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山水詩名篇,美如畫卷,古人評價:沒什麼可說的,就是好

2020-12-25 讀書燈下

立秋之後,接連幾天暴雨,成都陡然有了秋的涼意。窗外涼風習習,樹影婆娑,恍然間,王維的兩句詩來到眼前:「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不在山裡,可也有了秋意。這世間的景意,竟真的已被古人寫盡了麼?

秋來了,讀一讀王維這首山水詩名篇《山居秋暝》,感受山中清秋的愜意、美好,詩人高潔的意趣。其中頷聯兩句寫秋夜山水,月華初上,美得不染塵埃,驚豔世間千年。

空山新雨後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新雨滌盡塵埃,空山如洗;時至傍晚,山中秋意更見分明。詩以「空山」總起,讓人以為此山空無一人,但讀到後面才知,山其實並不空,有人聲喧譁的竹林,有蕩舟歸來的蓮塘,但如此一來,呈現出來的反而更是一種空明的境界。

接著兩句寫山中月下之景,短短十字,卻成為傳誦不已的經典名句,王維詩如畫的特質在這兩句詩裡體現得淋漓盡致。明月,青松,清泉,山石,四種意象,構成一幅裡很純粹美妙的深山月夜圖:一輪皎潔如洗的月從一塵不染的松林間升起,清澈明淨的泉水在石上輕快流淌。

有月華之色,有流泉之音。讀畢,令人仿佛置身於此山之中,松風吹拂而來,松音與泉聲相和,無限嚮往之。

清泉石上流

寫到此時,山裡還見不著人的蹤跡。第三聯中,人來了,只是不見其人,先聞其聲。先聽聞從竹林中隱隱約約傳來的喧譁之聲,再見到洗衣歸來的女兒們;先是荷葉掀動被小船兒分開的景入了眼,再見到歸來的人們從小船上下來。

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不禁發出感慨,春天裡的芳菲不如就任憑它暫時流走吧,如此秋山王孫自可以停留。淮南小山《 招隱士》裡有:「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意為號召隱士們不要再逗留在山中了,歸來朝堂吧。王維此二句則反用此意,認為山中自可留矣。

山居中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時刻,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相約結伴歸來,笑語歡顏映帶斜陽,這是鄉村裡日日可見的情景。竹林荷塘,青松清泉,有明淨山水有淳樸人居,自然之美與人情之美交融,這是王維筆下的「世外桃源」。

竹林

劉辰翁《王孟詩評》評之:總無可點,自是好。如此詩意,沒有什麼可說的,一個字,就是好啊。

在這初秋來臨之際,重溫這首《山居秋暝》,即使身處遠離山林之所,也頓覺身心為之一輕。

暴雨傾盆,多少人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被傾覆,也願四川盆地的座座綿延遠山,今夜都有明月,有青松,山居之人也都能過著安安穩穩的平靜生活。

相關焦點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最喜歡王維筆下的山水田園風光和生活,景濃淡皆宜,人不驕不躁。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那麼,夏天呢,被詩人稱作「日長睡起無情思」的夏天,在王維的筆下是如何呈現的呢?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名篇名誦 | 孫道臨誦詠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柳永一首《雨鈴霖》更是讓人肝腸寸斷:「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別離的悲歌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頗負盛名,獨霸鰲頭。明朝胡應麟在《詩藪·絕句》中說:「渭城朝雨,自是口語,而千載如新」,「盛唐絕句,渭城朝雨為冠。」在《唐人萬首絕句選》中,清代學者王士禛把《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奉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 名篇名誦 | 方明誦詠王維《使至塞上》
    而王維曾於湖畔駐足,寫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詩:「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屬國過居延」這句詩中的「過」字,可以理解成超過。因為,王維從長安奉使涼州,是沿黃河西行,並不經過北邊的居延塞。這句詩是說,大唐武功之強盛,可以與雄漢媲美,大唐版圖之遼遠,則遠遠超過大漢帝國。
  • 名篇名誦 | 徐濤誦詠王維《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這首詩大約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的輞川別墅時所作。這首詩的題目叫《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是什麼意思?山居就是山中的居所,秋暝就是秋天的傍晚。《山居秋暝》這首詩就是寫初秋時節,詩人在山居所見雨後黃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全詩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隱逸山居的樂趣。這首詩入筆如畫,隨意灑脫,毫不付力。
  • 明明白白王維的心
    六朝的時候,雖然玄學和禪學也經常混淆在一起,但當時是以玄學為主,禪學只是充實玄學的一個養分,所以,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以玄射禪」。到了唐朝,從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開始,禪學則成為了主體。  ►山水田園詩的一個飛躍 王維的一生可謂經歷曲折而又豐富,他的詩作至今留存有400餘首,以山水田園詩居多,他也被評價為以山水田園詩成就最大。在描寫山水田園的自然景色方面,王維有著獨樹一幟的造詣,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一個重要人物。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一山一脈,王維遙遠的舊夢從這裡伊始
    晚年在秦嶺忘情山水、吟詩作畫秦嶺山中那寧靜優美的自然景色陶冶著王維的性情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是從天寶初年到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前沒什麼公務可辦的王維在長安城南郊的終南山下買了塊地皮修了一處別業過著「彈琴賦詩,傲嘯終日」
  • 王維和陶淵明的詩 誰更優秀 蘇軾給出了一個評價
    參禪悟理,精通佛學,有「詩佛」和「一代文宗」的美稱;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山水田園派的代表詩人。現存詩約400首,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將詩歌、繪畫、音樂相互溝通。佳作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終南山》《漢江臨泛》《山居秋暝》《過香積寺》《使至塞上》《觀獵》等等。為什麼說王維是陶淵明在唐代的學生?
  • 王維的一首五言詩,語言清麗,詩畫結合,更令人如臨其境
    比如盛唐詩人王維,不僅詩書畫、音樂等都很精通,而且還受母親影響,從小就信佛禪宗,也經常以禪入詩,故而世人稱其詩佛。王維共有四百多篇詩文流傳於世,其中既有編進中小學教材的,也有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王維的作品題材多樣,語言清新樸實,卻值得人們細細咀嚼。
  • 王維的生死之交!王維寫他的詩很多,他從王維輞川別業回家作此詩
    他跟王維是老鄉,都是河東的望族,王維是河東王氏家族,裴迪是河東裴氏家族。他雖然不出名,但是也是盛唐的田園詩派之一,這估計也是互相影響或者志同道合吧?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
  • 王維是唐詩的全才?他能將邊塞、送別、山水和禪詩寫得出神入化
    王維和另外一個盛唐詩人孟浩然並稱為田園山水詩派別的大師,與孟浩然專業隱居、專業寫山水田園詩歌不同,王維詩歌體現了豐富多彩的風格和形式,可以說,當時盛唐流行的邊塞詩、送別詩、遊俠詩、山水田園詩等形式中,王維都有絕佳的作品,可以說,王維算得上是盛唐時代最為全面的、天才的詩人。  好玩的國學,就從王維的幾種詩歌中,精選 幾首代表作,並稍加分析,奉獻給讀者朋友們。
  • 以山水詩人著稱的王維,身在軍營時寫的戰鬥詩,一樣豪情萬丈
    王維被後人習慣地貼上了山水詩人的標籤,主要是由於他晚年住在輞川別墅裡,差不多成為一個清心寡欲的佛教徒。由於高官厚祿的奉養,又經歷過政治風波,意志漸漸消沉了。以淡泊無為的心境,專門欣賞園林中寂靜的自然景色,表達出他彼時閒適的心情,他的《輞川集》中的作品大多如此。
  •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還有詩鬼 詩魔 詩聖 詩骨 詩壇先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詩佛(唐代詩人王維綽號)一般指王維(唐朝詩人、畫家)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 小文老師講唐詩 | 王維的好基友——裴迪
    親愛的各位同學和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金太陽教育社區的小文老師。上期講到安史之亂的時候,咱們說到王維被安祿山整到洛陽的一座寺廟中,非常落魄,一個叫裴迪的人千辛萬苦去洛陽看望他。後來王維差點被判刑,也是裴迪出手相救,原原本本講述了當時發生的事情和王維作的那首《凝碧池》的詩,才算救了王維的命,可見王維和裴迪的關係非同一般。
  • 那麼高、那麼大、那麼美——王維《終南山》詩解析
    問:「可舉一例否?」答:「可。例如王維的《終南山》一詩就是這樣。現在就看看這首詩寫了什麼。」 02作為終南山主峰的太乙山高聳入雲,接近天空(或直插天空),由此可見終南山之高;終南山的山脈一座連著一座,一直綿延到四面八方的大海的角落,由此可見終南山之大。在關於終南山又高又大這種傳說的誘惑下,我一步一步地向終南山走去,想去見識一下終南山迷人的風採。
  • 王維和崔護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惜春之情油然而生
    「春天孩兒面,一日三變臉」、「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萬石谷」,「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等。這些極具生活經驗的農業諺語,其實就是古代先民在春天變化中獲得的寶貴財富。如果從根源上去分析古代歷史中的今天,或者說唐朝詩人筆下或喜或悲的春色。不難發現春天不僅是人生境遇高峰低谷的體現,同時也是古代文人表達相思之情以及愛情的大好時節。正所謂「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王維一首著名的禪詩,在輕鬆愜意中,讓憂傷孤獨得到慰藉解脫
    說到唐朝詩人王維,您也許會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小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寫這首詩時,王維才十七歲,而他剛來京城那年,也不過十五歲。一個青蔥少年懷揣夢想,離開家闖蕩京城,憑藉自己的本事打拼出一片天地。
  • 詩佛王維最美一首詩,全篇都是千古名句,驚豔千年,成就千古名篇
    溫庭筠說:「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牛希濟說:「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連曹雪芹也借賈寶玉之口,唱出了「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真是說不盡的相思,寫不完的紅豆。但是,若說寫紅豆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詩歌,毫無疑問的,就是王維的那首——《相思》。
  • 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
    朱子①《清邃閣論詩》謂:「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只是一直說將去。這般詩一日作百首也得。」餘謂北宋之詞有句,南宋以後便無句,如玉田、草窗②之詞,所謂「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譯文朱熹在《清邃閣論詩》一書中說:「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只是一直地說下去。這樣的詩一天可以作一百首。」我認為北宋的詞有句,南宋以後的詞無句,像張炎、周密的詞,就是所謂的「一日作百首也得」。賞析朱熹在《清邃閣論詩》中論詩講道:「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只是一直說將去。
  • 當你心煩意燥的時候,讀讀王維的這首詩,便會感覺世界是如此美好
    唐玄宗開元末年,張九齡罷相,唐朝的政治由清明逐漸變成了渾濁,王維看到朝廷如此,內心掀起了極大的波瀾,思想發生巨大的變化,愛國熱情漸漸消退,漸漸走上了明哲保身的歸隱之路。王維晚年,其實是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一旦王維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便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優秀的山水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