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徹底火出國了。
美國流媒體巨頭奈飛(Netflix)昨日宣布,華語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將登陸奈飛。奈飛在官宣稿中盛讚了這部電影的後期和特效,稱其為「一場宏大的視覺盛宴」。
正在北美等地熱映的《流浪地球》票房火爆。雖然爛番茄網站沒有專業媒體評分露出,不過IMDb網友評分卻超越《地心引力》,與《阿凡達》持平了。中國科幻大片「第一炮」是否真的打動了海外觀眾?
走出「華人圈」,讓外國觀眾關注中國電影
躋身中國影史票房亞軍的《流浪地球》無疑是2019春節檔最成功的電影,當中國觀眾湧入影院歡慶首部國產科幻商業大片的時候,《流浪地球》也在北美、澳大利亞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同時上映,引起全球關注,海外上映之初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盛況。
一票難求,上座率高達90%以上,《流浪地球》上映三天單廳票房位列北美、澳新第一,超同期好萊塢大片。截至2月14日(北美時間2月13日),《流浪地球》北美、澳新已經取得349萬美元票房,突破近年來中國電影海外首周票房紀錄。
與《美人魚》、《唐探2》這些西方觀眾比較陌生的純中式喜劇相比,科幻特效片《流浪地球》這樣的「非典型賀歲片」可能更容易讓北美觀眾接受。
同時,拋開票房數字來看,影片在國內外市場的口碑表現也可圈可點。豆瓣評分7.9,好於86%的科幻片;IMDb評分7.8,留言區給出9分到10分滿分的觀眾大有人在;爛番茄指數雖未放出,但從現有評價來看,表現還算理想。
除了海外觀眾,媒體方面對《流浪地球》的看好也不吝筆墨。《銀幕混亂》:「《流浪地球》充滿擁有一系列的奇蹟:想像、靈感、執行到位且刺激。」《54disneyreviews網站》評價道:「如果對頂尖科幻大片有所偏愛,你會喜歡電影《流浪地球》。也許你還能發現自己會為中國人拯救地球而歡呼。」 《福布斯》評價道:「如果好奇院線大片未來的樣子,那它值得一看。」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只存在同一種聲音,例如《銀幕國際》便評價道:「在以虛誇、更偏向麥可·貝而非諾蘭的方式結束前,《流浪地球》很明顯地代表著中國科幻電影事業邁出了一大步,而非科幻電影這個類型本身。」
《銀幕國際》的評價似乎也可以道出《流浪地球》的本質:中國科幻電影。正如上文提到,影片從內容背景、情感邏輯、處事態度到故事內核,無一不是在圍繞中國本土科幻而展開,這一範疇的局限性也正如郭帆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的,《流浪地球》沒有考慮任何國際市場或者國際觀眾,更多是要先服務中國觀眾,「還沒有到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能力去做一個全球視角的電影。」當前在海外市場取得的成績和口碑,於《流浪地球》而言是意料之外,亦是錦上添花。
不過《流浪地球》在北美尚未分級,接下來大規模上映的可能性較低。
顯而易見的是,隨著國內電影市場與電影工業的崛起,華語電影這頭日漸覺醒的雄獅正在打破著國際市場的固有印象,而《流浪地球》的出現以及「反向輸出」成績又再次刷新了國際市場對中國電影的認知。但不能否認的是,無論是對於中國電影市場還是中國科幻而言,《流浪地球》都只是開始。
「Good luck with your space journey of the Wandering Earth. Good luck with the voyage of Chinese sci-fi films.」詹姆斯·卡梅隆對《流浪地球》的祝福,也正是大眾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希冀。而當下,這條探索宇宙的道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海外市場是中國電影工業進步的試金石
每一部電影在海外地成功發行,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海外觀眾對中國電影印象。目前《流浪地球》已經有135多家影院的排片,部分影院排場更達到30分鐘一場。是近年來國產影片在北美排片的最高記錄之一,包括通過好萊塢六大、和非六大發行方的發行方式。
「我們三年前加入海外發行,發現這個行業人才太缺失了,能堅持下來的人更是太少,目前它確實不是一個能有高商業回報的行業。但是這三年下來,我們欣喜的感到中國電影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製作水準越來越接近好萊塢,我們希望能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電影的進步。使命感、對中國電影和國際市場的信心無數次給了我們堅持下來的動力。」華人影業總裁蘇佳感慨地說。
海外上映初期幾乎場場滿座
(圖片來源:發行方華人影業微博)
截止2018年年底,華人影業發行網絡已經觸達70個國家、197個城市,拓展到了拉美,中亞,非洲等地區。這些地區的國家從2017年6月開始,都陸續有中國電影院線上映,由於這些地區拓展中國電影的條件和基礎更薄弱,尚屬於「修路」的基礎階段,需要更多時間和資金的投入。
「從三年前我發行第一部電影到《流浪地球》能明顯感覺到國際市場對中國電影態度的變化。」華人影業澳新發行祝冉華說,三年前她剛入行不久,就飛到澳洲跟影院談影片的排片,好說歹說,他們只肯為中國電影排幾個固定的影院,一天兩三場。第二周還要看票房表現,不給力就撤檔。
為了和海外院線建立長久的合作關係,促進院線對中國電影的了解,華人影業對每一部發行的影片從內容、主創團隊、市場情況、觀眾群受眾等各方面向院線介紹,並分析分享營銷數據方案。這其中,數不清的深夜電話會、無數次長長短短的郵件。三年來,華人影業發行了《羞羞的鐵拳》、《唐人街探案2》、《戰狼2》、《動物世界》等優秀的中國電影,不僅取得了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更取得了海外院線對中國電影的認可。
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更是引起海外院線的積極響應和支持,華人影業協調排片時正處於2月份好萊塢大片也集中上畫的繁忙檔期,《流浪地球》提前3周即確認了北美67個、澳新40個華人聚集的主要城市和影院,AMC、Regal、Hoyts、Events、Cinemark、Cineplex、Village、Landmark主流院線齊排片,尤其Cinemark鮮少排中國電影的院線也主動加排影院和場次。且這次為中國電影首次在北美以IMAX格式上映,是突破記錄的成績。
《流浪地球》也引起了國外主流媒體自發性關注。上映前,《好萊塢報導》率先發布了關於華人影業北美發行科幻片《流浪地球》的消息。上映後,《紐約時報》發文稱中國加入太空競賽,福布斯、南華早報等主流媒體緊隨其後,進行了專題報導。
可以說,幾年來的海外發行逐步在改變他們對中國電影的印象,這次《流浪地球》再次刷新了他們對中國電影的認知。
海外市場發展與國產電影發展是相輔相成的,隨著國產電影的發展,院線擴建數量也到達一個天花板,海外市場必將是未來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長空間。未來,中國電影海外市場越來越重要的那天,也就是中國電影工業進一步崛起的時候。
本文引用及參考資料:Mtime時光網、河豚影視檔案、娛樂獨角獸、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陳夢菲
【本文為「深萊塢」匯總相關媒體報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中國的好萊塢 世界的深萊塢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