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高雪瀅
《流浪地球》在國內口碑票房雙豐收之際,也衝向了國際市場,成為首部登陸美國院線的中國科幻片。然而,在一片讚譽聲中,也有人注意到,影院裡似乎全是華人。
其實,這也算是導演郭帆「意料之中」的,早在《流浪地球》上映前,他就曾說過,這部電影並沒有考慮國際市場,在北美上映也是為了照顧海外華人的觀影需求。「管他們(外國觀眾)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務中國觀眾。」
此外,他還表示,目前還沒有能力去做全球視角的電影。
而令人驚喜的是,儘管沒有刻意針對海外市場,「小破球」在美國表現也可圈可點。
觀察者網注意到,郭帆今天上午(12日)發微博稱,「小破球全美首周票房位列13名,但要注意,全美只有64家影院在放映!平均單場收入達到26333刀,高於周冠軍近4倍。」
外國網友怎麼看?
《流浪地球》毫無疑問成為了春節檔的爆款,口碑和票房一路走高。許多觀眾觀影后表示,該片的特效完全超出預期,感到十分驚喜。還有網友甚至加入了二刷三刷的隊伍。
12日上午,《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達到24億,成為當之無愧的春節檔逆襲黑馬。
《流浪地球》票房一枝獨秀(貓眼電影數據)
2月5日,《流浪地球》陸續登陸國外院線,在美國22個城市、加拿大3個城市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上映。
電影上映後,IMDb上共有2900餘人為電影打分,評分達到8.0。
曾執導《阿凡達》《鐵達尼號》等大片的導演卡梅隆也對《流浪地球》表示祝賀,他在微博上祝電影上映順利,也祝福中國科幻電影事業。
不少觀眾在短評中表達了對電影的喜愛:
「這是我迄今為止看過的最好的中國科幻片,我甚至覺得它比好萊塢的同類型電影都要好得多。如果你可以接受中文(有字幕),去看吧,一定不會後悔。」
「在觀看了一大票好萊塢科幻電影和超級英雄電影之後,我對中國科幻電影本來沒抱太大希望。但是這部電影確實讓我大吃一驚,迫不及待想二刷。」
「這個故事不是常見的好萊塢套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其他人圍觀鼓掌。而是讓觀眾開始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當我們的文明面對不可避免的災難時,你會做什麼?電影裡的所有人都是普通人,他們都用閃亮的人性給出了答案。這是科幻愛好者的盛宴,你一定不能錯過。」
當然,外國影迷和影評人也提出了一些批評和意見。
微信號「環球時報」就提到,在IMDB上,有國外的觀眾毫不留情地批評中國電影在科幻領域還是「非常幼稚」,科學知識「極為有限」,因為沒有太陽地球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可供生命存活的環境。
不過,也有一些國外影迷因為影片這個「用發動機推著地球逃離太陽」的設定太過魔幻,而覺得這部影片的故事還挺有趣的。但即便是這樣的外國網友,也仍然指出了影片中另一個過於明顯的問題:人物的刻畫和演員的演技。
比如下面這位名叫Calvin Powers的外國影迷就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上寫道:「影片中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能讓我產生共鳴」。
一些在IMDB給《流浪地球》打出5分或6分(滿分10分)的外國觀眾也持這樣的觀點。
下圖中這位名叫Heath-Jeffery的網友就評價說:這部影片本質上就是一部好萊塢風格的末日災難電影,劇情流程和人物設定上都與好萊塢這種類型的電影很相似,但演員的表演很弱,角色的行為動機也很含混,只有在生死關頭才給出解釋,可之前就會給人看得一頭霧水。同時,劇情也是簡單介紹後就直接進入高潮,然後一路高潮到最後,以至於最後都有些審美疲勞了。
Heath-Jeffery還重點寫到了影片的男主的人物刻畫問題,說他的角色不斷地在想犧牲全人類去挽救他的家人和犧牲其他人去挽救全人類之間搖擺,甚至用一句話就可以將這個人物進行總結,所以很難讓人對這個角色產生共鳴或同情。
而下面這位名叫Vic_max的國外網友也寫道,雖然他覺得影片的特效和整體上的故事都不錯,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卻讓人感覺有些亂糟糟的,尤其是影片沒有任何對人物成長的刻畫,結果就是這些人物都讓人喜愛不起來。劇情的呈現方式也不夠好,很多時候只能當劇情發展到了某一個點才能讓人明白劇情在說什麼。但他覺得這也可能是因為字幕翻譯的問題。
總之,這位外國網友的整體觀感是,影片對西方觀眾來說恐怕並沒有中國觀眾的體驗那麼好。
最後,一位名為inflx-46387的外國影迷認為,《流浪地球》和1998年上映美國的科幻電影《絕世天劫》(Armageddon)處在一個「層級」,影片的特效非常炫目,也有一些很觸人心弦的瞬間,但人物的刻畫太薄弱,雖然借鑑了很多優秀的科幻電影中的元素,但是人物和劇情上都缺乏深度,所以如果你不帶著期待去看這部電影會比較享受。但如果你渴望一部偉大的科幻片,那麼《流浪地球》註定會讓你失望。
另一個關注點可能與電影的展現形式有關。
導演郭帆曾在微博曬出的美國影院線上購票界面圖顯示,《流浪地球》在國外採用的是中文對話,英文字幕。
這種形式讓大多數外國觀眾無法適應,據上觀新聞,一位名叫「Nerys」的網友在看了預告片後就激動地表示:
「美國公映版會是配音還是加字幕呢?我恐怕很難適應邊看字幕邊看電影,這讓人很抓狂,但是這部電影真的看起來太厲害了!!!」
有趣的是,底下有不少網友為他支招,「適應字幕是基本生活技能」,也有人留言,「去學中文吧」。
而已經看過電影的B站美國UP主@NathanRich火鍋大王 還專門出了測評,在總體肯定電影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就是英文字幕錯誤太多。他擔心這一問題會影響國際市場,建議找專業人士校對。
北美影院全是華人?
除開對電影本身的評價,上觀新聞還發現,也有外國網友吐槽:「除了我之外,電影院裡似乎全是中國人」。
的確,隨著《流浪地球》在國內口碑爆棚,海外華人們也想一睹為快。
從郭帆2月10日在微博曬出的和美國觀眾合照也可以發現,觀影者大部分是華人。
從目前北美地區網友的反饋來看,《流浪地球》IMAX 3D的上座率很高,以華人為主,但影片在北美的排片量整體很少。隨著觀眾扎堆搶票,影院也進行了加場。
華人觀眾
對於海外院線觀眾主要是華人這一現象,主創人員似乎不會意外。
導演郭帆在2月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就曾說過,他們並沒有考慮國際市場,在北美上映也是為了照顧海外華人的觀影需求。「管他們(外國觀眾)能不能接受呢,我先服務中國觀眾。」
郭帆還認為,目前還沒有能力去做全球視角的電影,「全球有一半人說中文的時候,(中國電影)自然而然就出去了。」
郭帆還提到,電影製作中只有四分之一的團隊來自海外,在實際合作中,不僅在溝通上存在文化問題,而且也拿不到最頂尖的海外特效資源,因此,「我們中國的團隊真的很爭氣,讓我很驕傲,他們非常用心。是因為用心讓他們做的東西特別牛,海外團隊就會有壓力。」
對於這部電影,郭帆說,中國人對家的理解,絕對不是一個物理空間,「當我們把地球推離的這一刻,我們推離的絕不是物理的一塊石頭,推離的是我們的家,我們情感的載體,這個東西不是西方的,是特別中國的。它酷的來源是我們自己文化給予我們的」。
來源:觀察者網、環球時報、上觀新聞
責編|徐蕾
審核|隆洋
點好看,真的會變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