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雷聲視角藍字,關注雷聲視角,因為有你,這裡更精彩。
更多雷聲音頻節目,請點擊雷聲在喜馬拉雅開設的個人電臺網址: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撰文/製作:雷聲
青山顯得空蕩蕩的,仿佛塵世間的一切嘈雜都隨著絲絲秋雨滲入土中,一切是那麼安逸幽靜。夜幕降臨,皓月當空,銀色的月光仿佛瀑布一般一瀉千裡,又似一塊巨大無比的紗幔緩緩落到地上,柔柔地包裹住一切。皎潔的月光透過松林間的空隙照到地上,若隱若現,亦真亦幻,仿佛下了一場絲雨,萬物都被披上了一層「雪紗」。側耳聆聽,泉水激石,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響,旋律雖單一重複,但卻富有韻律,忽遠忽近,似有似無。竹林中,傳來陣陣笑語喧譁,原來那是洗衣姑娘洗罷衣物,說笑著,打鬧著,踏著月光回家。水面上,雖沒有秋風掠過,但蓮葉卻輕輕搖曳。哦,原來那是打魚的船兒順流而下。秋夜山景是那麼清澈明靜,秋夜長風是那麼樸實淳厚,看似喧囂卻又如此和平恬靜,看似恬靜卻又如此充滿生機,叫人怎能不流連忘返?叫人怎能不想置身其中?春草就隨它的意願衰敗吧,我要留在山中,效仿陶公種豆南山,採菊東籬,靜靜地欣賞這裡的秋景,嚮往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心似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這是詩佛王維在《山居秋暝》一詩中,給人們描繪的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圖。《山居秋暝》,好美的一首唐詩喲!
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洗衣女子,還有那夜歸的漁舟,這一切看似平常的景象,在詩佛王維的筆下是詩,是畫,也是歌,恬靜,優美,自然,靈動,多了一份遠離喧囂、洗去塵埃的意境,恰似一首舒緩美妙的田園樂章。這首樂章是隱居者的戀歌,寄託著詩人一種恬靜悠閒的歸隱之心。而詩人寄情山水,心志高潔的意願,也給今天的我們帶來一個啟示:當下如何詩意地生活。秋,是中國古典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這個意象往往和枯竭、衰敗聯繫在一起,即所謂的「悲秋」。悲秋,是中國人的社會意識,也是一種文學傳統,多給詩人以悲懷,特別是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面對天高氣爽的金秋,卻變得悲悲切切。比如,曹丕在《燕歌行》的詩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零落露為霜」;又比如,杜甫在悲秋第一名作《登高》中發出的感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還比如,李白《秋浦歌》中也有「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的詩句;再比如,「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在《一剪梅》中也嘆息粉紅色的荷花在秋風中已經凋謝。與這些詩人不同,王維是個樂秋派。他掙脫了悲秋的傳統審美視野,在《山居秋暝》一詩中營造出一個別開生面的清新雅潔、自由輕靈的暮秋意境,表達了對自由人生,對無憂無慮生活的嚮往——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青年時期,由於朝政比較清明,曾創作過一些豪邁俊爽的詩篇。後來,奸相李林甫當權,排斥異己,王維幾經貶謫,越發理佛參禪,產生了對仕途的厭惡,於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隱,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山居秋暝》這首詩大約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的輞川別墅時所作。這首詩的題目叫《山居秋暝》。山居秋暝是什麼意思?山居就是山中的居所,秋暝就是秋天的傍晚。《山居秋暝》這首詩就是寫初秋時節,詩人在山居所見雨後黃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全詩境界清澄透明,玲瓏剔透,恰似一泓秋水,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隱逸山居的樂趣。這首詩入筆如畫,隨意灑脫,毫不付力。詩人藉助初秋山景,抒發了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頗具創造性,給後人帶來無數個關於秋天的夢。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是詩人用大手筆勾畫的雨後山村的自然畫卷,其清新寧靜淡遠之境,如在眼前。這一聯是點題,是說明背景:季節是秋天,時間是晚上,地點是空山,天氣是雨後,可以說是圍繞著題目《山居秋暝》寫的。
先說「空山」。
從自然觀點來看,山本來不應該是空的,從這首詩後面的詩句裡,我們知道山裡還有洗衣女子和打魚的小船。那麼,王維為什麼開篇就說山是「空山」呢?一是因為,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二是由於山裡人跡罕見,「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還有人家;三是詩人具有空明之心,所以才能夠把高深莫測的大山看成是空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受佛家「一切皆空」觀念的影響,「空」是王維詩中慣用字,比如「夜靜春山空」、「空山不見人」、「空翠溼人衣」等等。這些「空」字絕無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禪宗所謂的空寂、虛無,而是清、靜之義。《山居秋暝》第一句的「空山」二字也是如此,不是空寂荒涼,而是表現雨後山野的幽靜,是詩人對山的一種感覺。初秋的傍晚,空曠的山谷,一陣淅淅瀝瀝的秋雨過去,一股清涼的秋風撲面而來。置身於這靜謐的山中,俗世的喧囂聽不到了,官場的傾軋不相干了,連自身的種種欲望也都平息了。因此,詩人感到輕鬆愜意,感到山雨過後,萬物都為之一新。聯繫王維的人生經歷,我們可以知道,王維說的所謂「空山」,從環境上講,是指無人無聲。所謂無人,是指無達官貴人;無聲,是指無塵世喧囂。從心境上講,指的是一種空明,像劉禹錫《陋室銘》中說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又像陶淵明《歸園田居》說的「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還像陶淵明在《飲酒》詩中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空山」兩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遺世獨立,山雨初霽,萬物一新,銀輝四射,天地生輝,又如洞天福地,快樂怡人。可見,初秋的傍晚,山裡空而不虛,靜而不寂,活力無限,意趣萬千,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雨後空山帶給人們的不是孤獨寂寞,不是沉寂死滅,而是生機活力,妙趣橫生。
再說「新雨」。
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有無數個秋天,都經歷過無數場秋雨,都有無數個歲月靜好的故事。然而,像王維這樣用心去感受秋天的人恐怕寥寥無幾。秋雨,在人們眼中常常是悲傷的。在雨中,有人在思考人生的起落,有人在悼念時間的流逝,有人在品味愛情的芬芳。可對大多數人來說,只不過是打把傘,匆匆走過不一定擁擠的街道,去一個常去的地方,做一些常做的事。雨,對他們來說,好像和生活並無多大的關係。同樣是一場秋雨,而在《山居秋暝》這首詩裡,好像沒有絲毫浸染塵世的煙塵,每一絲每一滴都如此純淨,讓整個秋天都安靜下來,讓人們去體會秋天的美好。細細品味,「空山新雨後」一句中的「新」字,暗指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新雨」看似指是剛剛下過的雨,實際上詩人是指山裡的秋雨很清新很純淨,絲毫沒有浸染塵世的煙塵。同樣是這場秋雨,如果降落在長安城,降落在大內裡,詩人恐怕就不會有「新」的感受了。第二句「天氣晚來秋」,明指季節,實際上是王維當時年齡和經歷的真實寫照。當王維能達到「心空」的境界之時,人已經到了晚秋時節。「晚來秋」是一種醒悟,也是一種感嘆,對於有「心空」境界的王維來說,秋並不包含真實世界的沒落,也不代表一般現實中秋的衰落,反而倒有一種歸於平靜和成熟的感受。「天氣晚來秋」,語言平淡,卻給人一種涼爽清新之感。總之,首聯是整體著眼,大筆勾勒,交待季節,點明狀態,給人以身臨其境,神清氣爽之感。「空山」、「新雨」、「晚秋」,平平凡凡的幾個詞,極易引發人們的聯想:山居環境的靜謐,新雨過後的清新,秋日天氣的颯爽,白日向晚的安寧,字裡行間瀰漫著一股清幽明潔之氣,為全詩定下了清新幽靜的基調。
如果說首聯是整體著眼,大筆勾勒,那麼頷聯則是小處著眼,工筆細描,動靜結合,光色輝映,營造出一個雅致脫俗、明媚空靈的迷人世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頷聯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天色已暝,卻有初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雨後的松林顯得格外蒼翠,月光穿過枝葉的縫隙,在林間投下淡淡的影子;山泉也因一場秋雨變得更加清冽,白練似的流瀉於山石之上——這一切是多麼的清幽明淨。頷聯這兩句寫景如畫,有聲有色,隨意揮灑,毫不著力。月光如水,似乎將詩人的心靈也一併洗淨;山泉淙淙,似乎帶走了詩人的一切煩惱。此時此刻,詩人已經完全沉浸於這靜謐、幽遠的山景之中。王維用一個「照」字描寫月光,更是讓人拍案叫絕。「明月松間照」五個字,光色兼備,狀態逼真,活現月照松林,回光返射,閃爍不定,迷離恍惚的特點。它引導讀者去留意空山松林沐浴月華的恬靜光潔和明亮空靈。如果說「明月松間照」側重寫月下松林的幽美景致的話,那麼,「清泉石上流」一句就是寫月下溪流的蓬勃生機。你看那,山泉流淌,淙淙作響;月映溪流,素潔如練;流水空明,清澈見底;溪流彎彎,活潑機靈。面對清幽潔明、空靈剔透的山泉,恨不得掬一水山月滋潤滄桑的面龐,擷一縷清音唱響心靈的浪花。王維著一「流」字,盡顯風流,也引導人們去體味小溪或水石相激飛花濺玉的閃亮,或穿林繞石琤琤琮琮的合鳴,可謂意態橫生,妙趣無窮!在寫作方法上,頷聯是很講究的,兩句詩是動靜結合,見聞結合。「明月松間照」是寫靜景,是目之所見,是寫月夜清冷朦朧,山村月夜清幽。「清泉石上流」是寫動景,既是目之所見,又是耳之所聞,靜中有聲,靜中有動,動靜相襯,以泉水流過青石發出的潺潺聲,反襯山村月夜的寧靜。頷聯這兩句詩,上有明月高照,下有清泉奔流,一上一下,一靜一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脈搏在跳動。此時此刻,詩人也仿佛覺得自己被洗淨了一般,自然美與心境美完全融為一體。創作出如水月鏡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此種禪意非隱居者莫屬。蘇軾把這一聯譽為「詩中有畫」的典範之秀句。這一句內在的審美機制,在於詩人將無生命的月、松、泉、石都寫活了,而且活得如此「脫胎換骨、扁鐵成金」,相依相託,血脈連通,把自然中的秋之韻味,秋之魅力觀察的細緻入微,表現得淋漓盡致,體悟得天人合一。
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由頷聯的寫景轉向寫人,寫人的活動,與頷聯合璧,動靜相諧,視聽互動,情景交融。浣紗之女穿梭於茂林修竹之間,撒下一串串優美動人的笑聲;漁樵之男蕩舟與「荷塘月色」之中,攪動蓮葉溫柔的生命,充滿了一種卓美和野趣,洋溢著一種人在畫中遊的藝術人生之感。在青松明月之下,在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和諧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希望過閒適無憂無慮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從反面襯託出他對黑暗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從「明月松間照」到「蓮動下漁舟」,這四句詩在寫作上採用了有聲與無聲交錯的方法,別具特色。頷聯兩句是先寫無聲之態「明月松間照」,後寫有聲之態「清泉石上流」;頸聯兩句是先寫有聲之態「竹喧歸浣女」,再寫無聲之態「蓮動下漁舟」,形成了有聲與無聲交錯的特點。這種寫作方法,不僅描繪出清新優美的畫面,傳達出畫面的音響,而且賦予畫面以動態。視覺、聽覺與想像交互作用,以聲響和動態構成一種靜謐的畫面,既清新靜謐,又生動活潑,富有生機。雖同是寫景,但頷聯、頸聯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託。生活在這樣的理想環境下,詩人產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想法,就在情理之中了。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這是詩人喜歸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同流合汙的感受。這裡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的意思。「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留」者,「居」也。「山居秋暝」之居,不僅有自然的深情召喚,更是詩人心靈的駐足,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可留」二字,明顯暗示出詩人嚮往空寂山林的高潔情懷與樂於歸隱的生活情緒。這不與春光消逝為疑,竟以秋山空色為喜,山中自可留,正是一種遠離官場的喧譁,自養清高的思想表現。
《山居秋暝》是最美的唐詩!
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洗衣女子,還有那夜歸的漁舟,這一切看似平常的景象,在詩佛王維的筆下是詩,是畫,也是歌,恬靜,優美,自然,靈動。在《東坡志林》中,蘇軾對王維的詩藝意境作了很好的總結:「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還是一位能妙解音樂的音樂家。因此,王維常常能夠以詩人的心靈、畫家的眼光、音樂家的耳朵去體察客觀世界,並對自然美有著特殊的感受。王維善於把聲、色、態組織在一起,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中有畫,而這畫還常常有聲,是有聲的畫。《山居秋暝》就是典型代表。首先,它是一幅畫。詩中既有總體色調的渲染,又有具體景物的刻畫:山月、清泉、竹林、蓮花、浣女、漁船,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從構圖上看,遠景是空山新雨、天氣晚秋;近景高處是明月照松、清泉流石,近景低處是浣女與漁人。其次,它也是一首美妙動人的音樂。石上流動的清泉,竹林中說笑的浣女,水裡划動的漁舟,譜寫了一曲和諧美好的田園生活樂章。感謝他將一個平凡的秋天帶到我們身邊,讓我們第一次明白,秋天不止空氣清新,紅葉飄落,夏花凋零,月光如水,而是一個人,從最美好的地方經過,將自己的故事留在那裡。因為有了《山居秋暝》這首詩,或許很多人,第一次真正對秋天有了些許了解。(2021年1月28日寫於大都錦湖園)
山居秋暝王維 〔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徐濤,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是中國煤礦文工團話劇團演員、中國著名配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2002年被評為全國小說演播藝術家。
1984年開始配音工作,他配了4000多部(集)影視劇,而且多是些上千萬元的大製作。第一部影視配音作品:《死亡檔案》;第一部擔任譯製導演作品:《終結遊戲》;經典代表作(電影):《亂世佳人》、《卡薩布蘭卡》、《哈姆雷特》、《大鼻子情聖》、《音樂之聲》、《居裡夫人》、《天堂電影院》、《三十九級臺階》、《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2000》等等。電視劇配音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滸傳》、《夢斷紫禁城》、《神鵰俠侶》、《記憶的證明》、《貞觀之治》、《潛伏》、《借槍》等等。參加演出的電視劇有:《愛你沒商量》、《走出雨季》、《瑞雪飄飄》、《結婚十年》、《颶風》、《任長霞》、《延安頌》等。
演唱者簡介:
霍尊,1990年9月18日出生於上海,中國流行男歌手,畢業於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2012年,參加東方衛視真人秀節目《聲動亞洲》出道,獲得亞洲賽區三強、獲封「榮耀之星」。2014年1月30日,登上央視馬年春晚演唱《卷珠簾》。同年3月21日,獲得央視原創音樂真人秀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一季冠軍,其原創歌曲《卷珠簾》獲封「年度好歌曲」。2015年,憑《卷珠簾》獲得2015華語金曲獎「全國最佳創作歌手」等獎項。同年5月,發行個人首張專輯《天韻·霍尊》,並於2016年憑該專輯獲得MusicRadio全球流行音樂年度盛典「年度最具潛力創作歌手」獎。2016年,其為電視劇《羋月傳》獻唱的片尾曲《伊人如夢》獲得第23屆東方風雲榜「年度影視歌曲」獎。同年9月3日,「天韻霍尊2016世界巡迴演唱會」首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唱響。同年為電視劇《孤芳不自賞》獻唱同名主題曲。2017年,在東方衛視原創戲曲文化類節目《喝彩中華》中擔任觀察員。2017年,獲MTV歐洲音樂獎「EMA大中華區最受歡迎藝人」。2018年,發布與李谷一共同演唱的單曲《一念花開》;同年3月,作為踢館歌手參加湖南衛視《歌手2018》,同年入選音樂領域「2018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同年11月起擔任愛奇藝《國風美少年》節目嘉賓「國風召集人」,12月發行第二張個人專輯《玩樂》。2019年2月,在遼寧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上以青衣唱腔與于魁智、楊赤合作演繹《瑞雪飄》。
作者簡介:
長按二維碼,關注雷聲視角
1、名篇名誦 | 濮存昕詠誦李白《將進酒》
2、名篇名誦 | 呂中詠誦李清照《聲聲慢》
3、名篇名誦 | 喬榛詠誦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名篇名誦 | 喬榛丁建華詠誦白居易《長恨歌》
5、名篇名誦 | 鮑國安詠誦蘇軾《前赤壁賦》
6、名篇名誦 | 姚錫娟詠誦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7、名篇名誦 | 孫道臨詠誦白居易《琵琶行》
8、名篇名誦 | 孫道臨詠誦杜甫《兵車行》
9、名篇名誦 | 肖雄詠誦劉禹錫《陋室銘》
10、名篇名誦 | 呂中詠誦柳永《雨霖鈴》
11、名篇名誦 | 姚錫娟詠誦柳永《望海潮》
12、名篇名誦 | 孫道臨詠誦張繼《楓橋夜泊》
13、名篇名誦 | 濮存昕肖雄詠誦周敦頤《愛蓮說》
14、名篇名誦 | 肖雄詠誦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15、名篇名誦 | 濮存昕詠誦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16、名篇名誦 | 薛飛濮存昕詠誦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7、名篇名誦 | 童自榮詠誦嶽飛詞《滿江紅·怒髮衝冠》
18、名篇名誦 | 王剛詠誦蘇軾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9、名篇名誦 | 徐濤詠誦蘇軾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20、名篇名誦 | 陳道明詠誦蘇軾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21、名篇名誦 | 鮑國安詠誦蘇軾詞《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22、名篇名誦 | 徐濤詠誦杜牧《阿房宮賦》
23、名篇名誦 | 方明詠誦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24、名篇名誦 | 薛飛詠誦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25、名篇名誦 | 濮存昕詠誦王維《桃源行》
26、名篇名誦 | 任志宏詠誦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7、名篇名誦 | 喬榛詠誦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28、名篇名誦 | 鮑國安詠誦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29、名篇名誦 | 姚錫娟詠誦李清照《如夢令》
30、名篇名誦 | 孫道臨誦詠賀知章《詠柳》
31、名篇名誦 | 虹雲誦詠杜甫《石壕吏》
32、名篇名誦 | 張家聲詠誦杜甫《新婚別》
33、名篇名誦 | 方明誦詠李商隱《雨夜寄北》
34、名篇名誦 | 焦晃誦詠李白《蜀道難》
35、名篇名誦 | 焦晃誦詠杜甫《登高》
36、名篇名誦 | 王慶祥誦詠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7、名篇名誦 | 虹雲誦詠李清照《夏日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