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羅漢,塵世濟公!

2020-12-23 小m娛樂

佛門羅漢入塵世,瘋癲和尚盛名揚。

酒肉穿腸如水過,佛祖慈悲心中藏。

塵世度人無數載,卻是終究難度己。

世間安有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濟公一位「非傳統」的和尚,傳說中他是佛家的降龍羅漢轉世,他俗名叫做李修緣,一個頗具佛緣的名字,就說是他父親五十歲的時候才有的孩子,名字是請當地一個寺廟的主持起的。他算是一位公子哥,他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員外,家中有良田,官府有人脈。而且,李修緣從小就異常的聰慧,由於家人的關係,詩文,醫術,佛經很小的時候便有了很高的造詣。按照原本的人生路線,李修緣會在合適的時候娶妻生子,也會功成名就,金榜題名。但,這也僅僅只是他原本的路線。

洞房花燭夜,美人在房候。他被告訴他是佛門羅漢,他不能有妻,更不可能有子。一方是青梅竹馬的未婚妻,一方是奉行了無數載的信仰。他無法選擇,但是他已經知道他的選擇。他唯一的選擇就是新婚之夜遠逃他鄉,留下她一人面對世人的流言,塵世的蜚語。

他知道他新婚之夜的逃離會給那個女人帶來什麼,也清楚他如果留下來會帶來什麼。他不僅僅是俗世的李修緣,他更是佛門的羅漢。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的抉擇,他內心的苦楚只有自己清楚。他聽到他走後她瘋了,他只有苦笑,他知道他沒得選擇。於是,一位瘋癲的和尚出現的了世人眼中,他穿著一身破爛的僧袍,手中拿著一個不知裝了多少酒的葫蘆。一個人喝酒最怕的不是喝醉,而是喝醉了醒卻醒著。

或許,濟公就是濟公,他不是羅漢,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和尚,他不是麻木,他看好人受難會低眉,惡人得惡報會開顏。或許,這就是濟公,這就是人們心中的佛陀。我想如果佛心真的是無外欲的,那佛終究只是高高在上的佛。

相關焦點

  • 佛學:降龍羅漢、伏虎羅漢、濟公活佛,皆為最為熟知的佛教三羅漢
    佛教的眾多人物中,雖然觀音大士和佛祖最為被大家熟知,但在佛教歷史的發展中,也曾出現過無數以身證道,救苦救難的代表人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人物:降龍羅漢、伏虎羅漢、濟公活佛:降龍羅漢降龍羅漢又稱「慶友尊者」,降龍羅漢即是「迦葉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 佛教:五百羅漢、濟公
    在佛教的諸多代表人物之中,人們往往對羅漢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十八羅漢」,那是因為在我國因「十八羅漢」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頗多,但其實不然,在佛教的諸多羅漢之中,遠不止十八位,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五百羅漢、濟公。五百羅漢五百羅漢是佛經中經常可見的群體。
  • 濟公和沙僧同為羅漢,是降龍強還是金身強?說出來可能你不信
    在《西遊記》中,羅漢佛位是佛陀修行者的境界或等級。說到羅漢,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降龍羅漢,那就是活佛濟公。這濟公本來是十八羅漢的大佬降龍,後來轉世到杭州靈隱寺當和尚,留下了無數的傳說。大家都知道,在西行的最後一站,如來給了沙和尚一個金身羅漢菩薩,因為他一路努力西行來保護唐僧。
  • 歷史上真實的濟公:「雖無神仙技,但有慈悲心」!
    李茂春認為這是佛的安排,於是請了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至於有人說濟公是降龍羅漢,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傳說。相傳在濟公出生時,正好趕上國清寺羅漢堂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
  • 濟公師父為何裝瘋賣傻?
    中國佛教史上曾經出現2位大成就者,一位是二祖慧可,另一位是濟公活佛。二祖是斷臂得法,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悟道本來面目。  二祖得法後,「或入諸酒肆,或過於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濟公更是裝瘋賣傻,遊戲人生,既不誦經打坐,也不戒酒肉,成天穿著破衣破帽手持破扇,走路東倒西歪。  由於濟公行為極不檢點,被眾僧告到師父慧遠法師面前,慧遠法師只好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癲僧!」
  • 「濟公活佛」並非神仙,歷史上真正的濟公其實只是一位高僧!
    比如濟公,被多個導演翻拍過,演員也由過去的普通老頭,換成了流量小哥。濟公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表面上瘋瘋癲顛,實際上卻是無所不能。所以在人們眼裡,濟公可以和菩薩相提並論。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濟公其人?真實的濟公又是怎麼樣的呢?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確有濟公其人。濟公俗家姓李,叫李修緣,是現在浙江一帶人士,是南宋時期的高僧。李家在當時也算是皇親國戚,因為祖父娶的是當朝的公主。
  • 降龍羅漢為何要下凡投胎,他是如何降世成為濟公活佛的?且聽說來
    而在小說裡的諸多得道高僧尤其以濟公活佛有名,在民間傳播更廣,對世人影響頗巨。》至《四十續濟公傳》、《後部濟公活佛傳》、《濟公傳二集》或《濟公後傳》、《再續濟公活佛傳》等;除了書籍還有評書《濟公全傳》 、民間文學《濟公傳說》;電視劇《濟公》、《濟公遊記》、《濟公外傳》、《濟公新傳》、《活佛濟公》等等。
  • 歷史上真的有「濟公」嗎?他的原型是誰?
    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在第一次接觸濟公時,都是通過遊本昌老師主演的電視劇《濟公》,從而認識到了這個瘋瘋癲癲又不失智慧與善良的老和尚。而《濟公》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在南宋紹興時期,浙江有一個叫李修緣的年輕人跟佛門有著不解之緣,然後,他在自己結婚的當天竟然出家了。而他的法號正是道濟,濟公則是他的尊稱。
  • 「濟公」遊本昌兩次出家,一次意在化解災難,一次真心皈依佛門
    「濟公」遊本昌兩次出家,一次意在化解災難,一次真心皈依佛門「玄學」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是很多人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大學時他選擇了表演系,也成為了一名演員,其實他不僅僅只有《濟公》這一部作品,其中電視劇《孔乙己》中飾演主角孔乙己,古裝神話劇《寶蓮燈》中的太上老君等等,但是我們都沒有注意到,而在人們的記憶中,卻記住了成為經典中的濟公形象,仿佛他就是濟公本人,只是在人間的歷劫。
  • 關於幾版濟公的電視劇-不知你有沒有看過?
    李善人老來得子取名修緣,這修緣像是與佛門結下了不解之緣,竟在自己成婚當天,不辭而別出家當了一個和尚,法號道濟。李善人夫婦心急如焚,從此臥床不起,遂派人尋找,等到道濟回到家中,李善人夫婦早已亡故,惡管家已霸佔了李府家產,道濟經受不住這巨大的打擊,從此瘋癲不知去向……不知過了多少日多少月多少年,突然在街市中出現了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他懲惡揚善扶危濟貧,有人叫他瘋和尚,也有人尊稱他為濟公。
  • 「濟公」親身經歷,在拍戲過程中遇到3件「奇事」,此後皈依佛門
    細數眾多改編的電視劇,小時候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神仙志怪的《西遊記》,就要數輕鬆中帶點詼諧,詼諧裡帶點人生道理的《濟公》了。如今想來,當年夏日午後坐在電視劇面前守著《濟公》播放的自己,仿佛猶在昨日。有人說遊老師出演的濟公是活佛本佛,不過就他的人生經歷來看,或許濟公就是他的本色人生。在出演《濟公》這部電視劇時,發生了三件怪事,這三件怪事最終成為了遊老師皈依佛門的重要因素。
  • "濟公"親身經歷,在拍戲時遇到這三件"怪事",此後皈依佛門
    現在濟公的故事又以影視劇的方式展現在世人面前,陳浩民和張默都曾扮演過濟公,用他們的方式講述著濟公的故事。,滿是補丁的衣服、破舊的蒲扇再加上露著腳趾的布鞋,仿佛這就是濟公該有的樣子,後來的影視劇中濟公多少都是對這一版本的模仿。
  • 「濟公」親身經歷,在拍戲時遇到這三件「怪事」此後皈依佛門!
    就這樣,他的父母將尚且幼小的遊本昌送到了上海的一家名為法藏寺的寺廟中,也是在那個時候,他就註定了與佛門有著不解之緣,他也有了自己的專屬法號,名為乘培,就此開始了他在佛門中的清修生活。直到他到了讀書的年紀的時候才出了家,在他小學的時候,他就經常跟隨著父親前往學校附近的戲館聽戲,也是在那個時候,表演的夢想就在他的心底生根發芽了。
  • 「活佛濟公」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不僅有,而且還大有來頭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看過1985年上映的《濟公》的人對於這首歌詞一定不會陌生,對於濟公的形象大家都覺得很新奇,這個和尚不僅瘋瘋癲癲,而且還喜歡吃肉喝,大家卻都稱他為活佛。那麼在真實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存在呢? 答案是肯定的,濟公的俗名叫李修緣,另一說叫李心遠。出生於建炎四年(1130年),浙江台州人。
  • 濟公和沙僧都被封為羅漢,哪個更強呢?是降龍羅漢,還是金身羅漢
    濟公和沙僧都被封為羅漢,哪個更強呢?是降龍羅漢,還是金身羅漢西遊記中,有很多厲害的人物,但是沒有細分他們的實力等級,就拿孫悟空來說,雖然鬧過天宮,打過凌霄寶殿,但是孫悟空強嗎?其實很多人都清楚,也沒那麼強。在西遊路上,孫悟空也不被打的滿頭是包嘛!
  • 降龍羅漢「顯聖」,遊本昌一心向佛,拍完濟公後,他勸世人向善
    佛教與其相對應的是金剛(人仙)、羅漢(地仙)、菩薩(神仙)、大羅金仙(佛)。濟公李修緣其實歷史上有濟公這個人,是南宋的高僧,法號道濟,俗名李修緣,1209年圓寂,到今年已有811年。歷史上的濟公活佛也是一生放蕩不羈,濟世救民,但「鞋兒破,帽兒破」卻是後來人們編的,濟公本人是實打實的得道高僧。傳說中濟公的身世很神奇。
  • 遊本昌85歲再扮濟公,勾起無數朋友的回憶殺!實在是太經典了!
    這是遊本昌1989年主演神話喜劇《濟公活佛》,飾演濟公的形象,很多人認為濟公這個形象,只有遊本昌老師能夠演得出來,遊本昌飾演的濟公形象,其經典程度絲毫不亞於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遊本昌是1933年9月16日出生於海陵區,是一位表演藝術家,1956年他從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實驗話劇院任演員。1985年53歲的遊本昌因主演8集經典電視劇《濟公》而走紅!
  • 有圖有真相:佛門十八羅漢能力值詳解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耀慈) 羅漢又稱阿羅漢,指能斷除一切煩惱,達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輪迴之苦,修行圓滿又具有引導眾生向善解脫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的聖者。 十八羅漢是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有名有姓身世各異。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即為十八羅漢了。
  • 1985年,「初代濟公」拍戲遇3件怪事,遊本昌從此皈依佛門
    1985年,「初代濟公」拍戲遇3件怪事,遊本昌從此皈依佛門 在大家的童年裡,是否還記得有過一部電視劇叫做《濟公》。一個穿的破破爛爛的和尚,卻能夠給大家帶來很多的歡樂,要說《濟公》現如今已經拍攝了很多的版本,有陳浩民主演的,也有張默主演的,同時也有電影周星馳主演的,但是在每個人心中最為經典的就莫過於是老藝術家遊本昌的那個版本,他也被稱為是「初代濟公」。遊本昌要出來的形象,非常符合濟公該有的模樣。
  • 在八十年代版電視劇《濟公》中塑造了經典濟公形象的是哪位男演員
    濟公,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浙江台州人,出生於天台山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他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北門外永寧村。濟公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得此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