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港大院士袁蘇妹:在學校辛苦工作44年,一輩子只認識5個字

2020-12-20 文史公開課

我們的目光不僅僅要看到更高的天空,同樣也該看看目光之下的大地。有的時候不得不說,在尊重基層人員,尊重每一位用心工作者方面,港省的確有可圈可點之處。

之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茶水姐"楊容蓮的故事,一個最普通的茶水工,卻獲得了所有劇組一直尊重,拿下第37屆金像獎,成龍大哥都親自為她調試麥克風;而今天要講的這位平凡小人物的故事同樣發生在港省,她就是港大榮譽院士袁蘇妹

時至今日港大依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大學堂有三寶,旋轉銅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這個三嫂就是今天要講的袁蘇妹。

袁蘇妹是廣東東莞人,之所以被稱為三嫂,是因為她的丈夫在家中行三,隨丈夫來到港大後自然獲得了三嫂的稱呼。剛來到港大的時候是1957年,她才29歲,從來沒讀過書的她大字不識一個,便做做服務員的工作。

後來大家看她工作勤勞,又深得學生們的喜愛,因此轉為了廚師,可以說一代又一代的港大學子都是吃著她做的食物迎接初入大學的歡喜,以及揮別離開大學的傷感,她不僅僅是大學堂宿舍的員工,更是被學子們認為是大學堂宿舍的靈魂。

袁蘇妹為何如此受喜愛?因為她能夠做到以心換心。同樣是做一份工作,有的人帶著抱怨來做,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有的人卻是用心在做,希望能夠做好每一件事,給大家提供更多的關懷,袁蘇妹是後者。

其實不過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在考前抱佛腳半夜溫書的學生,會等到一盅熬得香甜酥爛的雞湯補充精力,而那些不小心風寒感冒的學生則會等到一碗用心熬製的涼茶解熱,她就像一位親切的阿媽一樣,能夠傾聽學生們的所有瑣碎事,哪怕是感情問題她雖不懂小年輕的套路,卻能站在最為真誠的角度給出建議。

她願意給學生們熬一碗粥熬上兩三個小時,學生們也願意將得到的獎牌第一時間跟她分享,學生們半夜在食堂開派對袁蘇妹也不會去催,反而等他們狂歡完畢後再去收拾衛生,這樣的背影誰能忘?人與人相交,講究的不就是一個真誠以待嗎?

後來袁蘇妹心臟不好,不能再當廚師,她就當起了清潔工,學生們總是大大咧咧經常不注意衛生,袁蘇妹卻能認認真真將每一處衛生死角打掃得一乾二淨,從來沒有怨言。

從29歲入港大,到73歲退休,她整整為港大服務了44年,本身已經成為了大學堂宿舍的一部分,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學子的成長。

從很早開始,港大內就一直有聲音說要提名袁蘇妹為院士,直到2009年周兆平副校長親自提名,港大內部"全票通過",她才真正成為了港大的榮譽院士。袁蘇妹不知道院士是什麼,當她穿著院士袍在眾人面前領獎時,袍子下的雙腿其實都在顫抖著。

臺下那些觀看頒獎儀式的觀眾有些頭髮都半半白了,他們是袁蘇妹曾經送走過的學生,如今再次回到母校見證這位親切的阿媽獲得這至高無上的榮譽。實際上袁蘇妹因為逃難從來沒有讀過書,她認識的字只有自己的名字,在接受頒獎後她要給學生們籤名,才學會了"三嫂"兩個字怎麼寫。

這是一個在傳統目光中"不體面"的人,她幹著也是"不體面"的工作,可這樣的"不體面"卻為她換來了港大院士的頭銜。人無貴賤,職無高下,社會是一個整體,缺少了誰都不能運轉,大眾的目光在追逐上方天空的時候,也應當看看下面這些做著最基礎工作的人。

在授銜儀式上有這麼一句話,或許是對袁蘇妹這一生最好的讚譽:"很多人知道,大學堂有三寶:銅梯、四不像和三嫂。三個寶貝搬不動,移不走,三嫂永遠是大學堂之寶,亦是香港大學之寶。"

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高建群曾這麼評價過一個人:"一個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們還在熱烈地懷念他,還在談論他的作品,這本身就是對一個作家最高的獎勵。"這個人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文章,獲得過茅盾文學獎,描繪了一幅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全景。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有著普通的喜怒哀樂,普通的挫折與追求,但正是這些普通的小事織就成了我們這一生。

就像這篇文章中的袁蘇妹,她是跟我們一樣,甚至還不如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很多讀者的小人物,但她卻將平凡的生活活出了不一樣的光彩。我們本就平凡,而平凡也能夠成為另一方不平凡。《平凡的世界》全3本原價98,現價只要78,把書帶回家,你就能夠從書中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

相關焦點

  • 頭條 | 做了44年保潔員,一生只會5個字,她卻成為香港大學院士
    1957年,29歲的三嫂隨丈夫進入港大,從服務員做起,廚師助理、廚師、宿舍保潔員,最後成為大學堂宿舍的靈魂人物。從29歲到73歲,整整44年,三嫂的確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十年如一日,做飯、掃地、打掃衛生···
  • 做了44年保潔員,一生只會5個字,她卻成為香港大學院士
    1957年,29歲的三嫂隨丈夫進入港大,從服務員做起,廚師助理、廚師、宿舍保潔員,最後成為大學堂宿舍的靈魂人物。從29歲到73歲,整整44年,三嫂的確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十年如一日,做飯、掃地、打掃衛生···
  • 港大歷史上最出人意料的院士,號稱港大之寶的人竟是…
    (圖片來源:香港大學官網)不知道港漂們在學校念書的日子裡,會不會注意到學校裡的宿舍保潔員或是食堂工作人員?三嫂就是他們當中的普通一員。1957年三嫂隨夫來到港大,一起在飯堂工作,她擔任過宿舍的四級廚師、助理廚師和宿舍服務員等職務,後來成為了香港大學大學堂( University Hall)宿舍的靈魂人物。
  • 目不識丁,做了40多年「食堂阿姨」的三嫂,憑什麼會是香港大學名譽院士?
    1957年,29歲的三嫂隨丈夫進入港大,從服務員做起,廚師助理、廚師、宿舍保潔員,最後成為大學堂宿舍的靈魂人物。從29歲到73歲,整整44年,三嫂的確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她十年如一日,做飯、掃地、打掃衛生···
  • 她是港大最出人意料的院士,為同學做飯、掃地,甚至記得男生的每一任女友
    袁蘇妹從沒想過,在自己漫長的生命中,也有可能站在舞臺中心。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二日,當香港大學向她頒發榮譽院士那一刻,這個八十二歲的老太太,「看起來神氣極了」。她被安排壓軸出場。這一天與她同臺領獎的,有滙豐銀行曾經的行政總裁柯清輝、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長子李家傑,以及曾獲銅紫荊星章的資深大律師郭慶偉。
  • 金展鵬院士逝世享年82歲 金展鵬簡歷資料照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金展鵬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7日在長沙逝世,享年82歲。金展鵬  金展鵬,1938年11月6日生於廣西荔浦,1955年至1963年就讀於中南礦冶學院,1979年至1981在瑞典皇家工學院深造,先後在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工作。
  • 港大梁卓偉——40歲成港大醫學院100 年來最年輕的院長
    這名現年47 歲的流行病學專家承認,他比同輩見多一點「風浪」,有更多學習和跌碰的機會,除了苦和辣,也嘗到快樂的甜味。他喜歡工作,精神滿足,卻因為喜歡工作,以致工作多、生活少,自言在這方面未夠健康。 那為自己來個小結吧。「我覺得由我出來工作至現在,學習機會很多,比同輩朋友較多一點風浪,較多機會去『跌』」,過程有苦有辣,也有甜。至於未來,「未來是知天命,現階段非常開心身在學校。」
  • 文藝才女王延軼,和老公師生戀,多年伉儷情深,丈夫44歲成院士
    特別是在大學裡,很多人都具有非凡的文藝才能,有一部分人正是憑藉文藝特長而順利進入了名牌學校就讀。文藝才女王延軼,當年正是憑藉著出色的文藝功底而被北京大學錄取,奠定了自己學術生涯的良好起點。她在校期間,把自己泡在實驗室裡,專心做科研,在短短三年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2010年順利畢業。讓人佩服的是,在她拿到博士學位僅僅5個月後,她就升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副教授。而此時,王延軼僅僅29歲,29歲就有副教授的頭銜,可見王延軼在科研上取得了多麼重大的突破。
  •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帶領香港醫護團隊逆行:24小時都是深圳人
    從2月8日開始「安家」在醫院辦公室,盧寵茂堅持了3個多月。2月14日,盧寵茂與團隊發布了精心製作的「自製口罩DIY」視頻,幫助深港市民解決口罩匱乏的難題。年逾60的急診科專家選擇留守深圳1月1日,港大深圳醫院急診科主管劉飛龍顧問醫生正式履職。
  • 團團老師的港大生活
    鋼琴是自學的,當她彈奏最愛的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時候,悠揚浪漫,正如她本人一樣。柔軟的外表下面有一顆堅強的內心。我在環球雅思擔任教務主管的時候,因為暑假缺老師,聯繫了團團。當時她在港大讀書期間,聽到我有難,她一口答應了。然後回到上海,陪伴我度過暑假最艱難的兩個月,她去上課的地方在青浦,每天路上來回就是三小時。
  • 《82年生的金智英》:女人一輩子要過三道坎
    今天,梅也為大家推薦一本亞洲10年來少見的現象級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講述了一個36歲平凡女性金智英的前半生,卻也可能是我們真實的生活。不管你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很值得一看。微博上看到一段話:「我們對女人的品德操守要求,從來都不是對一個「人」的標準。1.要光鮮漂亮飽滿柔嫩。
  • 16年,44歲的翁帆跟楊振寧恩愛如初,有一種婚姻令人永葆青春
    翁帆嫁給楊振寧已經16年了,即將超過楊過為小龍女守候等待的日子。前一陣子兩人曬出了照片,一派歲月靜謐。翁帆初嫁楊翁時,她28歲,他82歲,如今16年匆匆而過,她44歲,他98歲。翁帆不見其老,楊振寧亦精神正好。歲月似乎在兩人身上定了格。
  • 港大10億港幣新宿舍,竟然全是貨櫃屋!
    還是這樣的?港大的貨櫃屋又叫「單元預製」,簡單解釋,就是每間房包括門窗、冷氣、床、櫃、書桌等會預先在工廠組裝好,成品就像一個個貨櫃箱↓↓↓,但是貨櫃屋宿舍,建造1年,加上2年半的地基平整,預料最快3年多便可完工!
  • 28歲翁帆嫁82歲楊振寧,相差54歲祖孫戀,16年過去兩個人幸福嗎?
    雖然楊振寧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在科學史上有非凡的成就和地位,但讓大家對他耳熟能詳的,卻是在他82歲那年娶了28歲嬌妻的忘年婚姻。98歲的楊振寧看起來除了頭髮稀疏一點,和82歲時候的他沒太大變化,神態自若不胖不瘦,臉上依然是那幾塊清晰的老年斑,感覺身體素質很棒。
  • 國家一級演員魏宗萬:出道38年買不起房,82歲高齡還在掙錢?
    在我們的印象裡演員是個光鮮亮麗的職業,他們很快的積累一大批財富,可以活在聚光燈下。但是卻有一批老戲骨,出道幾十年卻沒有任何的積蓄,白髮蒼蒼依舊拼搏在第一線。國家一級演員魏宗萬:出道38年買不起房,都82歲高齡了還在掙錢?
  • 中科院院士林巧稚一生未婚,接生五萬多名嬰兒,82歲去世遺囑感人
    「  我是個醫生  」,一個人用著鏗鏘有力的語氣說著這句話,我們可以從中感覺到她的那種堅持和熱愛,  而這個人就是中科院院士林巧稚就是這樣一個女士,她將自己的  50  年光陰都耗費在了婦產產房裡,她雖然從始至終都沒有結婚生子,單身了82年,  可她卻是五萬多人的「母親」  ,就連最後的遺囑都心心念念的是自己的病人。
  • 王德民:院士圈「吳彥祖」
    石油學院是他所填報的高考志願中最末的一個,沒有學校願意收下這個特別的孩子。不過王德民當時的想法是:「有學校願意要我,我就去。」在石油學院的5年裡,王德民門門功課5分,還是校運動隊的主力隊員,又是全校3名模範學生之一。也是在求學期間,王德民親眼目睹了中國石油工業的落後面貌,中國絕不會有大油田的「貧油論」像一片陰雲重重壓在他的頭上。
  • 央視新聞:鍾南山院士寫了20個字!該如何理解?網友炸開了鍋!
    央視新聞:鍾南山院士寫了20個字!鍾南山院士的20個字,網友炸鍋3月7日,央視新聞報報導了鍾南山院士寫的20個字!這20個字的題目為「寄少年」,那麼其中的內容該如何理解?對此,網友炸開了鍋!文盲覺得院士寫錯了字,文化人覺得院士寫得很贊!說「證」字寫錯了的,是你斷句斷錯了, 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不是「更以」行正道」。文盲吐槽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桃林指教育,杏林指醫學,懂了嗎?
  • 黃宇和:從貧民窟走出來的院士
    母親陳慕貞,1926年2月出生於鄰近的赤江村。黃宇和父母結婚時,父親虛齡18歲,實齡大概16歲。祖父母均不識字,父母則粗通文墨。茭塘村是個單姓村,全村兩千多口人都姓黃,共有四房。黃宇和家在二房宗族裡是個小戶,經常受欺負,父親就常常被嚇唬說「淹死你這個孤獨仔」。
  • Melody吳珊:留守兒童-港大碩士-設計人生5思維?
    此文作於2020.5.9, 知乎By Melody 寫於香港大學智華館2020年5月9日18:25「Live to laugh, love and inspire. 」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是我在波士頓的商場的一本筆記本上看到的字,印象很深刻,很契合我的三觀,就一直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