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怒推張爺爺空心掛麵,等了3年終於吃上,而張爺爺已經不在了

2021-01-18 玩貨

我沒啥念想咯,希望大家能吃到這掛麵,千萬別讓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斷了根啊。

希望在節目播出後,全村的掛麵能夠賣一個好價錢,家裡也可以多掙點錢用來還治病欠下的錢……

——掛麵手藝人張爺爺

有的人死了,

但他還活著。

張爺爺那一晚走了,

帶著他這一生的執著和眷戀

永遠離開了生他養他的黃土大地。

張爺爺原名張世新,

是舌尖上2《心做陝西手工空心掛麵的手藝人。一輩子住在黃土高原上,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村裡,在樸素的窯洞裡,

和老伴做了一輩子的空心掛麵。

掛麵並不是什麼稀罕的食物,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為何大家如此熱衷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呢?

央視和《舌尖上的中國》評價其為「純樸味道,一生只做一面」,各大媒體也對此做了報導。

老爺子說,這空心掛麵是村裡祖輩傳下來的主食,可有上千年歷史咯,他15歲就跟父輩學做掛麵,

後來娶了媳婦,生了兒女,又有了兒孫。一家四代,在窯洞裡認認真真的做掛麵。

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只用產自內蒙古河套平原的雪花麵粉這喝黃河水長大的硬質紅麥麵粉晶瑩細膩有香氣,加上天然山泉水,

製成的麵條有勁道不怕散。

前後總計10幾道工序,4次發酵,每根麵條都拉伸至3米長,繁多而嚴謹,歷時20個小時才完工一個熟手師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做出25公斤掛麵

請點擊輸入圖片

1.手工和面

反覆揉捏緊實,成就麵團的韌勁

2.搓面盤面

定時撒入麵粉,麵條搓勻

讓麵條長而不斷

3.手工繞面

黃土高原空氣乾燥

迅速完成才能避免水分揮發

4.二次醒面

繞好麵條置於內坯中

自然發酵三小時

5.上架掛麵

6.自然晾曬

接受陽光的充分洗禮

所有步驟均為全手工

沒有任何添加劑

除了麵粉,只有鹽和山泉水

掛麵在酵母的作用下

會自然發酵並產生氣泡

其橫截面會呈現出細針孔狀

▲張爺爺掛麵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它是空心的,能充分吸蓄麵湯,每根掛麵平均僅1mm粗細,細而柔韌,潔白如玉。

▲某寶上的空心面煮了5分鐘就糊掉了,而張爺爺掛麵煮1-2分鐘就熟了,不粘鍋,不渾湯,口感更佳。

在拍攝的時候,

劇組都不知張爺爺已是骨癌晚期。

《舌尖》導演陳磊回憶:

我問他會不會做掛麵,

他突然眼睛放光,

嗓門不自覺地提高了八度,

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也跟著生動起來。

爺爺用濃重的陝北口音擲地有聲說:

會,我吃得苦才學的會啊。

老祖宗的手藝,

就是這樣一代傳一代,傳下去的!

2014年4月25日晚上,

適逢《舌尖的中國2—心傳》播出,

這之前他已經幾天沒吃東西,

也沒說話了。

但那天晚上,他卻堅持要看。

一大家人擠在窯洞裡,

爺爺看完自己做掛麵的那段,

他特別開心,動了動腳,

聽到自己的那句對白

說「這天做掛麵行了」,

扭過頭,望向窗外說:

天氣好著呢,

明天還可以做掛麵。

對廝守一生的老伴和親友,

他說:我沒啥念想咯,

只想大家都能吃到這掛麵,

千萬別讓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斷了根啊。

希望在節目播出後,

全村的掛麵能夠賣一個好價錢,

家裡也可以多掙點錢

用來還治我欠下的錢哎。

▲或許,在爺爺眼裡,這些掛著的面,其實是生活,是日子,是期盼。

舌尖劇組:

「他的眼神,

他的笑容都印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

回望與他相處的有限時光,

他的勤勞、堅毅給我溫暖的力量,

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心傳。

我想我們會一直記得他,

掛麵爺爺張世新。」

▲張爺爺:我怎麼都舍不下這門手藝,哪天手裡不摸上麵條,就像是吃飯缺了油鹽,沒味兒啊。

村子日益破落,

年青一輩以前寧可外出務工

也不願意留在這破舊地方,

城市化的進程

卻意外地扼殺著傳統的傳承

冷清的村裡只有老人婦孺留守

張爺爺的離去,

卻給日益破落的村子種下了希望,

在孫女張濤梅繼承了爺爺空心掛麵

在她的發起下,

更多的年輕人

回到家鄉,

與父輩一同做面,

並帶來城裡的經驗來改進掛麵。

冬日蕭條的村裡

從此多了幾縷炊煙多了份安心。

村裡鄉親們在過日子時,

都在念著張爺爺的好。

老一輩手藝人栽下的希望,

隨著年輕一代知面農人正在成長!

他們都愛吃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著名主持人華少對它是讚不絕口:

「只有純手工製作,

才會有這種特別的味道。」

《舌尖》總顧問沈宏非先生,

更是中國頗有影響力的美食作家,

幾乎每次就餐後,

廚師長都會謙恭求教烹飪改進建議。

那天他吃了張爺爺酸湯掛麵後,

也翹起了大拇指:

「絕對稱得上中國第一面。

反覆的餳發和抻拉,

讓口感非常筋道

麵條中間有餳發後產生的氣孔

氣孔可充分蓄湯,

故而耐煮之餘,也很入味。」

5萬用戶好評:爽滑筋道,口感好

請認準正品:舌尖2心傳推薦手工掛麵,請認準「張世新手工空心掛麵」

為何大家這麼愛吃

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因為

一是它夠純夠天然,

只用白面加鹽水,純手工製作而成,

無添加劑,無防腐劑。

因為若要用機器加工,

勢必要添加各種添加劑才行。

熟手師傅一天頂多只能做出25斤掛麵,

而且只能在晴天下晾曬。

二是純手工的空心掛麵

清香、纖細、綿軟,

因為特殊的「空心」,

麵條很容易入味,也耐煮。

吃過的人都說,

再吃其他面簡直是吃不下去啊。

三是用心包裝,

確保能把新鮮的手工掛麵

完整無缺送到你手上

掛麵是用氣泡柱包裹起來的,

最大限度防止運輸過程中斷裂。

Tips:每份空心掛麵,內含三把掛麵,每把400g。(購買2份的客戶,我們會發一個快遞包裹)。根據小編個人食量來說,一次150克,一把面可以吃2-3次,一份可以吃7次!

你會驚喜發現愛挑食的孩子,

一攪一拌,嗦溜一口

麵條麵湯在嘴裡吧唧吧唧

把湯都喝見底了!

這麼好吃的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你難道不想也來一碗麼?

相關焦點

  • 舌尖2怒推的張爺爺空心掛麵,等了3年終於吃上了!
    大家都是頭天罵完,第二天接著看,不為別的,就因為舌尖系列,曾經帶給我們很多美味和感動。2014年舌尖2播出時,其中有個掛麵的故事特別觸動我。 就是《心傳》裡的陝西手工空心掛麵,來自手藝人張爺爺。張爺爺原名張世新,一輩子住在黃土高原上,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村裡,在樸素的窯洞裡,和老伴做了一輩子的空心掛麵。
  • 苦苦等了3年,我終於買到了正宗的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傳承千年的手藝,守護愛的味道2014年的夏天,《舌尖上的中國2》節目的播出,讓陝北榆林吳堡縣張家山鎮的某個村子熱鬧起來。在這裡,有一項傳統手工藝,代代相傳了近千年。這項手藝就是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享有「天下第一掛麵」的美譽。
  • 買3送1!張爺爺空心掛麵,晶瑩剔透,勁道彈牙,非遺手工傳承!
    舌尖上2《心傳》裡面,那笑容溫暖整個中國的「掛麵爺爺」?掛麵並不是什麼稀罕的食物,全國有很多地方都有,為何大家如此熱衷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呢?央視和《舌尖上的中國》評價其為「純樸味道,一生只做一面」。近期人民日報也對它進行相應的報導,上百個大v號推薦,各大博主在直播中力推它,爽滑筋道,口感好。
  • 舌尖上的空心面,張爺爺空心面開店啦!
    2014年,全國熱播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了一檔《心傳》的節目,手工空心掛麵引起了他的注意,主人公張世新老人從15歲開始做掛麵,一輩子、一心、只做這一件事,再加上了解到手工空心掛麵歷史悠久,有800多年的歷史,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十幾道工藝,耗時24小時以上才能製作出一碗麵,這和他「匠心」和「良心」的理念不謀而合。
  • 《舌尖上的中國》力推的「手工空心掛麵」,一口入魂
    在張家山鎮高家塄村,有一位張世新「張爺爺」。他15歲就跟著父輩學做空心掛麵,一做就是一輩子,被大家稱為「掛麵爺爺」。《舌尖上的中國||·心傳》 對張爺爺的故事進行了拍攝,他「一生只做一面」的堅守,感動了很多觀眾。張爺爺說:「我沒啥念想,只想大家都能吃到這掛麵,千萬別讓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斷了根。」
  • 張爺爺空心面品牌升級為「張立新牛肉空心面」,已完成千萬級融資
    《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讓很多地方美食走向了世界,同時也挖掘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手工匠人,這些美食藉助大量的媒體傳播成為消費者熟知的產品,張爺爺空心面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據記者了解,書呈餐飲於2018年開出了品牌為「張爺爺空心面」的首家門店,經過不斷優化和持續經營,張爺爺空心面在兩年間成長為一個廣受歡迎的餐飲連鎖品牌,其在早期通過直營的方式進入市場,至今籤約加盟商和代理商已經達到了200餘家,遍布濟南、南京、台州、蘇州、無錫、淮安、合肥、馬鞍山、慈谿、常州、寧波、太原、鄭州、深圳、廣州、上海等地,獲得了廣泛的市場效應,也引發了業內的普遍關注。
  • 一口氣吃10碗,《舌尖上的中國》力薦!
    通過這傳承千年的工藝製作出來的掛麵,更是獲得了「天下第一掛麵」的美譽。後經《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特別報導而享譽國內外。沒錯,它就是純手工製作的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真正優質好吃的掛麵,市面上非常少。而能做到像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如此匠心的掛麵更是寥寥無幾。
  • 金龍魚活性發酵空心掛麵創新面世
    至今民間保存著很多類似的習俗,考前吃麵,寓意金榜題名;生日吃麵,寓意福壽綿長;添丁吃麵,寓意長命百歲;新婚吃麵,寓意著長久好合……有學者曾總結到,麵條的發展過程,幾乎就是一部活色生香的中華飲食文明幾千年的發展歷程。
  • 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
    在張家山有一位張爺爺,一生以做空心掛麵為生。被人親切地稱為「掛麵爺爺」。與很多掛麵不同的是,張爺爺的掛麵是空心的。守住一項傳統技藝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有堅守一生的信念與執著。為此,《舌尖上的中國》欄目還專門報導了張爺爺的故事。節目播出後,他「一生只做一面」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 五代傳承的空心掛麵丨絕活
    你見過《舌尖上的中國》播出的空心面是怎麼做出來的嗎?三省吾身微周刊 帶你一睹這門在高青傳承了幾百年的手藝。空心面,顧名思義就是空心的麵條,傳承至今大約有1500年的歷史。空心面細如髮絲怎麼會空心?是拿什麼做出來的呢?它是不是長得像通心粉一樣?其實,空心面所用的原材料就是麵粉、食鹽和水,與普通麵條做法不同的是工藝複雜、製作時間長。
  • 南陽家鄉味兒 鎮平手工空心掛麵:空心沒那麼玄乎,面是真的好吃……
    企業負責人趙傑從父輩開始製作空心掛麵,他自己也已經有了14年的製作經驗。趙傑在進行網絡直播,向廣大吃貨們推薦自家的掛麵趙傑製作的手工掛麵,不僅細如銀針且是空心的。因為面太細很難看到橫斷面的「空心」,我們不得不用相機微距來細細觀察:果然部分掛麵的橫截面上有空洞!為什麼不是所有面都是空心?
  • 盒馬助推陝西眉縣手工空心掛麵轉型升級
    眉縣空心掛麵成上海阿姨的「搶手貨」但是,近日在盒馬上架的空心手工掛麵,成了上海阿姨的「搶手貨」,阿姨們紛紛表示,麵條煮個一兩分鐘就熟了,口感也不錯,試吃過後都沒有空手走的。記者了解到,這麼搶手的掛麵,來自眉縣老秦人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建從小就看著舅舅做掛麵,然後拿著在村上賣,空心掛麵的製作流程和工藝,他耳濡目染幾十年。
  • 《舌尖》力推的空心掛麵,到底有多好吃?沈宏非稱其為中國第一面
    不過吃貨朋友們聽過之後卻笑出聲,有些人每天不吃不舒服,大多數人隔三差五不吃就念叨的食物,你們怎麼就不往麵條上面想呢?無論在我國的那個地方,一天兩天沒啥問題,要是十天半個月不讓你吃兩口麵條,涼的熱的都行,你沒意見還真是厲害了。
  • 中江空心掛麵,煮在鍋裡不稠湯,真的很好吃
    中江空心掛麵,相信好多老朋友都非常熟悉了,介於新朋友,也許不知道中江是個什麼地方,給大家說兩個人物吧,一個是特級英雄黃繼光,還有一個就是現在的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謝娜,他們的家鄉都是中江的。小編也是中江的,小編為他們感到驕傲,更為中江的地質特產:中江空心掛麵而感到自豪。
  • 同學:張爺爺也摸過我……
    2019 年 12 月,家住江蘇啟東市的黃莉再次聽到女兒葉倩說下身不舒服,詢問得知女兒被開午託班的六旬老漢多次猥褻,黃莉選擇了報警。經查,這個午託班有多名女童遭到猥褻,葉倩只是其中一個。2019 年 3 月至 4 月,10 月至案發前,黃莉將女兒葉倩寄托在學校附近由張群暉及妻子開辦的午託班,中午放學後,葉倩在午託班吃午飯、做作業和午休。與葉倩一同在這個午託班上的,還有 17 個小朋友。葉倩沒有想到的是,看似慈祥的張爺爺即將向她伸出罪惡之手。在葉倩的記憶中,張爺爺第一次摸自己是在一年級時,自己當時穿的是長袖 T 恤衫、鬆緊牛仔褲。
  • 30張爺爺奶奶年輕時潮到出水的照片,讓孫子們都自嘆不如!
    我爺爺曾經給愛因斯坦上過小提琴課。這張照片是我奶奶坐在我爸的農用飛機上,而且她還坐過不只一次。1941年,我爺爺要跟海軍出徵的前一天拍的。(爺爺好帥!)我奶奶1942年的照片,她是個很堅強的女人,她離開酗酒的丈夫後就獨立撫養6個小孩,每天清晨3點到下午5點都在加油站裡當廚師,小時候我每個周末都會去陪她,然後就睡在加油站的地板上,我奶奶超棒的!
  • 進擊的巨人:艾倫終於見到了爺爺,爺爺卻已經瘋了
    導讀:《進擊的巨人》最終季,艾倫和爺爺終於見面了。這段遲到的談話,讓耶格爾家族家庭成員間多年來積攢下的情緒在爺爺的崩潰下終於爆發,爺爺終究是後悔了! 艾倫的性格養成,受父親和母親影響很大。艾倫的童年,跟他的哥哥吉克其實並不太一樣。
  • 年味兒|不做舔屏黨!你想吃的舌尖美食就在這兒
    最近一部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登陸大熒幕了,據說電影院裡都是流口水的聲音。不禁讓人想起得那些晚上準時追《舌尖上的中國》自虐的日子:越看越餓,越餓越想看!你是否在某個時候曾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舌尖上的美味一一嘗遍?
  • 爺爺
    平日裡,麵條下個白菜他就吃的很香。年輕時出力多,他可以一人吃上一黃盆麵條。在我們那裡,黃盆是和面的大盆,和平時洗臉的臉盆大小相仿,但是深度可是幾乎超過一倍。唯一的例外是可樂,我找遍記憶的角角落落,好像只發現他這一處奢侈。爺爺的節儉淡和,不是老老實實只知道幹活、凡事不敢說話躲到一邊的那種。他的話不多,等我到了不惑之年,某天才突然發現。他是不想說吧!
  • 75歲的爺爺在ins上成了網紅,只是因為太想念孩子而畫了張畫
    所以我想他是不是可以再試試看拿畫筆呢,我可以幫忙發表在instagram上啊。但是我爸爸一點都不喜歡,因為他從來沒聽過instagram,也沒用過Email,Google……在我們兩個的「逼迫」下……這是我老爸畫的第一張畫,它看起來就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