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在播時,網上鋪天蓋地的叫罵聲。
大家都是頭天罵完,第二天接著看,不為別的,就因為舌尖系列,曾經帶給我們很多美味和感動。
2014年舌尖2播出時,其中有個掛麵的故事特別觸動我。
就是《心傳》裡的陝西手工空心掛麵,來自手藝人張爺爺。
張爺爺原名張世新,一輩子住在黃土高原上,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村裡,在樸素的窯洞裡,和老伴做了一輩子的空心掛麵。
張爺爺和老伴兒
拍攝舌尖時,張爺爺已是骨癌晚期。如果沒有舌尖的探訪和熱播,張爺爺可能像中國大多數手藝人一樣,帶著遺憾走完一生。
但舌尖給了他希望。
播出後沒幾天,張爺爺就安然去世了。他最後說:「我沒啥念想咯,希望大家能吃到這掛麵,千萬別讓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斷了根啊。」
好在,張爺爺的願望實現了。他的孫女接過了衣缽,成為空心掛麵繼承人。2014年,某餐飲品牌還買下了張爺爺家3年產出的全部掛麵,生計有了出路。
舌尖的熱播,也成功地向全國推廣了陝西空心掛麵。
孫女張濤梅
不過,2014年張爺爺掛麵被買斷後,從此江湖只聞張爺爺空心掛麵的傳說,卻從沒有流出過一把掛麵。
終於,到2017年底,張爺爺空心掛麵重出江湖了。我念了3年的面,也終於可以捧進廚房,推薦給你們了。
掛麵也不是什麼稀罕食物,全國各地都有,那張爺爺的手工空心掛麵又有什麼特別呢?
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張爺爺」在鏡頭前展示了空心掛麵的手藝。
這項傳承千年的手藝,2011年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經《舌尖上的中國2心傳》特別報導,而享譽國內外,更是獲得了「天下第一掛麵」的美譽。
在陝北榆林市的吳堡縣,「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代代相傳了近千年,至今仍傳承得很完整。
「一生只做一把面」的老爺爺張世新,是手工空心掛麵技藝繼承人。從15歲起,就開始學習父輩口耳相傳的空心掛麵手工技藝,這神奇的空心掛麵是不可錯的美食。
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選用上乘的春小麥麵粉和飽含礦物質的天然山泉水精工為原料,製作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品質優良,筋道可口!
切莫小瞧這掛麵,這手工空心掛麵的製作工藝極其複雜,每一根手工空心掛麵都要經過和面、醒面、搓條、盤條等十幾道工序,繁多而嚴謹且所有步驟均為手工製作。
和面:鹽和水,幾十年的經驗使配比精確無誤,白面加入鹽水,使蛋白分子的陣列變得緊密,和面成團。
揉面: 反覆揉壓,增加彈性,張奶奶需要一次完揉面35公斤,使鹽和麵粉充分融合靜置餳發使麵團松馳。
繞面: 盤面完成二次發酵,到了施展拳腳的時候,繞面的速度是成敗的關鍵。
上架掛麵: 撐面杆從中間精準分開,面的柔韌與重力的合作恰到好處,160根一掛,能拉長到3米,銀絲傾瀉,接受陽光和空氣最後的塑造。
製作過程需經歷20個小時左右才能大功告成,一個熟手師傅一天也只頂多能做出25斤掛麵。
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平均每根都有1mm粗細,且都有銀絲般的小細孔。和市面上的普通掛麵比起來,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它是「空心」的。
因為特殊的「空心」,麵條清香、纖細、綿軟,能吸收更多的湯汁,因此也更耐煮,更入味。吃過的人都說,再吃其他的面都是將就。
傳承,所謂心傳,除了時代相傳的手藝,
還有生產的信念
以及流淌在血脈裡的勤勞和堅守!
在張爺爺眼裡,這些掛著的面,其實是生活,是日子,是期盼,是美好。
張爺爺走了,卻給日益破落的村子種下了希望,原本只有老人婦孺留守的村子,從此多了幾縷炊煙,多了份安心。
為了看看張爺爺家的手工掛麵究竟有多棒,好味道特意挑選了一款同是手工掛麵的同胞進行對比。
相互比較後你會發現張爺爺家的面平均每根都有1mm粗細,且都有銀絲般的小細孔,像是擁有會呼吸的能力。
掛麵很細,煮1~2分鐘就熟了,和一般細面比起來,它不粘鍋,不渾湯,更耐煮。
煮了5分鐘,麵條依舊晶瑩剔透,根根分明。而某寶的空心面卻早已不忍直視,糊成了麵團。
不得不說,用張爺爺的面製成的無論是清湯麵、蔥油麵還是蓋澆面,得益於空心掛麵獨特的製作工藝。
每一根麵條都蓄滿湯汁,入口綿柔,光滑柔韌,比普通掛麵更富有嚼勁與張力,即便是回味,也是口有餘香。
《舌尖》總顧問沈宏非吃了張爺爺掛麵後說:「絕對稱得上中國第一面」。知名主持人華少也是讚不絕口,「只有純手工製作,才會有這種特別的味道」。
吃過的人都特別驚豔、特別喜歡呢↓
張爺爺空心掛麵採用定製氣泡柱包裹,確保能把新鮮的手工掛麵完整無缺送到你手上。
精心包裝,避免麵條在途中破損,只為給大家更好的傳遞這一份美味~
你會發現原本愛挑食的熊孩子,
一攪一拌,嗦溜一口
麵條麵湯在嘴裡吧唧吧唧
吃了還想來一碗!
這麼好吃的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你難道不想來一碗麼?
「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會呼吸的麵條
傳承千年 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