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表演評論~~《傅全香的藝術魅力》

2021-02-09 舒袖飛揚

我清楚記得 1954 年傅全香在福建前線東山島上演出的情景。島上是沒有舞臺的, 我們把一些高的沙地作為舞臺, 低的地方便是觀眾的座位。那天開演後 ,忽而海風呼嘯, 大雨飄潑。可傅全香仍然感情飽滿、一絲不苟地堅持演出; 而觀眾也淋著雨一動不動地看戲, 被舞臺上的演出所吸引。事後 , 觀眾給傅全香一個評語 , 叫作 「 名演員畢竟是名演員 」。

這個評語包含著兩層意思 , 一是讚揚傅的氣質 ,一是欣賞傅的才華。 演員的氣質結合才華 , 形成她的藝術魅力。

傅全香表演的藝術魅力, 在於她身上有花旦兼青衣的功力, 而兩者結合, 渾成一體, 就形成她在表演上獨創一格的基礎。 在科班學戲時, 她的行當曾由花 旦轉為青衣, 傅全香至今尚說: 「 我師父為我確定行 當真有眼力。 」 她喜歡演性格開放一類的角色, 表演風格屬於感情奔放、動作強烈、大膽創新的戲路, 形成傅派的風格。 因而她塑造的敫桂英、祝英臺、杜十娘、三聖母、李亞仙, 直至 《紅巖》中的江姐等相當「 出格」 的藝術形象, 大都是大膽、熱情的。在我看來, 傅派的戲韻味濃鬱、感情強烈、 頗富激情, 因而它不是西湖龍井, 而是一杯祁門紅茶! 當然, 祁門紅茶也好, 西湖龍井也罷, 總之都有它自己的色、 香、 味。

相關焦點

  • 傅駿:傅全香的晚年生活
    曾寫過不少有關越劇的評論文章,如《漫談越劇男女合演問題》、《歷史人物的缺點與局限性》等,均在《文匯報》、《上海戲劇》等報刊發表。並編寫《戚雅仙表演藝術》一書,1992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18日晚因病去世,享年75歲。如今兩位大師都已離開,在今天,我們推薦傅駿老師於1997年《上海戲劇》的《老馬新途闖天下,喜看桃李滿天下——傅全香的晚年生活》一文,以此追憶兩位藝術家。
  • 評論 街頭表演藝術的管理、情理與法理
    就在上海「試水」為街頭表演發放許可證即將結束的時候,北京出臺了「軌道交通管理辦法」。該辦法中明確規定,在地鐵等軌道交通管理範圍內嚴禁賣藝乞討等行為。該辦法頒布之後,就有網友評論說:「以後再也看不到西單女孩的演出了。」在人們的習慣思維中,街頭賣藝往往同街頭乞討聯繫在一起。許建認為,在中國自古就有「打把式賣藝」的說法,人們也習慣性將街頭演出看作一種謀生手段。
  • 【文藝理論與批評】《中國文摘》與延安文藝的譯介
    HsiaFei和Wen Wei Pao的《曹禺評論美國戲劇》(Chao Yu’s Comments on U.S.A. Drama,第1卷第6期,1947年3月)介紹了曹禺美國之行對中國現代戲劇的宣傳以及曹禺對美國戲劇的評論:「只有具有大眾特色的戲劇才能吸引觀眾」。
  • 戲劇評論在戲劇藝術中的重要性與作用
    劇本只有經過導演、表演、舞臺美術……工作者的二度創作,並在舞臺上表演給觀眾欣賞,才能稱之為「戲劇作品」。因此,戲劇作品除了創作人員外,必須有觀眾參與其中。戲劇作品展現得如何?觀眾是否認可?最終需要評論家的評判和評論,戲劇作品才能完整。戲劇藝術是綜合藝術,一個完整的戲劇作品需從作家的劇本開始,經過演出者們的創作,與觀眾見面,最終經過戲劇評論家的評論,才能體現綜合性的完整的戲劇作品。
  • 體驗藝術之美 「家長公益講堂」走進語言表演藝術
    人民網訊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充分發揮國家級教育平臺示範引領作用,著力引導廣大師生和家長,體驗藝術之美,感受藝術之魂,將藝術魅力轉化為教育力量。9月26日,成功舉辦「家長公益課堂」第十講直播活動。
  • 表演藝術海報設計國際展
    此展雲集了14位世界超一流設計大師,這是如此眾多的國際設計大師首次在中國聯袂展覽,展品囊括了各位大師不同階段的一百多幅經典表演藝術海報。在中國最頂級的表演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裡展出世界級的表演藝術海報,展覽品與展覽場兩者相得益彰,這場海報視覺藝術盛宴,是人們近距離感受全球設計大師經典作品的絕佳機會,也是中國設計創意界萬眾矚目的頂級設計交流盛會。
  • 【唐彩教育】文化展現魅力 藝術綻放芳華
    2018年12月21日,第十三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如期而來,本次校園文化藝術節以「魅力智升,綻放芳華」為主題。 匯演開幕 ... 陽光學子 魅力校園魅力動人的拉丁英文話劇表演《白雪公主》《明天會更好》歌舞表演
  • 英語表演藝術
    Good morning! Today,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English performance art. 什麼是英語表演藝術呢?它是戲劇的一種,通過演員藝術、音樂、語言和舞蹈表演一個英語故事。 What is English performance art? It is a kind of drama.
  • 魅力藝術為每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聚焦「魅力藝術課堂」進行教學研究,通過說課、試講、聽課、模課、作課、聽課、評課七個環節,精心研究設計,仔細打磨,發揮教師特長,形成教學風格。切實提高教學水平,打造「魅力藝術教師」,營造「魅力藝術課堂」,切實讓「魅力藝術課堂」教學常態化。(三)做實事抓宣傳展魅力,提升藝術教師素養。藝術中心將教委、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做到紮實有效、有條不紊的進行。
  • 《讀者文摘》:積重難返還是青春再現?
    《讀者文摘》幾十年來的運作策略或許有助於幫我們預知她將來命運:到底是積重難返還是可能青春再現?廣告之痛「其實,破產保護重組只是《讀者文摘》走向衰退過程中的財務表現,她真正開始走下坡路始於上世紀末。」《讀者文摘》的忠實粉絲、財經分析師任寧認為,這幾年《讀者文摘》收入和發行量一直在下降。
  • 回眸一笑百媚生——梅蘭芳登峰造極的表演藝術
    作為「四大名旦」之首,梅蘭芳先生的每一齣戲、每一個角色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和風韻,他創立的「梅派」表演藝術體系更是獨樹一幟、博大精深,成為一個時代的巔峰。獨特的表演身段獨特的表演身段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動作莫過於「臥魚
  • 口技表演藝術的構成(說學逗唱吹)
    中國口技的表演藝術是由「說、學、逗、唱、吹」相互組合構成。(1)「說」,是以口頭語言敘述故事,主要起到連接、貫穿整個節目的作用,通常使用第三人稱「講述」來表達第一人稱的「模擬」代言,也就是「我故我,我非角色之我,我是模擬角色或人物」。此外,也可以在表演前,以敘說的形式介紹口技的歷史、發展和表演方法等,為後面表演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 中國豫劇文化,表演藝術,即興表演
    戲劇的表演藝術是一個歷史的流程,不同時期的戲劇有不同的表演,戲劇的總體是這樣,一個劇種也是這樣。豫劇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其友便藝術也在不斷發展演變,表現出階段性的特點,在不同階段顯示著各不相同的歷史形態。我認為即興隨意,追求粗簡化、生活化是清代後期豫劇藝術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的突出特點。
  • 從張雲雷的《歪唱太平歌詞》看相聲表演的互動藝術(中〉
    張雲雷的舞臺活力—從《歪唱太平歌詞》看相聲表演的互動藝術(中〉知乎ID:書生大人(2)張雲雷與粉絲之間的情感交互,已成為其舞臺互動中的默契和信任舞臺互動需要默契,也需要信任。傳統藝術之所以能夠在舞臺上熠熠生輝,並不是靠賣情懷博同情,或悲天憫人地唱衰著的悲哀,而是它所散發的魅力和風採。當有一天傳統藝術需要人們帶著可憐的眼光來接濟時,那才是傳統藝術真正死亡的時候。而張雲雷的代表節目《歪唱太平歌詞》,就讓我們就看到了傳統藝術是怎樣在現代年輕人中重新煥發光彩的。
  • 乾旦坤生——中國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
    1月21日第63期客都公開課,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教師張仕城,給大家分享了乾旦坤生的表演藝術,讓更多人了解男扮女、女扮男的社會因素,從性別置換的角度認識京劇與越劇,現場還有各種胡琴彈奏,讓聽眾感受到了京劇與越劇文化的魅力。
  • 捌拾啟夢語言表演藝術(小主持人)2021年春季班
    現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青少兒播音主持藝術廣東考級中心指定考級基地。以「開啟藝術之門,實現星光夢想」作為辦團理念,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藝術類教師隊伍。在日常教學和藝術實踐中,力求使孩子們都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青少兒播音主持課程是啟夢藝術團的金牌課程。
  • 《中國少年文摘》編輯情報站
    恩明姐姐:QQ:3533631483        郵箱:3533631483@qq.com       大家好,我是《中國少年文摘》的恩明姐姐。       美術編輯的工作,就是將文字和圖片組合整理放到電腦屏幕裡,再一揮魔法棒,電腦裡的內容就變成大家手裡的文摘了!魔力是會被消耗的,所以大米仔經常需要通過閱讀書籍、欣賞電影、品嘗美食、週遊旅行、繪製美圖等方式來補充魔力。魔力滿滿則信心滿滿,這樣大米仔才好為大家帶去越來越精彩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