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發生之後,少帥張學良就接替了東北軍。手握幾十萬東北軍的少帥張學良,在國內的地位舉足輕重,這也是為何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之後,敢於下令殺害楊虎城,卻始終「寬待」張學良的原因。東北軍中對張學良忠心耿耿的大有人在,並且張作霖雖已去世,但是他的影響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當時選擇不顧眾人反對,一定要親自護送蔣介石回南京的張學良,一是明白蔣介石不會如此輕易地讓這件事情過去,二是念及從前兩人的兄弟之情。中原大戰,蔣介石能夠成為最終的贏家,少不了手握幾十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出兵相助,當時的蔣介石與張學良稱兄道弟,仿佛是世界上最為親密的戰友。
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張學良意識到自己不抵抗政策的失誤,但是已經造成的損失無法挽回,只能夠盡力保住自己國家的疆土。事實上國內兩黨都明白,只有聯合起來對抗日本軍隊,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捍衛自己的國家。實際上沒有人能夠保證一生都不犯錯誤,對於此段歷史,後世人應該銘記於心,而不是對於決策者多有詬病。
發動西安事變,目的也不過是為了希望兩黨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本。只是張學良拒絕楊虎城殺害蔣介石的提議之時,應該就能夠想到自己日後的處境。但是已經騎虎難下,他也只能夠硬著頭皮面對這一切。戰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所以即便是曾經的結拜之交,蔣介石也對張學良起過殺心,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但是依舊將張學良軟禁在自己的監視範圍之內。
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期間,蔣介石曾為了安撫幾十萬的東北軍,特地準許東北軍的六位將軍前來探望張學良,當時張學良對自己的六位將軍說,只要他們掌握好東北軍,那麼他的人身安全,基本就不會受到影響。在此次的探視過後,蔣介石特意與這六位將軍見面,其中一個叫霍守義的將軍便說了這麼一句話:「副司令的安全能有保障,我帶的部隊才不至於出問題,否則,我的部隊就靠不住。」
這句話無疑是在告訴蔣介石,他務必保證張學良的人身安全,否則別人手中的兵他管不著,但是他自己手中的兵,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張學良絕對信任霍守義,而霍守義也絕對忠於張學良。只是失去了首領的東北軍,分崩離析也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後來在主戰主和的問題之上,曾經強大的20萬東北軍也開始「自相殘殺」,拯救少帥張學良,也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實際上蔣介石和張學良兩人,後世人也無法站在絕對公正的角度去評述究竟誰對誰錯,只是歷史已經成為歷史,對於歷史中的人物,後世人再多苛責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