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的開銷
張學良曾跟將蔣介石說過一次又一次,跟他建議的唯一目地就是抗日,保家衛國保護人民,他要接受了建議立馬抗日,他會得民心,他會得到好的口碑,他個犟驢死不答應,還把敗逃怪罪別人記恨別人。
蔣介石1949年前不殺張學良是因為東北軍是東北軍是中國第二大軍事集團,需要用張來威脅東北軍聽命,判刑是需要,名義赦免然後交蔣管教也是需要,1949年後是因為我兔有更多人質無論是被俘將領還是留下的其他人員,殺協犯楊虎城是為了洩憤和展示敢殺人質,但不能一開始把主要人質殺了,不然人就不怕了,意思讓我兔在一些事情上別太過,做事前想想,這就決定了張學良不會死。
看待歷史要學會先把立場,主義,主張放一邊,就看當時的實際情況,也不要以後人的角度去看待,就站在當時的情況看。然後我們再說蔣囚禁張學良這個問題,花生米被張學良兵諫扣押在西安,這一點就夠花生米軟禁張學良到老了。的確很多人為張學良求情,讓花生米放了張,但是蔣當時在國民政府的裡就是一個獨裁者,放不放張,取決於他這個獨裁者自己。
這種事情越求情,對張學良越不利,你小子人緣還不錯啊,很得人心啊,放你那不是放虎歸山。這是對張學良的肯定和對蔣介石的否定。反而大家都不吭氣,如果碰到機會蔣介石徵詢大家意見,可以適當表達反賊當誅的意見,沒準蔣介石反而會放了張學良表示大度不計前嫌。當然也不能人人都說可殺,一個人說就行了,其他的人則表示由蔣公定奪。凡是為張學良求情的,不在乎三種人,一是不明白這個道理關心則亂的,二是有心搞死張學良的,三是出於政治目的表達態度的,那就是我兔了。
但是蔣公在囚禁張學良期間也沒虧待了他,張學良除了失去了自由,其他的在生活上可以說是比蔣介石自己都要好得多,雖說蔣介石囚禁了張學良半輩子,但蔣介石曾說張學良一年的開銷都夠他養活一個團。畢竟張學良和他也曾經結拜兄弟,好像也是師生的關係,別管蔣介石是做給世人看的還是真心實意的。
據說當時張學良的傭人就有200人,除了司機廚師這些人各司其職,甚至還有專門陪他聊天的,比如張學良喜歡明史,蔣介石立即花大價錢請來這方面的專家,就是隨蔣介石到臺灣,住的仍然是豪華別墅。
老蔣對小張的心態,那就像是長輩對待自己家族裡不成器,整天吃喝嫖賭拆白黨的後生小子一樣,痛心疾首,恨不得狠狠揍他一頓,教他好好做人。
然而心裡是清楚的:這人已經過於紈絝,長年流連歡場,不讀書不學習,不能吃苦,不愛幹正事,追求一時爽無法自拔。
你打他一頓,有用麼?
這時候最大的愛護就是圈禁了,像康熙對野性難馴的十三爺一樣,養在高牆裡,吃喝不愁,看戲聽曲,鬥雞養鳥,但是不能隨意外出,少禍害世間。
小張此人的荒唐隨性,不知所謂,你可以看看唐德剛的回憶:他一輩子臨老都不是一個嚴謹認真的人,而且對自己年輕時候的各種「豔遇」沾沾自喜,對九一八造成的災難輕描淡寫,從不知反思追悔,這樣的公子哥,能夠富貴終考,也算是最大的福分了。
如何評價張學良?
有人說以後人的角度看,錯誤估計形式,導致日軍侵佔東北也就是他父親張作霖留給他的產業,是為不孝。
中東路事變貿然與蘇俄開戰導致慘敗是為不智。
西安事變扣押結拜過的大哥花生米是為不義。
西安事變扣押當時的國家實際元首花生米是為不忠。
北洋時代坐視張作霖殺害李大釗是為不仁。
這麼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在大家眼裡成了民族英雄。
東北本身是蘇俄,日本,奉系三足鼎立的地方,日本破壞了穩定炸死了張作霖,如果張學良理智機智的話,完全可以利用蘇俄來制衡,但是,他非常昏庸的搞了「中東路事件」,這下兩邊都成了敵人,不是常凱申讓他不戰而退。
但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促成了國家統一。國家元首蔣介石下令不抵抗,張學良聽從。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促成全國團結力量一致抗日,隨後日軍全面侵華。張學良作為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我們就不說造醫院捐大學之類的無數「小」功績了。東北易幟西安事變是絕對不能黑的。
張學良發動的西安事變在當時再來說是掀起了舉國聲討的。但是他在我兔危難時刻來一出西安事變,挽救了我兔當時的形勢。所以現在我們主要對他褒揚為主,著重渲染他西安事變的事跡,卻對他失東北,失錦州,失熱河這些事情一筆帶過。
西安事變爆發時張學良面對的壓力是舉國聲討,這不假,因為當時的人民沒開天眼,但你作為後人,已經開了上帝視角,知道還有7個月日軍就要開始全面侵華了,西安事變的功績就很明顯了。如果沒有西安事變,日軍發動全面進攻時,國內還處於大規模的內戰狀態,大家還是一盤散沙,面對日寇,就算最後能夠獲勝,付出的代價肯定比大家團結一致要大得多。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就在於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同胞生命,說是大功一件絕不為過,憑藉這一歷史性功績,說張學良是民族英雄絕不為過。
評價歷史事件,當然要放在整個歷史進程中,看到底是推動歷史進步還是阻礙歷史進步。西安事變的結果是結束了大規模的內戰,大家可以一致槍口朝外,對國家民族就是大功一件,憑藉這一功績張楊二位將軍就是民族英雄,這就是民族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