛·萬斯。菲洛·萬斯是真正意義上的紐約偵探鼻祖,幾乎所有後輩都在拿他作楷模。菲洛·萬斯的創作者範·達因基本上就等於美國的柯南·道爾,從美國到英國到日本,幾乎每個推理小說家都或多或少都受到過他的影響,尤其是艾勒裡·奎因。
  • 謀殺與創造之時: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
    美國推理小說之父。在病床上通讀 2000 本推理小說的經歷激發了他的創作欲望,康復後開始寫作。他的第一部偵探小說是《本森謀殺案》(1926),書中偵探菲格·萬斯首次登場。之後範·達因又寫了十幾部以他為主人公的偵探小說。其中《主教殺人案》和《格林老宅謀殺案》堪稱古典偵探小說的傑作。與福爾摩斯那種在地板上來回地爬著尋找物證的的歸納推理相對照,他更重視罪犯的心理和動機,主張以心理分析為中心的分析推理法。
  • 經典推介 | 世界十大推理小說及其簡介評析
    從杜邦、福爾摩斯、亞森羅蘋等超人型名探以來,許多讀者對於「小說的前大部份充滿著一大堆繁瑣、支離破碎、沉悶的龐雜線索,最後再由名偵探一針見血地指出破案關鍵,真兇於是落網」這類公式化劇情已感疲乏,原因是名偵探固然令人崇拜,其智力與一般讀者畢竟相差太過遙遠,難免有神化的感覺,太不真實。  反觀在現實世界中,刑警們不屈不撓、抽絲剝繭的辦案精神,卻可以給讀者真切的感覺。
  • 編劇乾貨||推理小說套路大解密
    任何事物興起之後,總會有閒的蛋疼的人來定下各種規則,20世紀初的推理小說當然也不例外。可惜,定下這些條條框框的人卻都不是什麼一流作家,而且當時的一流作家也根本不鳥他們的這些鳥規則,後世作家更是嗤之以鼻。於是,這些規則便作為單獨的作品流傳了下來,主要貢獻就是讓別人吐槽。今天主要吐槽兩個,一是隆納德·諾克斯提出的《推理小說十誡》,二是範·達因的《範達因二十則》。
  • 讀無用書|東野圭吾與《名偵探的守則》
    下面的回答一看就是老推理愛好者了👇「寫人性比不過法月綸太郎,論文筆比不過連城三紀彥,敘詭和本格一大票人都秒殺他,社會派還有松本清張、森村誠一這些大佬」「東野作為一個商業作家完全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你跟一個推理小說愛好者聊天三句話離不開東野圭吾,相信我,對方的表情一定是emmm
  • 壹度十月·十分鐘推理小說史
    偵探和推理:「偵探」一詞最初被用來特指美國人埃德加·愛倫·坡創造的這種文體,在歐美一直沿用至今。19世紀末偵探小說流入日本,二戰後日本創造出了「推理」這個詞,用以特指日本人創作的偵探小說。20世紀末,日本成為了無可爭議的世界推理文化中心,推理小說一詞也取代了偵探小說。愛倫·坡認為,推理小說應具有三個最基本的元素:偵探、謎和推理。但隨著推理文化的發展,推理小說一詞的外延已經被擴大了許多。  第 二 部 分  推理小說極簡史-歐美篇
  • 什麼是本格派推理?「日本推理小說之神」為你解答!
    △ 柯南·道爾作家甲賀三郎看了亂步的偵探小說,認為跟美國的完全不同,稱此為「變格」——特殊的、變化的偵探小說。島田:我們又不得不回到推理的歷史。坡和柯南·道爾可以被稱作「本格」,另一方面,範·達因、阿加莎·克裡斯蒂也可以被稱作「本格」。儘管如此,坡的本格與範·達因的本格卻明顯是不同的類別。坡在作品中引入了最新的科學理論,給現場的奇異現象以合理的解釋。柯南·道爾也繼承了這一點,他筆下的福爾摩斯是個科學家,在現場採集指紋、血液等進行科學檢驗。
  • 【第396期|《名偵探的守則》隨感】
    這位著名推理小說家用12個荒誕的故事把讀者的推理衝的七零八落。堪稱本格最瘋之作。主角名為天下一大五郎,看名字就是名偵探。此作名義上是一部本格推理小說(即觀眾與書中偵探所獲線索相同),實則處處在打本格偵探的臉,並沒有明確說是哪位小學生。書中名偵探帶我們走過12個離奇古怪的案件,只是每個事件謎底都出乎我等意料,並非犯罪者手段多麼高明,而是或許這世上本就沒有這種犯罪者。
  • 本格推理劇本的守則
    摘自於東野圭吾《名偵探的守則下篇》推理小課堂本格推理,又被稱為古典推理或者正統推理,它指的就是以解謎為核心的古典派。和注重故事與寫實的社會派不同,本格推理強調邏輯至上的推理解謎,通常以耐人尋味的情節與驚豔離奇的詭計為名。在劇本殺中,最常見的就是密室殺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無人生還孤島模式。注重公平與理性邏輯,同樣也是本類型推理的一大特徵。
  • 推薦那些超棒的偵探小說!!!!
    早期歐美推理小說1.《摩格街謀殺案》——愛倫·坡——偵探小說的鼻祖2.
  • 看偵探小說,喜歡日式推理的「詭計多端」?還是愛情夢想的迷思?
    雖然與甲賀三朗、大下宇陀兒並稱為戰前偵探小說三大巨星,「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的名字在中國更名聲鶴立。不僅他的作品受到日式推理迷的追捧,連風靡幾十年的名偵探柯南的姓名,也在向江戶川亂步致敬,柯南取自英國偵探小說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加上江戶川這個姓氏。
  • 曾不被認可的「推理小說之神」島田庄司,是如何高產又高質地創作的?(內含贈書名單)
    A:推理小說的靈感啊,這個問題我經常被問到,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不過對於想要寫推理小說的人,我有一些小建議,寫推理小說中的詭計部分和寫小說情節的部分,運用的是腦部不同的能力,最好不要同時想。 和這兩個階梯最近接觸的就是「本格推理小說」,利用科學發展將切實發生的解開這種小說就叫推理小說。 中國現在的科學發展非常迅速,在數學奧林匹克比賽中也取得優秀,我覺得在中國肯定會有很多非常適合、非常善於創作推理小說的人才。
  • 西方偵探害怕中國人,原因竟和韋小寶的「化屍粉」有關?
    在大家輩出的同時,推理小說的理論建設也在日趨完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隆納德·諾克斯提出的推理小說「十誡」與範·達因提出的推理小說「二十法則」。正如範·達因所言,推理小說實質上是一場智力競賽,需要保證偵探與罪犯之間的公平性。
  • 許樂 洛雨菲小說(許樂 洛雨菲)最新章節列表
    至尊女婿_許樂 洛雨菲_連載中_免費小說,【獨家小說】許樂 洛雨菲_全集完結_免費在線,至尊女婿小說 主角:許樂 洛雨菲 全文完整在線讀
  • 洛說|推理之絆 本格派推理作家推薦——綾辻行人
    安徽農業大學搜尋引擎本格派,一個推理小說流派,又叫古典派。小說以解謎為主,嚴格遵守諾克斯公平性守則。
  • 東野圭吾冷門作品——另類的東叔(內含推理小說套路)
    東野圭吾的作品以推理小說為主,而推理小說就無可避免的帶有著一絲悲傷的色彩和壓抑的氛圍。但是東野圭吾不只會寫「冷酷」的文章,有的時候,看他的書也會讓我捧腹大笑。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東野圭吾冷門到另類的作品。1.
  • 把熱門推理劇看了一遍,我們找到了大偵探們無法戀愛的根源|專欄
    範達因在《推理小說二十條守則》中說到:「不可在故事中添加愛情成分,以免非理性的情緒幹擾純粹理性的推演。我們要的是將兇手送上正義的法庭,而不是將一對苦戀的情侶送上婚姻的聖壇。」 這條寫作戒律被許多偵探小說家視為金科玉律。
  • 《千面人》:日本推理史上,名偵探與怪盜的首次智慧對決
    《千面人》,又名《怪人二十面相》,是他的第一本為青少年寫的一部驚險偵探小說,深受青少年歡迎,並多次被改編後拍成電影、電視連續片,風靡全日本。書中講述了日本大偵探明智小五郎及其著名少年助手小林芳雄,與使整個東京城都為之心驚膽戰的怪盜「二十面相」,展開了一場鬥智鬥勇、充滿刀光劍影的大搏鬥的故事,在日本家喩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