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尚有文章驚草木——讀羅孚的《燕山詩話》

2021-01-17 騰訊網

[摘要]《燕山詩話》完全不像傳統詩話體裁那樣,重視對詩藝的探討,對詩歌的賞析,羅孚所屬意的,是詩歌之後的政治、歷史,以及詩歌寫作者被政治與歷史緊緊纏繞的人生。

作者:章詩依,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媒體人。

因為「間諜案」,羅孚從1982年開始,被迫客居京城十一載。那時的他,已過花甲之年,遭此奇劫,不但沒有一蹶不振,相反卻遍訪京城文化前輩,寫出許多一手、生動的文章。這些文字,加上羅孚返港之後的作品,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於2011年結成八卷本的羅孚文集,成為了解晚年羅孚心路的重要資料。著名文學史專家陳子善先生認為,羅孚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知名文化人的書寫,也是關於八十年代中國文壇的重要檔案。

羅孚在家中。

或許,對羅孚來說,晚年的這些文字,更具有救贖的意義。在羅孚兒子羅海雷所寫的《我的父親羅孚》一書中,曾經毫不客氣地對羅孚八十年代前的文字進行了嚴厲的否定,他說,父親寫的所謂「時事評論」,長時間脫離不了一個「左」字,對於大躍進與三年大饑荒,完全沒有想到會是政策路線出了問題,反而認為是反對派造謠、蘇修的迫害,都是人家錯。

接著,羅海雷引用海外媒體當年的評論:「無論多少殘民禍國之事,羅孚一律推崇美化」,任何批評內地政策的文章,「必遭羅孚在左報上撰文攻擊指責,其用詞遣字之惡毒,與文革時紅衛兵的大字報十分相似。」羅海雷寫作《我的父親羅孚》,緣起於羅孚年事已高,無法自己執筆去回憶、記錄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遂有替父親撰寫回憶錄之念。書稿完成後,羅孚看過全文,因此,此書也被看作羅孚的自傳。

八卷本以「羅孚文集」命名的書,不收一篇八十年代以前的文章,是羅孚用行動對自己文字生涯的鑑定。

猶記八十年代末,一眾《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學校做交流講座,中間,當時的知名記者劉揚講到,他的同事的父親,在黨的機關報幹了一輩子,晚年捧著自己的剪報本,老淚縱橫,哽咽著說:「你看看,你看看,哪一篇能經得住歷史的檢驗!」這一幕,令人震撼。我清楚地記得,聞聽此言,我的老師,一位也在官方新聞機構幹到退休的老者,神情痛苦,眼中有淚光閃動。

相比之下,羅孚夠明智,更夠幸運。人生的下半場,他覺醒了,起而拯救自己的文字,才有了由沈昌文先生促成出版的值得流傳的文集。否則,回首一生勞作,收穫的只是一堆自己無法面對的虛文浮詞、假大空,將會何等荒涼,何等空虛,又何等殘酷。

羅孚文集中,我最喜歡讀的是《燕山詩話》這一卷,其中的文章,全部寫於八十年代。羅孚用詩話這種傳統體裁,記錄了當日文壇、學界中人所寫的一些有意味的舊體詩。他自己說,「我的這些詩話沒有什麼意義,有意義的是有關的詩篇,也提供了一些詩篇寫作的時代背景。」這話的確不是謙虛,《燕山詩話》完全不像傳統詩話體裁那樣,重視對詩藝的探討,對詩歌的賞析,羅孚所屬意的,是詩歌之後的政治、歷史,以及詩歌寫作者被政治與歷史緊緊纏繞的人生。

由於長於交際,羅孚與北京文壇、知識界交往深入而密切,因此能最快地了解動向,一些前輩的作品尚未付梓,他已先睹為快。比如鄭超麟的詩集《玉尹殘集》,出版之前他已讀過。還有一些詩作,當時未能公開發表,或者發表了局外人也因不知「今典」而無從索解,但消息靈通的羅孚卻能給予正解。

比如開篇的《從胡喬木到喬木》,可謂《燕山詩話》中寫的最隱晦、婉轉的一篇。文中,羅孚先後引了黃苗子、楊憲益的詩,但不經詮釋,很難知其三昧。比如楊憲益的這四句詩:「從來客去即茶涼,說理書生怕見槍;舉世皆批人性論,羨君先讀好文章」,通過羅孚的解讀,才知道,是對胡喬木這位八十年代意識形態總管在「清除精神汙染」中的做法的諷刺。

羅孚還寫過一篇與胡喬木有關的文章,題為《詩人荒蕪的悲劇》,也應算詩話類的,但卻沒有收入《燕山詩話》,而是收入文集中的《北京十年》卷。話說荒蕪有兩首題畫詩《為某公畫像》,其一為:「眼已花來耳已聾,腦瓜難免不冬烘。魂銷脂粉綺羅裡,身老瓊樓玉宇中。可笑牛皮非馬列,堪憐公子變毛蟲。彩油剝盡人爭看,特號當今客裡空。」第二首是:「從來樹大易招風,假藥仙丹自不同。遺憾誇誇談馬列,羞人答答扮雷鋒。空傳西城來天馬,不信南陽有臥龍。欲向轅門聽《斬子》,誰知《宿店》放曹公。」

某公就是胡喬木,兩首詩都盡情嘲諷了其以馬列主義理論家自居,而其實不過是吹牛皮、賣假藥而已。詩中的「公子」,指的是胡喬木的兒子胡世英,當年他捲入一場詐騙案,被從住處中搜出好幾大袋的鈔票,「公子」遂變「毛蟲」。本來人們以為應該會有「轅門斬子」的好戲,不料「某公」出來請求寬大,才有了捉而又放的戲碼。但是,在詩人看來,馬列、雷鋒掛在嘴邊的「某公」,形象已然破產。

介紹完詩的背景後,羅孚點評說,這兩首詩流傳刊布的時候,胡喬木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並非無權無勢。

近年來人們開始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致敬,這個十年已經成為人們懷舊的對象。讀了羅孚的如上詩話,你會覺得,這種致敬不是沒有道理的。

《玉尹老人獄中詩》是《燕山詩話》的壓軸之作,這篇長文,是較早介紹鄭超麟詩作的文章。鄭超麟是中國託派中僅次於陳獨秀的第二號人物,終其一生,在國民黨統治下坐過七年牢,在共產黨時期坐過二十七年牢。羅孚讀的是鄭超麟詩的抄本,可謂鄭超麟的知音之一。

鄭超麟從1959年開始在獄中作詩,以打發枯燥的鐵窗歲月。雖然起步晚,但成就可觀。可惜他的大量詩作都在獄中被抄走了,留下來的都是後來憑記憶寫下來的。請看他的《詠史》詩中的兩首:

秦相專權乏遠圖,鋤除異己殺無辜。

生前縱保崇高位,死後難逃斧鉞誅。

平民伐罪起蒿萊,一將功成萬骨埋。

未見黎民登衽席,但聞新貴築樓臺。

詩所表達的,是對專制政治的審判,是對異化的革命政治的沉痛反思。這種鐵窗裡孕育的詩篇,閃耀著人類高貴的獨立思考精神。羅孚贊鄭超麟為「大有『固執』精神的老人」,信非虛語。

羅孚本人亦能詩。他在贈聶紺弩的詩中,有「尚有文章驚草木,更將詩句寫肝腸」之語,稱許聶紺弩歷經磨難而詩心不滅。對於經歷了大半生狂熱、虛假,晚年才覺醒的羅孚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羅孚:帶著一生的秘密走了
    劫後重逢,在病榻上的聶紺弩寫了這首詩:  戲贈史復浮雲天際任群烏,咄咄書空小豎儒。 半世新聞編日晚,忽焉文字愛之乎。   每三句話賅天下,不七尺軀輕萬夫。 惜墨如金金似水,我行我素我羅孚。  「惜墨如金」可能說的是羅孚的文章。
  • 學人往事|羅孚及其長子海星:往事如火慘烈,時光卻詩意如煙
    席間大家談得很歡快,忽然我不知怎的竟然不揣冒昧向法師問起生死命運問題。後來回想起來,也許是潛意識裡,我心有感觸,還不是因我自己,主要是想到羅老,還有他的長子羅海星。(十一)迎來文學創作高峰:羅孚「臨安」北京十年,焉知非福?自1982年5月起,羅孚在北京蟄居了十年。這期間,羅孚成了「專職」的作家,也迎來了自己創作的高峰。
  • 牛詩推薦/燕山阿紫:愛情像河流
    【詩人簡介】燕山阿紫,本名魏翠俠,遷安市人,河北省作協會員。經多少寒暑更替流多少淚醉多少回才能抵達你的那片海與你一起吹吹風看海天一色的遼闊看旭日東升的壯美何時與你醉臥柔情的沙灘何時與你翻閱波濤寄來的信箋何時與你把愛之吻印在偉岸的礁石上何時與你把夢之舟劃向滿載希望的彼岸
  • 古詩中的「燕山」與「燕然山」
    當時同席相送的尚有南宋度宋王昭儀(清惠)、宮人袁正真、吳淑貞、黃靜淑、陶明淑、楊慧淑、柳華淑、章麗真等皆有作品傳世,多為《望江南》,其作品亦多鬥山於《宋舊宮人詩詞》。《宋舊宮人詩詞》為汪元量所輯,當無虛假,但也不排除後人偽託。(倘若是後人偽託,這些作品就值得懷疑了。)
  • 老友記 ——《羅孚友朋書札輯》中的一些記憶 | 沈芸
    當時羅孚多次到大六部口去過,我在(19)86年和87年,曾跟羅孚一起去你們家見過夏公,當時還有範用先生等。羅孚在一些文章中也寫過和夏公的交往。」    這正是羅孚「北京十年」的時期,他當時的筆名是柳蘇,柳宗元的柳,蘇東坡的蘇,隱喻他本人所處的境遇。    我要說的是羅孚跟我祖父交往的另外一件更早的事情,猶如嚴冬過後的一股暖流。
  • 李白《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軒轅臺
    今天與您分享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北風行》,這是一首歷代很多詩選都會選入的名作。翻看了一下古詩詞特輯之前的節目,我們讀了很多首李白的詩了。在古代詩人中李白確實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巔峰。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字魅力,一代一代流傳至今。 今天的這首詩,從字句中就能看出來,裡面蘊含了強烈的湧動的情感,交雜著詩人的悲憤、同情、焦慮與無助。
  • 李白的燕山大雪是如何吹落軒轅臺的?
    (一)從科學視角看,燕山雪是鵝毛大雪的升華浪漫的李白來了,他胸懷燕山大雪而來。天空中本沒有雪,也沒有絕對相同的兩片雪花。每一片雪花猶如一個生命,在天空中都有一個孕育形成誕生的過程。水蒸氣與微塵相結合,在氣流和溫度的作用下,經歷了人生的升降浮沉,上下求索,錘打磨鍊,最後鍛造出有角有稜、如花似玉的精靈,賜與人間。
  • 南安市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舉行五祖拳健身操比賽
    為深化閩南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12月22日下午,詩山中心小學燕山校區舉行了四至六年級「五祖拳健身操」會操比賽。此次活動有效地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了班級榮譽感。
  • [ 詩話 ] - 定庵詩話 卷上
    較趙府甲辰本二千三百四十九首者,尚不及半。蓋趙府本流傳極罕,當時館臣未嘗寓目,故僅據汪氏進本著錄耳。茂秦以五律見長,蘇合原、宋轅文、錢牧齋、沈歸愚、李蓴客諸家評論皆同,而尤以《養一齋詩話》為最詳確。詩話云:茂秦以五律擅長,厥有二種。規摹盛唐者,似其少作。聲調高亮,格律老蒼。屬對精工,章法完密,似趙承旨之書,文待詔之畫。人工精到,微乏丰神。雋句新情,篇中所少。至於中年,漸就頹放,寫懷潦倒。
  • 南安詩山(燕山)教學點開啟快樂的校外活動之旅
    去年,南安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詩山(燕山)教學點迎來了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的首次開課,九百多名學員走進教學點,開始了快樂的校外活動之旅。詩山(燕山)教學點以「活動」為載體,共開設有少兒繪畫、手工、毛筆、硬筆、舞蹈、口才與表演、葫蘆絲、電子百拼、花樣跳繩、中國象棋、西洋棋、桌球、快樂讀寫(閱讀)、思維創新、南音、生活與技能等十幾個項目。這些課程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融為一體,力求讓每一位學員在各方面的特長得以發展,儘量滿足學員興趣的需求,培養學員的特長以及愛好,滿足了學員素質全面發展的需求,從而促進學員全面發展。
  • [ 詩話 ] - 臺陽詩話 卷下
    有句云:『地靜鳥聲先迓客,風輕花氣欲留人』。身後遺稿散失,此聯見於潛園壁間。固知吾臺孤懸海外,雖有新詩佳句,湮沒居多,餘所以有詩話之輯也;若雲翕張風雅,軒輊人才,則吾未之有得。 選詩易招人謗。然人之謗者,必其詩不足選,抑亦選家不知選。否則,一二殘篇斷句,且為披沙揀金,登諸梨棗,是知己之恩,當沒齒不忘矣,豈又饒舌不休耶?
  • 十首經典的動物詩,教你品讀人生的真諦,不得不讀
    「造物無言卻有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物的神奇不覺讓人驚嘆。小編最喜歡挖掘大自然的千嬌百媚,對詩人筆下這些動物的神韻也頗為鍾情,今天給大家分享十首描寫動物的詩,一起來感受詩人筆下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物吧。《蜂》——[唐]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 孟會祥·燕山雪花大如席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 [ 詩話 ] - 雕蟲詩話 卷四
    惟不善修飾,有類萬裡黃河與泥沙俱下之感。《特輯》中選其十文,竊謂已得其精粹所在。駢文則無甚特色可言,故未選錄。先生學術著述雖多,但要而論之,尚是文人氣質,而非學者宗師也。故最可取者,尚在其詩。顧先生平居不輕易示人以稿,又秘不告人以真實年齡。餘從遺稿中得知其生於一八五三年,卒於一九四五年。近人著述中,惟馬敘倫(夷初)多錄譽其詩,不知其何從得見也。
  • [ 詩話 ] - 石遺室詩話續編 卷二
    ●卷二 一、白海藏提唱荊公詩,李壁注本為之騰價。餘不深於荊公者,其顯豁易解處,固喜吟諷,餘則寄託遙深,多所未解。今讀胡展堂(漢民)《讀王荊文集》六十絕句,乃嘆其浸淫日久,能見人所未見。爰錄其有自注諸首,以餉世之讀荊公詩者。「違屋寒流漱益清,贖魚餵鳥豈無情。扶疏三百誇高茂。不為鷓雛為易成。(《示元度》詩:『不為鵝雛貴,但取易成就。』
  • 河北省興隆縣上莊村:燕山深處 詩歌上莊
    河北省興隆縣安子嶺鄉上莊村,位於燕山山脈的崇山峻岭中。這個村莊有百餘戶人家,500多口人,不均勻地分布在6個小自然村,但這裡卻走出了4 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6位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新中國成立以來,上莊走出去的第一位詩人是劉章。1956年,詩人劉章的一系列詩作在中國詩壇上引人注目。 其詩歌《寸草情》《山葡萄》《牧羊曲》和散文《搭石》《飽山》等被選入大中小學課本。
  • 大雪之日來讀詩:10句經典寫雪詩,字字有神韻,最後一句豪情萬丈
    △王和尚讀詩:十句最美寫雪詩句1.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這句詩出自杜甫五律《對雪》。△王和尚讀詩:李白潑野粗獷的想像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王和尚讀詩:雪花的奇情壯採5.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句詩出自南宋胡仔編纂的《苕溪漁隱叢話》,原詩題為《詠雪》,作者系張元。
  • [ 詩話 ] - 吳禮部詩話(元·吳師道)
    世之好事者,多尚舊說,今因詳校,故書於第三卷首,以明五臣之失,且袪來者之惑。」愚按陳振孫伯玉亦云:「有治平三年思悅題。」思悅者,不知何人,今未有考,但其所論甚當而有未盡。且《宋書南史》皆雲自宋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明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惟雲甲子而已。李善注《文選》,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題下,引《宋書》云云。儘自沈約李延壽皆然,李善亦引之,不獨五臣誤也。
  • [ 詩話 ] - 夢苕盦詩話 071-100
    八六、《石遺室詩話》載與乙庵議論,有「三元」之說:上元開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也。乙庵晚年,又謂詩有「三關」,謂元、元和、元嘉,其說尤精,見其與金甸丞先生函札中,人皆未知,從瑗仲處錄得一通,以與天下共參之。書云:「吾嘗謂詩有元佑、元和、元嘉三關,公於前二關均已通過,但著意通過第三關,白有解脫月在。元嘉關如何通法?
  • [ 詩話 ] - 今傳是樓詩話 301-350
    雲水但知催艦舶,文章誰遺醉蒲萄。相思萬古論交地,碧海青天月正高。」君於清光緒壬辰、癸巳間客旅順,曼君見其書大驚曰:「吳越士夫有此取聲名一世者,君乃掩覆不肯衤暴,今日見古人矣。」君詩名為文名所掩。即以詩論,亦卓然成家。乾塞以來,冶經之儒,率多ウ修實踐,不求人知。君與遷安鄭刑部東甫(杲),皆其選也,因並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