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被關押後,這位奉軍將領曾警告蔣介石:你若敢動他,我就敢動你!

2020-12-24 騰訊網

皇姑屯事件發生之後,少帥張學良就接替了東北軍。手握幾十萬東北軍的少帥張學良,在國內的地位舉足輕重,這也是為何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之後,敢於下令殺害楊虎城,卻始終「寬待」張學良的原因。東北軍中對張學良忠心耿耿的大有人在,並且張作霖雖已去世,但是他的影響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當時選擇不顧眾人反對,一定要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的張學良,一是明白蔣介石不會如此輕易地讓這件事情過去,二是念及從前兩人的兄弟之情。中原大戰,蔣介石能夠成為最終的贏家,少不了手握幾十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出兵相助,當時的蔣介石與張學良稱兄道弟,仿佛是世界上最為親密的戰友。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意識到自己不抵抗政策的失誤,但是已經造成的損失無法挽回,只能夠盡力保住自己國家的疆土。事實上國內兩黨都明白,只有聯合起來對抗日本軍隊,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捍衛自己的國家。實際上沒有人能夠保證一生都不犯錯誤,對於此段歷史,後世人應該銘記於心,而不是對於決策者多有詬病。

發動西安事變,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希望兩黨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本。只是張學良拒絕楊虎城殺害蔣介石的提議之時,應該就能夠想到自己日後的處境。但是已經騎虎難下,他也只能夠硬著頭皮面對這一切。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所以即便是曾經的結拜之交,蔣介石也對張學良起過殺心,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但是依舊將張學良軟禁在自己的監視範圍之內。

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期間,蔣介石曾為了安撫幾十萬的東北軍,特地準許東北軍的六位將軍前來探望張學良,當時張學良對自己的六位將軍說,只要他們掌握好東北軍,那麼他的人身安全,基本就不會受到影響。在此次的探視過後,蔣介石特意與這六位將軍見面,其中一個叫霍守義的將軍便說了這麼一句話:「副司令的安全能有保障,我帶的部隊才不至於出問題,否則,我的部隊就靠不住。

這句話無疑是在告訴蔣介石,他務必保證張學良的人身安全,否則別人手中的兵他管不著,但是他自己手中的兵,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張學良絕對信任霍守義,而霍守義也絕對忠於張學良。只是失去了首領的東北軍,分崩離析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後來在主戰主和的問題之上,曾經強大的20萬東北軍也開始「自相殘殺」,拯救少帥張學良,也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實際上蔣介石和張學良兩人,後世人也無法站在絕對公正的角度去評述究竟誰對誰錯,只是歷史已經成為歷史,對於歷史中的人物,後世人再多苛責也無濟於事。

相關焦點

  • 張學良被軟禁後,有人竟然警告蔣介石:你若動他,我就動你!
    當時為了國內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後蔣介石對張學良恨之入骨,甚至想要把他處決,兩人之前本來是很好的朋友,因為這件事蔣介石多年後仍然難以釋懷
  • 張學良被軟禁後,一人警告並威脅蔣介石:你敢動他,我就弄你!
    在他得知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霍守義曾多次想去營救張學良,不過苦於張學良在蔣介石手中怕其有生命危險,所以一直按兵不動。 有一次,經過蔣介石特別批准的六名東北軍高級將領在溪口見到了張學良。東北軍都擔心少帥的安危,然而少帥卻說:「放心,只要有你們在,那蔣介石就不敢輕易動我。」
  • 張學良被軟禁後,此人對蔣介石說:你敢動他,我就弄你!
    張學良作為新一代東北軍的領軍者,手下精兵強將自然很多,而霍守義就是其中一人。霍守義是東北軍的一名將領,畢業後,張學良將他送回了東北繼續學習,霍守義的博學和才智,經常得到張學良的認可和讚賞,因此,他一直記著張學良對自己的恩情。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遭到軟禁,雖然很想營救,但實力並不允許。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一,民族大義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東北軍如王以哲、于學忠等部分高級將領深明大義,不願意與南京政府直接對立,從而打起內戰。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是戰是和,本就分歧很大,這次兵變事件一發生,兩個派系變得水火不容,更難在如何解救張學良一事上達成一致。三,部隊不團結,高級將領各懷心思東北軍最初是以張作霖為核心的奉系軍閥部隊,張學良接手後,延續了奉軍時期的特點。
  • 王亞樵欲除掉張學良,杜月笙放狠話:你若敢動他,我必掃平斧頭幫
    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是千夫所指的「罪人」了,雖然他是奉行蔣介石的命令,才下令東北軍不抵抗的,但這並不是理由,張學良對東北有很大的自治權,換句話說,張學良和蔣介石並不是職業經理人和老闆的關係
  • 被囚禁21年後見面,張學良一點恨意都沒,只因蔣介石說了這六個字
    筆者認為除了張學良之外,應該沒有人敢稱第一。民國時期,有許多人看老蔣不順眼,但真正能對老蔣動刀動槍的,只有張學良一人。老蔣和張學良以前是兄弟,但自從張學良對老蔣進行了兵諫之後。而老蔣和張學良的情分也大減。這種兵諫事件因發生在西安,故又稱西安事變。由於當時中國革命仍需要老蔣的國民黨出錢出力,所以這個問題最終得以和平解決。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事變剛剛發生時,國民黨內部一片混亂,宋美齡、宋子文等人如喪考妣,而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則蠢蠢欲動,何應欽更是召集一大批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領,到他的何公館內密會,史稱「白衣誓師」,也就是效仿三國時期諸葛亮給劉備出的主意,欲以漢獻帝被害為藉口,讓劉備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
  • 張學良:你囚禁了我半輩子!蔣介石:你一年花銷夠我養活一個團
    蔣介石1949年前不殺張學良是因為東北軍是東北軍是中國第二大軍事集團,需要用張來威脅東北軍聽命,判刑是需要,名義赦免然後交蔣管教也是需要,1949年後是因為我兔有更多人質無論是被俘將領還是留下的其他人員,殺協犯楊虎城是為了洩憤和展示敢殺人質,但不能一開始把主要人質殺了,不然人就不怕了,意思讓我兔在一些事情上別太過,做事前想想,這就決定了張學良不會死。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報復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由此可見蔣介石政治手腕之高超了,可以說,在這種權勢陰謀當中,蔣介石一生幾乎沒有輸過,只有一次意外。那就是被他的「義弟」張學良給「坑」了一把,1934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軟禁了躁動的蔣介石,逼蔣抗日,讓當時的蔣介石顏面大失。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張學良也被蔣介石抓了起來。
  • 北伐軍要求20萬奉軍全部到關內整編,後來為何同意東北一切照舊
    ▲張作霖被炸專列1928年6月21日,在張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半個月後,東北奉系軍閥終於對外公布了他的死訊。在這半個月裡,儘管日本關東軍屢次試探,在瀋陽城外組織了1萬8千人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還在報紙上大肆報導張學良、張作相和楊宇霆等人爭權內鬥的新聞,試圖藉此擾亂東北局面。
  • 張作霖、張學良父子 世無英雄
    1903年後,八國聯軍事平,東北基層政權逐漸恢復功能,保衛團的市場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張作霖在兩位當地士紳的擔保下,接受新民知府增韞收編,加入巡防營序列,屬地方武裝,正式取得合法身份。張作霖在巡防營任上的最大成就,是內蒙古剿匪。千裡草原,匪幫行蹤飄忽,追剿難度相當大。傳說中,有一位江湖大俠,為報張作霖早年的深恩,打入匪幫臥底,欲助張破敵。但不久,他的身份被識破,死於非命。
  • 張學良吃喝x賭抽大煙,為何能活到101歲?學者:這得感謝蔣介石
    幼時張學良雖然生活的非常艱苦,但不久後他的父親張作霖便從保安團團上混到了東北最大的軍閥,整個東北三省無人不知曉他,他成了一地之王。同時年小的張學良也因是大軍閥的兒子,日子變得好了起來,別說住豪宅、頓頓山珍海味,在他父親那麼大的官位下,真的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受張作霖影響,張學良也開始從事軍事。
  • 文藝局 電視劇《少帥》:現在的官二代,跟張學良沒法比
    晚年,張學良告訴歷史學家唐德剛,那時到「中央」開會,自己盡做打油詩:「少活三十年,座位下三排;沒前我不怕,屁味實難聞!」按照蔣介石的規矩,座次根據年齡安排,六十幾歲的坐頭一排,張學良坐最後。「你想想現在二十多歲的男孩,還撒嬌吃奶呢。現在的富二代、官二代,跟張學良沒法比。不是錢沒法比,是位置和擔當的責任沒法比。中華民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授上將銜。蔣介石是上將,他也是上將。
  • 「奉軍輔帥」張作相,秘密送兒子參加紅軍,後成為八路軍司令員
    而這期間,東北軍群龍無首,奉軍「老派」將領都希望張作相上臺主持奉天軍政大事;「新派」將領則希望少帥張學良上臺。究竟該由誰來主政,一時間爭論不休。如果按資歷、聲望和人脈來說,張作相無疑是最佳的人選,況且他一直以來都還有「輔帥」之稱,因此張作霖死後,理應由他來主政東北。
  •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想置蔣介石於死地,為什麼蔣後來不處罰他?
    這引起了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不滿,於是他們扣押蔣校長,實行兵諫,最終導致了西安事變。這是蔣校長一生中比較狼狽的一次,所以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親自送他會南京的張學良遭到了軟禁,可以說張學良的後半生基本上是在軟禁中度過的。楊虎城被迫去職出國考察,全面抗戰爆發後,回國參戰被蔣校長給抓住,解放前夕遭到殺害。
  • 楊宇霆為啥一直看不起張學良?他真要謀反嗎?
    入學後,啟蒙老師高先生發現他聰穎過人,刻苦好學,有過目成誦之才,怕誤了他的前程,隨將其介紹到鐵嶺縣張秀才那裡就讀。楊宇霆16歲便考中秀才。廢科舉後,由堂兄資助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在日本學習期間,常和於珍(後任東北軍將軍)、邢士廉(後任東北軍師長)、熙洽(後任東北軍吉林駐軍參謀長)一起談論國事,與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也有書信來往。回國後即步入軍界,由排長、連長,很快晉升為軍械廠廠長。
  • 張學良為什麼發動西安事變?起因於蔣介石的一句話
    但是,這一震驚中外的大事件的爆發,在具體細節上,據張學良晚年回憶,又是起因於蔣介石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什麼呢? 首先得說說日軍入侵華北後,張學良和蔣介石的衝突。 面對日本滅亡中國的危險,蔣介石置外敵於不顧,仍然要張學良「剿共」。
  • 張學良為何親自送蔣介石到南京去?他後悔發動西安事變了嗎?
    張學良個人對蔣介石是非常崇拜的,他認為,蔣介石乃當今中國第一人,只有他才能救中國。晚年張學良也談到這一點。四、鞏固西安事變取得的成果西安事變和談協議有宋子文籤字,蔣介石未籤字。蔣介石同意到南京後可以同中共開展和談,合作抗日。張學良陪同老蔣回南京,有鞏固西安事變成果,督促蔣介石履行其諾言的意思。
  • 張學良改旗易幟前,土肥原向他提出一個要求,張學良一聽怒了
    為了能夠快速的掌握武器的使用要領,張作霖除了啟用大批的軍校生之外,還在東北建立了陸軍大學培養軍事將領,但是因為辦學不夠規範收效甚微,於是張作霖在執政期間還僱傭了大量的日本顧問。
  • 張學良真的是一個草包二世祖?
    真正展現張學良能力的是三年後的郭松齡倒奉事件。郭松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而且是張學良將郭松齡帶入奉軍的。隨著奉軍逐漸掌握北洋政府的實權,奉軍內部矛盾也逐漸激化,後起的郭松齡逐漸不滿張作霖賞罰不公,任人唯親的做法。 1925年11月,郭松齡以張學良名義起兵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