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流逝往往伴隨著時代的進步,但在進步的同時我們更應常常回望過去。正所謂「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歷史的長河中有著很多值得我們尊敬的面孔,他們是我們名族的脊梁,榜樣。
紅色的時代是一段值得人們銘記的歷史,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湧現了大量革命英雄。沙畈鄉銀坑村是著名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堅持浙江三年遊擊戰爭時期創建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是粟裕將軍戰鬥過的地方,也是我省第一批革命老區。
來到銀坑村,放眼望去,只見村莊坐落在盆地之中,四面環山,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風景秀麗。在這裡,聽不到城市的各種喧鬧,只聽見譁譁的水聲,一泓清溪蜿蜒而下,由西向東穿村而出,匯入白沙溪之中。
在這世外桃源中,老人給我們講了那段鮮紅的歷史。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的中國共產黨,為抵抗日本的侵略,國共進行了第二次合作。當時失去與中央聯繫的粟裕同志,獲悉從金、衢地區不時傳來「國共合作了」、「紅軍改編八路軍了」等消息。覺得時局有變化,粟裕經偵察後屬實,即派人向遂昌縣國民黨政府送去《國共合作抗日建議書》,10月14日紅軍挺進師派出謝文清同志為代表和遂昌縣國民黨政府派來的代表朱鎮山,雙方在門陣村張姓家客堂裡進行國共談判。
期間,粟裕同志還帶領紅軍10餘人回到銀坑,召集在銀坑陳氏祠堂參加訓練的50多名紅軍,召開大會。粟裕作了「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報告。當天下午,部隊在祠堂基上鳴槍放炮,告別銀坑的父老鄉親到門陣參加軍民聯歡大會,10月20日離開遂昌門陣,10月末抵達平陽縣與劉英會合,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遊擊總隊」,粟裕任總隊長。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由原紅軍挺進師改編的部隊從平陽山門出發,前往皖南集中。部隊到達皖南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
情到深處,老人不禁潸然淚下。原來除了粟裕老將軍外,銀坑村還有很多的抗戰英雄。男女老少無一不站在抗戰的前線……因此犧牲的也不在少數……
在紀念館堂屋,栩栩如生的將士們圍著沙盤揮斥方遒,再現了當年作戰前的將軍戰士研究戰術的場景。紀念館牆上掛著的地圖是從1927年粟裕參加革命直至浙西南三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所到之處所有的線路圖,看完這幅地圖,仿佛自己也跟著粟裕將軍走了一遍當年的革命之路。
館內陳列不少抗戰時期使用的東西。難以想像老一輩的戰士們居然是用這麼簡單的設備進行戰鬥,讓人為之震撼……
置身銀坑村,你會發現這裡紅色元素無處不在。這裡的牆上繪有遊擊戰爭和革命活動的場景,這裡的路叫紅軍路、粟裕路,這裡的巷子是將軍巷、勇進巷、永峰巷、永全巷……銀坑村人把老紅軍的名字編進路名、巷名裡,就是在時刻提醒自己:無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雨露中隊
我最喜歡去爺爺奶奶家了,每次去爺爺都會給我講故事。有講革命光榮傳統的;有講家風、家訓的;有講刻苦學習知識的。而這一次讓我激動不已的是爺爺講他早年參軍打仗抗美援朝的故事。
爺爺可了不得了。在1949年高中畢業,棄筆從戎,16歲參軍入伍,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隸屬浙江軍區後勤部運輸部,專業汽車駕駛。由於爺爺文化程度高,第二年便晉升為排長,19歲晉升為連長。
1950年韓戰爆發了。爺爺成為志願軍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戰鬥!在戰場上,爺爺的汽車連擔負著運輸槍彈和物資的補給,那真是艱難。山路崎嶇,坑坑窪窪,天上有美軍飛機轟炸,地面有美軍阻擊。汽車白天不能行駛,只能在夜晚運輸。並且,不準開車燈,以防暴露,摸黑前進。有很多戰土不慎連車帶人滾落山崖犧牲了。爺爺講到這裡,老淚縱橫,我也黯然神傷。
1957年,爺爺中校轉業,來到地方工作。擔任過很多重要職務,為中國交通事業和公安建設作出𤇍出貢獻,1992年被公安部授於第一批為數不多的一級警督警銜。
聽爺爺講的故事,我深受啟迪,收穫頗多。深感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熱愛生活,珍惜美好時光。
編輯:郭俊琪媽媽
審核:孫麗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