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加大,突發性耳聾已成為耳鼻喉科常見疾病之一,發病率也呈逐年增高的趨勢。今天我們將以《突發性聾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為藍本,為大家介紹突聾的臨床表現、診斷依據及鑑別診斷。
臨床表現
(1)症狀
突然發生的聽力下降:中年人多見,突發單側耳聾常為首發症狀,聽力一般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降至最低點。也有雙側同時或先後出現聽力下降者。
耳鳴:出現概率約70~90%,可為始發症狀,同時或相繼出現聽力迅速下降。
耳悶脹感:約50%患者會出現
眩暈:約30%患者伴發,多為旋轉性眩暈,伴有噁心、嘔吐、出冷汗、臥床不起,部分患者眩暈可持續數周之久。眩暈如為首發症狀,耳鳴、耳聾可被忽視。
聽覺過敏或重聽:約2%。
耳周感覺異常:包括耳周麻木感、耳周疼痛感、耳周僵硬感等異常感覺,全聾型患者更易出現該症狀。
部分患者會出現精神心理症狀,如焦慮、睡眠障礙等,影響生活質量。
(2)聽力曲線特點
純音聽力曲線為感音神經性聾的表現,可呈平坦型、全聾、島狀、高頻下降型、低頻下降型、中頻下降型等。
診斷依據
1)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天以內出現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為輕、中或重度,甚至全聾;至少在相連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 dBHL以上;多為單側,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後發生。
2)病因不明(未發現明確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鳴、耳堵塞感、耳後皮膚感覺障礙等。
4)可伴眩暈、噁心、嘔吐。
分型診斷
成都民生耳鼻喉醫院表示,因突聾的病因和病理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突聾患者不同的聽力損失曲線可能代表不同的發病機制,建議根據聽力曲線進行分型,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
突聾根據涉及的頻率和聽力損失程度,一般分為:低頻下降型、高頻下降型、全頻下降型和全聾或接近全聾型。另有中頻下降型突聾(1 kHz處有切跡)在我國罕見。建議主要採用以下四型分型:
1)低頻下降型:聽力圖表現為250、500、1000 Hz其中任意頻率下降15 dB以上。可以波動,可能與內淋巴積水有關。
2)高頻下降型:聽力圖表現為≥2000 Hz頻率聽力下降15 dB以上。可能是外毛細胞損傷(聽力損失多在50 dB以下)和/或內毛細胞損傷(聽力損失約在60 dB以上)。
3)全頻下降型:聽力圖表現為所有頻率聽力下降,並且500、1000、2000、4000Hz平均聽閾≤80dB。主要機制可能是血管紋功能障礙,如供血障礙。
4)全聾或接近全聾型:聽力圖表現為所有頻率聽力下降,並且500、1000、2000、4000Hz平均聽閾≥81dB。可能機制為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註:另可以附加第5型:中頻下降型:聽力圖表現為中頻區聽力呈谷型下降,在我國罕見,可能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礙造成Corti器缺氧損傷所致,可能和遺傳有關。
診斷和檢查
1)根據病史、體檢、專科檢查、聽力學檢查及其它相關檢查綜合判斷。
2)必須進行的檢查包括:耳鏡檢查(除外中耳病變最為可靠的方法,包括電耳鏡、耳顯微鏡、耳內鏡檢查)、純音測聽、聲導抗。
3)可能需要追加的檢查包括:耳聲發射、ABR、言語識別率測試、鐙骨肌反射、前庭功能檢查、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甘油試驗、耳蝸電圖等。
鑑別診斷
根據上述病史、症狀和各項檢查可以作出突聾的診斷。但應儘可能作出病因診斷和鑑別診斷,以便及早進行合理治療。
(1)梅尼埃病:聽力波動病史。開始低頻聽力下降,以後出現高頻聽力下降。眩暈反覆發作、眩暈發作時間較短。
(2)聽神經瘤:聽神經瘤以突聾表現較為常見,因此突聾必須除外小腦橋腦角腫瘤的可能性。
(3)功能性聾:有明顯精神受刺激因素,多雙耳同時發布並,為重度耳聾,檢查時主客觀測聽結果分離。
(4)內耳自身免疫疾病:進行性、波動性、雙耳或單耳感音神經性聾;可伴有耳鳴眩暈;病程可數周、數月,也可數年;除外其他感音神經性聾;血清免疫學檢查抗內耳組織特異性抗體陽性;可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類固醇治療有效。
成都民生耳鼻喉專科醫院是四川省最早的耳鼻喉專科醫院,全國六家分院,是西南少有的可以做耳鼻咽喉頭頸複雜手術的專科醫院。 成都民生耳鼻喉專科醫院是華西耳聾耳鳴課題四川地區指導醫院,也是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大型三甲醫院的耳鼻喉雙向轉診醫院,是四川省市醫保新農合定點單位。成都民生耳鼻喉專科醫院在精品耳鼻喉專科的打造路上,一直堅守院訓,敬精於業,卓越追求,完成耳鼻喉診療項目達上百種,包括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耳聾耳鳴、中耳炎、鼾症、咽喉炎、聲帶息肉等在內的耳鼻喉領域各類疾病的診療。
責任編輯: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